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閆麗君 通訊員 郭健
以「後疫情背景下健康產業發展」為主題的第二屆國際健康產業大會於12月3-4日在煙臺舉行,來自11個國家的20多位國際院士和2位諾獎獲得者,20多位醫院院長、醫科大學校長將發表精彩演講,共同為健康產業發展把脈。
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美國科學院院士、史丹福大學分子和細胞生理學教授Tom Sudhof和201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挪威科技大學卡夫利科系統神經科學研究所和記憶生物學中心創始主任Edvard Moser教授表示:新冠疫情是近百年來人類遭受的最大一次瘟疫,傳播速度快,傳播面廣,帶來的危害大。這次疫情帶給我們很多思考,我們的科技如何護航人類健康,如何更好地抵抗疫情侵擾,健康產業該如何發展,希望通過國際健康產業論壇這個平臺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實現全球抗疫。
紐西蘭皇家工程院院士、利茲大學康復機器人研究中心主任、濱州醫學院康復工程研究院院長謝勝泉教授感概萬千,因為疫情,他和國際健康產業論壇全球理事會很多創始成員都不能出席這次大會,只能線上交流,非常遺憾。他對中國政府應對疫情堅決果斷、科學決策的做法大加讚賞。去年,他利用出席首屆國際健康產業大會的機會,與濱州醫學院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並最終達成合作共識,兼任濱州醫學院工程學部主任和康復工程研究院院長。目前,各項課題研究和項目研發已經全部啟動。
Anders Lindquist教授是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2019年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他是全球控制系統頂尖的科學家,被上海交通大學聘為致遠講席教授。作為國際健康產業論壇全球理事會創始成員,他於去年9月來煙臺出席國際健康產業大會機會,對這個海濱城市留下深刻印象。他說,煙臺是非常適合人居的城市,有很好的創新環境和氛圍。去年,他與煙臺明石創新研究院達成共識,成為明石創新研究院的專家團成員。今年疫情期間,他很早就來到了上海交大執教,他非常期待在煙臺舉辦的第二屆國際健康產業大會和煙臺健康產業國際諮詢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希望有更多機會了解煙臺,認識煙臺。
國際健康產業論壇秘書長、《重新定義健康產業》作者羅軍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國際健康產業論壇是一個國際間的高端對話合作平臺,重點聚焦數位化健康與智慧健康,科技賦能健康產業。將國際健康產業大會放在煙臺舉辦,是為了將國際最頂尖的人才、科技和項目帶到煙臺來,促進煙臺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去年,引進Anders Lindquist院士和謝勝泉院士落戶煙臺,並組建了煙臺健康產業國際諮詢委員會,16位國際院士成為諮詢委員。這次大會期間將新增樊代明、趙春華、王玉田、卓敏4位國際院士進入諮詢委員會,使煙臺健康產業國際諮詢委員會成員達到20位院士,成為國內地方智庫平臺最權威最有力的競爭者。本次大會還引進了深圳邁步康復機器人和瑞迪姆醫療兩個高科技項目落戶煙臺高新區。
本次大會主要演講內容有:從新冠疫情的角度看創新健康產業新規範;幹細胞臨床轉化應用及幹細胞創新藥物在未來健康醫學中的貢獻;生物晶片——新興數字社會中保障健康的基礎技術;遠程提供護理以支持慢性疾病的自我管理——來自骨關節炎的經驗;機器人與健康產業;大腦的全球定位系統;人工智慧與健康;以協同創新為抓手,打造高水平有特色的醫學教育;從實驗室到臨床(Bench to Bed)——創新藥物的有機成長;治癒焦慮和慢性痛的新藥;精準醫療的機器人和輔助技術;向醫療保健4.0轉變—— 實現健康生活;重新定義健康產業;3D列印引領個性化醫療發展;疫情中的智能健康系統;遙操作技術在手術機器人中應用研究;計算醫學——基於高維組學數據的新技術體系;近紅外光在健康領域的發現和應用;基於機器人與AI的智能康復;讓醫療更精準,讓治療更輕鬆;醫療保健的機器人技術——從物理康復到創新醫學;用於病毒直接成像的超解析度微球放大透鏡光學納米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