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腦計劃有望今年起步,腦發育研究有別於他國同類計劃

2020-11-30 澎湃新聞

中國腦計劃有望今年起步,腦發育研究有別於他國同類計劃

徐瑞哲/解放日報

2018-02-28 12:11

大腦,1000億個神經元,是最深奧的小宇宙。從美國到歐盟,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紛紛推出各自的「腦計劃」。在迎來人工智慧時代之際,醞釀多時的中國「腦計劃」(腦科學研究計劃)何時出臺?2月27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原校長裴鋼透露,今年有望成為中國腦計劃的起步之年,其中腦發育研究是我國腦計劃區別於世界其他國家腦計劃的特別之處。

中國位於高智商區

有句老話:「三歲看八歲,八歲看到老。」在裴鋼院士看來,此話不僅關乎「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性格特徵,還關乎「腦計劃」中腦發育研究的科學預見。作為細胞生物學家,裴鋼在華東師大透露,「腦計劃」正籌劃大規模隊列研究,主要針對6歲左右人群,運用多學科綜合方法,深入研究其大腦發育。在科學意義上,從幼年大腦發育狀況便可見到某些終身端倪,包括對中老年可能產生的腦部疾病有所前瞻發現。他希望這項研究持續50年之久,在受訪人群55歲時也得以跟蹤研究。

「從『全球智商地圖』看,中國位於兩大高智商區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師大新任校長錢旭紅也對「改變思維」時有著述。他認為,高智商與幼年語言學習有關,尤其與漢語學習相關。通常觀點以為,語言功能主要來自左腦,但漢語則可能是一個例外。錢旭紅表示,漢字既表形又表音,象形與美術之間、音調與音樂之間都存在關聯,因此大腦習得漢語,要靠開發右腦、激發潛能。

事實上,這一認識在臨床研究中找到一定程度的佐證。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長、神經所高級研究員張旭介紹,作為腦科學研究的合作夥伴,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毛穎團隊在對腦功能術中的信息刺激系統研究時,得到漢語的腦語言區分布圖譜,證明漢語、英語確實是在不同腦區中進行處理的。

上海加緊布局腦計劃

作為列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的重大科技項目,中國「腦計劃」並非只有腦發育研究。腦計劃不僅聚焦攻關兒童自閉症、成人抑鬱症、老年失智症等重大腦疾,還學習掌握人腦獨特的邏輯運算機能,以此開發類腦人工智慧。在教育部科技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政策局、華東師大主辦的「交叉融合的教育科學基礎研究」研討中,教育學、信息學、神經學、心理學、統計學等各路專家協同解碼大腦。

記者了解到,中國腦計劃將「認識腦」「保護腦」和「模擬腦」,即以闡釋人類認知的神經基礎為主體與核心,同時大力加強預防、診斷和治療腦重大疾病的研究,並在大數據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受大腦運作原理及機制的啟示,通過計算和系統模擬推進人工智慧研究。據悉,這項計劃投資規模巨大,與歐美「腦計劃」相當。此前,美國與歐盟的「腦計劃」投資預期分別為60億美元和12億美元,計劃期限達10年。

張旭院士透露,從傳統大院大所云集的楓林路一帶,到「腦—智工程」產業化生態圈所在的臨港地區,以及建設中的張江國家實驗室腦與智能科技研究院、國家腦科學與類腦研究南方科學中心等,上海正在腦計劃「地圖」上加緊布局。

(原標題:腦發育研究可預見:三歲看八歲,八歲看到老)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腦計劃,腦發育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全球七大"腦計劃",中國腦計劃有望成為最大規模最前沿腦計劃
    科技發達國家和國際組織早已充分認識到腦科學研究的重要性,在既有的腦科學研究支持外相繼啟動了各自有所側重的腦科學計劃,全球目前共有七大「腦計劃」,他們分別在美國、歐盟、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中國推出。
  • 世界各國腦科學計劃
    腦科學技術研究是21世紀人類所面臨的重大挑戰。理解腦的工作機制,進而揭示人類智能的形成和運作原理,對人腦認知功能開發、模擬和保護,決定未來人口素質,搶佔國際競爭的技術制高點具有重要意義。科技發達國家和國際組織早已充分認識到腦科學研究的重要性,在既有的腦科學研究支持外相繼啟動了各自有所側重的腦科學計劃。
  • 中科院院士:中國發展「腦科學計劃」需只爭朝夕
    第三,如何借鑑腦的工作原理來推動人工智慧、推動其他學科的發展,也有很重要的意義。所以,不管是在科學上,還是在推動經濟、產業發展上,「腦科學計劃」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中國應該努力把這方面的研究往前推進。當前,各國都在大力發展腦科學的研究,我們正面臨非常嚴峻的挑戰。記者:下一步中國的「腦科學計劃」將逐步展開,你最期望中國在哪個領域能有所突破?
  • 上海腦科學研究計劃啟動
    上海腦功能研究計劃經過一年左右的討論,將由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紐約大學四所大學牽頭,聯合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企業從四個方面開展。該計劃將對接中國腦計劃,並培養一批優秀的年輕科學家。  上海的腦科學研究計劃有自己獨特的優勢。
  • 揭秘世界各國腦研究計劃
    2016年1月10日訊,「中國腦計劃啟動的時間,最晚可能不會遲於2016年。」這是科學家團隊在經過數年反覆論證後做出的一個預測。不久前,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透露,「中國腦計劃」有望公布。德國、英國、瑞士等也不甘落後,紛紛推出了本國的神經科學研究計劃。 面對腦科學這一人類科學的高峰,誰能率先登頂,不但可以收穫可觀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更有望在科學創新上獨領風騷,我國當然也不能落後。
  • 簡訊 | 中國腦計劃有望本月啟動 總投入540億元
    神外前沿訊,11月7日,第四屆中國臨床神經學峰會在京舉行(直播與日常連結),據北京晚報、澎湃新聞等多家媒體報導,北京天壇醫院院長王擁軍教授在本次會議上透露,中國腦計劃有望於本月正式啟動據王擁軍教授介紹, 科技部已於上周召開了中國腦計劃第一次中心專家會議,未來國家將拿出540億元,正式推進中國腦計劃的發展。在這個背景下,天壇神經系統技術聯盟的500家醫院,將是未來參與中國腦計劃最核心的臨床生力軍。
  • 中國腦計劃:探秘大腦「意念」實驗室
    實驗室主任閆鑌說,在他們研究的領域,這些算不上最難的部分。   什麼才是他們的大動作?帶著好奇,我們走進該實驗室,了解他們已經連續數年進行的大腦「意念」研究,記錄他們研究腦科學的足跡。   炙手可熱的腦計劃   2013年,歐巴馬政府宣布實施「腦計劃」,其全稱是「推進創新神經技術腦研究計劃」,旨在探索人類大腦工作機制、繪製腦活動全圖以及針對無法治癒的大腦疾病開發新療法。參與該計劃的美國政府科研機構包括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局和國家科學基金會。
  • 從侯沛紅《國家科技計劃於腦科學》學術報告看腦科學研究新方向
    核心提示:  在第20個「中國腦健康日」即將到來之際,為深入探討網際網路賦能醫療健康行業,挖掘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的核心價值,推動醫療服務模式發展,9月11日由陝西省保健協會、陝西省慈善協會聯合主辦的「網際網路+精準醫療學術研討會」在西安舉行。
  • 美國「腦計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相媲美
    原標題:美國政府「推進創新神經技術腦研究計劃」三年進展情況   [導讀] 美國政府2013年提出「推進創新神經技術腦研究計劃」(簡稱「腦計劃」),目標包括探索人類大腦工作機制、開發大腦不治之症的療法等。
  • 惠氏營養品攜手瑞士腦認知實驗室 共同開啟中國腦智計劃新時代
    瑞士腦認知實驗室(NRU)專注於大腦發育研究 10 餘年,在早期腦發育營養研究方面取得 了階段性的成果。「中國對於人類大腦發育的研究也正在緊鑼密鼓的推進中。其中,專注於中國嬰幼兒營養和腦發育的中國腦智計劃(MIND Study)即將啟動」,江帆教授在連線中表示。
  • 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拿下國家「珠峰計劃」首個前沿科學中心
    復旦大學「腦科學前沿科學中心」日前獲得教育部批准,成為國家「珠峰計劃」首個前沿科學中心。「珠峰計劃」全稱高等學校基礎研究珠峰計劃,是教育部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關於「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的精神而制定實施的有力舉措,重點建設在國際「領跑」的前沿學科。
  • 北京啟動「腦科學研究」科技專項計劃
    北京啟動「腦科學研究」科技專項計劃 出處:中關村周刊
  • 江蘇「大腦計劃」呼之欲出 搶佔人類腦科學研究制高點
    本報訊   「發達國家競相投巨資探究人類大腦,江蘇作為發達省份,應儘快啟動大腦計劃,搶佔人類腦科學研究制高點。」這是參加9日在南京郵電大學舉行的江蘇大腦計劃研討會的專家學者們達成的共識。  此次江蘇大腦計劃研討會,吸引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和南京市腦科醫院等高校和醫療單位參與。
  • 中國腦計劃領軍人物蒲慕明:克隆猴很快樂,年底前有重大成果
    他透露,今年年底前還將有相關重要成果發布。作為「中國腦計劃」的領軍人物,蒲慕明還介紹了該計劃的籌備情況,並對我國科研界「暗箱操作」發表了看法。年底前公布克隆猴研究新進展世界上首隻體細胞克隆猴「中中」於2017年11月27日誕生,10天後第二隻克隆猴「華華」誕生。
  • 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拿下國家「珠峰計劃」首個前沿科學中心
    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拿下國家「珠峰計劃」首個前沿科學中心的相關資訊文章,一起了解一下吧~復旦大學「腦科學前沿科學中心」日前獲得教育部批准,成為國家「珠峰計劃」首個前沿科學中心。「珠峰計劃」全稱高等學校基礎研究珠峰計劃,是教育部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關於「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的精神而制定實施的有力舉措,重點建設在國際「領跑」的前沿學科。
  • 蒲慕明:中國有望引領全球腦科學合作大科學項目
    ,未來有望在國際腦科學合作大科學項目中起到引領作用。蒲慕明說道,「老鼠的腦圖譜會在接下來十年完成,猴子的腦圖譜繪製工作可能還要花上10-15年時間。」「但是繪製靈長類動物的介觀圖譜,這需要在全球合作的基礎上。」蒲慕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他還說道,繪製獼猴的神經連接圖譜將有助於人類腦圖譜的繪製,因為兩者非常相似;另一方面,通過疾病模型的克隆獼猴,將對人類的腦疾病研究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 中國腦計劃專家探討神經科學倫理問題:隱私、大腦捐贈、歧視
    國家「十三五計劃」(2016-2020)以及「科技創新2030」兩個重要文件中均明確提出了要大力發展中國的腦科學研究,這也被稱為中國的「腦計劃」。該計劃旨在揭示人類大腦認知的神經基礎、開發腦疾病的早期診斷及治療方法、開發腦刺激智力技術。「腦計劃」開啟的同時,學者們認為中國亟需整合一個倫理道德方面的框架,以認識和評估道德挑戰,並制定解決方案。
  • 中國腦計劃重大進展:首度解碼人腦「中央處理器」,腦細胞圖譜領先...
    >可以說在腦計劃的細胞圖譜研究中,我們已經先美國一步了」。 小職員的「人物小傳」   由王曉群及合作者組成的研究團隊採用單細胞轉錄組測序的方法,對2309個人腦前額葉中處於發育階段的「小職員們」逐一進行
  • 「全腦介觀神經聯接圖譜」大科學計劃中國工作組成立
    」大科學計劃啟動前期工作座談會在上海市召開,本次會議明確了該計劃的推進路徑,宣布了中國工作組的成立,並就該計劃的具體實施思路和舉措進行研討。」這一倡議,認為其符合國際大科學計劃的基本原則,同意並支持由科學界先行發起「全腦介觀神經聯接圖譜」大科學計劃。
  • 嬰幼兒腦研究新發現腦磷脂群得到全球專家一致認同
    (第九屆中國胎兒醫學大會)寶寶大腦發育期不可錯過 「腦磷脂群「作用關鍵生命早期的大腦發育在一生中都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腦磷脂群約佔腦組織乾重的25%,是大腦結構的基本組成成分,神經元生長的必須物質之一。根據瑞士腦認知實驗室最新發現,腦磷脂群是提升腦連接程度的關鍵營養。在美國國立衛生院腦連接大會上,腦磷脂群對嬰幼兒大腦發育的重要性也獲得全球腦科學領域專家的一致認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嬰幼兒腦連接組計劃「採用創新性技術探索兒童思維的未知領域,成為改善兒童早期腦發育的裡程碑式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