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凌晨,全球第二個「國際雷電科學蘇州研究中心」正式宣布成立!據悉,該研究中心由國際防雷三大組織授權、國際大電網組織認證、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組建,是目前獲得國際支持力度最大的雷電研究中心。
參加啟動儀式的代表
據了解,「國際大電網會議組織」成立於1921年,是全球領先的電力系統組織。該組織每逢雙數年在巴黎召開大會,今年受全球疫情影響,所有活動改為線上舉行。在8月28日舉行的此次專題年會上,國際防雷三大組織的主席共同出席並正式授權宣布成立「國際雷電科學蘇州研究中心」。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從權威機構的數據和統計了解到,隨著全球氣候變暖,過去10年雷電活動增加了12%以上,預計本世紀全球雷電活動將增加50%。避雷針發明以來的兩百多年以來,防雷以傳統「靜態防雷」模式為主,難以消除雷害。因此,「動態防雷」已經被國際防雷界公認為符合未來趨勢的方式。此前,國內外僅一個美國佛羅裡達的國際雷電研究中心,注重傳統的靜態防雷研究,而蘇州研究中心計劃立足電力系統並面對全行業,注重動態防雷、人工智慧防雷等新興領域。
雲端啟動頁面
動態防雷為國網江蘇電力、國網蘇州供電公司優勢研究領域,近十年在國際上已經積聚了一定影響力和認可度。2018年3月,蘇州供電公司向國際防雷科學委員會提出成立以中國為主導的「動態防雷」國際合作研究組織的申請;2018年8月,國際防雷科學委員會副主席卡爾洛·努奇及國際大電網組織多位代表在蘇州進行綜合考察;2019年10月,蘇州供電公司代表我國主導制定的世界首個「動態防雷技術標準」獲得國際大電網組織認證,開始主導組織20多個國家開展技術標準工作;2020年由於全球受疫情影響,以在線模式為主的蘇州研究中心,獲得了正式批覆和廣泛支持。
現任國際防雷科學委員會主席,來自瑞典的弗農·庫雷教授在會上表示:「全球氣候變化、雷電活動顯著增多,是全人類面臨的新挑戰。未來我會全力支持蘇州研究中心!」
「我希望該中心的成立,能夠聯合國內外優勢資源,致力於共同研究解決世界性的難題,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趨勢下,為全行業及各項造福全人類的事業提供支撐。」國際大電網雷電會議科學委員會副主席、蘇州供電公司高級工程師童充介紹。
據悉,國際雷電科學蘇州研究中心目前已獲得來自15個國家32家單位的參與合作,其中包括美國麻省理工、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等20多個世界知名機構及權威實驗室,也包括我國東南大學、國網湖南電力的「輸變電設備防災減災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等。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於蘇雲 實習生 薛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