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院士齊聚,一場科技領域的頭腦風暴來了

2020-12-05 人民政協網

「我國電動自行車產量在2018年已突破2589萬輛,其主要使用的兩種電池中,鉛酸電池對環境造成汙染,而鋰離子電池極易引起火災。我們研發出的新型電池,在壽命和成本都具有明顯優勢的前提下,安全性能更高、環保性能更優,可廣泛用於電動自行車、混動汽車或公交車、潛艇等。」

△淄博市政協主席叢錫鋼致辭

6月13日,由中國發明協會與山東淄博市政協聯合主辦,中國發明協會產學研與金融分會、淄博市科學技術局、淄博市政協委員企業家聯誼會聯合承辦的「科技與金融助推淄博新動能提升暨『雙招雙引』懇談會」在淄博召開。

△中國科學院院士、無機化學家錢逸泰

說上述這番話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無機材料化學家錢逸泰。他不僅受邀參加過新材料論壇,還與淄博鑫旭電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有著密切合作,為淄博市新能源電池產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智力和技術支持。

把握科技創新的前沿脈絡,方能搶佔未來發展的先機。這是一場科技領域的頭腦風暴,更是淄博市政協「用平臺思維整合資源」的生動實踐。一上午的時間,3名院士和25人專家團隊群策群力,圍繞新材料、新醫藥、智能製造等領域的科技創新、金融賦能,支招淄博高質量發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火山地質與第四紀地質學家劉嘉麒

中國科學院院士、火山地質與第四紀地質學家劉嘉麒帶來的是新材料方面的信息。以《玄武巖新材料的發展戰略》為題,劉嘉麒說,這種新材料以火山噴發形成的玄武巖為原料,經過一定工藝流程製作成纖維、巖棉、鱗片等複合材料和定型產品,是20世紀末剛剛興起的新型綠色高性能無機非金屬工業材料,具有生產加工過程不產生有毒物質、無廢氣、廢水、廢渣排放的優勢,可用於航空航天、軍事、海洋、交通、建築、農業等領域。「我認為山東作為工業大省完全可以發展這一產業,目前我們的技術在全球佔有主導地位,希望有機會能與淄博的企業針對某些領域開展合作。」

△中國科學院院士、礦山壓力及巖層控制專家宋振騏

85歲高齡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礦山壓力及巖層控制專家宋振騏,再次受邀來到淄博。他當天作的《創新驅動與智能製造》的主旨演講中,更多的是脫離單一的學術內容,講述智能製造、科技和人才強國的國家戰略,飽滿的激情感染著在場的所有人。「3年前,我們企業剛成立時,宋振騏院士是第一位與我們合作的院士,他的認可給了我們信心和力量。今日再見面,宋院士依舊充滿激情,他對科技不斷探索追求的精神,讓我特別震撼。」山東魯中技術市場服務中心主任康健平在會後深有感觸地告訴記者。

「我呼籲各地政府將培養發明人才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淄博有良好的產業基礎,未來大有可為」……隨後,11位新興產業專家、金融專家、智慧財產權專家和政策研究專家,圍繞企業技術創新與智慧財產權保護、科技服務、金融服務、企業及地區雙招雙引等進行主旨演講,並與企業家代表現場互動交流。

院士、專家的到來,不僅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新技術,更為淄博企業帶來了科技創新上的思想引領。與會企業負責人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為全球經濟發展帶來不確定性,在這個特殊時期市政協強化平臺思維、生態思維、有解思維,為廣大企業搭建了對接新技術、新項目、新人才的平臺,受益匪淺。接下來,他們將重點研究如何將這些新產業、新技術變為新動能,為助推淄博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作者:張文敬 王榮超

相關焦點

  • 19位院士齊聚南沙,探討海洋科技前景
    開幕式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海洋實驗室主任張偲主持。去年在南沙成立的廣州海洋實驗室也取得了不少建設進展,目前匯聚了包括16個院士團隊在內的47支海洋領域高層次科研隊伍,正在爭取推動南海島-礁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國家級平臺落戶廣州。
  • 戰勝愚昧與區隔:騰雲峰會上,一場文藝咖與科技咖的頭腦風暴
    11月26日,10餘位來自文化藝術與科技領域的「大咖」在騰訊北京總部,與200多名觀眾齊聚第五屆騰雲峰會現場,在「流動的邊界」這一主題下,對「科技將如何重構新連接,催生數字文化新表達,幫助人類開啟新旅程」等話題展開了深入跨界探討。
  • 19位院士齊聚廣州,探討海洋科技前景
    一批院士專家、國內海洋領域專家學者、相關企業代表550餘人匯聚一堂,為助力「海洋強國」建設建言獻策。開幕式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海洋實驗室主任張偲主持。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19位院士齊聚探討海洋科技前景秦大河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為更好的認識海洋、開發海洋、經略海洋、可持續利用海洋,海洋領域科學的研究與發展,需要深入認識海洋資源的自然賦存
  • 頭腦風暴是什麼?如何正確的進行頭腦風暴?
    「頭腦風暴」應該很多人都聽說過,但是同樣的很多人不曾使用過,對他大概就是「只看過豬跑,但是沒吃過豬肉的狀態」。那麼到底「頭腦風暴」究竟是什麼呢,他的存在是否有意義,對於我們的生活有何意義呢?頭腦風暴是什麼?「頭腦風暴」的最初,大概很多人都不會想到,他曾經是精神病理學上的一個名詞,還是一個針對精神病患者神經錯亂時用的一個詞。
  • 如何組織一場高效的線上頭腦風暴會議?
    而開會的類型,最常見的莫過於召集大家一起頭腦風暴,討論某個項目的策略方向、創意玩法等。小會結合無數次的實戰經驗,為大家分享線上頭腦風暴的黃金法則。會 · 前需求研讀,比一上來就頭腦風暴更重要其實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在頭腦風暴前,都需要組織本次參與會議的核心成員對課題需求進行研讀。
  • 如何組織一場有意義的頭腦風暴研討會?
    頭腦風暴似乎只是一個常見討論的奇特名稱,但如果組織正確,它就會成為創新的源泉。本文是一個頭腦風暴研討會分步指南,其中包含提示和技巧,幻燈片示例以及準備清單。當你想到「頭腦風暴」這個詞時,你會想到什麼?也許一群人過去常常打電話給同事,互相吼叫,襲擊白板,幾乎扔拳以贏得對投影機的控制權?幸運的是,頭腦風暴有一個光明的一面:這是一個共同創造思想的文明過程。
  • 院士專家齊聚研討作物學科領域前沿問題
    本網訊 9月22日,恰逢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中國工程院院士顏龍安、趙振東、陳溫福、萬建民、張洪程、胡培松、官春雲、印遇龍、鄒學校;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曉風、謝道昕;美國科學院院士鄧興旺等12位院士,20餘名國內作物領域專家學者齊聚湖南農業大學,研討作物學科前沿問題,共同探討加強作物學學科在科技創新引領中的作用,為切實保障國家糧油安全獻計獻策
  • 這位院士與160位博士齊聚寧波,他們為何而來?
    英才齊聚梅山、科技服務寧波。11月21日,來自中國工程院的李椿萱院士和國內外160位博士齊聚寧波,參加第二屆北航寧波梅山國際青年學者學術論壇。這場高規格的論壇的舉辦,將為北航建設「紮根中國大地的世界一流大學」、寧波科技創新及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 23位院士專家永州行籤多項技術合作協議
    華聲在線6月25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羅毅)6月22日上午,2019年「院士專家永州行」諮詢會,暨科技合作、顧問聘書頒發儀式舉行,官春雲、歐陽曉平、羅安等23位來自各個領域的院士、專家為永州發展帶來一場「頭腦風暴」,現場還籤訂多項技術合作協議,助力永州跨越發展。
  • 如何正確的進行一場頭腦風暴?
    開展頭腦風暴必須有一定的討論程序與規則,這是頭腦風暴能否有效實施的關鍵因素。從程序來說,頭腦風暴關鍵在於以下幾個環節:1.確定議題一個好的頭腦風暴法是從對問題的準確闡明開始。3.確定人選召集有關人員,參加的人員可以是團隊成員,或者是同行業的專家,也可以是不同行業的人員,甚至是毫不相干的人員,參加人員以創新目標而定4.確定主持人只要具備下列條件,人人都可以主持頭腦風暴法會議:●了解召集的目的、需解決的問題。●掌握頭腦風暴法的遊戲規則。●善於引導大家思考和發表觀點。
  • 頭腦的風暴,知識的交鋒!快來看看黨團知識競賽的「最強大腦」
    頭腦的風暴,知識的交鋒!>這是一場頭腦的風暴知識的交鋒更是一次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的比拼21名優秀選手為我們帶來了一場「乾貨滿滿」的現場競技>21位選手依次上臺進行自我介紹並答題,根據答題正確數確定晉級選手,本輪共有14位選手進入下一關。
  • 頭腦風暴操作程序
    頭腦風暴作為新興的思維方式,在創新領域是一個很重要的思考工具,也是很多職場會議必備技能,我們今天具體說一說如何頭腦風暴的操作程序。一、準備階段1、確定會議負責人,制定所要研究的議題;2、敲定參會人員,5~10人最好(以跨部門的專家組最佳),選擇會議時間、場所,準備會議資料,通知參會人員;3、頭腦風暴不易上來就討論議題,所以要準備暖場話題;4、主持人明確本次議題;二、自由發言階段1、主持人引導開始討論,注意不允許私下交流和評論別人發言
  • 靈感方法論:你也許用錯了頭腦風暴
    原文/ Zapier by Aja Frost來源/ 寬帶資本公眾號(ID: bjkdzb)編譯/ C位君頭腦風暴的歷史在現代的工作文化中,頭腦風暴可以說佔據了中心地位,但它的歷史其實並不長。① 發現詞彙間的聯繫領導力導師Andy Kelund推薦的方法是,先隨意選擇一個詞彙(最好選一個與頭腦風暴主題不相關的詞),再將它與你的頭腦風暴主題結合起來。假設你要為你的客戶主持一場會議。你打開詞典,隨便翻到了一頁,看見「青蛙」這個詞。
  • 四百餘位光學專家齊聚長春 「先進光電領域發展趨勢與前沿技術...
    &nbsp&nbsp&nbsp&nbsp11月14日,中國工程科技「先進光電領域發展趨勢與前沿技術」論壇在長春市南湖賓館召開,四百餘位光學專家齊聚一堂,聚焦光電領域發展趨勢,獻計前沿技術發展。
  • 一場「定義」未來青島的「頭腦風暴」
    該課題報告提出,未來30年,青島將分三個階段,對內,成為「中國活力開放踐行示範區」;對外,成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前沿」。是成果匯報也是「頭腦風暴」這樣一個事關青島未來幾十年的發展戰略構想,為何需要如此大規模、大範圍的匯報會?其實在青島舉行15個攻勢作戰方案答辯時,王清憲書記就說過:「所有重大公共政策制定的過程都要公開」。
  • 30多位諾獎獲得者和院士將齊聚煙臺
    一場罕見的COVID-19大疫情席捲全球,導致4000多萬人感染,奪去了100多萬無辜者的生命,這場疫情什麼時候結束,帶給我們很多思考:人類最終靠什麼來終止這場疫情?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發達國家為何不能有效保護自己,科技又該如何賦能生命健康?
  • 11位院士齊聚中國北鬥應用大會 北鬥飛入尋常百姓家
    11位院士齊聚中國北鬥應用大會 北鬥已「飛入尋常百姓家」中新網武漢9月23日電徐冠華、戚發韌、李建成等11位院士出席年會,與會專家學者、企業家,就衛星導航定位和北鬥應用等話題展開深入探討。大會表彰了2020年度衛星導航定位科技進步獎、衛星導航定位創新應用獎獲獎單位和個人,以及衛星導航定位終身成就獎獲獎者。今年的衛星導航定位終身成就獎授予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衛星大地測量學家魏子卿。
  • 長三角一體化院士論壇舉辦 24名院士齊聚合肥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1月7日,以「科創長三角 建功新時代」為主題的2020長三角一體化院士論壇暨第三屆安徽院士創新發展論壇在合肥拉開帷幕。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院常印佛、龔知本、郭光燦、郝希山、張裕恆、王紅陽、崔向群、鄭永飛、鄭裕國、袁亮、楊善林、趙政國、謝毅、杜江峰、李建剛、陳學東、田志剛、王運敏、俞書宏、方家熊等24位院士,以及有關高校、科研機構負責人、專家學者等共450人齊聚一堂,開展深入研討交流。
  • 高水平科技供給握指成拳 長三角院士專家齊聚浙江
    長三角地區地緣相近,資源稟賦互補,是我國科技創新合作活力最強、頻率最高、交流最密切的地區之一。  8月30日,由浙江、上海、江蘇、安徽「三省一市」科協和中共湖州市委、市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十七屆長三角科技論壇在湖州長興落下帷幕。論壇期間,來自三省一市的近30位「兩院」院士和逾百名專家學者颳起一場「頭腦風暴」。長三角區域如何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給支撐全國高質量發展?成為眾多院士專家熱議的焦點。
  • 頭腦風暴沒效果?方法不對,想到頭禿都沒用!
    圖片源自網絡接下來就跟大家簡單聊一下,關於頭腦風暴需要注意的三個關鍵步驟。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一點新的思路,以提高工作效率。簡單來說,頭腦風暴法最重要的就是事前認真準備、事中大膽發言、事後整理總結這三個階段。01事前認真準備頭腦風暴的過程可能很短,但是為了提高頭腦風暴的質量,我們在會議開始之前,需要對所探討的事情做好一定的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