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兩國三位科學家共享2018諾貝爾化學獎

2020-12-03 金融界

來源:券商中國

10月3日瑞典當地時間中午(北京時間17:45),被調侃為諾貝爾「理科綜合獎」的化學獎終於宣布!

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生物化學領域,分別授予:

美國科學家弗朗西斯·阿諾德(Frances H. Arnold)獲得一半化學獎,以表彰她實現了酶的定向進化;

美國科學家喬治·史密斯(George P. Smith)和英國科學家格雷戈裡·溫特爾(Gregory P. Winter)分享另一半,以表彰他們實現了多肽和抗體的噬菌體展示技術。

今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的主要貢獻是進化控制,以及使用進化變化和選擇的相同原理,開發設計解決人類化學問題的蛋白質。

加上今年的頒獎,1901年以來,諾貝爾化學獎總共授予110次,頒發給了181個獲獎者,不過,Frederick Sanger在1958年和1980年被授予兩次,所以實際上共有180人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諾貝爾化學獎主要頒發給6個化學領域,分別是有機化學、無機化學、生物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理論化學。不過這一學科也被不少科學家調侃為「理科綜合獎」,因為物理、生物、生物物理、生物化學甚至農學等領域的研究成果都獲得過化學獎。

事實上,諾貝爾獎的創立者瑞典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就是一名化學家,曾發明硝化甘油炸藥。按照他的遺囑,諾貝爾化學獎旨在頒給化學方面有重要發現和取得重大成果的人。

據統計,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次數最多的前5國家依次是美國、德國、英國、法國和日本,其中,美國以74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遙遙領先。

進化的控制!美英兩國三位科學家獲獎

弗朗西斯·阿諾德(Frances Arnold)

據「知識分子」整理,弗朗西斯·阿諾德(Frances Arnold)1956年出生於美國匹茲堡,現為加州理工學院教授。她首次進行了酶的定向進化,這些酶是催化化學反應的蛋白質。通過定向進化產生的酶被用於製造從生物燃料到藥物的所有產品。

定向進化還可以讓產品製造更環保,包括藥品、生物燃料甚至牛仔褲的製造。這些酶對環境無害,並通常可替代有毒化學物質。

2017年以來,阿諾德及其同事正在使用定向進化來使細菌產生矽碳鍵。在這之前,只有化學家做出過矽碳鍵。研究表明,細菌可以迅速適應新環境,生產出新的化學類型。更重要的是,該發現能以更環保的方式製造具有矽—碳鍵的產品:從潤滑劑到藥品。

阿諾德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進化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工程方法,我們應該利用它來尋找解決問題的新的生物解決方案。」。

喬治·史密斯(George P. Smith)

喬治·史密斯(George P. Smith),1941年出生於美國諾沃克。1970年於哈佛大學獲博士學位。密蘇裡大學榮休教授。

他開發了一種稱為噬菌體展示的方法,其中噬菌體——一種感染細菌的病毒——可用於進化新蛋白質。

噬菌體展示是研究蛋白質-蛋白質,蛋白質-肽和蛋白質-DNA相互作用的實驗室技術,它使用噬菌體(感染細菌的病毒)將蛋白質與編碼它們的遺傳信息聯繫起來。在該技術中,將編碼目的蛋白質的基因插入噬菌體外殼蛋白基因中,使噬菌體在其外部「展示」蛋白質,同時在其內部含有蛋白質基因,導致基因型和表型之間的聯繫。然後可以針對其他蛋白質,肽或DNA序列篩選這些展示噬菌體,以檢測展示的蛋白質與那些其他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在稱為體外選擇的過程中篩選和擴增大的蛋白質文庫,這類似於自然選擇。

格雷格·保羅·溫特 ( Gregory Paul Winter)

格雷格·保羅·溫特 ( Gregory Paul Winter),英國的生物化學家,1951年出生於萊徹斯特,現為MRC分子生物學研究所所長。1973年畢業於劍橋大學三一學院,1976年獲得劍橋大學博士學位,曾獲得MRC Millennium Medal,Royal Medal,Knight 稱號等榮譽。

溫特的主要研究重點是遺傳和蛋白質工程。在他的早期研究中,Greg有個有趣的想法,所有的抗體都具有相同基本結構,而結構中只有很小的變化使它們對靶標具有特異性。他開創了人源化抗體的技術,從而為癌症、類風溼性關節炎和多發性硬化症等疾病提供治療性抗體。

溫特使用噬菌體展示來進行抗體的進化,目標是產生新的抗體藥。第一個基於這種方法獲得的抗體adalimumab,於2002年批准用於類風溼性關節炎,牛皮癬和炎症性腸疾病。從那以後,使用噬菌體展示產生的抗體被用來中和毒素,治療自身免疫疾病和轉移性癌症。

數說諾貝爾化學獎

180人獲獎

1901年至2017年期間,諾貝爾化學獎總共授予109次,頒發給了178個獲獎者,不過,Frederick Sanger在1958年和1980年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兩次。為此,共有177人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加上今年的三人,共有180人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六大領域

諾貝爾化學獎主要頒發給6個化學領域,分別是有機化學、無機化學、生物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理論化學。其中生物化學佔了最多,尤其是方法學,如蛋白質測序技術,DNA測序技術,PCR,點突變技術等。

此外非常基礎的原創性研究也很受諾獎的青睞,比如重氫的發現,光合作用,重核的裂變等。

圖表統計數據截至2017年,來源:iNature

35歲、85歲

據iNature統計,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的平均年齡是58.4歲。最年輕的獲獎者只有35歲,是巴黎大學的Frédéric Joliot,因為合成了新的放射性元素而獲獎。

有趣的是,他還是居裡夫人的女婿,同她的妻子Irène Curie在1935年一起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故對於居裡夫人一家,總共獲得5塊諾貝爾獎章(居裡夫人2次,女兒1次,女婿1次,丈夫1次)。

年齡最高的是85歲,John B. Fenn,2002年因為開發生物大分子的鑑定和結構分析方法而獲獎。

圖表統計數據截至2017年,來源:iNature

5位女性獲獎者

截至2018年,通過檢索諾貝爾化學獎性別,有五位女性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分別是:

Marie Curie(居裡夫人)因為發現鐳和Po元素,於1911年獲獎;

Irène Curie(居裡夫人女兒)因為合成了新的放射性元素而獲獎,於1935年獲獎;

Dorothy Hodgkin,因為使用X射線技術確定重要生化物質的結構,於1964年火獲獎;

Ada Yonath,因為闡述了核糖體的結構與功能,於2009年獲獎;

2018年,Frances H. Arnold,因為實現了酶的定向進化而獲獎。

美國74位得主

據統計,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次數最多的前5名依次是美國,德國,英國,法國和日本。

加上2018年的兩位得主,美國已有74位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圖表統計數據截至2017年,來源:iNature

相關焦點

  • 美英三位科學家分享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
    據諾貝爾獎推特介紹,今年的化學獎得主成功利用基因變化和選擇研究出可以解決人類化學問題的蛋白質。他們開發的方法正得到國際上的應用,例如促進了更環保的化學工業的發展,生產新的材料、製造可持續生物燃料、緩解了人類的病情並拯救生命。在三位獲獎者中,弗朗西絲·阿諾德首次進行了酶的定向進化。
  • 美英三位科學家分享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諾貝爾委員會表示,多個世紀以來人類已了解氧氣的重要性,但卻一直不清楚細胞是如何適應氧氣水平的變化。美英三位學者在研究中揭示分子機理,為了解細胞如何適應氧氣供應變化提供基礎。2017年,三名美國科學家傑弗裡•霍爾、麥可•羅斯巴什和麥可•揚,憑藉他們在研究生物鐘運行的分子機制方面的成就獲獎。2016年,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憑藉在細胞自噬機制研究中取得的成就獲獎。2015年,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以及愛爾蘭科學家威廉•坎貝爾和日本科學家大村智,憑藉他們在寄生蟲疾病治療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獲獎。
  • 三位美英科學家分享2018諾貝爾化學獎 一半獎金給她
    來源:中國基金報10月3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新華社記者 葉平凡 攝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0月3日電(記者張家偉 付一鳴)瑞典皇家科學院3日宣布,將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弗朗西絲·阿諾德和喬治·史密斯以及英國科學家格雷戈裡·溫特,以表彰他們在酶的定向演化以及用於多肽和抗體的噬菌體展示技術方面取得的成果。
  • 三位科學家獲得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
    北京時間10月3日下午5點45分,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加州理工學院科學家Frances H.
  • 2018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三名科學家共享殊榮
    海外網10月3日電當地時間10月3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為美國科學家弗朗西斯·阿諾德(Frances H. Arnold)、喬治·史密斯(George P.
  • 錢永健等三位美國科學家共享諾貝爾化學獎
    馬丁-查爾菲、家下村修和錢永健(從左至右)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環球時報消息 據諾貝爾官方網站,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於當地時間10月8日11時45分左右(北京時間10月8日17時45分左右)宣布,將200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下村修、馬丁-查爾菲,華裔化學家錢永健,他們是因為發現和發展綠色螢光蛋白
  • 剛剛,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三位美英科學家獲獎
    其中,有 39 次個人獲得者,33 次由兩位獲獎者共享,38 次由三位獲獎者共享。多人之所以能夠共獲同一屆諾獎,是因為在諾貝爾基金會章程中有這樣的規定:獎金可以平分給都值得獲獎的兩部分,二人、三人共同獲獎的,應當聯合頒發,但在任何情況下,獎金不得分給三人以上。
  • 美英3名科學家因這些貢獻獲得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
    美英3名科學家因這些貢獻獲得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 原標題:   北京時間10月3日17時45分許,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授予Frances H. Amold、George P.
  • 美英三位化學家獲2018諾貝爾化學獎 被譽能駕馭進化
    Winter爵士,因為在「多肽和抗體的噬菌體展示」領域的貢獻而分享另一半獎金(本文共1927字,訂閱後可暢讀全文)北京時間2018年10月3日下午5點45分,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該獎項授予三位生物化學家,他們分別是美國的Frances H. Arnold(女)、美國的George P. Smith和英國的Gregory P. Winter爵士,以表彰他們在「酶的定向進化」及「多肽和抗體的噬菌體展示」領域的貢獻。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都受到進化的力量的啟發,並利用相同的原理——基因改變和選擇,來開發解決人類化學問題的蛋白質。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發現C肝病毒的三位美英科學家獲獎
    219 位諾獎得主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自 1901 年開始頒發,從 1901 到 2019 年,共有 219 人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類獎項。其中,有 39 次個人獲得者,33 次由兩位獲獎者共享,38 次由三位獲獎者共享。
  • 美英科學家獲201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新聞—科學網
    當地時間10月3日上午11時45分(北京時間10月3日下午5時45分)201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揭曉。今年該獎項的獲得者是美國的弗朗西絲·阿諾德(Frances H. Arnoid)、美國的喬治·史密斯(George P.
  • 2018諾貝爾化學獎授予3名科學家 盤點歷年得主
    中新網10月3日電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3日中午,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發,3名科學獎獲獎。獎項的一半授予美國科學家阿諾德(Frances H. Arnold),表彰她實現了酶的定向演化;另一半授予給美國科學家史密斯(George P. Smith)和英國科學家溫特(Gregory P.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英德美三位科學家獲獎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英德美三位科學家獲獎 2018年——美法加三位科學家Arthur Ashkin、Gerard Mourou和Donna Strickland獲獎,獲獎理由是「在雷射物理學領域所作出的開創性發明」。2017年——三位美國科學家Rainer Weiss、Barry C. Barish和Kip S.
  • 美英三位科學家獲得
    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5點34分許,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019年——美英三位科學家William G. 2018年——美國科學家James P.Allision和日本科學家Tasuku Honjo獲獎,獲獎理由是「發現了抑制負面免疫調節的癌症療法」。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英德美三位科學家獲獎
    北京時間10月6日下午6時許,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Roger Penrose、Reinhard Genzel、Andrea Ghez獲獎。英國科學家Roger Penrose「由於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一個有力預測」而被授予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 三名科學家分享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圖)
    10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瑞典皇家科學院,三位獲得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的科學家讓-皮埃爾·索瓦日、弗雷澤·斯託達特、伯納德·費林加(從左至右)的肖像展示在屏幕上。瑞典皇家科學院5日宣布,將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讓-皮埃爾·索瓦日、弗雷澤·斯託達特、伯納德·費林加這三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分子機器設計與合成領域的貢獻。新華社發(石天晟攝)
  • 今年諾貝爾化學獎被生物學家搶走,最尷尬一幕發生在1998年
    按照他的遺囑,諾貝爾化學獎旨在頒給化學方面有重要發現和取得重大成果的人。 但如今的諾貝爾化學獎被不少科學家調侃為「諾貝爾理科綜合獎」,因為物理、生物、生物物理、生物化學甚至農學等領域的研究成果都獲得過這一獎項。 繼去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物理學家之後,今年這個獎又被三位生物學家搶走了。
  • 三名科學家獲得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
    央廣網北京10月4日消息(記者王宗英)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北京時間今天下午5點45分,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在瑞典皇家科學院揭曉,三位分別來自瑞士、美國和英國的科學家因發展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獲獎。
  • 美日瑞三國三位科學家分享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多圖)
    約翰·芬恩    田中耕一    庫爾特·維特裡希(圖片來源:北京青年報)    新華網斯德哥爾摩10月9日電(記者吳平)瑞典皇家科學院9日宣布,將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約翰·芬恩、日本科學家田中耕一和瑞士科學家庫爾特·維特裡希,以表彰他們在生物大分子研究領域的貢獻。
  • 看見納米世界,三位科學家因超解析度顯微鏡獲諾貝爾化學獎
    看見納米世界,三位科學家因超解析度顯微鏡獲諾貝爾化學獎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周辰 實習生 陶盛輝 2014-10-09 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