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6 21: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2月23至24日,上海市「腦與類腦智能基礎轉化應用研究」市級科技重大專項2019年度工作匯報會在復旦大學召開。中國工程院原常務副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潘雲鶴,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蒲慕明等擔任專家組成員。上海市科委、上海市發改委、上海市科創辦、上海科創投集團、上海投資諮詢公司、張江實驗室等相關部門領導出席。專項各方向負責人、核心研究骨幹、博士後、研究生以及合作單位與協作單位研究人員共200餘人參加會議。
專項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潘雲鶴充分肯定了專項一年多來取得的重要進展,對專項項目組在腦認知、腦疾病、類腦智能算法等方面取得的優異成果表示熱烈祝賀。他指出,腦科學與人工智慧的融合是世界科學領域的重大難題。復旦大學領銜和集聚上海市和全國的力量,布局和推動這個方面的基礎和應用研究,無論對於腦科學還是人工智慧領域的攻關突破和原始創新都是一個非常大的促進。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傅國慶出席會議並代表項目推進部門致辭。他指出,專項作為上海市腦與類腦領域布局的第一個市級科技重大專項,意義重大。要進一步凝練重大科學問題,對標國內國際腦科學的最新進展,取得更多重要的原始創新和突破;在關鍵核心技術方面集中攻關,通過成果的動態積累實現我國腦科學與人工智慧科技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全面提升;以重大專項為牽引,不斷引進國內外優秀人才,與上海市其他腦科學研究團隊加強溝通與合作;努力為解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具有前瞻性、戰略性、全局性的重大問題做出科學家應有的貢獻。
專項執行負責人、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馮建峰從總體目標、考核指標、項目和課題設置以及項目進展等方面介紹了專項的總體情況。他表示,專項涵蓋腦與類腦基礎轉化應用全鏈條研究,交叉科學特色明顯,聯合攻關任務艱巨。希望通過本次工作匯報和學術研討,總結和考核各個任務和課題一年多來的工作進展,更好地促進各個方向、各個課題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促進核心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的凝練和攻關,加速重大成果的產出和產學研技術應用場景的驗證和落地轉化。
五個方向負責人和34個課題負責人分別從腦智能理論基礎研究、腦智能理論算法與技術、腦疾病精準診療、類腦智能研發與應用等方面匯報了項目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工作亮點和下一步的工作計劃。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照片)
在專家點評和交流研討環節,項目組圍繞「全腦計算」「乾濕腦庫的共建共享」「腦疾病合作研究閉環」「類腦智能重大產業應用場景」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研討,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為專項下一步研究工作開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路與舉措。
上海市「腦與類腦智能基礎轉化應用研究」市級科技重大專項於2018年7月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覆立項,由復旦大學和張江實驗室牽頭,中科院微系統所、華山醫院共同承擔。目前,項目組參與研究人員1200多位,國際合作參與的專家70多位,覆蓋到國內外近百個大學、科研院所、醫院和企業。復旦大學高度重視專項的推進和執行工作,成立了復旦大學類腦晶片與片上智能系統研究院、復旦大學複雜體系多尺度研究院,同時,將腦與類腦重大專項實施任務納入張江復旦國際創新中心三大主攻方向之一,加強科研組織戰略規劃能力建設,制定重大任務推進保障的專門政策,通過張江校區功能轉型推進專項研究人員科研、生活配套設施的落實,構建科技融合創新的一流平臺。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照片)
專項實施一年半以來,發表了包括國際頂級期刊《自然》、《自然·神經科學》、《自然·生物醫學工程》、《美國醫學會雜誌·精神病學卷》、IEEE《模式分析與機器智能》會刊等頂級刊物的學術論文110多篇,其中影響因子10以上的21篇。已引進腦與類腦領域諾貝爾獎得主、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全球高被引科學家等國際頂尖科學人才8名,全球青年拔尖人才30多位。依託專項建設的重大技術設施和研究平臺已初步建成,並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亞洲規模最大的張江國際腦影像中心投入試運行;張江國際腦庫六大隊列共入組1700餘人,完成各模態採集累計5455人次;複雜體系多尺度精密成像平臺完成2臺核心設備入駐;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復旦華山西院)投入使用。在產業對接服務社會方面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與國家電網合作研發智能電網系列機器人,與上汽合作研發智能物流規劃管理系統,自主研發腦卒中診療決策智能系統,基於仿生雙目的城市軌道交通實時在線監測系統在上海、廣州、西安等地初步規模性產業應用,基於仿生雙目的視覺慣性多導機器人定位導航系統成功運用到半導體晶圓生產工廠的自動搬運機器人。同時,以專項為依託,與劍橋大學、牛津大學籤訂了認知神經科學、類腦智能等領域的合作備忘錄,初步構建了腦與類腦領域高層次國際合作網絡。
來 源
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
編 輯
嚴奕晨
原標題:《復旦牽頭!上海市「腦與類腦智能基礎轉化應用研究」市級科技重大專項成果有哪些?》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