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國際空間大會在京召開,聚焦空間技術和平利用、抗疫與健康

2020-11-19 衛星與網絡

《衛星與網絡》農燕 報導


2020年空間技術和平利用(健康)國際研討會(簡稱「第三屆國際空間大會」),於11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開。本屆大會的主題詞是「和平、健康、合作」。期間,來自中國、美國、歐盟等空間領域的院士、科學家、企業家、教育家等,重點圍繞空間技術在醫療衛生、健康防疫等民生領域的應用深入研討交流,以更好促進空間經濟發展、造福人類健康。



本屆空間大會由中國宇航學會、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國際和平聯盟(太空)主辦,旨在促進空間技術和平利用,已先後在海南、珠海舉辦兩屆,被譽為「太空達沃斯」論壇。


國際和平聯盟(太空)聯合秘書長孟彥介紹,與前兩屆大會相比,第三屆空間大會具有推動空間技術和平利用、造福健康、多邊合作、教育普及等「四大動能」,大會將搭建國際空間技術與中國市場對接的橋梁,促進全球空間技術的二次利用和產業轉化。


動能1:空間技術和平利用

——以科學家為主體,推動空間技術產業化發展


「空間技術創新的終極目的不是對抗而是對話,也不是殘酷鬥爭,而是和平競爭。」大會執行主席、國際和平聯盟(太空)執行主席王天怡介紹說,本屆大會高舉和平大旗,以科學家為主體,重點研討空間技術的和平利用。


空間技術的發展起源於國際太空軍備競賽。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世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隨後美蘇在太空領域展開激烈角逐。冷戰結束後,特別是進入21世紀,越來越多國家認識到,太空軍備競賽不但不會解決爭端,反而進一步加劇軍備競賽,引發世界性災難。


「近百年來,政治家、軍事家主導構建了4次世界和平體系。進入科技社會時代,以科學家為主體,以空間技術依託,推動構建第五和平體系,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意義深遠。」王天怡說,把花費數萬億美元、用於「星球大戰」的空間技術,轉化為醫療健康、氣候監測、通訊、導航、遙感、環境保護、農業等「民生之犁」,促進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是時代發展不可阻擋的浩浩洪流。


自2018年1月組織召開首屆大會以來,空間大會按照「大會牽引、技術孵化、產業轉化、教育深化」的思路,將世界太空技術市場與中國14億人需求市場對接,對可轉化為民用的太空技術進行產業梳理、孵化,形成以創新驅動為引領的太空產業體系,取得一系列成果,獲得國際社會好評。


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主任Simonetta Di Pippo說,我們正在經歷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現在空間科學和技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不可或缺。如果我們今天能夠加強合作,未來就一定會從空間技術的和平利用中得到收穫。


「我對研討會主辦方強調和平利用空間技術的重要性表示讚揚。」南非航天局執行長Valanathan Munsami指出,「空間技術塑造了我們現代的生活方式,並且可以幫助我們應對社會、經濟和環境的挑戰,這與人類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是一致的。」


動能2:空間技術造福健康

——突出空間技術的健康應用,探討科技造福健康解決方案


今年年初以來,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成為全人類健康的共同敵人。本屆大會突出空間技術的健康應用,探討科技造福健康方案,促進建立全球健康體系,備受各方關注。


歐洲航天局總幹事Johann-Dietrich Wrner表示:「會議的主題對世界所有公民、空間技術和大流行病預防至關重要。」俄羅斯科學院生物醫學問題研究院院長Oleg Orlov說:「研討會是一個獨特的平臺。在這裡我們可以將空間科學、公共衛生、創新技術和商業機會聚集在一起,並建立一個良好的機制,將空間技術轉化並應用到公共衛生保健系統中。」


早在2019年第二屆空間大會就將會議主題聚焦在健康領域。王天怡介紹,空間技術在健康領域的運用成果豐碩。比如,利用太空技術研製的提高心肺功能設備,可以使心臟驟停患者存活率提高到50%;太空梭中衍生的複合熱塑性樹脂,可以使心臟治療成功率提高至96.4%;大數據、人工智慧、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先進的空間技術,在防控治療癌症、心腦血管疾病方面前景廣闊,等等。


據航天中心醫院院長、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杜繼臣介紹,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空間技術被廣泛應用於應急移動模塊化負壓方艙醫院、基於大數據的信息化技術應用、智能製造抗疫產品等領域,人體自動測溫系統、防疫消毒機器人、新型正負壓救護車、危重症呼吸機、數位化手術室等,為國內外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貢獻。


本屆大會將在運用空間技術應對嚴峻疫情、造福人類健康方面有何建樹,與會各方充滿期待。美國航天基金會高級副總裁Steve Eisenhart說,「這次國際研討會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機會,使各國領導人、專家和科學家聚在一起討論應用空間技術來解決這一流行病、人類健康以及空間和經濟的重要考慮。」


動能3:空間技術多邊合作

——搭建起多邊合作國際平臺,共創人類社會美好未來


國際化程度高,是空間大會的突出特點。


2018年首屆大會召開,就有來自中國、美國、俄羅斯等國100多位代表出席會議。會議籤署備忘錄,確定在中國定期召開和平利用太空技術國際會議,合作共建「國際太空創新中心」等示範平臺,同意與會各國推選航天領袖和權威專家為成員,註冊成立「國際和平聯盟(太空)」非盈利性組織。


11月18日下午大會主論壇上,國際宇航聯合會(IAF)執行主任克裡斯蒂安·費施廷格通過遠程在線形式為大會致辭


本屆大會得到國際宇航聯合會、國際宇航科學院、美國航天基金會、太空探索者協會、萊斯大學空間醫學全球峰會、國際空間法學會、國際空間大學等世界最具影響力的七大航天機構的聯袂支持,並擔任大會聯合主席,這使得本屆大會較以往具有更高的國際化程度。


會前,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歐洲航天局等多家國際航天組織負責人,以不同形式向大會發來賀信賀電,祝賀這一航天盛會召開。土魯斯航天城CEO Jean-Baptiste Desbois、國際空間大學太空人Robert Thirsk、日本空天科學促進會主席松尾弘毅Hiroki Matsuo、英國科學與技術設施理事會理事長Barbara Ghinelli、國際空間大學校長Juan de Dalmau等也發來賀信,期待在這場盛會上,與來自北京、休斯敦、倫敦、莫斯科和許多地方的朋友們深入探討全球空間創新技術和平利用的解決方案。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國際合作才能共贏。」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副會長武建東教育表示,這次國際研討會,將搭建起多邊合作、分享交流的國際平臺,讓全球科學家、企業家、教育家、金融家等攜起手來,共同促進空間產業發展。


大會名譽主席、美國喬治布希美中關係基金會主席尼爾什表示,這種召集全球專家的會議,分享如何使用空間技術改善地球上生活的想法,正是世界所需要的。


動能4:科普教育

——打造國際空間國際教育網絡,實現全球百萬青少年空間教育目標


「科普教育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本屆大會期間,「國際青少年空間教育中心」將宣布成立,並發起全球百萬青少年小小太空人教育行動計劃。


據國際青少年空間教育中心中國CEO劉赫介紹,國際青少年空間教育中心成立後,計劃在十年內,實現全球百萬青少年空間教育目標,在中美歐布局打造「空間國際教育網絡」,並在中國北京、陝西、福建、湖南、海南、深圳等地建立空間教育基地。


國際和平聯盟(太空)執行主席王天怡表示,開展國際青少年太空教育合作,是世界航天強國的普遍做法。對中國而言,創建太空教育博覽中心,建立國際空間大學、太空博物(覽)館等,培養航天科技人才,開展青少年及成人航天科普教育,有助於解決航天人才缺口較大、人才需求旺盛等問題。


設立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主校區的聯合國附屬空間教育亞太區域中心(中國),配合聯合國空間應用項目實施,著眼滿足亞太地區各國對空間科技教育需要,開展了一系列教育培訓、學術交流和諮詢活動。該中心執行主任翁敬農說,他們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開闊的視野,與成員國、合作夥伴一起,譜寫空間教育的新篇章。


「大力開展航天科普教育,可以有效提升青少年對外層空間的認識,激發他們探索宇宙的興趣。」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公益形象大使」戚發軔在寫給大會的賀詞中說,發展航天事業,需要眾多優秀人才,一次航天科普活動,有可能使青少年擁有未來成為航天工程師或太空人的夢想,為航天事業後續發展積蓄力量。


中國工程院院士龍樂豪表示,建設航天強國離不開強大的科技人才支撐,千千萬萬青少年是航天科技隊伍強大的後備軍。大力開展航天科普教育,倡導空間技術和平利用,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是實現中華民族航天夢想的重要途徑,也是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事業。(完)

相關焦點

  • 第三屆國際空間大會將促進空間技術二次利用、產業轉化
    中國日報11月18日電(記者 趙磊)2020年空間技術和平利用(健康)國際研討會將於今明兩日在北京召開。本屆大會的主題詞是「和平、健康、合作」。期間,來自中國、美國、歐盟等空間領域的院士、科學家、企業家、教育家等將重點圍繞空間技術在醫療衛生、健康防疫等民生領域的應用深入研討交流,以更好促進空間經濟發展、造福人類健康。
  • 國際航天機構負責人:對「2020空間技術和平利用(健康)國際研討會」強調和平利用空間技術表示讚賞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張斯路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李琳):由中國宇航學會、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國際和平聯盟(太空)聯合主辦的第三屆「空間技術和平利用(健康)國際研討會」將於11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開。
  • 聯合國及多家國際航天機構負責人:祝賀並期待第三屆空間大會召開
    國際在線消息(特約記者 孟彥):2020年空間技術和平利用(健康)國際研討會(簡稱「第三屆空間大會」),將於11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開。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歐洲航天局等多家國際航天組織負責人等,以不同形式發來賀信賀電,祝賀這一航天盛會召開。
  • 2020年「太空達沃斯」論壇即將舉行 探討全球空間創新技術和平利用解決方案
    國際宇航科學院秘書長讓-米歇爾·康坦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孟彥):以「同一個太空、同一個家園」為主題的2020年空間技術和平利用(健康)國際研討會(簡稱「第三屆空間大會」),將於11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開。
  • 國際青少年空間教育中心成立 院士籲成就一批新的科學家
    19日晚在北京舉行的2020年空間技術和平利用(健康)國際研討會閉幕式上,大會執行主席、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王天怡說。大會宣布成立國際青少年空間教育中心。國際和平聯盟(太空)供圖 為期兩天的2020年空間技術和平利用(健康)國際研討會19日晚收官。大會以「同一個太空,同一個家園」為主題,重點研討空間技術在醫療健康、產業發展等方面的轉化應用,以及推進空間科普教育等問題。受疫情影響,大會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舉辦,會議期間上線人數突破26萬人次。
  • 第三屆國際古生物學大會在英國召開
    6月28日至7月3日,「第三屆國際古生物學大會」在英國倫敦召開,共有來自全球的古生物及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約八百餘人出席了本次大會。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戎嘉餘院士、楊群所長等26位科研人員參加了此次大會並分別作口頭學術報告。本次會議上,各國代表圍繞著「地質和化石記錄與生物多樣性」、「宏演化及現代綜合進化論」、「全球變化的微體古生物學記錄」、「微體化石與生命之樹」、「古生物收集」等27個主題開展了熱烈的交流和討論。除學術報告會外,會議還安排了多條內容豐富的野外地質考察路線。
  • 第三屆電力行業形狀記憶合金技術交流會在京順利召開
    第三屆電力行業形狀記憶合金技術交流會在京順利召開 發布時間:2017-09-19   來源:電力網 2017年9月16日,第三屆電力行業形狀記憶合金技術交流會在北京京都信苑酒店召開。
  • 第三屆中國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學學術大會召開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24日訊(記者陳發明 通訊員馬睿君)8月23日,第三屆「中國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學學術大會」在蘭州大學召開。此次大會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際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學聯合會中國委員會(CNC-IUGG)與中國科學院地學部聯合主辦,蘭州大學承辦。
  • 第二屆國際健康產業大會開幕 20餘國際院士組成最高層次智庫
    今日(12月3日),以「後疫情背景下健康產業發展」為主題的第二屆國際健康產業大會在煙臺隆重召開。這次疫情帶給我們很多思考,我們的科技如何護航人類健康,如何更好地抵抗疫情侵擾,健康產業該如何發展,希望通過國際健康產業論壇這個平臺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實現全球抗疫。
  • 2020年國際宇航大會(IAC)中國分會場在京舉行
    由中國宇航學會主辦,未來宇航研究院承辦的2020年國際宇航大會(IAC)中國分會場在北京成功舉行。IAC是由國際宇航聯合會(IAF)舉辦的年度航天盛會,迄今已舉辦70屆,因規模大,層次高,影響廣,享有"航天界的奧林匹克"的美譽。受疫情影響,今年IAC以網絡直播方式召開,舉辦全體大會、亮點報告、專題論壇等學術活動,同時還舉辦線上展覽,在線將世界航天人連在一起。
  • 第五屆中國醫療器械警戒大會召開
    12月2-3日,由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評價中心(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和中國藥學會聯合舉辦的第五屆中國醫療器械警戒大會在京召開。此次大會聚焦「醫療器械警戒與監管科學」,立足醫療器械警戒發展新趨勢和新成果,匯聚國內外醫療器械警戒前沿智慧,旨在推動我國醫療器械警戒工作的深入開展,促進國際醫療器械警戒工作的交流互鑑。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徐景和出席大會並講話。會議指出,經過近20年的發展,我國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為醫療器械監管工作和公眾用械權益保障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 同濟大學聯合主辦第四屆國際智能地下空間大會
    12月19日至20日,由同濟大學、法國裡爾大學共同主辦的第四屆國際智能地下空間大會在上海舉行。他表示,希望通過此次大會推動智能地下空間快速健康發展,為助力地下空間可持續發展提供平臺。
  • 第四屆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昆明召開
    人民網昆明12月7日電 (記者楊文明)12月6日至8日,第四屆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暨「一帶一路」器官捐獻國際合作發展論壇在雲南昆明召開。會上由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發起倡議,各國參會代表積極響應,共同成立了「一帶一路」國家器官捐獻與移植合作發展聯盟。
  • 第八屆國際天然氣水合物大會在北京召開
    7月28日至8月1日,第八屆國際天然氣水合物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會議由中國地質調查局和中國科學院聯合主辦,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中科院天然氣水合物重點實驗室、中科院廣州天然氣水合物中心參與承辦。
  • 2018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在京舉辦
    為凝聚科技界與產業界的共識,為中國乃至全球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提出更多科學路徑,促進中國食品產業健康轉型,4月19-20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與國際食品科技聯盟共同主辦的「2018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在北京舉行。  此次大會將焦點從食品安全延伸到安全與健康並行,圍繞6個重點方向開展專題研討。
  • 空間頻率軌位資源研討會在京召開
    空間頻率軌位資源研討會在京召開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2-04 08:57 來源: 國防科工局網站    近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主辦的空間頻率軌位資源研討會在京召開,與會代表就頻率軌位資源形勢的現狀、存在的問題、解決途徑以及相關新技術、新方法、新思路等議題進行了探討與交流。
  • 第四屆全球科技創新大會召開
    此次大會由比利時弗拉芒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韓國光州科學技術研究所、巴西奧斯瓦爾多克魯茲基金會、印度能源和資源研究所、印度德裡印度理工學院、奈及利亞國家技術管理中心、肯亞非洲技術研究中心聯合主辦。大會設有氣候、教育、能源、食品、健康、海洋、水、信息通信、循環經濟和青年10個主題專場,採取線上形式召開。
  • 第三屆中國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學學術大會在蘭大召開
    中新網甘肅新聞8月24日電(記者 南如卓瑪)8月23日-8月24日,由國際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學聯合會中國委員會(CNC-IUGG)主辦,蘭州大學承辦的「第三屆中國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學學術大會」在蘭州大學召開。
  • 2018空間信息軟體技術大會6月下旬將在南京召開
    為了更好地推動中國空間信息軟體技術的發展,促進國內科研機構、企業精英、廣大用戶與國際先進技術與經驗的深入交流,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與全球空間分析領域的領軍企業Esri聯合多家單位,共同籌辦了「2018空間信息軟體技術大會」。
  • 國內外權威學者專家共話健康產業發展,第二屆國際健康產業大會在...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3日訊3日,第二屆國際健康產業大會在煙臺高新區開幕。大會以「後疫情背景下健康產業發展」為主題,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旨在搶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的契機,進一步提升煙臺醫藥健康產業影響力和國際地位,形成健康產業優勢資源集聚效應,壯大醫藥產業規模。來自11個國家的20多位國際院士和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以及20餘位醫院院長等學者專家,就疫情之下如何用科技護航人類健康等話題展開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