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位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為何齊聚華理

2020-12-05 騰訊大申網

華東理工大學以系列學術活動迎接65周年校慶

10月22日上午,「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以下簡稱「聯合研究中心」)在華東理工大學正式揭牌。建設以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伯納德·L·費林加教授命名的「聯合研究中心」,既是國家與上海市努力打造世界級研究機構的有力舉措,也是把上海建設成為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支撐,更是華東理工大學助力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機遇。

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

費林加教授與中國科學院院士、華東理工大學田禾教授團隊有著長期的學術交流,並於2016年受聘為該校客座教授。「聯合研究中心」是在費林加教授和田禾院士的倡議下,在上海市徐匯區政府以及張江科技園區支持下,依託華東理工大學建立的高端研究機構。

「聯合研究中心」聚焦源頭創新,依託華東理工大學結構可控先進功能材料及其製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及結構可控分子工程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圍繞結構可控分子工程及界面光電功能研究的前沿領域開展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重點聯合費林加教授團隊及所在的荷蘭格羅寧根大學,開展機構與機構之間的實質性國際合作。

「聯合研究中心」人員由中外雙方共同組成,依照雙方合作協議,圍繞聯合研究中心的發展目標,藉助中外雙方各自的研究優勢,在研究方向和內容、管理、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詳細論證,明確各自分工。「聯合研究中心」中方主任由田禾院士擔任,外方主任由費林加教授擔任。

「聯合研究中心」以培養國際知名科學人才、實現研究領域原創性突破為目標,通過化學、材料、能源、生物、計算化學、納米技術、分子工程等多學科相互交叉,與國際一流大學的相關課題組、國際一流科學家合作,打造科技創新氣氛濃厚、高層次人才聚集、學術交流活躍、科研裝備先進、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特色研究平臺。

化學學科是華東理工大學的優勢學科,自2010年起,在國際化學學科ESI排名已處於top1‰,並於2017年9月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除了費林加教授,田禾院士團隊還與多位國際頂尖科學家有著密切的交流與合作。這其中,就包括因「分子機器的設計與合成」,而與費林加教授共同分享了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的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的讓-皮埃爾·索瓦日教授和美國西北大學的弗雷澤·斯託達特爵士。

長期以來,這3位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對田禾院士開展的分子機器等一系列研究提供了大力支持與幫助,尤其在華東理工大學化學學科的發展與建設方面,已聯合培養了多名具有國際視野的青年科學家和研究生,產出了一批世界一流、原創性科研成果。

正值華東理工大學建校65周年,3位諾獎大咖齊聚華理開展學術訪問和交流,使該校的學術校慶更加濃墨重彩,颳起了一起「科學旋風」,引來眾多異常興奮的師生求籤名、求合影,他們的學術報告更是場場爆滿。

10月21日下午,華東理工大學黨委書記杜慧芳、校長曲景平、副校長劉昌勝、副校長胡寶國以及田禾院士與3位教授進行了會見交流。

在會談中,費林加教授說,他很喜歡跟華東理工大學裡腳踏實地、活力無限的同事一起進行科研工作,期待「聯合研究中心」吸引國內外一流人才加盟,產出全世界最優秀的科研成果。讓-皮埃爾·索瓦日教授和弗雷澤·斯託達特爵士均表示全力支持「聯合研究中心」的建設。

早在2005年,弗雷澤·斯託達特爵士就來到華東理工大學進行過學術交流訪問,並被聘為華理名譽教授;讓-皮埃爾·索瓦日教授此次到訪華理,在帶來一場精彩學術報告的同時,也受聘為華東理工名譽教授。

「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揭牌和諾貝爾獎科學家校園行,是華東理工大學65周年校慶系列活動的重要內容。秉承著「勤奮求實 勵志明德」的校訓精神,華東理工大學沒有舉辦隆重的慶典活動,而是以貫穿全年的系列活動打造學術校慶和人文校慶。

諾獎得主與華理學生合影

諾獎得主與華理學生合影

如10月20日閉幕的2017年國際化學生物學年會,就是其中極具份量的一場。包括1位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多位國內外院士在內的近500位國內外專家學者,在為期4天的會期裡,圍繞「化學創新 點亮生命」的主題凝聚智慧,尋求新思維、新模式、新合作,共同推進化學生物學領域的創新發展。

這是國際化學生物學會年會首次在中國舉辦,標誌中國科學家在國際化學生物學領域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不斷增大。大會進行期間,2001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院Karl Barry Sharpless 教授和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劉鴻文教授受聘為華東理工大學名譽教授,今後將定期為華理學生開設專題講座和指導科研工作。

此外,10月24日,利物浦大學材料創新工廠主任、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Andrew I. Cooper教授還將受聘為華東理工大學教授。華理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龍億濤教授代表結構可控分子工程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與Andrew I. Cooper教授籤署框架合作協議,雙方將在科研、學生聯合培養、國際合作項目申報、舉行雙邊會議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轉播到騰訊微博

在魔都上學掃 我就對啦~

回復「幼升小」、「小升初」獲取入學攻略

回復「中考」、「高考」了解最新資訊

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大申教育微信:上海升學攻略

升學、留學、育兒、職場……更多教育資訊>>>大申教育

2017上海小學初中報名入學問答 附流程圖

預測:2017上海教育八大變化 高考錄取將有新規

「非滬籍」高考的八條出路

九類非滬籍學生可參加2017年上海高考

2017上海中考報名 8類非滬籍生可在滬中考

相關焦點

  • 3位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齊聚華東理工 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
    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揭牌  央廣網上海10月22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唐奇雲)作為華東理工大學65周年校慶系列活動的重要內容,以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伯納德·L·費林加命名的「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今天正式揭牌。
  • 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將來煙執教
    (原標題: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將來煙執教)
  • 華理「聯合研究中心」揭牌 以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名字命名
    原標題:華理「聯合研究中心」揭牌  據《勞動報》報導,華東理工大學即將迎來65周年校慶。昨天,「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在該校正式揭牌。建設以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伯納德·L·費林加教授命名的「聯合研究中心」,既是國家與上海市努力打造世界級研究機構的有力舉措,也是把上海建設成為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支撐,更是華東理工大學助力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機遇。
  • 三名科學家分享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圖)
    瑞典皇家科學院5日宣布,將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讓-皮埃爾·索瓦日、弗雷澤·斯託達特、伯納德·費林加這三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分子機器設計與合成領域的貢獻。新華社發(石天晟攝)瑞典皇家科學院5日宣布,將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讓-皮埃爾·索瓦日、弗雷澤·斯託達特、伯納德·費林加這三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分子機器設計與合成領域的貢獻。新華社發(石天晟攝)
  • 2016諾貝爾化學獎獲獎者資料介紹 分子機器是什麼
    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17時45分,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諾貝爾化學獎評委會在斯德哥爾摩的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法國科學家讓 - 皮埃爾·索維奇(Jean-Pierre Sauvage), 美國科學家J.弗雷澤·斯託達特(J. Fraser Stoddart)和荷蘭科學家伯納德·L·費林加(Bernard L. Feringa)。
  • 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告訴你什麼是分子機器
    &nbsp&nbsp&nbsp&nbsp北京時間昨天下午5點45分,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了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的獲得者名單,法國科學家讓-皮埃爾·索瓦日、美國科學家弗雷澤·斯託達特、荷蘭科學家伯納德·費林加三位科學家,因為在分子機器設計與合成領域的貢獻,將共同分享800萬瑞典克朗(約合93.33
  •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3位科學家獲獎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3位科學家獲獎 (1/4) "← →"翻頁
  • 重磅:兩位女性獲得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
    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是弗雷德裡克·約裡奧(Frédéric Joliot)。2002年,85歲的他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5位在180位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中,有5位是女性Arnold)▲ 3人在180位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中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兩位獲獎者都是女科學家
    2016年:法國科學家讓-彼埃爾·索瓦、美國科學家詹姆斯·弗雷澤·司徒塔特和荷蘭科學家伯納德·費林加因分子機器的設計和合成而獲得2016年的諾貝爾化學獎。2015年:瑞典科學家託馬斯·林達爾、美國科學家保羅·莫德裡奇和土耳其科學家阿齊茲·桑賈爾因在DNA修復的細胞機制研究上的貢獻而獲得2015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三位獲得者的代表性成果
    2019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英國的Stanley Whittingham、美國的John B. Goodenough以及日本的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研究方面的突出貢獻。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致敬三位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品讀三位主角的傳奇人生及近期或代表性成果。
  •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會是誰?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宣布預示著諾貝爾獎季的正式到來,瞬間晝夜節律成為多家媒體頭天,評述者和解析者眾多,這裡不在贅述。那麼,明天的諾貝爾化學獎會花落誰家呢?相對於生理學或醫學獎,化學獎更不按照常理出牌,預測難度更大。
  • 【盤點】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正式揭曉!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埃曼紐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Doudna)  諾貝爾化學獎首次頒發於1901年,截至2019年,共頒獎111次,有183人獲獎。
  • 美英3名科學家因這些貢獻獲得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
    美英3名科學家因這些貢獻獲得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 原標題:   北京時間10月3日17時45分許,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授予Frances H. Amold、George P.
  •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10月9日,斯德哥爾摩瑞典皇家科學院,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新聞發布會現場。新華社記者 鄭煥松/攝本報北京10月9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邱晨輝)瑞典皇家科學院9日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斯坦利·惠廷厄姆和日本科學家吉野彰,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研發領域作出的貢獻。其中,古迪納夫是美國固體物理學家、二次電池產業的重要學者。
  • 美英兩國三位科學家共享2018諾貝爾化學獎
    來源:券商中國10月3日瑞典當地時間中午(北京時間17:45),被調侃為諾貝爾「理科綜合獎」的化學獎終於宣布!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生物化學領域,分別授予:美國科學家弗朗西斯·阿諾德(Frances H.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已經公布---關於諾貝爾化學獎
    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 . Doudna)被授予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表彰她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
  • 三名科學家分享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
    >  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0月5日電瑞典皇家科學院5日宣布,將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讓-皮埃爾·索瓦日、弗雷澤·斯託達特、伯納德·費林加這三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分子機器設計與合成領域的貢獻。 日本科學家獲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三名科學家分享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下村修去世
    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下村修去世,享年90歲。下村修在水母裡發現綠色螢光蛋白(GFP),2008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日本有機化學及海洋生物學家,同時他也是美國波士頓大學名譽教授。下村於1962年在美國留學時,成功的從生長於美國西海岸沿岸的水母分離出綠色螢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這項研究使研究人員可以在細胞中標示「會發亮的標記」,進一步觀察活細胞的情況,目前以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為首,在醫學或生命科學的研究上,GFP已是不可或缺的技術。
  • 2019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海外網10月9日電當地時間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約翰·B·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M·斯坦利·威廷漢(M. Stanley Whittingham )、吉野彰(Akira Yoshino)。
  • 李遠哲——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李遠哲(Yuan Tseh Lee),男,漢族,1936年11月29日出生於臺灣省新竹市,著名化學科學家,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獎章,美國化學學會的哈裡遜豪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