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為紀念建所四十周年,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舉辦了系列紀念活動。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副校長朱信凱,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清史研究所名譽所長、一級教授戴逸,以及來自海內外的嘉賓、校友、在校學生等共二百餘人參加了活動。
首先,靳諾代表學校致辭。她表示,清史研究所的建立發展與祖國的改革開放同步,對其四十年來所取得的輝煌成績表示祝賀,清史研究所在郭影秋、戴逸、李文海、王思治等老一輩史學家的帶領下,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所取得的傑出成就,尤其是推動、倡導和支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文化工程——清史編纂工程,取得了人大博士、碩士培養上的數個第一,贏得了廣泛的國際聲譽,為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建設行列做出了重要貢獻。她希望清史所師生認真總結學科發展史,繼續弘揚嚴謹紮實的學風,努力建設中國史一流學科,在繁榮和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徵程中發揮更大作用,讓中國人民大學這面人文社科領域「獨樹一幟」的旗幟飄得更高。
戴逸作為清史研究所主要創辦人之一,看到眾多朝氣蓬勃的青年學者參加此次活動,感到非常欣慰。他深情回顧了從1972年清史研究小組成立到1978年正式建立清史研究所初期的艱難歲月,以及此後得益於改革開放的春風得以比較順利的發展歷程。他強調了清史研究所為國家清史編纂工程所做出的突出貢獻,勉勵清史所師生們繼承優良學術傳統,立大志向、下大力氣,守正創新,使清史研究更加興旺發達,讓學術人生變得更加美好。
歷史學院院長黃興濤回顧了李文海老校長曾總結的清史研究所得以較好發展的四個傳統:形成了一個既具有重大學術意義又符合時代要求的學科特色,組織了一支既各具個性又有強烈團隊精神的學術隊伍,培養了一種既嚴謹求實又勇於創新的優良學風,樹立了一種既堅持自主發展又重視交流合作、開放健康的學術心態。他還舉例說明了清史研究所在人民大學復校初期的特殊重要地位。不過同時他也強調,清史所還存在許多不足,在中國史一流學科建設過程中任重道遠。
清史研究基地主任楊念群作了「清史研究所40年發展報告」,從「為國修史:半個多世紀的責任擔當」,「積澱深厚:清史研究學科的發展路徑」,「拓展國際視野,屹立學術前沿」三個方面,全面回顧了1978-2018年清史研究所在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國際交流等方面所走過的歷程和取得的成績,並簡述了清史所未來發展的計劃。
接下來,美國科學與人文學院院士唐納德·沃斯特、日本大學副校長加藤直人、臺灣「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王明珂、香港科技大學李中清、德國法蘭克福歌德大學阿梅龍等境外學者,文化和旅遊部清史纂修與研究中心主任崔建飛、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副館長李國榮、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李伯重、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黨委書記夏春濤、《歷史研究》主編李紅巖等校外嘉賓先後致辭,對清史所建所四十周年表達了誠摯祝賀,紛紛回顧了與清史所歷代師生的交往,讚譽清史所取得的成就,並從清史學科發展的角度對清史所的未來發展提出了許多展望和建議,祝願清史研究所在新時代有新面貌、新氣象。
清史所榮退教師代表、前所長成崇德指出,清史所自始自終以學術為本,是個培養人才的地方,不僅培養了各個民族的優秀學者,還培養世界各國的優秀學者。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位外籍文科博士、現為德國弗萊堡大學跨文化亞洲研究中心主任的達素彬發來了賀信,感謝清史所的悉心培養。清史所畢業生代表、山西大學原副校長行龍表示,清史所始終是數百位畢業生的學術生命之源。
(成崇德教授致辭)
(行龍致辭)
活動進行過程中,清史所原所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原總編王俊義向清史所捐贈個人藏書,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安雙成向清史所捐贈滿文牌匾。此外,大會宣布正式啟用清史所的新形象標識。
(靳諾為王俊義頒發捐贈證書)
(朱滸為安雙成頒發捐贈證書)
活動分上下場,分別由清史研究所所長朱滸、副所長劉文鵬主持。他們代表清史研究所向與會領導、嘉賓及返校所友表達了誠摯謝意,並向所有曾在清史所學習、工作過的師友致以最真摯的問候。
(朱滸)
(劉文鵬)
當天下午,大會舉辦了清史所歷屆師友座談會。與會者紛紛回顧了在清史所求學的經歷,回憶了師友相處的美好瞬間,也對清史所未來發展提出了諸多誠懇而有益的建議。
與此同時,清史所還與學校博物館聯合舉辦了「清史研究所四十年教學與科研成果展」,與頤和園共同舉辦了「御寶璆琳——慶祝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頤和園申遺成功二十周年清宮舊藏玉器特展」,以及王明珂、加藤直人的兩場專題演講。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是目前海內外規模最大的清史研究機構。機構的建立,緣起於新中國清史纂修工作的開展,前身為1972年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指示下成立的清史研究小組。1978年,經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2000年,入選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百所重點研究基地。清史研究所始終致力於學術研究與人才培養,擁有《清史研究》《新史學》兩個專業核心刊物,從這裡先後走出了新中國第一位歷史學女博士黃愛平、第一位外籍文科博士達素彬、第一位藏族歷史學博士羅布、首屆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夏明方,組織了人民大學復校後第一次學位論文答辯(1981年6月),為新中國歷史學科的建設與發展、為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建設行列做出了突出貢獻。清史研究所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最大的文化工程——「清史纂修工程」的重要倡導者、推動者、承擔者,也是近20年來推動國內「新史學」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海內外享有崇高的學術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