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位院士與160位博士齊聚寧波,他們為何而來?
英才齊聚梅山、科技服務寧波。11月21日,來自中國工程院的李椿萱院士和國內外160位博士齊聚寧波,參加第二屆北航寧波梅山國際青年學者學術論壇。這場高規格的論壇的舉辦,將為北航建設「紮根中國大地的世界一流大學」、寧波科技創新及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志成獲聘川大空天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李寰)日前,四川大學傑出校友、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志成受聘為四川大學空天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和四川大學特聘院士聘書。四川大學校長李言榮院士為其頒發了聘書。李言榮校長在聘任儀式上說:「周志成院士作為學校培養的傑出校友,是國內外本領域學術非常活躍的年輕院士,當前正值他本人事業的旺季,此時加盟川大,讓我們很受感動。」據了解,四川大學早在1945年就創辦了航空系,後因國家高校院系調整,整體遷移至北京航空學院。2011年,為了響應國家建設航天強國戰略的號召,川大正式創建空天科學與工程學院。
-
12位院士,100餘名專家齊聚南航,共同紀念學會原副理事長「航空先驅...
齊聚金陵,共同紀念航空先驅,百年阿舟2020年9月27日,秋高氣爽,丹桂飄香,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振動工程學會主辦的張阿舟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會暨力學學科發展研討會在南京市鐘山賓館舉行。我認為,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承擔好建設教育強國的光榮使命,全體南航人在全力以赴建設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大學的新徵程中,尤其要學習傳承並發揚光大張阿舟先生的三種精神品質。一是心系航空、至誠報國的家國情懷。
-
19位院士齊聚南沙,探討海洋科技前景
據悉,近年來,廣州南沙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歷史性機遇,攜手中國科學院,發展海洋科技、海洋科研,共建南沙科學城、中科院明珠科學園,打造以海洋科技為特色的綜合性研究平臺,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供有力支撐。目前,南沙科學城已初步形成「1+2+3」海洋科技創新體系,正著力打造國家級海洋科學研究基地和「科技興海基地」。
-
19位院士齊聚廣州,探討海洋科技前景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19位院士齊聚探討海洋科技前景秦大河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為更好的認識海洋、開發海洋、經略海洋、可持續利用海洋,海洋領域科學的研究與發展,需要深入認識海洋資源的自然賦存其中,廣州海洋實驗室以「立足灣區、深耕南海、跨越深藍」為使命定位,聚焦「海洋安全與戰略資源開發」核心科學問題,按照「8+7+6+5」的格局布局,推動國家大科學裝置建設,建成國際一流的海洋科學與工程研發基地,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海洋高科技產業發展,力爭實現獲批成為南海海洋科學國家實驗室的目標。
-
有著「航空航天航海」夢的學子,「國防七子」不能錯過!
或者是「想當航海員,去探索大海的奧秘」。航空航天夢或者航海夢從那時候開始就深埋在很多人的心裡。當他們長大,面臨高考時,因為有著對航空航天航海的夢想,所以就會準備報考理工類學校。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國家的「國防七子」。這七所學校在理工類、科研類還有國防類等領域都可以說是國內頂尖。如果你的心裡或者您家孩子的心裡還有一顆這樣的夢,那麼這七所學校不容錯過!一起來看看吧。
-
新產業、新動能——中國(太倉)航空航天產業峰會即將隆重開幕
為促進軍、民用技術相互轉移和軍民融合式發展,加強航空航天與全國工業和信息化系統的頂層銜接,10月23-24日將舉辦2020中國(太倉)航空航天產業峰會。此次活動旨在全面發展我國航空航天事業,擴大企業間的交流與合作,與同行共享發展成果,共同探討航空航天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核心零部件等領域的創新模式,及蘊藏的巨大市場機遇。
-
北航4位教授、2位校友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宮聲凱教授、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蘇東林教授、無人系統研究院向錦武教授等3位教師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北航大數據科學與腦機智能高精尖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樊文飛教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我校校友曹建國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校友楊威迦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
多位院士齊聚煙臺共話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製造
中國·煙臺首屆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製造院士論壇18日舉行。 鍾欣 攝中新網煙臺8月18日電 (張玉雷)中國·煙臺首屆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製造院士論壇18日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蔣莊德、徐芑南、侯立安、王浩以及中國科學院院士姚熹、宋振騏等人齊聚山東煙臺,暢談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製造的深度融合與發展。
-
20餘位中外院士齊聚川大!共商生物醫學發展,同賀張興棟院士從教60...
四川在線記者李寰11月25日上午,四川大學舉辦「新形勢下醫療器械發展對策院士論壇暨張興棟院士從教60周年報告會」。82歲高齡的張興棟院士神採奕奕地出席報告會。「骨誘導組織」凝聚了張興棟院士畢生的心血。上世紀90年代,他又首創迄今國際唯一的骨誘導人工骨並應用於臨床。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組織誘導性生物材料」這一顛覆性概念。這一概念賦予材料誘導組織形成或再生的生物功能,開拓了生物材料發展的新途徑。
-
20餘位中外院士齊聚川大!共商生物醫學發展,同賀張興棟院士從教60周年
82歲高齡的張興棟院士神採奕奕地出席報告會。「骨誘導組織」凝聚了張興棟院士畢生的心血。他也是將中國醫學生物材料送到世界舞臺最中央的人。目前,當今世界上發展最快的生物醫學材料,被廣泛應用於診斷、治療、修復或替換人體組織或器官。正在成為世界經濟的一個支柱性產業。
-
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發布2030國際合作戰略
2020年6月26日,德國航空航天中心(DLR)發布了國際合作2030戰略(DLR Internationalisation Strategy 2030),這是DLR的首個關於國際合作的戰略文件。
-
第十四屆航空航天月桂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頒發!榮耀屬於他們
他表示,每一項獲獎成就的背後都凝聚著我國航空航天事業奮鬥者的汗水與夢想。北航作為新中國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學府,始終以服務航空航天重大戰略需求為己任,為國家航空航天事業發展培養了大批領軍領導人才。面向未來,北航將堅守初心使命,為祖國航空航天事業培養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貢獻,以實際行動為建設航空強國、航天強國不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工程院院士周志成獲聘任為四川大學空天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李言榮校長代表學校為周志成院士頒發四川大學空天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和四川大學特聘院士聘書。聘任儀式由副校長梁斌主持。李言榮校長首先代表學校和王建國書記歡迎周志成院士一行,並衷心感謝周志成院士接受學校邀請出任空天學院院長,支持學校和空天學院的發展。
-
第七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高峰論壇召開
上午的主論壇,我們圍繞「合作-共贏——共創航空航天產業美好未來」的主題,進行了權威發布和深入交流。下午的航空分論壇,我們高興地邀請到了來自國內外航空航天和民航領域的九位嘉賓,他們將就「航空改變生活」這一主題介紹各自的思考和實踐,並與大家展開進一步的交流和探討。首先,有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黨組成員王承文先生致辭。」
-
中國工程院國際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高端論壇——第四屆材料基因工程...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2020年10月21日至23日,由中國工程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材料研究學會主辦,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綿陽市人民政府、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學、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發展促進中心、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創新中心聯合承辦的中國工程院國際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高端論壇
-
30多位諾獎獲得者和院士將齊聚煙臺
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發達國家為何不能有效保護自己,科技又該如何賦能生命健康?後疫情背景下健康產業發展趨勢如何……來自全球10多個國家的30多位諾獎獲得者、兩院院士,30多位醫科大學校長、醫院院長和健康領域的企業家通過線上線下形式參加12月3—4日在煙臺舉辦的第二屆國際健康產業大會。
-
中外院士航天英雄聚智 太空種子問道宇宙奧秘 航天育種2019論壇在...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以下簡稱「航天育種聯盟」)成員單位代表等近200位航天領域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航天育種助力未來農業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此一主題,探討分享科研成果,為推動航天事業發展建言獻策。
-
三位院士齊聚,一場科技領域的頭腦風暴來了
這是一場科技領域的頭腦風暴,更是淄博市政協「用平臺思維整合資源」的生動實踐。一上午的時間,3名院士和25人專家團隊群策群力,圍繞新材料、新醫藥、智能製造等領域的科技創新、金融賦能,支招淄博高質量發展。△中國科學院院士、火山地質與第四紀地質學家劉嘉麒中國科學院院士、火山地質與第四紀地質學家劉嘉麒帶來的是新材料方面的信息。
-
12位院士、100餘名專家紀念「航空先驅」張阿舟:「他本身就是一所大學」
,包括12位院士在內的150餘名來自高校院所的領導專家、國內力學領域的知名學者齊聚金陵,共同追憶我國「航空先驅」張阿舟,研討力學學科的發展大計與前沿問題。 在紀念會上,通過專題片和張阿舟弟子現場回憶,展現了張阿舟「科學救國、航空報國」的理想追求和「為國鑄重器、育英才」的燦爛一生。張阿舟試製了新中國第一架自製飛機,榮獲「特等功臣」嘉獎,是振動領域的泰鬥,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飛機結構強度和振動研究領域的優秀人才,其中包括三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