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福會「微信公號」
2019-11-25 15:03 來源:澎湃新聞
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2030)向世界各國提出,到2030年為所有兒童提供高質量的兒童早期保育與教育。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中國辦事處教育和兒童發展處處長Sanaullah Panezai(潘思納)著眼於「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4.2」,指出「有質量的早期教育支持後繼學習與發展」。強調要特別注意解決投資於學前教育還是其它水平的教育,提高入園率還是提高質量,以及優先擴大規模還是強調公平?三個最棘手問題。
專題報告2:教育技術——何處、為何 及如何應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第13任校長,多倫多大學創新主任和高級計算機學家Arvind(顧愛文)暢想了「教育與科技的未來」。他說,科技的進步打破了學習的壁壘,促進了教育的公平性、廣泛性。科技的進步也讓教育者能夠為今天的年輕人創造更好的學習體驗,並在各方面提升了教師專業發展的機會。
專題報告3:兒童發展與腦科學兒童的發展離不開教育,也需要醫學和心理機制的支撐。來自日本御茶水大學名譽教授、CRN兒童研究所所長、日本兒童學會理事長榊原洋一,藉助腦科學(尤其是腦成像方法)案例分享,將嬰幼兒的行為、被激活的大腦區域或網絡與成人進行比對,了解引起嬰幼兒行為的大腦活動,希望為治療、引導嬰幼兒健康成長提供依據。
專題報告4:中國幼教課程改革40年——回顧與思考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國家開放大學特聘教授,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馮曉霞回顧並展望了中國幼兒園課程改革的40年曆程。她說,目前,中國各地幼教發展水平仍然存在較大差異,從分科教學走向綜合課程、從被動學習走向主動學習、從重課程形式走向重課程實效、從淺表學習走向深度學習……課程改革沒有終點,仍需要認準方向、扎紮實實前行。
專題報告5:政策與實踐:經驗教訓,基於研究證據的改變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榮譽高級研究員Brenda Taggart(布爾達﹒塔格特)曾是英國「有效學前中小學教育項目」主要調查員之一和研究協調員。她在報告中,簡要介紹了這項研究的背景,並基於研究證據分析了教育政策和教師實踐方面的變化,強調「以研究理論推進早期教育政策調整與教學實踐改革」,改善早期教育服務。
專題報告之後,在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博導姜勇的主持下,國家督學,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上海市教育學會會長,上海市教委原副主任、巡視員尹後慶,聯合國兒基會駐華辦事處兒童早期發展與教育專家陳學鋒,OMEP世界幼兒教育聯會(香港分會)主席、維多利亞(中國)教育集團總校長孔美琪,中國福利會幼兒園園長、上海市特級校長鳳煒,新疆教育科學研究院綜合室副主任學前教研員、新疆教育學會幼兒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畢嶸圍坐「思想圓桌」,共同探討「我眼中的教育公平與質量內涵」和「教師隊伍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提出「當前的教育公平已經由宏觀走向微觀,老師要和孩子『滾在一起』,尋找最恰當的教育時機。」「要重視學前兒童的社會情感學習能力的培養,應該將兒童社會情感發展作為教師培訓的內容。」「教育就是要創造各種機會發揮幼兒的能動性,使幼兒發展成有自我驅動力的學習者。」「教育公平要符合兒童年齡特點和發展規律、關注兒童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能夠促進兒童主動並快樂成長,教師隊伍可持續發展就是喚醒並不斷成全教師專業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個『小目標』。」「從新疆的學前教育發展可以看出,學前教育必須堅持政府主導,才能體現教育公平與質量內涵發展。」
本次論壇為期兩天,接下來還將圍繞「幼兒園課程與教師行動力」「拓寬健康教育實踐視野,助力幼兒身心和諧發展」「教育中的多元文化融合與中華傳統文化」「新時代亞洲兒童發展」等主題開展四場平行論壇,進一步探討兒童發展的「公平•優質•融合」。
(原文標題《專題報告、思想圓桌 | 首屆宋慶齡兒童發展國際論壇精彩繼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兒童發展 中福會 宋慶齡基金會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