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腦計劃的研究進展

2021-02-13 中國醫學物理學雜誌

繼人類基因組計劃取得成功之後,人類腦研究成為下一個重大挑戰目標。當前,我國已經把腦科學研究列為了「事關我國未來發展的重大科技項目」之一。中國腦計劃如何實施?具體的研究方向和側重點成為了我國需要著重思考的問題。

近期在上海舉行的「腦信息與人工智慧」科技論壇和復旦腦科學研究發布會上,與會專家表示中國腦計劃將從認識腦、保護腦和模擬腦三個方向展開研究,逐步形成腦認知原理的基礎研究、腦重大疾病、類腦人工智慧三者緊密結合為「一體」「兩翼」的研究格局,即以腦認知原理基礎研究帶動腦重大疾病研究和類腦人工智慧研究。

1 腦認知原理的基礎研究

中國腦計劃不只關心神經元層面,更注重在微觀和宏觀建立橋梁注重聯結和功能的關係。認知科學研究在認識過程中信息是如何傳遞的,研究認知過程及其規律,從而揭示腦和神經系統產生心智的過程。認知科學主要涉及的內容有感知覺、注意、記憶、語言、思維與表象、意識等。這些認知活動的機制研究是腦計劃的實施基礎,在此基礎上可更好的運用到對疾病的研究和人工智慧化的開發。如中科院的腦研究聚焦在腦功能聯結圖譜上,它是探索腦疾病工作原理、揭示腦疾病發生機制、發展腦式計算的必由之路。中科院選擇了學習、感知、抉擇和情感這幾個基本功能,旨在通過研究學習機制研究神經退行性疾患、通過研究抉擇問題研究成癮機制、就情感問題研究抑鬱、就感知問題研究視聽障礙等。

2 腦重大疾病

在我國「人類腦計劃」的研究中,需要根據國情發揮自己的優勢。腦重大疾病的研究應該是中國腦計劃研究的特色之一。楊雄裡院士在籌備「中國腦計劃」中提到,「中國腦計劃」如何努力體現中國特色並保障我國腦科學的可持續發展。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蒲慕明院士特撰寫觀點文章「大型腦科學計劃往何處去?」結合中國的國情對人類腦計劃進行評價和展望,指出大腦疾病將是中國未來主要的發展方向,建議我們應該關注本國的重大腦疾病,針對社會需要攻克難題,尤其是在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方面,應該成為中國腦研究計劃的目標。

3 類腦人工智慧

2011年,「谷歌大腦」項目成功實現了機器系統通過學習而對不同類型貓圖像的自動識別,帶動了人工智慧的發展,使人們快速認識到人工智慧的發展潛力。2015年6月28日在天津召開的「類腦智能創新論壇」上專家指出可以藉助腦科學和神經科學提高傳統智能技術。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南寧認為,通過對人腦信息處理機制及人類智能的研究,有可能在類腦智能計算理論與技術上有所發展;中國科學院院士譚鐵牛也力挺人工智慧的發展。因此類腦計算和人工智慧可能將會成為「中國腦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基於腦科學與類腦計算和人工智慧可以促進彼此的發展,上海市政府已將腦科學與人工智慧列為了重大科技項目。復旦大學牽頭聯合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十幾所高校及中科院研究所,成立了「腦科學協同創新中心」,有助於推進腦科學的研究和轉化,積極參與並推進了「中國腦計劃」的實施。

所謂的人工智慧即研究人類智能活動的規律,構造具有一定智能的人工系統,研究如何讓計算機去完成以往需要人的智力才能勝任的工作,也就是研究如何應用計算機的軟硬體來模擬人類某些智能行為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術。其基礎主要是大腦認知神經活動的規律,通過計算機的模擬使其在處理數據時擁有學習能力,從而達到人的智能化水平。該方向的發現同樣需要計算機科學和神經生物學等多學科交叉複合型人才,從而推動人工智慧化的發展,構建中國類腦人工智慧。

摘自 《中國醫學物理學雜誌》2016年第2期發表的《人類腦計劃的研究進展》 

作者:王亞


相關焦點

  • 搶佔腦科學研究的戰略制高點———透視美國「腦計劃」
    一語道破美國出臺「腦計劃」的深層次動機———搶佔腦科學研究的戰略制高點。無獨有偶,歐盟委員會年初也宣布,石墨烯和人腦工程兩大科技入選「未來新興旗艦技術項目」,並分別設立專項研發計劃,每項計劃將在未來10年內分別獲得10億歐元的經費。由此可見在腦科學領域的角逐不可謂不激烈!
  • 全球七大"腦計劃",中國腦計劃遲遲未正式啟動,是否最大規模?
    科技發達國家和國際組織早已充分認識到腦科學研究的重要性,在既有的腦科學研究支持外相繼啟動了各自有所側重的腦科學計劃,全球目前共有七大「腦計劃」,他們分別在美國、歐盟、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中國推出。
  • 全球七大"腦計劃",中國腦計劃有望成為最大規模最前沿腦計劃
    科技發達國家和國際組織早已充分認識到腦科學研究的重要性,在既有的腦科學研究支持外相繼啟動了各自有所側重的腦科學計劃,全球目前共有七大「腦計劃」,他們分別在美國、歐盟、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中國推出。
  • 郭愛克:「中國腦計劃」就像首次攀珠峰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袁靜嫻 「中國腦計劃」意義重大,就像1960年首次攀珠峰一樣,將帶著中國腦科學向著宏偉戰略制高點進發。在接受深圳商報記者專訪時,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郭愛克如此表示。
  • 南北兩中心,三大支柱三個圖譜,中國腦計劃那些事
    2013年,美國和歐盟相繼啟動各自的「腦計劃」。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我國科學家感覺到了緊迫感,紛紛向國家提出推出「中國腦計劃」的提議。雖然到現在為止,我們仍然沒有正式啟動「中國腦計劃」,但正由於這股熱情,中國的腦科學及神經科學的研究在這幾年得到了極大的進步。其中,有兩位老院士功不可沒!
  • 中國腦計劃破土,投資規模將數量級飛躍
    腦科學是研究腦認知、意識與智能的本質與規律的科學,腦科學正成為多學科交叉的重要前沿科學領域,也是眾多國家的科技戰略重點。數據顯示,美國每年投入神經科學研究的資金是50億美元,中國是2億美元,只有美國的4%。中國「腦計劃」項目啟動,意味著每年將有更大規模的資金投入。
  • 工程視野下的腦計劃及其倫理問題思考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神經科學研究及臨床應用中的倫理問題已經得到學界的重視和較為充分的討論[3-5], 但作為大型工程項目的腦計劃的倫理、社會、管理和哲學問題尚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和研究。本文將從工程哲學的角度研究腦計劃,主要探討腦計劃與神經科學、神經技術的關係,對各國腦計劃的研究目標及領域進行簡要對比,分析腦計劃的特點,並提出幾點倫理建議。
  • 北師大攜手科大訊飛發布「訊飛教育腦計劃」!
    北京師範大學無微不至,微觀你的大學2018年7月14日,中國兒童青少年腦智研究全國聯盟全國協作研究進展交流會在北京師範大學召開。1科大訊飛聯合中國兒童青少年腦智研究全國聯盟其他單位重磅發布「訊飛教育腦計劃」科大訊飛聯合北京師範大學等聯盟其他成員單位,發起了「訊飛教育腦計劃」,該計劃聚焦研究兒童青少年腦與心智發育和提升的新機制與新機理,探索個體學習與課堂教學的新方法與新形式。
  • 解密人類大腦神秘宇宙,「中國腦計劃」工程新起點
    認識腦、保護腦、創造腦是人類科學發展的長期目標,以神經計算和類腦智能為代表的腦科學是當前國際科技前沿的研究熱點,世界各國腦計劃陸續出臺、穩步推進。中國腦計劃起步較晚,但是,經歷了充分的前期探索和準備工作。2006年2月頒布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將「腦科學與認知」列入基礎研究8個科學前沿問題之一。
  • 「腦計劃」實現遙遙無期!腦機接口靠譜嗎?
    對於大腦的系統研究,已成為科研界下一個必爭之地。1989起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相繼啟動大型腦科學項目,中國於2016年也計劃推出相關項目。當前動物研究的最高水平是可同時從約1000個神經元中取樣,但人腦有上千億個神經元。要破解它們共同包含的巨大奧秘,看起來像不可能完成。倫理方面也有不少擔憂。「腦計劃」中的一些技術設想如果實現,便有可能用於操縱神經元,這不僅讓人擔心會產生「讀心術」,還對大腦是否會被控制感到憂慮。究竟是人類控制機器還是機器統治人類。科幻片中的潘多拉魔盒會不會就此打開?
  • 細說美「腦計劃」:更強調技術創新從最基礎開始
    本月初,美國白宮公布了「推進創新神經技術腦研究計劃」(簡稱「腦計劃」)。「腦計劃」是什麼樣子?可以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相比嗎?與歐盟的「人腦工程」區別是什麼?近日,美國多個機構的科學家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揭示了更多細節。  1990年,美國發起了對人類「遺傳密碼」測序的人類基因組項目。20多年後的今天,「解碼」人類大腦的奧秘成為一個大科學項目的終極目標。
  • 「深度學習」打造「中國腦計劃」
    「深度學習」成熱門所謂「深度學習」,是機器學習研究中的一個新的領域,主要植根於對大腦視覺系統的研究。通過建立、模擬人腦進行分析學習仿人腦的機制來解釋數據,例如圖像、聲音和文本。具體來說,視覺系統由很多「層」神經網絡組成,神經信號經第一層處理後送至第二層,經第二層進一步處理後送至第三層,以此類推。
  • 駱清銘:希望儘快啟動中國腦計劃
    20世紀90年代,從事光電子研究的駱清銘在美國留學期間,在世界上首次用近紅外光學的方式成像檢測出了腦的活動,所發明的技術獲得了美國專利。1997年,駱清銘放棄國外優越的條件回到母校華中科技大學。2018年9月正式到海南大學任校長。    「行政上,我從來沒有刻意去追求過。原來在華中科技大學做院長、副校長,我都是最後一個知道。從內心來說我更願意做一個學者,去培養學生,去做科研。
  •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毓龍研究員團隊獲美國「腦計劃」支持
    2017年8月,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李毓龍研究員收到來自美國「腦計劃」的通知,他與美國南加州大學的Samuel Andrew Hires博士、Li Zhang博士共同將獲得美國「腦計劃」為期三年的經費支持。該資助項目旨在開發基於G蛋白偶聯受體的基因編碼螢光探針,並利用新型的成像手段探索神經網絡形成、維持及調控的機制。
  • 中國腦計劃有望今年起步,腦發育研究有別於他國同類計劃
    從美國到歐盟,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紛紛推出各自的「腦計劃」。在迎來人工智慧時代之際,醞釀多時的中國「腦計劃」(腦科學研究計劃)何時出臺?2月27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原校長裴鋼透露,今年有望成為中國腦計劃的起步之年,其中腦發育研究是我國腦計劃區別於世界其他國家腦計劃的特別之處。
  • 十年「腦計劃」:下一裡程碑或是空中樓閣?
    2013年4月2日,美國政府正式宣布將開始此項十年「腦計劃」。這項長達10年的科學研究項目,將探究大腦數十億個神經元的詳細信息,並對人類的知覺、行動以及意識等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與此同時,該計劃還為人工智慧做好了準備工作。對此期望最高的科學家認為,一旦研究取得進展,這項計劃將更進一步了解像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症候群等疾病,同時也有望為各種目前束手無策的精神疾病帶來新的療法。
  • 蒲慕明:中國有望引領全球腦科學合作大科學項目
    ,鑑於中國過去長期以來在神經科學方面的大量工作,未來有望在國際腦科學合作大科學項目中起到引領作用。他還說道,繪製獼猴的神經連接圖譜將有助於人類腦圖譜的繪製,因為兩者非常相似;另一方面,通過疾病模型的克隆獼猴,將對人類的腦疾病研究有很大的推動作用。蒲慕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正在討論中的全球腦科學計劃將涵蓋歐洲人腦計劃、美國腦計劃、日本腦計劃和中國腦計劃等,希望建立一個數據共享的全球性平臺。
  • 中國腦計劃領軍人物蒲慕明:克隆猴很快樂,年底前有重大成果
    作為「中國腦計劃」的領軍人物,蒲慕明還介紹了該計劃的籌備情況,並對我國科研界「暗箱操作」發表了看法。年底前公布克隆猴研究新進展世界上首隻體細胞克隆猴「中中」於2017年11月27日誕生,10天後第二隻克隆猴「華華」誕生。
  • 愛貝睿發布「未來腦計劃」,要用兒童腦科學打造新的養育方式
    愛貝睿發布「未來腦計劃」,要用兒童腦科學打造新的養育方式 作者:紅印兒 發布時間:
  • 萬字整理:中國腦科學研究主要研究機構概覽
    2016年11月,蒲慕明院士等科學家遞交報告,闡述中國腦計劃主要有三大支柱:基於認知方面的神經機制的基礎研究;神經性疾病早期診斷和介入的研究成果轉化;用於發展人工智慧以及機器人的類腦研究。2018-2019年,「中國腦計劃」已經啟航。那麼未來,它的「戰場」會在哪裡?brainnews編輯部帶你來系統盤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