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新聞11月21日電(徐銀)日前「『中華小傳人』傳統藝術教育——論孩子真正的人生起跑線是什麼?」專場主題分享會亮相2018全球創業周中國站。此次主題分享由上海市文聯藝術促進中心指導,全球創業周、上海市浦東新區陸家嘴社區文化建設聯合會支持,上海市浦東新區陸家嘴金融城文化中心、上海澤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久賞文化傳媒(上海)有限公司聯合主辦。深入淺出的分享、活潑有趣的互動,使得這場活動成為今年創業周的一大亮點。
活動一開始,外語頻道主持人華波波就用一段詼諧的脫口秀講述了自己作為一個「老外」,在 2007年初到中國時,為中國傳統文化深深著迷的故事。為了更好地融入中國文化和生活,華波波不僅學習中文,還學起上海話,現在甚至用上海話教大家學英語。華波波表示「自己我很榮幸來到這裡,和大家一起分享五千年中華文明傳承的小故事,更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做好這些瑰麗文化的傳承人。」
活動現場成立的「金菇朵國際兒童藝術中心」,正是以打造「傳承中華五千年瑰麗文化的小傳人」為目標。作為陸家嘴社區文化建設聯合會會員單位重點打造的品牌,陸家嘴社區文化建設聯合會秘書長周新國寄予厚望。周新國表示:「陸家嘴文化中心近年來一直著眼於青少年在中國文化傳承方面的教育和培養,建立了青少年傳統戲劇的學習基地,比如嶗山小學,梅園小學等等。「中華小傳人」落戶陸家嘴也有深遠影響和意義。陸家嘴是改革開放的前沿,也是改革開放成果的高地,具有跨時代的意義,更重要的一點,它有一定的高度,對開展各類社區活動有「天時地利人和」這樣的綜合態勢。」
其中,嶗山小學率先將「滬劇拓展課」開展起來,兩年的時間裡培養了35名學生。2017年,第一屆隊員的滬劇選段《燕燕做媒》獲得浦東中小學藝術比賽二等獎; 2018屆隊員的經典滬劇選段《辦喜事》和《蘆葦蕩》,已成為「陸家嘴傳統文化發揚」的代表曲目。 嶗山小學校長、高級教師婁鳳在現場分享了很多孩子們學習滬劇的小故事,她認為學生們從一開始的畏手畏腳、不敢說、不敢唱,到現在能淡定地站在各種舞臺上發光發熱,藝術帶來的美妙和滿足感是學科教學無法替代的。組織孩子們開展喜聞樂見的活動,讓孩子們徜徉在傳統經典文化的海洋裡,吸收著豐厚的營養,厚積薄發,經典傳承自然會發生。作為教育工作者,更應該擔負起弘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讓這些藝術能夠一代代的延續下去。
而7歲的「小南瓜」汪易楠,則在現場給大家演唱了崑曲《牡丹亭》。別看她年紀小,才小學一年級,卻已經是個「拿獎專業戶」。其實汪易楠2017年3月才開始正式學習崑曲,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她就作為年齡最小的崑曲演員,受邀在崑曲藝術家張軍的「水磨新調萬人崑曲演唱會」上表演了崑曲《牡丹亭》選段,被譽為「最萌杜麗娘」。崑曲澎派閨門旦傳承人,上海夢樂崑曲澎派藝術研習中心主任,上海教育十大年度人物獲得者趙津羽表示,崑曲傳承就應該從娃娃抓起,這不僅僅只是讓孩子學會唱個戲,拿個獎。而是從六百年的文化中培養審美,學會愛!恰恰這種高級美學,大愛精神,是在傳統藝術的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是中國傳統藝術中所表達的精神,也是她所認為培養孩子身上必須擁有的品格。這是教育工作者育人的目標,也是育人的初心。
「傳承國學經典、弘揚傳統文化,讓中華五千年的文化精髓真正深入每一個中國家庭。」同樣以此為初心的「金菇朵國際兒童藝術中心」聯合創始人,資深電視媒體人陳亭,也在活動現場分享了「金菇朵國際兒童藝術中心」創立的初衷和未來的藝術傳承計劃。她特別邀請了上海剪紙大師林曦明的關門弟子,非遺項目「上海剪紙」代表傳承人孫繼海先生和他的弟子們,為現場觀眾做了技藝精湛的分享表演,傳遞非遺文化精神。類似這樣的分享和傳承活動,今後會在「金菇朵國際兒童藝術中心」常辦常新。「金菇朵國際兒童藝術中心」,將做好每一場政府搭臺、陸家嘴文聯牽頭、社會企業參與、全民共享的文化公益活動,讓青少年兒童通過自身的參與,感悟文化、詮釋傳統、展現自我、超越夢想。
到場參與分享的投資人和家長紛紛表示,學科成績如今已經不是衡量一個學生優秀與否的唯一標準,藝術特長尤其是有著明顯中華傳統烙印的藝術特長開始日益成為,孩子個人成長道路上,凸顯個性標籤的一項不可或缺的軟實力。史丹福大學中國區面試官,現外聯教育集團教學總監Phoebe.Shang,也用上萬個家庭海外留學的經歷告訴大家,為什麼有必要從日益緊張的課業學習中,抽出時間了解中國傳統文化,身上有著中國傳統文化烙印的孩子,未來走上海外求學之路又有著怎樣得天獨厚的優勢。
正如教育專家在分享會上所說,我們都期待今天的上海小娃娃,日後能不忘自己的根,不忘自己的本。「金菇朵國際兒童藝術中心」也將不負期待,搭建專業文化傳承平臺,給每一個孩子耳濡目染的機會,傳唱經典曲目,吟誦詩詞歌賦,助力每個中國娃塗上最美的中國文化底色,打好真善美的基礎。(完)
註: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徐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