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位諾獎獲得者和院士將齊聚煙臺

2020-11-07 科報視點

一場罕見的COVID-19大疫情席捲全球,導致4000多萬人感染,奪去了100多萬無辜者的生命,這場疫情什麼時候結束,帶給我們很多思考:人類最終靠什麼來終止這場疫情?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發達國家為何不能有效保護自己,科技又該如何賦能生命健康?後疫情背景下健康產業發展趨勢如何……

來自全球10多個國家的30多位諾獎獲得者、兩院院士,30多位醫科大學校長、醫院院長和健康領域的企業家通過線上線下形式參加12月3—4日在煙臺舉辦的第二屆國際健康產業大會。

大會期間將舉行15場院士論壇和5場企業家圓桌對話,以及醫院院長和醫科大學校長專題,重點圍繞"科技如何賦能生命健康"、"數字健康與智慧健康"、"健康管理與重大疾病早期診療"、"網際網路醫療"等、"健康產業發展路線"、"生命健康與生物產業"等話題展開深入討論,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的15位諾獎獲得者、院士專家將通過雲端演講並與參會代表互動交流。來自德國工程院和英國皇家工程院、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的20多位院士和協和醫科大學、廣州醫科大學、上海交大醫學院等權威科研機構的校長(院長),以及來自中國光大健康、華北醫療的300多位企業負責人出席。

煙臺是我國第一批沿海開放城市,產業基礎雄厚,健康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全市有40多家上市公司,健康產業的規模已經突破千億。煙臺擁有較長的海岸線,非常適合打造度假休閒和康養康醫、製藥等產業。首屆國際健康產業大會於2019年9月21日在煙臺成功舉行,國內外1000多位代表和16位國際院士出席。

國際健康產業論壇是由11個國家30多位來自醫療、製藥、機器人、人工智慧等領域的院士專家和企業發起成立的非官方的行業智庫平臺,以"科技賦能生命健康,為人類提供高質量的健康生活"為目標,是健康中國2030行動戰略的重要推動者。

相關焦點

  • 20多位國際院士把脈 在煙臺聆聽世界的聲音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2日訊以「後疫情背景下健康產業發展」為主題的第二屆國際健康產業大會將於12月3—4日在煙臺舉行,來自11個國家的20多位國際院士和2位諾獎獲得者、20多位醫院院長、醫科大學校長將發表精彩演講,共同為健康產業發展把脈。
  • 這場國際大會,兩位諾獎得主喊話煙臺,20多位國際院士參會,共商健康...
    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來了,6位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來了,3位美國科學院院士來了……來自11個國家的20多位國際院士、20多位醫院院長、100多家企業出席,或來到會場、或通過遠程視頻,共同探討國際健康產業發展大勢,為煙臺健康產業發展建言把脈。
  • 3位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為何齊聚華理
    除了費林加教授,田禾院士團隊還與多位國際頂尖科學家有著密切的交流與合作。這其中,就包括因「分子機器的設計與合成」,而與費林加教授共同分享了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的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的讓-皮埃爾·索瓦日教授和美國西北大學的弗雷澤·斯託達特爵士。
  • 中科院最良心外籍院士:日本諾獎獲得者,為中國培養13位頂級人才
    中科院最良心外籍院士:日本諾獎獲得者,為中國培養13位頂級人才中國科學院有一個特殊群體——外籍院士,可能大家有和我一樣的疑問:什麼樣的科學家能入選中科院外籍院士?這些外籍院士能為中國做什麼?先說第一個問題,能入選中科院外籍院士的科學家,首先要有頂級的科研實力,比如獲得諾獎等含金量極高的國際科研大獎,再則要有良好的國際聲譽。而且想要入選,競爭非常激烈,以照片裡的美國著名工程學家麥可·霍夫曼為例,他申請中科院外籍院士時,同時競爭的有600多名世界頂級科學家。因為清華教授提名推薦,加上層層篩選才當選。
  • 20多位國際院士共同把脈,國際健康產業大會在煙舉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閆麗君 通訊員 郭健 以「後疫情背景下健康產業發展」為主題的第二屆國際健康產業大會於12月3-4日在煙臺舉行,來自11個國家的20多位國際院士和2位諾獎獲得者,20多位醫院院長、醫科大學校長將發表精彩演講,共同為健康產業發展把脈。
  • 全球頂尖科學家齊聚煙臺 共商後疫情背景下的健康產業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4日訊 (記者 盧偉霞 通訊員 郭健) 12月3日,來自美國、德國、英國等11個國家的2位諾獎獲得者、20多位院士、30多位醫科大學校長和醫院院長、企業家通過線上線下集聚煙臺,共商後疫情背景下的健康產業。
  • 多位院士齊聚煙臺共話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製造
    中國·煙臺首屆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製造院士論壇18日舉行。 鍾欣 攝中新網煙臺8月18日電 (張玉雷)中國·煙臺首屆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製造院士論壇18日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蔣莊德、徐芑南、侯立安、王浩以及中國科學院院士姚熹、宋振騏等人齊聚山東煙臺,暢談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製造的深度融合與發展。
  • 諾獎獲得者的國籍真的很重要
    預測將上榜的21名科學家中,包括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的堂侄錢永健,他憑利用水母發出綠光的能量應用在實驗中,有望奪化學諾獎。(中新社10月5日)面對新一輪諾獎的揭曉,內心酸澀的國人早已習慣從名單中儘可能疏理一些聊以自慰的因素,所以錢永健與錢學森的特殊身份能夠迅速抓住公眾的眼球,儘管在他的個人介紹欄裡明確寫著"美國國籍"。
  • 這所大學一個論壇,2位諾獎得主出席,2位諾獎得主發來視頻!
    咋一聽不過是一個論壇,沒有什麼稀奇的,但這個論壇卻與別的論壇有所不同,來了2位諾貝爾獎得主,還有2位諾獎得主發來視頻,1位美國院士、1位荷蘭院士和6位國內院士共同出席,堪稱國際頂級科學論壇。名家薈萃,專家鹹集,所為何事?原來是交流和探討分子科學與化學領域的前沿研究和成果。你看一看,前沿研究和成果。這個前沿絕對是世界級的。
  • 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得主:自然科學類的諾獎離中國並不遙遠
    10日,第二屆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閉幕,5位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獲得者、16位中美院士、國內30多名知名醫院院長,會聚京津兩地,共同探討「中西醫優勢互補與融合發展」「腫瘤研究的前沿與方向」「中國諾獎之路」等話題。   本屆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由「院士醫學論壇」和「國際腫瘤研究高峰論壇」組成。
  • 諾獎獲得者「偉哥之父」:堅持就有成功的可能
    「偉哥之父」費裡德·穆拉德  諾獎獲得者「偉哥之父」鄭大開講  他說:拿諾獎跟創業一樣,堅持下去就有成功的可能  「諾貝爾獎主題月活動」啟幕,還有5位諾獎得主要來鄭州昨日上午,被譽為「偉哥之父」的費裡德·穆拉德教授(1998年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得主)走進鄭州大學,以《NO和CGMP信號通路的發現及其在藥物開發中的應用》為題,與400餘位師生分享他的科研歷程和最新成果。
  • 2018·第五屆諾獎醫學峰會9月開啟 世界頂級專家齊聚中國探討腫瘤...
    本屆峰會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中國國際科技交流中心、中國化學製藥工業協會聯合主辦,以「腫瘤創新治療的前沿與方向(Novel Therapy for Cancer)」為主題,將於9月7日起在海南海口、四川成都、浙江杭州三地舉辦主題演講和論壇分享等活動,6位諾貝爾獎得主、10餘位中外院士等專家將參會。
  • 諾貝爾獎和科學探索獎你想得哪個?網友:我想得美
    中國的諾貝爾獎又頒獎了,50位獲獎者齊聚一堂,開開心心地領走了馬化騰1.5個億。11月14日訊,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50位獲獎人平均年齡不到40歲,其中最年輕獲獎者僅30歲。根據報導,獲獎者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不需要開發票。自由支配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你拿這300萬買30萬杯奶茶都闊以!這獎項實在是太提氣了!在小編看來,比諾貝爾獎獎金還要更高一籌的科學探索獎,對中國科學家來說意義更大。
  • 有七位諾獎獲得者的貝爾實驗室,牛在哪裡?
    有七位諾獎獲得者的貝爾實驗室,牛在哪裡? 2017年10月12日 14:14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參與互動    有七位諾獎獲得者的貝爾實驗室
  • 諾獎雙料得主當選中科院院士:曾讓青蛙在半空中飛行
    東方網11月28日綜合消息:今天,兩年一度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結果公布。共有61人新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另外,16人新當選為中科院外籍院士,其中有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這2為諾獎得主分別是安德烈·蓋姆和詹姆斯·弗雷澤·司徒塔特。
  • 諾貝爾獎獲得者2020世界大會將在京召開
    屆時,數十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國際院士領袖、中國領軍科學家將濟濟一堂,鼓勵國際科研協同和跨國合作,推動突破性創新與思想、分享培養年輕研究者的方法與路徑,促進科研成果的全球應用發展與產業轉化。 大會還將匯聚來自全球的前沿IP、尖端產業化項目、著名高校及獨立研究所、世界500 強公司、領袖級創新企業以及各跨國創新系統、產業加速器、影響力資本和可持續投資基金,以線上線下、國內國際的聯動共襄盛會,切實成為多維度整合全球創新資源和要素以促進提升原創能力和產業升級的重大舉措。
  • 眾諾獎得主和海外院士聚集結構生物學國際大會
    包括諾貝爾獎得主和美國國家科學院、歐洲科學院、法蘭西科學院、英國皇家院士在內的20多名世界頂尖生命科學專家同時與會,一時「星光熠熠」。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哈佛大學教授傑克?紹斯塔克做了題為《生命起源與達爾文進化論的誕生》的主旨演講,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高校的相關領域師生近500人到場聆聽。
  • 誰創作了諾獎獲得者畫像:諾獎評委之外他是第一個知道獲獎者的人
    「此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依次公布,也讓世界各地的人們第一時間看到了諸位諾獎得主的官方肖像畫。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畫像:從左至右依次為哈維·阿爾特、麥可·霍頓、查爾斯·賴斯。
  • 這些諾獎熱門人選將參加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昨天,2020年度「引文桂冠獎」名單公布,來自六個國家的24名世界頂尖研究人員獲得此殊榮。「引文桂冠獎」獲獎者的研究成果普遍被認為達到「諾貝爾獎級別」,因此也有「諾獎風向標」之稱。迄今為止,已經有54位「引文桂冠獎」得主獲得諾貝爾獎。
  • 諾貝爾獎獲得者2020世界大會將在京召開—新聞—科學網
    屆時,數十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國際院士領袖、中國領軍科學家將濟濟一堂,鼓勵國際科研協同和跨國合作,推動突破性創新與思想、分享培養年輕研究者的方法與路徑,促進科研成果的全球應用發展與產業轉化。 大會還將匯聚來自全球的前沿IP、尖端產業化項目、著名高校及獨立研究所、世界500 強公司、領袖級創新企業以及各跨國創新系統、產業加速器、影響力資本和可持續投資基金,以線上線下、國內國際的聯動共襄盛會,切實成為多維度整合全球創新資源和要素以促進提升原創能力和產業升級的重大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