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舉辦紀念建所四十周年系列活動

2020-12-05 人大新聞網

12月1日,為紀念建所四十周年,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舉辦了系列紀念活動。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副校長朱信凱,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清史研究所名譽所長、一級教授戴逸,以及來自海內外的嘉賓、校友、在校學生等共二百餘人參加了活動。

首先,靳諾代表學校致辭。她表示,清史研究所的建立發展與祖國的改革開放同步,對其四十年來所取得的輝煌成績表示祝賀,清史研究所在郭影秋、戴逸、李文海、王思治等老一輩史學家的帶領下,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所取得的傑出成就,尤其是推動、倡導和支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文化工程——清史編纂工程,取得了人大博士、碩士培養上的數個第一,贏得了廣泛的國際聲譽,為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建設行列做出了重要貢獻。她希望清史所師生認真總結學科發展史,繼續弘揚嚴謹紮實的學風,努力建設中國史一流學科,在繁榮和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徵程中發揮更大作用,讓中國人民大學這面人文社科領域「獨樹一幟」的旗幟飄得更高。

戴逸作為清史研究所主要創辦人之一,看到眾多朝氣蓬勃的青年學者參加此次活動,感到非常欣慰。他深情回顧了從1972年清史研究小組成立到1978年正式建立清史研究所初期的艱難歲月,以及此後得益於改革開放的春風得以比較順利的發展歷程。他強調了清史研究所為國家清史編纂工程所做出的突出貢獻,勉勵清史所師生們繼承優良學術傳統,立大志向、下大力氣,守正創新,使清史研究更加興旺發達,讓學術人生變得更加美好。

歷史學院院長黃興濤回顧了李文海老校長曾總結的清史研究所得以較好發展的四個傳統:形成了一個既具有重大學術意義又符合時代要求的學科特色,組織了一支既各具個性又有強烈團隊精神的學術隊伍,培養了一種既嚴謹求實又勇於創新的優良學風,樹立了一種既堅持自主發展又重視交流合作、開放健康的學術心態。他還舉例說明了清史研究所在人民大學復校初期的特殊重要地位。不過同時他也強調,清史所還存在許多不足,在中國史一流學科建設過程中任重道遠。

清史研究基地主任楊念群作了「清史研究所40年發展報告」,從「為國修史:半個多世紀的責任擔當」,「積澱深厚:清史研究學科的發展路徑」,「拓展國際視野,屹立學術前沿」三個方面,全面回顧了1978-2018年清史研究所在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國際交流等方面所走過的歷程和取得的成績,並簡述了清史所未來發展的計劃。

接下來,美國科學與人文學院院士唐納德·沃斯特、日本大學副校長加藤直人、臺灣「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王明珂、香港科技大學李中清、德國法蘭克福歌德大學阿梅龍等境外學者,文化和旅遊部清史纂修與研究中心主任崔建飛、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副館長李國榮、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李伯重、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黨委書記夏春濤、《歷史研究》主編李紅巖等校外嘉賓先後致辭,對清史所建所四十周年表達了誠摯祝賀,紛紛回顧了與清史所歷代師生的交往,讚譽清史所取得的成就,並從清史學科發展的角度對清史所的未來發展提出了許多展望和建議,祝願清史研究所在新時代有新面貌、新氣象。

清史所榮退教師代表、前所長成崇德指出,清史所自始自終以學術為本,是個培養人才的地方,不僅培養了各個民族的優秀學者,還培養世界各國的優秀學者。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位外籍文科博士、現為德國弗萊堡大學跨文化亞洲研究中心主任的達素彬發來了賀信,感謝清史所的悉心培養。清史所畢業生代表、山西大學原副校長行龍表示,清史所始終是數百位畢業生的學術生命之源。

(成崇德教授致辭)

(行龍致辭)

活動進行過程中,清史所原所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原總編王俊義向清史所捐贈個人藏書,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安雙成向清史所捐贈滿文牌匾。此外,大會宣布正式啟用清史所的新形象標識。

(靳諾為王俊義頒發捐贈證書)

(朱滸為安雙成頒發捐贈證書)

活動分上下場,分別由清史研究所所長朱滸、副所長劉文鵬主持。他們代表清史研究所向與會領導、嘉賓及返校所友表達了誠摯謝意,並向所有曾在清史所學習、工作過的師友致以最真摯的問候。

(朱滸)

(劉文鵬)

當天下午,大會舉辦了清史所歷屆師友座談會。與會者紛紛回顧了在清史所求學的經歷,回憶了師友相處的美好瞬間,也對清史所未來發展提出了諸多誠懇而有益的建議。

與此同時,清史所還與學校博物館聯合舉辦了「清史研究所四十年教學與科研成果展」,與頤和園共同舉辦了「御寶璆琳——慶祝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頤和園申遺成功二十周年清宮舊藏玉器特展」,以及王明珂、加藤直人的兩場專題演講。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是目前海內外規模最大的清史研究機構。機構的建立,緣起於新中國清史纂修工作的開展,前身為1972年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指示下成立的清史研究小組。1978年,經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2000年,入選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百所重點研究基地。清史研究所始終致力於學術研究與人才培養,擁有《清史研究》《新史學》兩個專業核心刊物,從這裡先後走出了新中國第一位歷史學女博士黃愛平、第一位外籍文科博士達素彬、第一位藏族歷史學博士羅布、首屆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夏明方,組織了人民大學復校後第一次學位論文答辯(1981年6月),為新中國歷史學科的建設與發展、為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建設行列做出了突出貢獻。清史研究所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最大的文化工程——「清史纂修工程」的重要倡導者、推動者、承擔者,也是近20年來推動國內「新史學」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海內外享有崇高的學術聲譽。

相關焦點

  •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喜迎建所40周年
    作者:戶華為  2018年是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日前該所舉辦了系列紀念活動。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副校長朱信凱,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清史研究所名譽所長戴逸,美國科學與人文學院院士唐納德·沃斯特,日本大學副校長加藤直人,臺灣「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王明珂,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中清,德國法蘭克福歌德大學教授阿梅龍,文化和旅遊部清史纂修與研究中心主任崔建飛,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副館長李國榮,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李伯重,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黨委書記夏春濤,《歷史研究》主編李紅巖及海內外校友共二百餘人參加系列活動
  • 中國人民大學舉辦「戴逸與清史研究」學術座談會
    9月10日,適逢第31個教師節和戴逸教授90壽辰,中國人民大學舉辦「戴逸與清史研究」學術座談會,探討戴逸先生在史學界特別是對清史學科發展所作出的貢獻,共商推動清史學科在中國人民大學乃至全國的發展之計。
  • 中科院院士曾呈奎誕辰11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在青島舉行
    中科院院士曾呈奎誕辰11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在青島舉行 2019-06-18 海洋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為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紀念曾呈奎為我國海洋科學事業做出的卓越貢獻,緬懷他「愛國敬業、耕海澤農、前瞻布局、甘為人梯」的偉大科學精神,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黨委於6月18日舉行曾呈奎110周年誕辰系列紀念活動。
  • 著名歷史學家、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胡繩武教授逝世
    著名歷史學家、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胡繩武教授逝世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官網 2016-06-23 10:12 來源:
  • 蘇州醫工所舉辦建所十周年紀念活動暨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討會
    金秋十月,千年古城姑蘇城西,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喜迎建所十周年。   10月20日,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建所十周年紀念活動大會在蘇州高新區隆重舉行。 他說,今年是蘇州醫工所建所十周年,也是中國科技大學建校60周年,雙方始終保持著深厚的友誼,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成果轉化、創新創業等方面都進行著深度的合作。   杜江峰提出三點想法:第一,堅持「全院辦校、所繫結合」的辦學方針,積極探索科教融合的新機制、新模式、新方法。以科教融合為切入點,共建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共同推進生命科學與醫學部的建設。
  •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第七屆青年學者論壇圓滿召開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第七屆青年學者論壇於12月24日在逸夫會議中心第二會議室成功舉行。與往屆論壇不同的是,本次論壇除邀請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北京地區高等院校的優秀青年學者參加之外,還邀請了來自復旦大學、南開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山西大學等全國其他地區7所高校優秀的青年代表,各地代表集聚一堂,就本次論壇主題「傳承與斷裂:中國近世諸問題研究」開展了深入討論。   論壇開幕式由清風學社社長孟修主持。
  •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舉行"紀念建所60周年學術研討會"
    為紀念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以下簡稱「半導體所」)建所60周年,加強半導體學科領域的學術交流,學習老一輩科學家創新科技、報國為民的科學精神,9月4日半導體所在所學術會議中心召開了以「薪火相傳 再鑄輝煌」為主題的紀念建所60周年學術研討會。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舉行建所70周年紀念活動
    8月1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隆重舉行建所70周年紀念活動。結合疫情防控要求,海洋所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雲所慶」,紀念活動通過網絡同步在線直播。中國科學院瀋陽分院院長韓恩厚代表中國科學院向海洋所成立70周年表示祝賀。
  • 「清史研究百年學術史」國際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
    12月13至14日,由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清史研究》編輯部主辦的「清史研究百年學術史」國際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本次會議匯聚了日本名古屋大學、御茶之水女子大學、義大利那不勒斯東方大學、韓國首爾科技大學、澳門大學以及南開大學、南京大學、四川大學、遼寧大學、山東大學、廈門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一歷史檔案館等海內外多所高校研究機構的五十餘名學者,《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中華讀書報》等媒體列席參加了會議。
  • 上海交通大學致遠學院—自然科學研究院建院十周年紀念大會舉辦
    2020年11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學致遠學院—自然科學研究院建院十周年紀念大會在閔行校區菁菁堂舉行。此次紀念大會分為「逐夢十載」、「聚啟未來」兩個篇章,分別由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兼致遠學院院長徐學敏,上海交通大學致遠學院常務副院長章俊良主持。
  •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南海所舉辦建所60周年學術論壇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南海所舉辦建所60周年學術論壇 2019-01-11 中國科學報 朱漢斌 徐海 黃林叢 徐曉璐 60周年學術論壇在廣州市南沙區舉辦。
  • 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舉辦建所六十年主題展
    為紀念建所60周年,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19日面向社會公眾舉行「光輝一甲子」——建所六十年主題展,包括科技成果展示和大事記影像展單元,得到了眾多科技愛好者的青睞。中國自主研製的首套6000米級遙控潛水器裝備(ROV)首次公開展出 據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主題展是紀念建所6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集中對外展示了該所自1958年建所以來,在機器人、智能製造和光電信息技術三個學科領域取得的科研成果和進展,展現了研究所從基礎研究、工程應用、成果轉化與產業化
  •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舉行建所70周年紀念大會
    圖為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舉行建所70周年紀念大會。 劉萬生 攝中新網大連9月19日電 (記者 楊毅)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發展戰略研討會暨建所70周年紀念大會19日在遼寧大連舉行,近400位海內外嘉賓出席大會。
  • 「中國居裡夫人」吳健雄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舉行
    蔣振江 攝中新網太倉5月31日電(周建琳)5月31日是世界公認的傑出女物理學家、被譽為「中國居裡夫人」的吳健雄誕辰100周年紀念日。相關紀念活動今天在吳健雄的故鄉——江蘇太倉市隆重舉行。此次紀念活動由蘇州市政府、東南大學、中國科學院院士工作局聯合主辦,太倉市政府承辦。
  • 介休市舉行紀念張頷先生誕辰100周年系列活動
    ,今年也是享譽學術界的「侯馬盟書」發現55周年,在張頷先生故裡山西省晉中市介休市,為了紀念這位享譽國內外的文博大家、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和書法家,介休市委、市政府在介休市博物館舉行紀念張頷先生誕辰100周年系列活動。
  • 紀念「太原會議」四十周年暨當代西方哲學發展新趨勢全國學術研討...
    (記者 陸航)12月7日,由山西大學、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聯合主辦,山西大學哲學社會學學院承辦的紀念「太原會議」四十周年暨當代西方哲學發展新趨勢全國學術研討會在山西太原開幕。
  • 波蘭羅茲大學舉辦"中國日"活動(高清組圖)
    中國駐波蘭使館教育處負責人劉萬生講話原標題:波蘭羅茲大學舉辦「中國日」活動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湯黎):波蘭羅茲大學14日舉辦了「中國日」活動。本次活動以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為背景,主題是「讓世界充滿愛」。活動由羅茲大學外語教學中心主辦,羅茲大學國際關係與政治學學院協辦。
  • 麋鹿重返中國35周年 北京舉辦系列活動促科普、傳播文化
    圖為現場舉辦的麋鹿回歸35周年百項成就展覽。北京市大興區供圖中新網北京9月20日電 (記者 杜燕)1985年,20頭麋鹿從英國重返中國。今年是麋鹿回歸35周年。北京市大興區以「鹿力同興·文產共融」為主題召開第三屆北京(國際)麋鹿文化大會。
  • 解碼生命再出發暨Bio-X研究院二十周年紀念活動舉辦
    2020年12月30至31日,上海交大Bio-X研究院舉辦了解碼生命再出發暨Bio-X研究院二十周年紀念活動,活動內容包括30日上午的《解碼生命(第二版)》新書發布會,30日下午的Bio-X二十周年紀念卓越學術論壇與31日全天的高端學術論壇,活動在研究院201會議室舉辦。
  • 清史研究所舉辦歷史地理學專題講座 探析南海問題的歷史與現狀
    11月30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歷史地理學專題講座第四講在公共教學一樓1406教室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李國強研究員應邀作了題為「南海問題的歷史與現狀」的學術講座。本次講座由清史研究所華林甫教授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