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在京舉辦

2020-11-27 廈門網

 

 

 企業家高峰對話嘉賓合影

  本報訊 2018年,是中國食品產業步入健康轉型的關鍵節點。為凝聚科技界與產業界的共識,為中國乃至全球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提出更多科學路徑,促進中國食品產業健康轉型,4月19-20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與國際食品科技聯盟共同主辦的「2018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在北京舉行。

  此次大會將焦點從食品安全延伸到安全與健康並行,圍繞6個重點方向開展專題研討。來自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90餘位國際知名專家齊聚北京,分享其在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及趨勢解析。與此同時,陳君石、龐國芳、孫寶國等多位中國工程院院士領銜的國內知名專家代表及百餘名國內外知名食品企業代表參會,與國際專家進行深度交流與溝通。此次大會聚集全球智庫,為中國食品產業健康轉型提供「中國方案」。

  國際食品科技聯盟(IUFoST)、國際食品科學院(IAFoST)、國際食品微生物標準委員會(ICMSF)、AOAC INTERNATIONAL、紐西蘭食品安全與科學研究中心(NZFSSRC)、歐洲衛生工程與設計組織(EHEDG)、荷蘭瓦赫寧根大學、英國女王大學等在內的諸多國際組織與知名高校的積極參與,也為大會的召開增添亮色。

  經過近10年的聚集與發展,國際食品安全大會已成為我國食品安全領域高端品牌會議。在持續9年關注中國食品安全及相關問題後,大會將目光延伸至更多新領域,本次會議除聚焦長期關注的營養與健康、食品產業鏈安全以外,還增加了食品真實性評價與溯源技術、國際食品檢測方法體系與中國對接、網絡餐飲的安全與健康發展等新熱點。

  關注主題:

  從食品安全延伸至安全與健康並行

  中國的食品安全從2008年到2018年,經歷了鳳凰涅槃式的十年磨礪與成長,實現了穩中向好的發展,97.6%的食品平均抽檢合格率也為國人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在中國日益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的新時代,全球對中國食品安全的關注將更為密切,在中國從製造大國邁向製造強國的進程中,中國的食品科技與產業界如何以實際行動做出應有的貢獻,如何為全球的食品安全提供「中國方案」,需要產業界各方積極總結經驗,尤其需要對於中國食品安全十年來從低谷走向高位並保持穩定的重點工作安排、關鍵領域突破以及熱點難點解析等進行全面梳理與總結,這些將會對未來我國食品安全的發展提供重要思路。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張崇和在大會致辭中表示,我國食品產業規模穩步擴大,發展質量日益提升。2017年,全國規模以上食品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0.5萬億元,同比增長6.6%;實現利潤總額7015.6億元,同比增長8.5%。他表示,當前,食品行業進入發展新時代。食品消費升級,為全球食品行業繁榮發展開啟了新藍海,對食品行業安全健康提出了新要求。我國陸續出臺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國民營養計劃、國家食品安全規劃等國家政策,為中國食品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引領和方向,為全球食品安全與健康提供了 「中國方案」。不遠的未來,中國必將開創食品安全健康的嶄新局面,必將為全球食品行業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在大會致辭中表示,今年是「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十周年,反思十年前事件發生後,當時帶給我們最大的震撼是,一個高速發展、體量龐大的中國乳品工業,其安全基礎竟如此脆弱。它提醒中國食品人,企業無論大小,如果抽掉了道德與安全的基因,亦可轟然倒塌。「三聚氰胺事件」曾使中國的「食品製造」整體蒙羞,更使中國食品工業猛醒,並由此加快了夯實科學基礎,提升中國食品安全水平的腳步。其間,中國食品工業在食品安全產業鏈的完善再造與發展方式由高速向中速轉軌的雙重壓力下,走過了理念愈發清晰,目標更加堅定的風雨十年。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

  十年磨礪:

  中國食品安全由被動應對走向風險預防

  孟素荷教授在梳理從2008至2018年10年間中國對食品安全的治理過程時表示,我國對食品安全的治理,既借鑑和濃縮了西方發達國家曾經歷過的「由亂到治」的百年歷史,又帶有鮮明的中國特色。10年間,《食品安全法》頒布,企業產業鏈安全的建設由弱到強,大數據支持下對進出口食品及區域性食品安全風險的評估有了重要進展。

  她指出,「在中國食品科技界的共同參與下,國家風險評估、風險交流體系形成有效的科學積累,輿情環境逐漸向好。它使中國政府對食品安全的管理從十年前的危機應對,走向現在的風險預防和消費者教育,從而更加主動、從容。」孟素荷認為,儘管10年間,全球經濟持續低迷,中國食品工業正經歷深刻轉型,增速由2008年的26.7%,下降到2017年的6.6%,但中國食品工業體系卻愈發健康穩健。在全球體量最大的食品消費市場上,2017年國家食品安全抽檢合格率達到97.6%,較2014年的94.7%提高了2.9個百分點。這是中國食品人在經歷「三聚氰胺事件」10年時間後,向人民交上的一份還算合格的答卷,更是中國食品工業由大到強的重要歷程。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教授在「中國食品安全的十年——提升與挑戰」的主題報告中也表示,經過10年的努力,中國食品安全水平得到大力提升。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形成了新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監管體系向統一監管轉變,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化平臺建設取得成效,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能力顯著提升,食品安全源頭治理力度加大,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機制有效運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和風險交流已有良好開局。但是食品安全沒有零風險,中國食品安全還面臨著嚴峻挑戰。環境汙染、小農經濟的農產品原料供應、食品產業基礎薄弱等,使得食品安全風險隱患依然存在。未來食源性疾病將成為食品安全問題的主要來源,新消費需求帶來的食品安全隱患與環境汙染不容小覷,食品安全網絡謠言還未得到有效控制,企業對食品安全的認識還有差距,中國食品安全標準還有待進一步與國際接軌,食品安全永遠在路上。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院士,在針對「加強對抗菌藥耐藥性的遏止刻不容緩」的報告中指出,抗菌藥耐藥性(AMR)問題是當前對全球公共衛生最複雜的威脅。今天不採取行動,明天將無藥可用。為此,AMR問題在國際上得到高度重視,聯合國「三駕馬車」(世衛組織、糧農組織和動衛組織)都頒布了全球行動計劃,2016年聯大開了專題高層會議,通過了政治宣言,強調事關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SDG)的實現。中國也發布了國家行動計劃,並已在減少(人、動物)抗菌藥的使用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中國還缺少不少基礎信息,包括中國的AMR到底嚴重到什麼程度、對(人和動物)健康的危害以及環境影響有多大(包括經濟損失)、抗藥基因有哪些及其傳播途徑和後果。這些問題都需要進行廣泛和深入地研究,才能制定合乎國情的控制措施。當前的國際共識是應對AMR問題,必須遵循One Health原則,即覆蓋人、動物、食品、環境的健康。建議除了預防醫學外,聯合其他相關領域,共同攻關。

  六大方向:

  為行業發展新問題帶來新思路

  近30年來,中國食品產業的發展與食品科技的進步並駕齊驅,相輔相成,食品產業的不斷壯大助推食品科技與國際接軌,而食品領域的科技創新又助力我國食品產業實現從價格競爭到價值提升的轉變。此次大會聚集的六大專題方向,直擊中國乃至全球食品產業發展新問題,國內外的食品權威專家及企業界人士的思想交融,為問題的解決帶來了新思路。主要包括:食品真實性與溯源技術、食品營養與健康、食品企業工廠衛生設計與標準技術、食品安全風險預警和風險交流、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及標準化、網絡餐飲的安全與健康發展等。

  方向一:食品真實性與溯源技術的提升

  因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全球在經濟利益驅動造假方面特徵不一。鑑於此,需要在食品真實性技術、食品溯源技術、食品鏈脆弱性評估技術、食品摻假鑑別與管理技術等方面提升水平,逐步與國際接軌。

  圍繞中歐政府間合作項目——地平線2020項目,來自英國、荷蘭、捷克等國的專家與中國的專家共同交流了食品真實性領域創新的實施與技術進展、區塊鏈技術在食品可追溯中的應用、植物油產地和等級的有效鑑別手段及歐盟葡萄酒資料庫及監管技術組織專門的研討。此外,為通過「產學研」和「上下遊聯動」整合全球科技資源,加快推動食品真實性與溯源技術研究,推動中國食品產業實現質量強國的轉型升級。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在會議期間,還召開了學會食品真實性與溯源分會成立會。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技術總師吳永寧研究員經選舉擔任分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

  方向二:對營養與健康的研究加速

  老百姓對於幸福美好生活的嚮往與需求,在食品工業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大家既想吃得安全放心,又想吃得美味健康,這些實實在在的需求正在倒逼中國食品工業的健康轉型,安全、美味、方便與健康將成為未來中國食品的代名詞。會議邀請多國食品科學與營養相關領域的專家,圍繞未來食品的創新與趨勢分析、新技術在食品產業健康轉型中的應用以及特殊食品的研究與法規等方面進行研討,分享在營養與健康方面的學術界新觀點與產業界新行動。這些內容主要包括:既涵蓋「基於不同人群營養需求的食品研發新思路與建議」「新時代背景下食品科學研究」等分析,又包括「全球營養:機遇與視角」「正視加工食品面臨的挑戰」,同時就多方關注的特殊膳食食品標準修訂進行了深入介紹。

  來自伊利、康師傅、杜邦、金光集團中國食品、雀巢、三元、安琪、樂斯福、雅培等國內外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分析了產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全球食品產業營養與健康挑戰的實踐、技術創新在產業中的應用等內容。此外,來自京東商城消費品事業部李昌明副總裁就電商平臺如何助力食品工業健康轉型進行介紹。

  方向三:食品安全風險預警與風險交流的實踐

  食品安全風險預警與風險交流是政府、產業界以及諸多媒體關注的一個重要議題,如何做好「和平時期」的食品安全風險預警與交流工作,與如何做好百姓食品安全科普工作同等重要。了解新媒體時代網絡食品安全謠言的傳播特點與規律,尋找與消費者當前生活相契合的食品安全科普傳播方式,是當下食品科普工作面臨的又一新挑戰,當深奧的科學知識轉化成老百姓聽得懂的語言後,如何以老百姓聽得懂的語言進行傳播,是未來需要研究的重點課題。

  會上,來自愛爾蘭、英國、荷蘭等國的專家就食品安全風險交流的國際經驗分享等內容,與參會代表進行了交流。我國專家就食品安全風險預警和交流工作的進展及挑戰、食品安全風險預警技術規範,以及如何應對新媒體時代食品相關謠言的傳播、如何將「科學」轉化為「科普」等議題做了充分的交流和溝通。

  方向四: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及標準與國際的有效對接

  食品檢測方法體系的不斷完善,對於進一步提升我國食品整體檢測能力以及食品安全水平意義重大。在食品貿易全球化的背景下,對於食品檢測技術國際化也提出更為現實的要求,我國的食品檢測方法體系還不能完全適應新的要求。鑑於此,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安全與標準技術分會和AOAC INTERNATIONAL合作,就國際檢測方法體系對中國的借鑑以及如何加速標準與國際方法融合等問題進行了分享。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龐國芳研究員在會上介紹了AOAC檢測技術標準化研究與實踐30年。同時,國內外專家就中國食品安全標準檢測方法的清理整合、食品微生物質量控制與檢測、AOAC標準檢測方法體系在食品監管中的應用等內容進行了探討。

  方向五:網絡餐飲向安全與健康邁進

  作為一種新興業態,我國外賣送餐平臺快速發展,但也面臨從生存到發展過程中的諸多矛盾和挑戰。在此背景下,網絡餐飲平臺如何擔負起主體責任,利用好網際網路技術對網絡餐飲進行有效監管;經營商家如何查找網絡餐飲加工環節風險點,制定相應的食品安全風險控制措施;消費者如何提升自我保護意識等話題擺在面前。為此,大會特別設置了網絡餐飲監管專題論壇,就上述行業亟待破解的痛點進行了深入探討。

  專家針對網絡餐飲發展需求、安全監管的相關法規、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認證體系建立,以及外賣一次性包裝製品現狀及發展趨勢等內容做了報告。同時,餓了麼、百勝中國、藝康、沃爾瑪等企業的代表,就構建網絡餐飲安全鏈條的良好操作規範、餐飲食品安全管控與送餐安全保障、電商最後一公裡冷鏈食品安全管理等內容,進行了深入交流。

  方向六:工廠衛生設計與標準技術的科學管理

  食品企業工廠衛生設計與標準技術,對於食品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自2017年開始,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就與歐洲衛生工程與設計組織在大會期間共同主辦食品企業工廠衛生設計與標準技術研討會,邀請國外專家同國內企業一道進行交流與互動。今年的專題以問題為導向,邀請了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食品衛生工程設計的國內外專家,圍繞國內企業在工廠衛生設計方面存在的問題等進行現場指導。專家們不僅分享了衛生設計國際失敗案例及對企業的影響、國內食品工廠設計實踐案例等內容,還針對可持續性以及工廠衛生設計與檢測、衛生排水的重要性等議題進行討論。加強科學管理,提升過程衛生,保障食品安全,成為與會者的共識。

  聚集各方:

  吸納各方智慧,用科學之手推動食品工業快速轉型

  當前,我國食品產業在貿易全球化的背景下逐漸走向世界舞臺,面對新形勢,迎接新挑戰,食品產業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為有效推進產業的健康轉型,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給中國食品工業的發展賦予新的責任,實現價值提升,強化食品產業的供給側改革是當前我國食品工業需要承擔的重要使命。大會期間,在美國農業部前副部長、IUFoST國際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共同主席任築山教授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研究員的共同主持下,舉行了以「企業家的責任——食品安全與健康並行」為主題的企業家高峰對話。來自杜邦營養與健康事業部、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荷蘭皇家菲仕蘭、雀巢研發(中國)有限公司、金光集團中國食品、沃爾瑪食品安全協作中心、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餓了麼等企業的負責人出席了活動,並與代表們分享了各自的經驗及提出未來工作目標。

  傳統食品工業化是中國食品科技界的重要使命。為促進食品科技與產業的對接,推進中國傳統餐飲食品的工業化進程,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首次跨界合作,與中國烹飪協會憑藉各自行業的優勢,共同推進中華傳統美食標準化與中國食品工業的對接,並結成戰略性合作夥伴關係。大會期間,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姜俊賢與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正式籤署了合作框架協議。此外,為以科學的力量推動我國食品產業優化升級和健康轉型,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與沃爾瑪食品安全協作中心、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中央研究所等知名企業將在食品科技與產業,食品營養與健康,食品安全與教育、科普等領域開展合作,共同搭建科技與產業的對接平臺,會間也進行了合作框架協議的籤署。

  大會期間,主辦方還向本年度科學精神獎的獲獎者陳宗懋院士,及科學傳播獎的獲獎單位中國經濟網頒發了證書和獎盃,以表彰他們在快速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傳播食品安全科學知識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教授表示,中國與10年前相比,人民健康與安全意識的提升,使食品安全的觸點更多、更複雜。但真相只有一個,那就是回歸科學的真實。因此,科技在未來食品安全與健康評價中,將被更多聚焦!已成功舉辦九年的國際食品安全大會,仍有必要,集結起科技和國際兩支無可替代的力量,共同承擔未來十年的新挑戰,新使命。

相關焦點

  • 2020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在京召開
    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2020年我國食品行業恰逢工業化、現代化歷史機遇。站在新的歷史方位,迎來以「大規模、大業態、大市場、大安全、大品牌、大科技」為特徵的「大食品」時代。
  • 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專題論壇在京舉辦—新聞—科學網
    聚焦後疫情時代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 迎難而上 擁抱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與健康的新未來——2020年國際...
    伴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常態化及其對經濟社會的深刻影響,全球食品科技與產業界對後疫情時代可能面臨的需求與挑戰高度關注。12月3日,在全球食品界的共同期待中,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繼續攜手國際食品科技聯盟在北京舉辦「2020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主會場活動。  儘管受疫情影響大會延期近8個月召開,但與此前自11月下旬開始的各分會場以「線上+線下」方式陸續開展的本次大會依然精彩、互動熱烈。
  • 為新冠疫情下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行業謀變局開新篇 「第二屆國際...
    為新冠疫情下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行業謀變局開新篇 「第二屆國際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高峰論壇」本月底在京揭幕2020/10/21 14:04:14 來源:中國食品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列印】【關閉】核心提示:【中國食品報融媒體】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讓人們深深的感受到了生命的彌足珍貴
  • 2019國際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高峰論壇在京召開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7日訊 由國家衛健委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重點實驗室、中國食協營養指導工作委員會主辦的「2019國際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高峰論壇」於12月24-26日在北京舉行。在年終歲末組織召開「2019國際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高峰論壇」有著特殊意義。他說民以食為先,食以安為先,安以質為本,質以誠為根。他強調中國食品產業一定要堅持高質量發展的理念,提供更優質的食品;同時要加強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的建設,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各界參與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食品產業健康發展了,人民群眾才能吃得幸福。
  • 第十八屆中國食品安全大會(年會)在眉山開幕
    譚笑非 四川在線記者 樊邦平 文/圖12月5日,第十八屆中國食品安全大會(年會)在眉山開幕,本屆大會以「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助力健康中國建設」為主題,力求站在「十四五」開局新起點上,把脈新時期全國食品安全工作,推動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提振後疫情時期食品產業信心
  • 2019年中國慢性病大會在京舉辦
    新華網北京11月11日電(蘆俊文)9日~10日,由中華預防醫學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華醫學會、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國家癌症中心共同主辦的2019年中國慢性病大會在北京舉辦。大會開幕式由中華預防醫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梁曉峰主持。
  • 2018國際防務技術大會在京召開
    中國日報10月22日北京電(記者 趙磊)由中國兵工學會主辦,中國兵器科學研究院、中國北方工業公司聯合主辦的2018國際防務技術大會今天上午在北京召開。這是我國舉辦的第一次有關防務技術的國際性學術會議。本次會議為期四天,將於25日閉幕。
  • 第十七屆中國食品安全年會在川舉辦
    近日,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海關總署、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四川省人民政府和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主辦的第十七屆中國食品安全年會在四川省眉山市舉行。第十一屆中國泡菜食品國際博覽會同期開幕。本屆年會由中國食品安全報社、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四川省市場監管局、眉山市人民政府承辦。
  • 2018中國材料大會暨廈門國際材料周在廈舉辦
    7月13日,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中國材料大會2018·廈門國際材料周」開幕式。)主辦,自1992年起已在北京、重慶、青島、長沙、成都、太原、貴陽、銀川等地舉辦18屆,自2008年起由兩年一屆改為每年一屆。
  • 「食品包裝材料質量安全控制與檢測」全方位解讀——2018年食品及...
    儀器信息網訊 2018年10月17日,「2018年食品及包裝材料質量安全控制技術創新與標準化學術研討會」在南京曙光國際大酒店隆重召開,150多位來自全國多家高校、科研院所、相關領域政府監管部門、檢測機構和生產企業的代表參會。
  • 中國營養健康產業企業家年會在京召開
    日前,由中國保健協會主辦,中國保健協會食物營養與安全專業委員會承辦的「NHEC2020第三屆中國營養健康產業企業家年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落幕。領袖峰會上對全球疫情影響下營養健康消費市場新格局的重構做了深刻、全面的分析與預測,並對益生菌產業發展、功能性食品發展、中國營養健康原配料、中國藥食同源產業和中國嬰幼兒食品安全做了宏觀且專業的分析與討論。本年度的疫情刺激了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和功能性食品需求。代餐食品、功能性食品、特殊膳食異軍突起,多家廠商產品合力打開新的市場,同時也獲取了資本市場的高度關注。
  • 擬邀企業 | 2020(第六屆)中國食品安全追溯大會
    擬邀企業 | 2020(第六屆)中國食品安全追溯大會  時間:2020-11-04 10:23 來源:食品夥伴網會展中心  核心提示:擬邀企業 | 2020(第六屆)中國食品安全追溯大會   山東朱老大食品有限公司   三胖蛋(北京)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山東惠發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華誠生物資源股份有限公司   維他奶(上海)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鹽津鋪子食品有限公司
  • 202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在京舉辦
    5月22日是世界生物多樣性日,日前,202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在京舉辦。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活動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明顯成效,對進一步推進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
  • 2020年國際宇航大會(IAC)中國分會場在京舉行
    由中國宇航學會主辦,未來宇航研究院承辦的2020年國際宇航大會(IAC)中國分會場在北京成功舉行。IAC是由國際宇航聯合會(IAF)舉辦的年度航天盛會,迄今已舉辦70屆,因規模大,層次高,影響廣,享有"航天界的奧林匹克"的美譽。受疫情影響,今年IAC以網絡直播方式召開,舉辦全體大會、亮點報告、專題論壇等學術活動,同時還舉辦線上展覽,在線將世界航天人連在一起。
  • 「安全用藥,共享健康」 福建舉辦藥品安全廣場科普諮詢
    「安全用藥,共享健康」 福建舉辦藥品安全廣場科普諮詢 2018-10供圖   中新網福州10月16日電 (葉秋雲)16日上午,福建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福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福建省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鼓樓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在福州市舉辦藥品安全廣場科普諮詢活動,正式拉開2018年福建省「安全用藥月」系列活動序幕。
  • 第三屆國際空間大會在京召開,聚焦空間技術和平利用、抗疫與健康
    《衛星與網絡》農燕 報導2020年空間技術和平利用(健康)國際研討會(簡稱「第三屆國際空間大會」),於11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開。本屆大會的主題詞是「和平、健康、合作」。期間,來自中國、美國、歐盟等空間領域的院士、科學家、企業家、教育家等,重點圍繞空間技術在醫療衛生、健康防疫等民生領域的應用深入研討交流,以更好促進空間經濟發展、造福人類健康。
  • 大會日程-第七屆中國食品與農產品安全論壇
    (簡稱 CFAS 2018)」籌備工作已就緒,在學界與業界的院士、專家、學者、企業家的大力支持下,將有80場高水平的學術報告及壁報交流,同時將有約100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參展,大會將於2018年6月6日-7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
  • 食品夥伴網發布2018年食品標準法規與食品安全盤點報告
    食品夥伴網訊 近日,由食品夥伴網信息服務事業部編寫的「2018年食品標準法規與食品安全盤點報告」發布,報告由五篇組成,分別為2018年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動態概述、2018年國際食品標準法規動態概述、2018年國內外食品及食品相關產品抽檢
  • 2020年食品安全和健康十大熱點發布 冷鏈食品、毒蘑菇、米酵菌酸...
    新華網北京1月11日電(胡可璐)2020年,中國食品產業在疫情中經歷了一場大考,承擔起確保市場穩定的中堅力量。與此同時,免疫力、冷鏈食品、「酸湯子」中毒等一系列食安健康熱點問題也受到人們廣泛關注。  1月8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