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學習」打造「中國腦計劃」

2021-01-08 環球網

同時聽到腦科學和人工智慧這兩個名詞,會不會有些距離感?

其實當你長按微信語音並選擇把朋友的語音信息「轉化為文字」時,就是兩者結合的一次完美應用,是「深度學習」的產物。

這一方面基於腦科學的發展為模擬、實現和應用神經系統的原理提供了堅實的生物理論基礎,另一方面基於智能算法、大數據和應用模式的成熟為人工智慧突破產業大規模應用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深度學習」成熱門

所謂「深度學習」,是機器學習研究中的一個新的領域,主要植根於對大腦視覺系統的研究。通過建立、模擬人腦進行分析學習仿人腦的機制來解釋數據,例如圖像、聲音和文本。

具體來說,視覺系統由很多「層」神經網絡組成,神經信號經第一層處理後送至第二層,經第二層進一步處理後送至第三層,以此類推。層與層之間的網絡連接是通過學習訓練而形成的。深度學習系統在完成某些任務上已接近人的能力,這可以應用在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等方面。

目前,人臉識別的準確率可以做到98.52%。但從識別的角度來看,這只是模仿了大腦初級皮層中很小的一塊。「實際上它只是用了最簡單的神經科學,那裡還有很大空白。」復旦大學類腦人工智慧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首席科學家、教授馮建峰說。

考慮到人類大腦裡的神經樹長度可以環繞地球四周半,就可以知道「深度學習」的過程十分複雜。

但這依然吸引了眾多科技公司進行研究。

2011年,「谷歌大腦」工程啟動,1.6萬片CPU核處理器構建了一個龐大的系統,用於模擬人類的大腦神經網絡,通過「深度學習」等神經網絡技術和觀看視頻等方式,不斷學習識別各類事物。

同年2月,IBM計算機「沃森」在美國一個熱門的電視智力問答節目中戰勝了兩位人類冠軍選手。IBM已經投入10億美元研發,希望利用「沃森」系統理解自然語言。

2014年5月,「百度大腦」項目啟動。在今年5月份的活動上,百度CEO李彥宏在「聯想科技創新大會」上透露,現在「百度大腦」的智能水平已經達到了三四歲孩子的智力水平。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李彥宏又提出了建立「中國大腦」計劃。

機會與挑戰

顯然,腦科學和人工智慧的結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腦科學和人工智慧是一個高度交叉的學科,需要跨學科的人才合作。「大規模的腦神經網絡的理論和建模現在是一個黃金時代,從計算的能力來講,我們缺的就是一些新的想法、一些新的假設,來真正地把這個事情做得有意思。大腦有功能,有網絡的機制,可在數學上來講,我們對這個跨層次的分析幾乎沒有很好的手段。」上海紐約大學副校長、神經科學教授汪小京說。

此外,以神經網絡為模型進行人工智慧的開發,也未必是最好的途徑。微軟公司深度學習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科學家鄧立提到:「神經網絡有它很大的局限性,神經網絡只是從下到上。我們現在還是用數學的方法解決,但是我自己感覺最終應該是神經網絡從上到下,建模要建得好,而且學習要學習得好,這個問題將來要很好地解決。」

目前,上海市政府已將腦科學與人工智慧列為重大科技項目,成為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一個重要舉措。復旦大學亦牽頭聯合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十幾所高校及中科院研究所,成立了「腦科學協同創新中心」,推進腦科學研究和轉化應用,正在積極推進和參與「中國腦計劃」的實施。

相關焦點

  • 中國腦計劃的研究進展
    認知科學研究在認識過程中信息是如何傳遞的,研究認知過程及其規律,從而揭示腦和神經系統產生心智的過程。認知科學主要涉及的內容有感知覺、注意、記憶、語言、思維與表象、意識等。這些認知活動的機制研究是腦計劃的實施基礎,在此基礎上可更好的運用到對疾病的研究和人工智慧化的開發。如中科院的腦研究聚焦在腦功能聯結圖譜上,它是探索腦疾病工作原理、揭示腦疾病發生機制、發展腦式計算的必由之路。
  • 郭愛克:「中國腦計劃」就像首次攀珠峰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袁靜嫻 「中國腦計劃」意義重大,就像1960年首次攀珠峰一樣,將帶著中國腦科學向著宏偉戰略制高點進發。在接受深圳商報記者專訪時,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郭愛克如此表示。
  • 中國腦計劃破土,投資規模將數量級飛躍
    一位中國高校前沿神經科學領域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些神經領域科學家們熱切盼望的是「腦科學與類腦科學研究」(Brain Science and Brain-Like Intelligence Technology),簡稱為「中國腦計劃」。上述教授透露,中國腦計劃的投資規模會比現在任何一個重大專項都有數量級上的飛躍。
  • 全球七大"腦計劃",中國腦計劃遲遲未正式啟動,是否最大規模?
    科技發達國家和國際組織早已充分認識到腦科學研究的重要性,在既有的腦科學研究支持外相繼啟動了各自有所側重的腦科學計劃,全球目前共有七大「腦計劃」,他們分別在美國、歐盟、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中國推出。
  • 全球七大"腦計劃",中國腦計劃有望成為最大規模最前沿腦計劃
    科技發達國家和國際組織早已充分認識到腦科學研究的重要性,在既有的腦科學研究支持外相繼啟動了各自有所側重的腦科學計劃,全球目前共有七大「腦計劃」,他們分別在美國、歐盟、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中國推出。
  • 愛貝睿發布「未來腦計劃」,要用兒童腦科學打造新的養育方式
    愛貝睿發布「未來腦計劃」,要用兒童腦科學打造新的養育方式 作者:紅印兒 發布時間:
  • 南北兩中心,三大支柱三個圖譜,中國腦計劃那些事
    2013年,美國和歐盟相繼啟動各自的「腦計劃」。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我國科學家感覺到了緊迫感,紛紛向國家提出推出「中國腦計劃」的提議。雖然到現在為止,我們仍然沒有正式啟動「中國腦計劃」,但正由於這股熱情,中國的腦科學及神經科學的研究在這幾年得到了極大的進步。其中,有兩位老院士功不可沒!
  • 北師大攜手科大訊飛發布「訊飛教育腦計劃」!
    1科大訊飛聯合中國兒童青少年腦智研究全國聯盟其他單位重磅發布「訊飛教育腦計劃」科大訊飛聯合北京師範大學等聯盟其他成員單位,發起了「訊飛教育腦計劃」,該計劃聚焦研究兒童青少年腦與心智發育和提升的新機制與新機理,探索個體學習與課堂教學的新方法與新形式。
  • 工程視野下的腦計劃及其倫理問題思考
    腦計劃的系統性是將腦計劃的研究內容、領域,以腦計劃目標為核心,根據腦計劃的邏輯統一性、功能依存性等要求,協調存在於腦計劃整體之中。例如歐盟腦計劃通過12個子項目的組合,分步驟多階段開展腦計劃,基於腦計劃整個系統的綜合集成,創新性地構建大腦研究的基礎設施。
  • 解密人類大腦神秘宇宙,「中國腦計劃」工程新起點
    認識腦、保護腦、創造腦是人類科學發展的長期目標,以神經計算和類腦智能為代表的腦科學是當前國際科技前沿的研究熱點,世界各國腦計劃陸續出臺、穩步推進。中國腦計劃起步較晚,但是,經歷了充分的前期探索和準備工作。2006年2月頒布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將「腦科學與認知」列入基礎研究8個科學前沿問題之一。
  • 細說美「腦計劃」:更強調技術創新從最基礎開始
    本月初,美國白宮公布了「推進創新神經技術腦研究計劃」(簡稱「腦計劃」)。「腦計劃」是什麼樣子?可以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相比嗎?與歐盟的「人腦工程」區別是什麼?近日,美國多個機構的科學家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揭示了更多細節。  1990年,美國發起了對人類「遺傳密碼」測序的人類基因組項目。20多年後的今天,「解碼」人類大腦的奧秘成為一個大科學項目的終極目標。
  • 深度學習筆記:深度學習——AlphaGo阿爾法狗
    它主要的原理就是深度學習。2016年3月,AlphaGo與圍棋世界冠軍、職業九段棋手李世石進行圍棋人機大戰,以4比1的總比分獲勝;2016年末2017年初,AlphaGo在中國棋類網站上以「大師」(Master)為註冊帳號與中日韓數十位圍棋高手進行快棋對決,連續60局無一敗績;2017年5月,在中國烏鎮圍棋峰會上,AlphaGo與排名世界第一的世界圍棋冠軍柯潔對戰,以3比0的總比分獲勝
  • 駱清銘:希望儘快啟動中國腦計劃
    他說:「我一到食堂就跟學生聊天,大家從生活聊到學習,有學生說熱水器不好用,有學生反映小語種少,我都一一交代辦公室去對接落實,儘可能去幫助學生。」    為了方便學生見校長,駱清銘擬讓學校開發一套預約系統。「面對全校所有學生開放,只要想見校長,就登錄系統預約。我有時間了就讓辦公室按照預約名單的先後順序給學生打電話,學生有時間就過來,學生如果那天沒時間,沒關係,等下次機會。」駱清銘說。
  • 搶佔腦科學研究的戰略制高點———透視美國「腦計劃」
    一語道破美國出臺「腦計劃」的深層次動機———搶佔腦科學研究的戰略制高點。無獨有偶,歐盟委員會年初也宣布,石墨烯和人腦工程兩大科技入選「未來新興旗艦技術項目」,並分別設立專項研發計劃,每項計劃將在未來10年內分別獲得10億歐元的經費。由此可見在腦科學領域的角逐不可謂不激烈!
  •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毓龍研究員團隊獲美國「腦計劃」支持
    2017年8月,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李毓龍研究員收到來自美國「腦計劃」的通知,他與美國南加州大學的Samuel Andrew Hires博士、Li Zhang博士共同將獲得美國「腦計劃」為期三年的經費支持。該資助項目旨在開發基於G蛋白偶聯受體的基因編碼螢光探針,並利用新型的成像手段探索神經網絡形成、維持及調控的機制。
  • WAVE SUMMIT+2020深度學習開發者峰會報名啟動
    WAVE SUMMIT+2020深度學習開發者峰會盛大開啟!讓我們再次相約,嗨翻歲末~此次大會由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與百度聯合主辦,既有前沿技術解析與產業落地的乾貨,也有美酒和音樂的派對狂歡。同時,百度開源深度學習平臺飛槳也會在這次大會上帶來重磅更新,新老朋友們千萬不要錯過!
  • 中大嶺南與MIT深度合作 打造全球一流MBA項目
    【MBA中國網訊】10月15日,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學院董事會主席伍淑清博士、院長徐信忠教授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斯隆管理學院院長 David Schimittlein教授在香港籤署了為期五年的新一期合作協議。
  • 航天專家:中國將打造「會學習」的運載火箭
    當日,「航天放飛中國夢」航天科普展暨中國航天成就展在福建福州舉行。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新華社福州9月20日電(記者秦宏)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北京航天自動控制研究所所長馬衛華17日在福州透露,「十四五」期間,我國將打造「會學習」的運載火箭。馬衛華在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人工智慧賦能航天控制發展」論壇上,發表了題為《讓火箭「會學習」》的演講。
  • 深度學習與強化學習
    隨著 DeepMind 公司的崛起,深度學習和強化學習已經成為了人工智慧領域的熱門研究方向。
  • 中國腦計劃有望今年起步,腦發育研究有別於他國同類計劃
    從美國到歐盟,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紛紛推出各自的「腦計劃」。在迎來人工智慧時代之際,醞釀多時的中國「腦計劃」(腦科學研究計劃)何時出臺?2月27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原校長裴鋼透露,今年有望成為中國腦計劃的起步之年,其中腦發育研究是我國腦計劃區別於世界其他國家腦計劃的特別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