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院士齊聚煙臺共話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製造

2021-01-15 中國新聞網

中國·煙臺首屆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製造院士論壇18日舉行。 鍾欣 攝

中新網煙臺8月18日電 (張玉雷)中國·煙臺首屆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製造院士論壇18日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蔣莊德、徐芑南、侯立安、王浩以及中國科學院院士姚熹、宋振騏等人齊聚山東煙臺,暢談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製造的深度融合與發展。

據悉,微納傳感技術是高端傳感器智能製造的核心,能夠結合產業需求,進行定製化的設計和加工,有效解決封裝技術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標準化等一系列問題。

專家們深入分析山東省製造業產業現狀,展望微納傳感技術的發展趨勢,科學預測微納傳感技術與製造業在技術上融合的方向、可行性及產業化應用前景。

針對微納傳感技術的開發,中國工程院院士蔣莊德表示,智能製造的核心是信息化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融合後對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作為關鍵核心器件的微納傳感器,其技術的發展需要有專業化和多樣化的平臺,成立專業研究院,有利於人員、科技、資本等要素的聚集。

明石創新產業技術研究院在論壇期間揭牌,該院圍繞智能製造裝備、工業物聯網、海工裝備、水工裝備、環保裝備、新材料等領域開展技術創新與產業化促進,下設微納傳感系統、過濾分離技術等6個研究院,以及環境工程、礦山工程等5個設計院。(完)

相關焦點

  • 中國·煙臺首屆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製造院士論壇舉辦
    中國·煙臺首屆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製造院士論壇舉辦大眾網·海報新聞煙臺8月18日訊(記者 邢晨) 8月18日上午,中國·煙臺首屆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製造院士論壇在煙臺召開。本次論壇邀請中國工程院蔣莊德、徐芑南、侯立安、王浩和中國科學院姚熹、宋振騏等6位院士,暢談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製造的深度融合與發展。蔣莊德院士發言院士齊聚煙臺 暢談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製造微納傳感技術是高端傳感器智能製造的核心、關鍵環節,能夠結合產業需求,進行定製化的設計和加工,有效解決封裝技術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標準化等一系列關鍵性、共性的問題。
  • 全國首屆大學生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應用大賽落幕
    2020中國大學生機械工程創新創意大賽——「明石杯」首屆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應用大賽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主辦,由明石創新(煙臺)微納傳感技術研究院提供全程冠名支持。大賽旨在激發大學生對微納傳感技術的興趣,培訓傳感器方面的專業人才,引導廣大高校學生積極投身傳感技術與智能應用創新工作。
  • 地市|山東省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應用創新創業共同體舉辦院士論壇及...
    總決賽期間,共同體還舉辦了「中國·煙臺第二屆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製造院士論壇」和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微納製造分會學術論壇。搭建高端平臺,發掘創新項目中國大學生機械工程創新創意大賽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主辦,入選《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排行榜》,是各界廣泛認可的全國性重要賽事。
  • 中國·煙臺第二屆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製造院士論壇成功舉辦
    大小新聞客戶端8月17日訊(YMG全媒體·大小新聞記者 趙璇 攝影報導)昨天上午,2020中國大學生機械工程創新創意大賽——「明石杯」第一屆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應用大賽頒獎典禮暨院士論壇在煙臺開發區在城市黨建學院功圓董滿落幕。中國工程院院士向錦武、蔣莊德在論壇上發表了精彩的主題演講。
  • 「明石杯」第二屆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製造院士論壇成功舉辦
    來源:煙臺日報-大小新聞大小新聞客戶端8月17日訊(YMG全媒體·大小新聞記者 趙璇 攝影報導)昨天上午,2020中國大學生機械工程創新創意大賽——「明石杯」第一屆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應用大賽頒獎典禮暨院士論壇在煙臺開發區在城市黨建學院功圓董滿落幕。中國工程院院士向錦武、蔣莊德在論壇上發表了精彩的主題演講。
  • 20多位國際院士把脈 在煙臺聆聽世界的聲音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2日訊以「後疫情背景下健康產業發展」為主題的第二屆國際健康產業大會將於12月3—4日在煙臺舉行,來自11個國家的20多位國際院士和2位諾獎獲得者、20多位醫院院長、醫科大學校長將發表精彩演講,共同為健康產業發展把脈。
  • 30多位諾獎獲得者和院士將齊聚煙臺
    一場罕見的COVID-19大疫情席捲全球,導致4000多萬人感染,奪去了100多萬無辜者的生命,這場疫情什麼時候結束,帶給我們很多思考:人類最終靠什麼來終止這場疫情?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發達國家為何不能有效保護自己,科技又該如何賦能生命健康?
  • 中科院青促會第一屆青年微納傳感技術論壇舉辦
    劉倩介紹了中科院青促會第三屆理事會的工作,指出本屆理事會將繼續圍繞青促會宗旨,加強多學科交叉交流,力爭將青促會打造成為中科院青年科研人員合作交流、協同創新、促進共同成長的平臺。  交流會上,20多名青促會成員圍繞當前的傳感需求,以傳感原理、工藝技術、新型材料等為切入點展開交流和探討,產生了激烈的思想碰撞。洛可可智能硬體的創新總監結合具體產品設計分享了成果轉化和創新創業心得。
  • 用「電子鼻」測空氣品質,微納傳感專注氣體傳感器研究為B端用戶...
    看到這樣的需求武漢微納傳感技術有限公司研發出一款「電子鼻」——晶片氣體傳感器,憑藉綠豆大小的身體就能檢測環境內各類氣體的含量和源頭,為B端企業提供相關服務及解決方案。據悉,微納傳感是一家專注於環境感測解決方案,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
  • 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以智能設計引領智能製造
    以智能設計引領智能製造 ——訪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 東南網10月1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何祖謀)「製造業企業要從技術層面實現轉型升級,光靠政策和措施是不夠的。
  • 近30位院士齊聚川大!共話「航天航空航海國際工程科技戰略」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董事長吳燕生,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主任、大連理工大學校長郭東明院士;校長李言榮院士、副校長李蓉軍教授,以及來自航天、航空、航海領域的27位院士和百餘位知名專家學者,政府部門、科研院校、企事業單位代表等500餘人參加論壇。
  • 微納傳感:國產傳感器被萬年詬病?這款綠豆般大小的氣體傳感器有多大市場空間?|裸泳投資欲
    在2015年,國外晶片式氣體傳感器推向國內市場,而國內仍採用傳統的陶瓷襯底傳感器,這便為採用MEMS技術的微型化氣體傳感器件創造了商機,在此背景下,武漢微納傳感技術正式成立。於是採用數根鎢絲將陶瓷基板懸掛,實現溫度隔離,但這種溫度隔離技術,金屬封裝蓋溫度仍會達到60-70°,所以使用起來有一定危險性甚至影響其他元件。而微納傳感使用MEMS技術在晶片上製造微型溫度隔離加熱單元,並將其與對應電路集成為整體的技術。
  • 坪山舉辦2020年院士大講堂 盧秉恆院士開講「智能製造與3D列印」
    ,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作題為「智能製造與3D列印」的專題輔導報告,區相關單位負責人、深圳技術大學師生代表以及轄區企業代表參加了此次講座。在本次講座中,盧秉恆院士圍繞「中國製造2025」,就中國製造的發展歷程、現狀以及未來路線做了深入淺出、高屋建瓴的介紹。盧秉恆院士特別介紹了3D列印在航空航天、汽車、IT、醫療、新材料、生命科學等領域的應用。
  • 首屆國際技術交易大會 中外科學家聚焦前沿技術領域
    水母網11月3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信召紅)作為煙臺首屆國際技術交易大會系列活動的一場國際科學盛宴,昨日上午舉辦的主旨演講可謂大咖雲集,5位頂級中外科學家圍繞智能製造、傳感技術、能源與環境等前沿技術領域發表了主題演講,分享前沿學術成果,探討學科交叉創新,推進科學產業應用。
  • 19位院士齊聚南沙,探討海洋科技前景
    0119位院士齊聚探討海洋科技前景秦大河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為更好的認識海洋、開發海洋、經略海洋、可持續利用海洋,海洋領域科學的研究與發展,需要深入認識海洋資源的自然賦存、形成條件和受控機制,釐清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因子和演變規律,建立「海—陸—天—空」四基綜合觀測網絡,發展新一代海洋觀測與監測技術,為國家海洋管理、開發
  • 這場國際大會,兩位諾獎得主喊話煙臺,20多位國際院士參會,共商健康...
    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來了,6位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來了,3位美國科學院院士來了……來自11個國家的20多位國際院士、20多位醫院院長、100多家企業出席,或來到會場、或通過遠程視頻,共同探討國際健康產業發展大勢,為煙臺健康產業發展建言把脈。
  • 19位院士齊聚廣州,探討海洋科技前景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19位院士齊聚探討海洋科技前景秦大河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為更好的認識海洋、開發海洋、經略海洋、可持續利用海洋,海洋領域科學的研究與發展,需要深入認識海洋資源的自然賦存據了解,自2017年12月以來,廣東已啟動建設3批共10家省實驗室,其中,中科院相關研究機構深度參與了5家,領域分別為再生醫學與健康(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等)、材料科學與技術(高能物理研究所/物理研究所等)、先進位造科學與技術(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等)、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近代物理研究所等)。
  • 清華大學尤政院士團隊:智能微系統技術的研究成果與應用前景
    本期「國之重器·國家重點實驗室」,創壹智庫專訪精密測試技術及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清華大學)尤政院士領銜的智能微系統團隊,探究先進的精密測試技術及儀器研究成果將會帶來什麼樣的應用前景。目前擔任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理事長、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理事長,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家科技部對地觀測與導航領域專家組成員,國家工信部工業強基專家組副組長、智能製造標準化專家諮詢組組長等。
  • 20多位國際院士共同把脈,國際健康產業大會在煙舉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閆麗君 通訊員 郭健 以「後疫情背景下健康產業發展」為主題的第二屆國際健康產業大會於12月3-4日在煙臺舉行,來自11個國家的20多位國際院士和2位諾獎獲得者,20多位醫院院長、醫科大學校長將發表精彩演講,共同為健康產業發展把脈。
  • 探究3D傳感和近眼顯示應用的關鍵技術
    本課程內容精彩紛呈,涵蓋了微納光學的基礎理論和製造工藝,又從反射型微光學元件(MEMS微鏡)、衍射型微光學元件(DOE)、導波微光學元件、光學相控陣(OPA)、超表面等典型微光學元件入手,詳解其設計、製造、測試、評價參數和應用案例,同時針對典型微光學元件開設了建模與仿真分析實操課程。本課程旨在幫助微光學元件產業鏈上下遊相關人員了解技術背景和發展脈絡、提升專業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