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成立新時代中國青年發展研究中心

2020-12-05 人大新聞網

1月11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舉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研討會暨新時代中國青年發展研究中心的揭牌儀式。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鄔滄萍,全國政協委員、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部長王鋒,團中央社會聯絡部副部長、一級巡視員李驥,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研究員、《中國青年研究》雜誌主編劉俊彥,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鄭水泉、副校長杜鵬等出席活動。相關領域知名專家學者,有關地方和兄弟高校團委主要負責人以及中心首批特約研究員代表等參加會議。

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院長秦宣教授首先介紹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發展研究中心的有關情況。他表示,作為中央批准的全國首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機構,人大習研院成立新時代中國青年發展研究中心,深入研究闡釋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是應有之義、應盡之責。研究院將大力支持中心工作,整合優勢資源,推動學術成果向政策成果轉變,系統推進青年發展研究邁上新臺階。

國家《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牽頭單位、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部長王鋒對中心的成立和研討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他表示,成立新時代中國青年發展研究中心,圍繞青年發展事業出謀劃策、資政建言令人期待。他指出,中心的發展要深刻認識新時代青年發展的戰略地位,匯聚合力構建和完善中國青年發展政策體系,為推進我國青年發展的制度完善和治理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持。

中國人口學、老年學的開拓者、奠基人,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鄔滄萍教授在致辭中深情回憶了自己親眼見證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曆程,鼓勵青年一代要學歷史、揚情懷、擔責任、敢奮進,在這個大有可為的時代努力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為「新時代中國青年發展研究中心」揭牌)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杜鵬代表學校致辭。他指出,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包括共青團在內的群團組織和群團工作納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程統籌考慮,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青年發展制度完善和治理現代化的高度重視。中國人民大學在青年研究方面有著很好的基礎,不僅擁有紮實的學科支撐,理論研究隊伍和團學工作隊伍在實踐中也有著很好的融合。他對中心的發展方向提出了三點希望,一是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二是準確把握新時代中國青年成長成才的特點和要求;三是充分發揮高校在新時代青年發展政策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鄭水泉代表學校為中心特約研究員代表頒授聘書)

主題論壇圍繞從教育中來——新時代教育改革中的青年問題;到社會中去——新時代社會參與中的青年問題;在市場中發展——新時代就業創業中的青年問題;與世界對話——新時代國際合作中的青年問題等四個主題展開研討。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李立國教授,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會長、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廉思教授,教育部創新創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北京萬學教育集團董事長張銳,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等先後做了主旨發言;團中央社會聯絡部副部長、一級巡視員李驥,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國青年研究》雜誌主編劉俊彥,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交流處處長、國際組織學院執行院長時延安,得到APP副總裁馮啟娜等先後做點評和交流。論壇中,與會專家學者,相關區市、高校團委主要負責人,中心首批特約研究員等嘉賓積極參與、氣氛熱烈。

活動由中國人民大學校黨委學工部副部長、校團委負責人、新時代中國青年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楊子強主持。

據了解,此次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成立新時代中國青年發展研究中心,將立足我校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優勢學術資源,聚焦新時代教育改革、社會參與、就業創業、國際合作等領域的青年問題,通過全方位、多層次的政策研究,力爭孵化國家級青年問題研究高端智庫,為新時代青年發展凝聚智慧、貢獻力量。

相關焦點

  • 習近平總書記"六點要求"指明新時代中國青年的歷史使命
    今日上午,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在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總結黨和人民探索實現民族復興道路的寶貴經驗,對新時代中國青年提出殷殷期望。 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顏曉峰,陝西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李永勝,武漢音樂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胡藝華等多位專家學者在接受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記者採訪時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中國青年提出的「六點要求」切合新時代的基本特徵、具有前瞻性,鼓舞中國青年接續奮鬥,用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中國、青春之民族。
  •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在京揭牌成立
    拍攝:郝志慧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郝採):4月1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共建的俄羅斯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俄羅斯研究中心」)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揭牌成立。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翔、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副校長帕諾娃、中國外交部歐亞司副司長孫立傑、中國商務部歐亞司副司長王開軒、上海合作組織副秘書長蘇巴科若耶娃等出席揭牌儀式並致辭。
  •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在京成立
    中國社會科學院 – 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暨「中俄地方合作:新規劃、新前景」研討會在京舉行。(李曉曼 攝)中國網4月2日訊 (記者 李曉曼)4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暨「中俄地方合作:新規劃、新前景」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來自中俄兩國30餘家知名智庫、高校的專家學者和媒體記者近80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第七屆青年學者論壇圓滿召開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第七屆青年學者論壇於12月24日在逸夫會議中心第二會議室成功舉行。與往屆論壇不同的是,本次論壇除邀請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北京地區高等院校的優秀青年學者參加之外,還邀請了來自復旦大學、南開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山西大學等全國其他地區7所高校優秀的青年代表,各地代表集聚一堂,就本次論壇主題「傳承與斷裂:中國近世諸問題研究」開展了深入討論。   論壇開幕式由清風學社社長孟修主持。
  •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成立中國商務研究中心
    2014年9月24日, 新加坡 –新加坡國立大學(以下簡稱「新國大」)商學院成立中國商務研究中心(China Business Center),旨在為政策制定者、從業人員和學術人員提供一個針對中國商業和教育的頂級資源中心和研究平臺。這是首個由新加坡大學設立的、聚焦於中國商業的中心。
  • 浙江成立首個青年發展新型智庫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李露茜)浙江省第一家青年發展新型智庫——浙江省青年發展研究中心11月13日在杭州成立。浙江省青年發展研究中心由共青團浙江省委依託浙江省團校成立,將通過凝聚組織省內外專門從事青年研究的專家學者,發揮浙江中國革命紅船起航地、改革開放先行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要萌發地的「三個地」優勢,「關注青年、研究青年、影響青年」,並推動浙江省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任務的落實。
  • 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成立五個學系 關注流行病、大數據等領域
    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成立五個學系70年:回顧與展望暨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科建設研討會」舉辦,會上,人民大學統計學院五個學系揭牌成立,分別為經濟社會統計系、數理統計系、風險管理與精算系、生物統計與流行病學系和數據科學與大數據統計系。
  •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砥礪發展六十載 躬耕教育傳...
    紮根「教育」 助推文化內外兩生花由中國人民大學——新中國成立後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在新中國教育界起到開先河的典範作用——孕育而生的人大出版社,60年間延承母校的 基因與特質,之於教育學術發展、之於先進社會思想和理論傳播、之於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展現了不負眾望的探索精神和成就。
  • 「清史研究百年學術史」國際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
    12月13至14日,由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清史研究》編輯部主辦的「清史研究百年學術史」國際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黃興濤院長致開幕詞,介紹了基地項目設立過程和研究進展,希望與會學者在國家清史纂修工程即將完成、清史研究進入「後清史」時代的大背景下,對百年來的清史研究歷程做出回顧和反思,也對基地項目多提出寶貴建議。
  • 人民數據金融數據中心成立「人民啟信」 APP同日上線
    來源:金融界網站11月19日,「人民啟信」正式上線暨人民數據金融數據中心成立新聞發布會在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19層人民網一號演播廳正式舉行。會上,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基金會理事長馬利,人民網董事會秘書李奇、人民網·人民數據(國家大數據災備中心)總經理鄭光魁、人民網 ·人民數據金融數據中心主任鎮立新等相關領導分別為大會致辭,大家對人民數據金融數據中心的建設發展提出了殷切希望。
  • 中國人民大學:將在雄安建國醫學院和一流研究中心
    6月25日,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一行到雄安新區考察,深入了解雄安新區整體規劃及建設情況並進行交流座談。省委常委、副省長,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剛參加座談。座談會現場。劉向陽攝陳剛表示,雄安新區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引入全球優質教育等資源,為打造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範區提供智力保障。中國人民大學是國內知名高等學府,具有悠久的歷史、深厚的學術積澱和人才儲備,兩年以來給予雄安新區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
  • 《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白皮書
    全文如下: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2021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錄  前言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引領新時代中國國際發展合作  (一)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的文化根脈和精神源泉  (二)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觀
  • 新時代培養什麼樣的青年、怎樣培養青年-中青在線
    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武漢大學、深圳青年學院、河南師範大學、河北大學工商學院、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四川省青少年研究會以及中央團校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展開學習研討。
  • 新時代青年成長要求的時代升華
    2017年5月3日在中國政法大學考察時,總書記對青年大學生提出要求:要抓學習,要培養和訓練科學思維方法和思維能力,把學習同思考、觀察同思考、實踐同思考緊密結合起來,保持對新事物的敏銳,學會用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善於把握歷史和時代的發展方向,善於把握社會生活的主流和支流、現象和本質,要發揮創造精神,勇於開拓實踐,勇於探索真理,要勇於奮鬥,正確對待人生挫折,要培養高潔的操行和純樸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為高尚的人
  • 新起點 新格局 新青年——「十四五」與青年發展理論研討會發言摘要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七研究部主任王均偉、北京大學黨的理論創新研究中心主任宇文利、共青團中央青運史檔案館館長胡獻忠、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常興華、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報刊社副社長胡敏、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廉思、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沈傑、蘇州大學傳媒學院新媒介與青年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馬中紅作主旨發言,並與來自全國的與會青年教師、大學生和創業青年代表進行交流。
  •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舉辦紀念建所四十周年系列活動
    她表示,清史研究所的建立發展與祖國的改革開放同步,對其四十年來所取得的輝煌成績表示祝賀,清史研究所在郭影秋、戴逸、李文海、王思治等老一輩史學家的帶領下,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所取得的傑出成就,尤其是推動、倡導和支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文化工程——清史編纂工程,取得了人大博士、碩士培養上的數個第一,贏得了廣泛的國際聲譽,為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建設行列做出了重要貢獻
  • 中國人民大學舉辦「戴逸與清史研究」學術座談會
    9月10日,適逢第31個教師節和戴逸教授90壽辰,中國人民大學舉辦「戴逸與清史研究」學術座談會,探討戴逸先生在史學界特別是對清史學科發展所作出的貢獻,共商推動清史學科在中國人民大學乃至全國的發展之計。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共產黨立德樹人的歷史回顧、基本經驗與時代...
    作者簡介:王學儉,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心(蘭州大學)主任,甘肅 蘭州 730000;王君,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甘肅 蘭州 730000
  • 人民大學成立現代邏輯與科學技術哲學研究所
    10月13日上午,中國人民大學現代邏輯與科學技術哲學研究所成立大會暨第一期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社會-人文論壇」在人大逸夫會議中心第一會議室召開。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哲學院院長馮俊在會上致詞。
  • 吳朝暉:新時代中國一流大學精神建構研究
    關鍵詞:新時代;中國一流大學;大學精神;精神建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作為國家和民族精神大廈的重要基石,大學精神既是大學自身發展最深沉最持久的內在動力。在民族復興徵程中,如何肩負起高水平大學的歷史使命,建構符合時代要求、中國特色的一流大學精神,引領社會進步和人類文明進程,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