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成立 主攻類腦計算與腦機智能等

2020-11-29 人民網

原標題:出發,為了更清晰的自我認知

3月22日,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北京中心)在北京正式宣告成立,建設工作全面啟動。這既是北京落實中央關於設立「國家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的戰略部署,也是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又一重要舉措。

研究腦認知、意識與智能等本質與規律的腦科學,被稱為人類理解自然和人類本身的「終極疆域」。隨著腦成像、生物傳感、人機互動以及大數據等新技術不斷湧現,腦科學已成為多學科交叉的重要前沿科學領域,發達國家近年來先後啟動了相關研究計劃。由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饒毅教授和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羅敏敏資深研究員擔任研究中心聯合主任、對標國際一流科研機構的北京中心,將採取怎樣的運行機制、在哪些方面攻關發力?

對接國家科技創新2030

主攻類腦計算與腦機智能等

早在2006年,我國就開始前瞻布局腦科學研究,《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將「腦科學與認知」列入基礎研究8個科學前沿問題之一。

近年來,腦科學研究被列為事關未來發展的重大科技項目之一,我國的腦科學計劃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之中。《「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面向2030年,力爭在一批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項目上有所突破,腦科學與類腦研究就是其中的重點方向之一。今年1月,國務院發布《關於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對腦科學等重大科學問題做出部署。

記者從北京中心建設推進會上了解到,從基礎研究到創新應用,北京的腦科學研究均處於國內領先地位。在腦認知、腦醫學以及類腦研究領域,北京擁有全國最完整的學科布局、多支實力雄厚的科研隊伍、國際一流的實驗條件、豐富的臨床病例資源。為落實國家腦科學領域的戰略布局、加快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北京市先期成立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以積極承接和完成國家重大項目相關任務,完善科學布局,促進資源共享,提升北京在該領域的學術影響力。

據悉,北京中心將結合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圍繞國家重大項目研究方向,立足北京的工作基礎和優勢特色,搭建關鍵技術平臺,在認知障礙相關重大腦疾病研究、類腦計算與腦機智能、兒童青少年腦智開發、腦認知原理解析等研究方向集中開展科技攻關,實現前沿技術突破,在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領域產出一批重大原始創新成果,將北京中心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腦科學與類腦研究研發機構。

創新管理運行機制

人員聘用接軌國際科研機構

據北京市科委主任許強介紹,市科委於2017年9月組織開展北京中心候選人的全球遴選工作,邀請15位知名專家組成候選人推薦專家委員會,在全球範圍內推薦中心主任候選人,共計93人次,最終有13位候選人入圍終審;在2017年12月舉行的終審會上,麻省理工學院麥戈文腦研究所所長、美國科學學院院士羅伯特·戴西蒙等國際頂尖科學家作為評審專家,對候選人進行評審,結合專家組意見並經理事會推舉出北京中心主任。

這只是北京中心體制機制創新的一個縮影。據許強介紹,作為新型研發機構,北京中心是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的產物,在多個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

在組織架構上,北京中心是由北京市政府發起成立的獨立法人事業單位,不定機構規格,不核定人員編制,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理事會是北京中心的決策機構,由北京市政府部門、相關優勢研究機構組,下設評估委員會、審計委員會,並按照相關規定設立黨組織。

在運行機制上,北京中心打破原有的科研單位編制化、工資額定化的模式,實行與國際科研機構接軌的人員聘用制、薪酬靈活化等模式,引導國內外相關領域研究人員以全職、雙聘方式參與北京中心工作,推動人才自由流動,同時建立智慧財產權和利益共享機制,通過吸引社會資金投入設立研究與成果轉化基金,並引入專業化服務機構,推進科技成果應用技術的轉移轉化。

在保障機制方面,由北京市科委聯合北京市相關委辦局,通過央地聯動、市區聯動,為人才營造「類海外」的科研環境,並將在人才引進、資金支持、政府採購等方面做好政策保障和服務。

瞄準世界研究前沿

要產出領跑型原始創新成果

建設推進會上,北京市政府和中國科學院、軍事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中醫科學院8家單位共同籤署了《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建設合作框架協議》。據悉,8家單位本著「戰略引領、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原則,從建立存量資源整合與新增資源共享機制、人才互補與雙聘雙贏機制、科研成果與智慧財產權共享機制、聯合招生與人才培養機制、共同爭取國家重大項目落地等方面開展合作。

據了解,北京中心將瞄準世界腦科學與類腦研究前沿和國家在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領域的戰略急需,通過建立協同創新、科學高效的運行機制,匯聚全球頂尖科學家及其創新團隊,整合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領域優勢資源,搭建腦科學與類腦研究綜合性實驗和研發平臺;推進腦科學領域高水平研究創新,產出一批「領跑型」原始創新成果,實現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成果轉化、產業化等環節的有機連結,發揮北京中心在國家腦科學計劃中的引領作用。

「腦科學可以說是最為重要、難度最大的科學問題,還有許多難題有待解決。」饒毅表示,希望通過10—15年的努力,能在重大發現上有所突破,在應用方面有所推動,同時培養一批腦科學和類腦科學的優秀人才。

(責編:孟竹、鮑聰穎)

相關焦點

  • 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成立
    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成立 2018-03-23 01:12:1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吉翔
  • 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建設工作全面啟動
    3月22日,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在北京成立,標誌著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建設工作全面啟動,這既是落實關於設立國家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的戰略部署,也是北京加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又一項重要舉措。
  • 「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3月22日,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在北京成立,標誌著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建設工作全面啟動。    上午,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北京中心」)理事會舉行第一次會議,會議推選了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執行理事以及理事成員,審議通過北京中心章程。經理事會推舉,由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饒毅教授和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羅敏敏資深研究員擔任研究中心聯合主任,饒毅教授為北京中心法人代表。
  • 四川省腦科學與類腦智能研究院今日成立
    為了將其更好地服務國家需求,助推我國腦科學與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12月15日,由四川省發改委支持,電子科技大學聯合四川省人民醫院(四川省精神醫學中心)、四川省腫瘤醫院(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四川省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等在川從事腦科學、腦疾病和類腦智能技術的高等院校和醫療機構,共同成立了「四川省腦科學與類腦智能研究院」。
  • 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成立 北大教授饒毅任法人代表 - 國內...
    新京報快訊(記者王俊)3月22日,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在北京成立,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教授饒毅被推舉為中心法人代表
  • 近距離接觸類腦計算,看腦機接口如何走向腦機融合|CCF-ADL 新課...
    曾毅,研究員,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類腦智能研究中心副主任,中瑞數據驅動神經科學聯合實驗室副主任,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青年骨幹,中國科學院大學崗位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類腦認知計算建模、類腦學習理論、類腦智慧機器人系統等。
  • 上海市「腦與類腦智能基礎轉化應用研究」市級科技重大...
    上海市「腦與類腦智能基礎轉化應用研究」市級科技重大專項成果有哪些?中國工程院原常務副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潘雲鶴,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蒲慕明等擔任專家組成員。上海市科委、上海市發改委、上海市科創辦、上海科創投集團、上海投資諮詢公司、張江實驗室等相關部門領導出席。專項各方向負責人、核心研究骨幹、博士後、研究生以及合作單位與協作單位研究人員共200餘人參加會議。
  • 北京國際學術交流季——腦科學與類腦研究論壇舉辦
    2018年12月11日至12日,由北京市科委支持,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聯合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神經科學學會認知神經生物學分會共同舉辦了北京國際學術交流季——腦科學與類腦研究論壇暨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院學術年會。
  • 自動化所成立類腦智能研究中心
    4月15日,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類腦智能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整體性啟動類腦智能研究。   為推動研究所在類腦智能領域的科學研究,積極參與國家創新科研戰略,進一步推動未來智能科學與信息技術的發展,自動化所整合集結了研究所相關優勢學科方向與科研團隊,成立了類腦智能研究中心,協同進行類腦智能的科研和戰略推進。
  • 萬字整理:中國腦科學研究主要研究機構概覽
    北京上海兩中心並肩前行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是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發起舉辦的新型研發機構,在2018年3月22日正式成立。由北京市政府與中國科學院、軍事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中醫科學院等單位聯合共建,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將重點圍繞共性技術平臺和資源庫建設、認知障礙相關重大疾病、類腦計算與腦機智能、兒童青少年腦智發育、腦認知原理解析五方面開展攻關,實現前沿技術突破。
  • 類腦計算:從神經網絡到真正的人工智慧丨 CCF-GAIR 2019
    7 月 13 日,在「類腦計算」專場論壇上,來自學術界、企業界的多位知名學者、專家圍繞類腦科學這個主題,從類腦計算的底層技術、最新研究進展到實際落地進行了精彩的剖析和探討。基於這一現狀,13 年前他成立了非正式的第三腦研究院,希望未來的計算機能夠像人的大腦一樣低能耗、高速度、高效率,且它不能是以前那樣固定的架構,必須是有彈性的。他進一步表示,他們的目的是借用系統架構,從超級計算機裡面綜合神經科學、人工智慧和超級計算這三種科學來引領前沿的腦科學。
  • 類腦計算丨CNCC技術論壇
    本論壇將於CNCC第二天(10月23日)13:30-15:30在北京新世紀日航飯店三層上海廳舉辦,共邀清華大學、靈譯腦科學(上海)研究院、浙江大學、中科院自動化所等機構和企業的專家與您探討。類腦計算是借鑑神經科學處理信息的基本原理,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發展新的非馮諾依曼計算技術。類腦計算系統是人工通用智能的基石,擁有極為廣闊的應用前景。其重要性正如歐盟人腦旗艦研究計劃項目所指出的:「在未來10到20年內,誰要想主導世界經濟,誰必須在這個領域領先」。
  •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張悠慧團隊首次提出「類腦計算完備性」
    但類腦計算領域在飛速發展的同時,卻缺乏對此類基礎問題的研究。為此,研究團隊提出了「類腦計算完備性」(也稱為神經形態完備性)概念——針對任意給定誤差ϵ≥0和任意圖靈可計算函數f(x),如果一個計算系統可以實現函數 F(x) 使得 ‖F(x)-f(x)‖≤ϵ對所有合法的輸入x均成立,那麼該計算系統是類腦計算完備的。
  • 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二期裝修改造工程-全過程跟蹤審計中標公告
    華誠博遠工程諮詢有限公司受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的委託,就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二期裝修改造工程-全過程跟蹤審計(項目編號:PXM2019_015202_000109-JH002-XM001)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成交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
  • 中國腦科學研究主要"勢力"概覽2020版發布
    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是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發起舉辦的新型研發機構,在2018年3月22日正式成立。由北京市政府與中國科學院、軍事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中醫科學院等單位聯合共建,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將重點圍繞共性技術平臺和資源庫建設、認知障礙相關重大疾病、類腦計算與腦機智能、兒童青少年腦智發育、腦認知原理解析五方面開展攻關,實現前沿技術突破。
  • 【珍藏】萬字整理:中國腦科學研究主要"勢力"概覽
    北京上海兩中心並肩前行 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 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是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發起舉辦的新型研發機構,在2018年3月22日正式成立。
  • 1654萬 賽默飛、徠卡分享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儀器採購大單
    2020年03月19日,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發布科研儀器採購項目評標結果。中標總金額1654.18025萬元,分兩批採購液相色譜-高分辨質譜聯用儀、液相色譜-低分辨質譜聯用儀和雙光子螢光顯微鏡,賽默飛和徠卡兩品牌中標。
  • 北京腦科學研究正不斷將研究成果轉化成現實—新聞—科學網
    2015年9月,北京市科委宣布啟動「腦科學研究」專項工作,並確定將從腦認知與腦醫學、腦認知與類腦計算兩個方向重點開展研究。 儘管我國還沒有把腦科學研究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但北京的各個科研院所已開始深度融合。在推動學科交叉、促進協同創新的機制框架下,北京「腦科學研究」專項正不斷將研究成果轉化成現實的創新力。
  • 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和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分別召開第一...
    3月27日,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量子院)和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以下簡稱腦科學中心)分別召開理事會,總結回顧北京推動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取得的成績與經驗,研究部署量子院和腦科學中心下一步工作
  • 專家談計算神經科學與類腦人工智慧的關係
    人們對視覺注意力、抉擇、學習等認知功能的大腦神經網絡機制的研究方興未艾。發展腦科學基礎研究,將促進「深度學習」 等類腦智能技術的蓬勃發展。 計算神經科學是腦科學中新興的、跨領域的交叉學科【3,4】。它把實驗神經科學和理論研究聯繫在一起,運用物理、數學以及工程學的概念和分析工具來研究大腦的功能。 各種新實驗技術的快速發展,給我們帶來了海量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