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青少年空間教育中心成立 院士籲成就一批新的科學家

2020-12-05 騰訊網

為期兩天的2020年空間技術和平利用(健康)國際研討會11月19日晚落幕。大會以「同一個太空,同一個家園」為主題,重點研討空間技術在醫療健康、產業發展等方面的轉化應用,以及推進空間科普教育等問題。國際和平聯盟(太空)供圖

中新網北京11月20日電 (記者 張素)「希望在若干年後,我們的國際青少年空間教育中心能夠成就一批新的科學家。」19日晚在北京舉行的2020年空間技術和平利用(健康)國際研討會閉幕式上,大會執行主席、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王天怡說。

為期兩天的2020年空間技術和平利用(健康)國際研討會11月19日晚落幕。大會宣布成立國際青少年空間教育中心。國際和平聯盟(太空)供圖

為期兩天的2020年空間技術和平利用(健康)國際研討會19日晚收官。大會以「同一個太空,同一個家園」為主題,重點研討空間技術在醫療健康、產業發展等方面的轉化應用,以及推進空間科普教育等問題。受疫情影響,大會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舉辦,會議期間上線人數突破26萬人次。

與會者圍繞空間技術在疫情防控中的應用、為應對下一次全球危機做好準備等方面進行交流。在各方充分研討的基礎上,大會提出科學家倡議。這份倡議呼籲,全世界科學家通過共同努力,把空間科學技術創新成果更多地應用到防疫抗疫和健康管理之中。世界各地公共和私營部門積極參與這一努力,在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等方面,發揮創新引領作用,共同努力建立「全球健康和平體系」。

王天怡介紹說,大會還圍繞空間技術在遙感觀測、衛星氣象等方面的產業化發展進行了研討。大會主辦方國際和平聯盟(太空)與國際宇航科學院籤署協議,在中國打造一個「國際性、世界級、市場化」的創新研究院,通過技術孵化、產業轉化,將全球空間技術更多地應用到健康、環保、交通、防災等民生領域。

為期兩天的2020年空間技術和平利用(健康)國際研討會11月19日晚落幕。圖為19日在會議期間的一場圓桌論壇上,中科健康產業集團總裁馮鵬(右)等業內專家研討。國際和平聯盟(太空)供圖

此外,在美國航天基金會、法國土魯斯太空城、聯合國附屬空間科教亞太區域中心(中國)相關方見證下,大會宣布成立國際青少年空間教育中心。王天怡介紹說,國際青少年空間教育中心有多項任務,其中包括組織青少年與太空人、科學家交流,以及讓青少年親自體驗空間技術等。

與會各方還表示,通過本屆大會,空間技術和平利用的國際「朋友圈」不斷擴大,空間技術造福人類健康的共識進一步深化,空間技術產業化發展的路徑進一步明晰。

「我們抱著學習態度來參加論壇,對於太空育種和健康領域相結合而產生的新技術、新發現、新突破都是樂見其成的,也希望參與其中。」中科健康產業集團總裁馮鵬在參加大會圓桌論壇後表示,希望更多科學家和企業家攜手合作,結合自身科研需求、配合國家戰略需求不斷探索太空,以科技成果造福人類。(完)

相關焦點

  • 第三屆國際空間大會在京召開,聚焦空間技術和平利用、抗疫與健康
    《衛星與網絡》農燕 報導2020年空間技術和平利用(健康)國際研討會(簡稱「第三屆國際空間大會」),於11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開。本屆大會的主題詞是「和平、健康、合作」。期間,來自中國、美國、歐盟等空間領域的院士、科學家、企業家、教育家等,重點圍繞空間技術在醫療衛生、健康防疫等民生領域的應用深入研討交流,以更好促進空間經濟發展、造福人類健康。
  • 第三屆國際空間大會將促進空間技術二次利用、產業轉化
    中國日報11月18日電(記者 趙磊)2020年空間技術和平利用(健康)國際研討會將於今明兩日在北京召開。本屆大會的主題詞是「和平、健康、合作」。期間,來自中國、美國、歐盟等空間領域的院士、科學家、企業家、教育家等將重點圍繞空間技術在醫療衛生、健康防疫等民生領域的應用深入研討交流,以更好促進空間經濟發展、造福人類健康。
  • 青少年海洋教育聯盟在京成立 開啟海洋教育校企合作新篇章
    北京海洋館建館十七周年一直致力於海洋科普、海洋環保活動,北京海洋館與海澱區八裡莊學區管理中心成立聯盟的目的為了整合雙方資源,持續深入的提升青少年的海洋環保意識和海洋強國意識,本次合作開啟了海洋教育推廣的全新模式,也是海洋科普教育校企合作的全新嘗試。
  • 追星就追科學家:科大訊飛為青少年教育「點燃一把火」
    「我長大後要當科學家。」在被問及「長大後想做什麼時」,很多青少年都會給出這樣的答案。「科學家」似乎是每一代青少年曾經埋在心裡的一顆種子。為了讓這顆小小的種子一點點生根發芽,科大訊飛將青少年們帶到了未來科學大獎的殿堂,讓他們親身感受真正的科學家們的智慧與魅力。
  • 青少年海洋教育協同創新中心落戶青島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孫軍)日前,青島市教育局、國家海洋局宣傳教育中心、中國教育學會、中國海洋大學共同籤訂協議,聯合成立「青少年海洋教育協同創新中心」,這標誌著該中心正式落戶青島。
  • 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莊逢源寄語青少年多問「為什麼」
    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莊逢源寄語青少年多問「為什麼」 2019-10-段麗娟 攝   2019年世界空間周科普報告會舉辦 莊逢源院士寄語青少年多問「為什麼」  中新網北京10月9日電 (記者 張素)「站在地上扔石頭,石頭會怎麼樣?」「扔石頭的速度達到一定程度,石頭可以不掉下來嗎?」「向日葵有向光性,它在轉圈時是全身轉,還是只有花盤轉?」
  • 藍田青少年公益服務中心成立
    在「六一」兒童節來臨之際,為進一步發揮社會組織在服務青少年、凝聚帶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全縣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作用,近日,藍田青少年公益服務中心揭牌暨「慶六一 關愛睏境兒童」揭牌儀式舉行。
  • 丘成桐國際會議中心十大亮點
    編者按 11月27-28日,卡拉比—丘(梅州蕉嶺)數學大會將在蕉嶺丘成桐國際會議中心舉辦,大會由菲爾茲獎得主、哈佛大學教授、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主任、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院長丘成桐院士發起,由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中國科學院晨興數學中心、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廣東省數學會、粵港澳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共同主辦。
  • 首個青少年海洋教育聯盟成立(圖)
    世界海洋日來臨之際,本市首個青少年海洋教育聯盟在南開大學附屬中學成立
  • 打造國際一流科學傳播平臺,「鳳凰·紫臺聯合科學傳播中心」成立
    9月17日,「鳳凰·紫臺聯合科學傳播中心」成立暨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舉行。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和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將在圖書出版、融媒體傳播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打造反映學術前沿的高端科技專著和有中國特色的科普作品。首批合作的兩個天文科普融合出版項目將於近期正式啟動。
  • 中國人民大學成立新時代中國青年發展研究中心
    他表示,作為中央批准的全國首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機構,人大習研院成立新時代中國青年發展研究中心,深入研究闡釋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是應有之義、應盡之責。研究院將大力支持中心工作,整合優勢資源,推動學術成果向政策成果轉變,系統推進青年發展研究邁上新臺階。
  • 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成立
    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成立 2018-03-23 01:12:1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吉翔
  • 金菇朵國際兒童藝術中心在滬成立
    活動現場成立的「金菇朵國際兒童藝術中心」,正是以打造「傳承中華五千年瑰麗文化的小傳人」為目標。作為陸家嘴社區文化建設聯合會會員單位重點打造的品牌,陸家嘴社區文化建設聯合會秘書長周新國寄予厚望。周新國表示:「陸家嘴文化中心近年來一直著眼於青少年在中國文化傳承方面的教育和培養,建立了青少年傳統戲劇的學習基地,比如嶗山小學,梅園小學等等。
  • 為你導航丘成桐國際會議中心「大宇之旅」國際數理天文展覽
    ,大會由菲爾茲獎得主、哈佛大學教授、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主任、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院長丘成桐院士發起,由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中國科學院晨興數學中心、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廣東省數學會、粵港澳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共同主辦。
  • 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成立十周年座談會召開
    莊白羽 攝影  中國氣象報記者劉釗 胡亞 莊白羽報導 7月19日,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成立十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會議系統地總結了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成立十年來的工作,交流了空間天氣監測預報預警服務經驗,謀劃了空間天氣業務的未來發展。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出席座談會並講話,副局長宇如聰主持會議。
  • 青科會丨聚焦水資源研究 溫大與京都大學合作成立國際研究中心
    10月17日,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
  • 鄞州區青少年服務中心掛牌成立,改革試點邁出堅實一步
    圖片來自甬派新聞「成立青少年服務中心,就是讓青少年有實實在在獲得感,更加專業地幫助解決青少年成長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實際困難,在青少年服務上,我們將匯集更多的力量,做出更多的探索。」在鄞州區青少年服務中心掛牌儀式上,鄞州團區委負責人說。
  • 南充:「12355」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在四川南充精神衛生中心成立
    6月2日上午,「12355」南充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援助中心、志願服務基地授牌籤約暨關愛青少年心理健康志願服務活動啟動儀式在四川省南充精神衛生中心舉行。團市委副書記胥丁懿、馮榛、魏豪成及南充精神衛生中心心理援助服務志願者參加了會議。儀式結束後,所有參會人員集體參觀了「12355」南充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援助中心。
  • 全國青少年中醫藥文化傳播與身心健康發展中心成立
    新華網北京6月25日電(宮曉倩)6月23日,全國青少年中醫藥文化傳播與身心健康發展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以及由35所中醫藥院校組成的全國中醫藥院校共青團工作聯盟(以下簡稱聯盟)在北京成立,此次成立大會由共青團中央主辦,北京中醫藥大學承辦。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科學家精神——專訪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黨組書記懷進鵬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價值追求,是科技工作者的道德高線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國家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把人生理想融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奮鬥中,是我國科技和社會全面發展的永恆旋律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扈永順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