9月18日上午,「四川省創新驅動發展兩院院士四川行」活動在成都開幕。這場名字稍顯平實的活動,給出的數字卻「很燃很給力」——136位兩院院士親臨四川,25個院士牽頭的科技成果轉化及人才合作項目集中簽約。
136位院士齊聚一堂是個什麼概念?目前,中國科學院院士有818位,中國工程院院士有908位,共計1726位院士,本次來川院士佔到了我國院士總數的近8%。
這樣的規模,在省級活動中屈指可數,在國家級活動中也非常罕見。
一次性邀請這麼多院士,四川意欲何為?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謀篇布局的關鍵之年。
於四川而言,挑戰與機遇交織。眼下,「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進入關鍵時期。今年以來,黨中央更提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發展戰略,賦予其「一極兩中心兩地」的目標定位;明確構建「以內循環為主、國際國內雙循環互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動成渝地區從「戰略後方」變為「發展前沿」。各類利好政策疊加的背後,四川面對的戰略引領力、政策推動力和發展支撐力前所未有。
近年來,四川綜合實力大幅提升,但與東部沿海城市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發展中存在哪些「卡脖子」的問題?如何巧妙化解?在高質量發展轉型升級關鍵時期,四川有著腦力「擴容」和科技「加持」的急切需求。
困局中破題,四川下出一招「狠棋」:廣納天下英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院士,是人才中的人才,專家裡的專家,在科技成果轉換、培養創新人才、服務重大決策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事實上,與院士合作在四川算不上新鮮事。
從2011年四川首批院士工作站成立,到今年5月四川首批10個院士(專家)產業園出爐,院士的「金字招牌」已成為吸引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向優勢產業和特色園區聚集、打造區域性人才高地和智力引擎的重要陣地。
久久為功,必有所成。
目前,四川院士工作站也已覆蓋21市(州),獲得發明專利6466項,獲省部級及以上科技成果1230項,推廣轉化科技成果2396項,主持或參與制定國家、行業標準1489項。幫助企業解決關鍵技術難題2328項,帶動建站單位實現產值2322.31億元。
大力發展尖端人才戰略,四川走向何方?
開幕式之前,院士們已提前深入部分市周考察參觀。明日,院士們又將啟程前往四川各地。一場開幕式、5場專題論壇、10多個市周實地考察……9月17日到20日4天的時間裡,院士們行程安排滿滿,腳步不停。
在省公路設計院,鄭皆連院士深入分析四川交通建設瓶頸,開出破解難題的「新處方」。
在秦巴山區的農特產加工企業,韓傑才院士建議依靠當地資源稟賦和優勢產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速行業轉型升級。
在宜賓三江新區,翟婉明院士提出軌道交通產學研一體化研究院的打造建議,著力助推當地人才、教育、創新與產業5條「鏈」深度融合。
心懷熱忱,站位高遠。院士們的身影,第一次如此密集的出現在四川的田間地頭、工廠企業、科研一線。他們為四川發展不遺餘力的問診把脈、出謀劃策。
今天的開幕式現場,由31位院士牽頭的25個項目集中簽約,合作項目涉及金額97.361億元,涵蓋現代農業、新型材料、能源化工、交通工程、電子信息、醫藥健康、航空航天、生物技術、生物醫藥和新能源汽車共10個創新產業領域。
從專業領域出發,院士們聚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圍繞四川「一幹多支、五區協同」重大戰略部署以及重點行業產業發展,帶項目、帶團隊、帶成果到四川落地轉化,提升四川核心競爭力,加快四川現代化體系建設,培育四川發展新動能。
從智力優勢出發,院士們積極參建言獻策,在重點產業布局、重大工程建設、核心技術突破等方面,提出專業化、建設性、切實管用的意見建議,為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作出「腦力」貢獻。
為高質量發展招賢納士,四川誠意何在?
開幕式現場,136位院士收到一份特殊的見面禮——「天府英才卡·院士卡」,這張小小的卡片是支持兩院院士在川創新創業定製的專屬服務卡。
而這,只是四川吸引院士入川拳拳誠意的「冰山一角」。
今天,省委省政府重磅發布了《關於支持兩院院士在川創新創業十條措施》,這十條措施涉及經費支持、科研成果轉移轉化、人才專項編制、榮譽激勵、安居醫療服務保障等多個方面。可謂條條乾貨、誠意滿滿。
大手筆吸引院士來川發展,地處西部內陸的四川到底憑什麼?不得不說,這次四川的「野心」有些大,拋出的橄欖枝也有格外多。
對院士,四川給出真金白銀的支持。新引進院士給予每人200萬元資助,對入選創新創業團隊的給予每個200萬元至500萬元資助,對具有重大產業化前景的可集成給予最高5000萬元綜合資助。對院士團隊領銜新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給予1000萬元經費支持;新建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建設運行期內給予每年1000萬元經費支持;對納入國家規劃布局的國家實驗室和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統籌分年度給予總額1億元的經費支持。
對院士,四川給出最自由的科研氛圍。省級重大科研項目向在川院士團隊傾斜;鼓勵省外院士團隊與我省單位合作申報省科技計劃項目和省科技獎勵,自主約定科研經費、科技獎勵資金分配比例;四川省大型科研儀器與工業設備平臺向院士團隊開放。
對院士,四川給出最貼心的服務保障。向服務四川的院士發放「天府英才卡·院士卡」,提供金融、科研、安居、醫療、交通出行、文化旅遊等10方面20項服務,為院士配偶在指定醫院就醫提供相關便利,院士子女及直系(外)孫子女可享受一次性選擇公辦學校政策;建好四川(成都)兩院院士諮詢服務中心,鼓勵各地建設「院士之家」「院士驛站」,為院士在川創新創業提供全方位服務。
顯而易見,能給的和最好的,都毫無保留的放在這群「無價之腦」面前。折射出的,是四川求賢若渴、善待良才的姿態。渴望換回的,則是一張高質量的巴蜀發展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