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毓龍研究員團隊獲美國「腦計劃」支持

2020-11-29 北大新聞網

2017年8月,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李毓龍研究員收到來自美國「腦計劃」的通知,他與美國南加州大學的Samuel Andrew Hires博士、Li Zhang博士共同將獲得美國「腦計劃」為期三年的經費支持。該資助項目旨在開發基於G蛋白偶聯受體的基因編碼螢光探針,並利用新型的成像手段探索神經網絡形成、維持及調控的機制。

美國「使用先進革新型神經技術的腦研究計劃」(The Brain Research through Advancing Innovative Neurotechnologies),簡稱「腦計劃」(BRAIN Initiative),於2013年4月正式啟動,是美國政府確定的重大科研項目之一。該計劃旨在加深對人腦的認識和理解,最終幫助研究人員找到治療、治癒甚至預防老年痴呆症、癲癇病、創傷性腦損傷等重大腦疾病的新方法。作為「腦計劃」研究的主要機構,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2017年獲得了美國政府巨額的經費支持,這也是本次經費支持的資金來源。

美國腦計劃項目

李毓龍實驗室主要通過光學成像手段研究神經元信號轉導和突觸傳遞調控。該研究團隊這次獲美國「腦計劃」的經費支持源於其實驗室成立以來所獲得的一系列創新性研究成果。該實驗室通過建立並完善篩選系統,開發了一系列基於G蛋白偶聯受體的基因編碼螢光探針工具,目前已經可以對多種重要的神經遞質(如乙醯膽鹼、多巴胺等),實現高時空解析度的生物體內檢測。利用這些新開發的螢光探針,其研究團隊正在與國內外的多個實驗室合作,共同尋找神經科學領域重大科學問題的答案。在得知獲得經費支持後,李毓龍研究員表示這是對其研究團隊研究的極大肯定和鼓舞。他們將充分利用該經費支持,繼續深入探索神經科學領域的未解之謎。

編輯:江南


相關焦點

  • 生科李毓龍課題組在Neuron發文報導新型基因編碼的去甲腎上腺素...
    2019年3月25日,Neuron在線發表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PKU-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北京腦科學研究所李毓龍研究員課題組題為「A genetically encoded fluorescent sensor for rapid and specific in vivo detection ofnorepinephrine
  • 卓越冒險 孜孜以求不怕冷板凳——走進北京大學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
    唐世明和李毓龍兩位研究員的研究,都沒有人們詬病的依賴經費人海戰術的問題。這些年輕科學家們以智慧選擇重要、深刻的問題,以能力設計優美、巧妙的實驗,堅持多年,突破了困惑國際神經科學界多年的難題。北大默默地支持這些研究,而不給予過分壓力,更沒有要求年輕的科研人員趕緊出用於「數數字」的表面文章。
  • 邵逸夫基金會捐資5億元支持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前沿研究
    5月3日,邵逸夫基金會向北京大學捐贈儀式暨逸夫樓命名儀式在釣魚臺國賓館舉行。邵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宣布捐資5億元,設立北京大學邵逸夫教育基金,支持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前沿研究機構的建設和發展,匯聚全球頂尖學者,開展前沿尖端科學研究,解決重大生命科學問題,增進人類福祉,助力北大跨步邁向世界一流大學前列。
  • 中國腦計劃破土,投資規模將數量級飛躍
    北京腦科學中心理事會第一次會議推選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饒毅和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羅敏敏擔任該中心的聯合主任。羅敏敏主要負責管理在中心設有實驗室的主要研究人員約50人,饒毅則主要負責全國約100名研究人員的外部扶持資金。羅敏敏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北京中心剛剛啟動,目前投入規模尚未確定,要等第二次理事會決定。
  • 北京大學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科研成果彙編
    2016年,麥戈文研究所牽頭成立了「北京大學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中心研究涵蓋人工智慧、腦機交互、生物醫學工程、腦成像等腦科學研究相關領域。  目前,研究所共有31名PI,其中11名來自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9名來自生命科學學院,1名來自物理學院,2名來自分子醫學研究所,6名來自醫學部,1名來自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1名來自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 繼科學探索獎後,北京大學黃芊芊再獲2020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
    2007年於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獲學士學位,2012年於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獲博士學位。2012年至2015年在美國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2015年至2017年3月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分別從事博士後研究。2007年畢業於南京大學生物科學專業獲學士學位。2013 年獲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博士學位,獲吳瑞獎、中科院院長獎。
  •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吳虹課題組在Nature發文……【北大發布(4.27...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電子學系、區域光纖通信網與新型光通信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李廉林研究員課題組與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崔鐵軍教授課題組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研製了2.4GHz這一無線保真頻段的電磁感知系統原型,實現了兆赫茲幀率的高質量微波成像和高精度肢體語言識別,為開發高效率、低能耗、低成本的感知系統開闢了新思路
  • 中科院王樹濤研究員開講生命科學學院「『2020活力生命』論壇」第7...
    新聞網訊 7月3日晚,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王樹濤教授通過騰訊會議「大家在線」為廣大師生作了題為《仿生界面生物粘附研究最新進展》的學術報告,本次報告是生命科學學院2020年度青島大學「活力生命」論壇第7講(總第27講),報告會由生命科學學院劉愛驊教授主持,相關專業師生100
  • 大工生命科學與藥學學院張嘉寧教授團隊在O-GlcNAc糖基化生物學...
    大工生命科學與藥學學院張嘉寧教授團隊在O-GlcNAc糖基化生物學功能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2020-11-25 1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VS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選哪個?
    生命科學是目前國際上發展最迅速、最熱門的學科之一,美國的科研隊伍中有50%都在研究生命科學。不管是國際還是國內,政府對於生命科學的投入都非常多。生命科學的發展前景十分樂觀。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生命科學學院每年都會為我國的生命科學領域輸送大量高素質的本科畢業生,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兩所學校的生物學都達到了A+水平,國內領先。1. 學院方面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前身為清華大學生物系,1952年被併入北大,1984年復系,2009年更名為生命科學學院。全院教研系列、教學系列和研究系列教職工共有90人。
  •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透射電子顯微鏡採購中標公告
    北京國際工程諮詢有限公司受北京大學的委託,就「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透射電子顯微鏡採購」項目(項目編號:BIECC-ZB7602)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  項目編號:BIECC-ZB7602  項目名稱: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透射電子顯微鏡採購  項目聯繫人:孫愷寧、丁亞男
  • ...生命科學與藥學學院張嘉寧教授團隊在O-GlcNAc糖基化生物學功能...
    大連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藥學學院與華大基因近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合作發表題為「Proteomic profiling and genome-wide mapping of O-GlcNAc chromatin-associated proteins reveal an O-GlcNAc-regulated genotoxic stress
  • 北京大學第二代微型化雙光子顯微鏡問世
    2021年1月6日,由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牽頭,聯合北大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電子學系、工學院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等組成的跨學科團隊,在Nature Methods在線發表題為「Miniature two-photon microscopy for enlarged field-of-view, multi-plane, and long-term brain
  • 2020諾獎直播即將上演:疫情年的科學力量 | 直播預告
    (左)祁 海: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中)劉 穎: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右)李毓龍: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左)彭良友: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左)呂 華: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研究員耿: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怎麼樣?
  • 北京大學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第五次理事會召開
    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北大前沿交叉研究院執行院長湯超,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聯合創始人Lore Harp McGovern女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所長Robert Desimone教授,IDG全球常務副總裁兼大中華區董事事長、IDG資本創始合伙人熊曉鴿先生參加了理事會。
  • 探索生命奧秘的「最佳拍檔」:質譜技術在生命科學領域的最新進展
    本屆iCMS會議同期將舉辦質譜技術在生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領域的應用專場,特別邀請到復旦大學唐惠儒教授、清華大學歐陽證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檢驗科曹正副主任、北京大學周江教授帶來精彩的學術報告分享,共同探討質譜技術在生命科領域的應用研究進展。點擊下方連結,即刻報名參會:iCMS2019盛會召開在即 日程公布!
  • 於洪濤任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首任院長
    新京報訊(記者 樊朔)12月17日,記者從西湖大學獲悉,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華裔生物學家學會董事會成員於洪濤已到任該校生命科學學院首任院長。至此,西湖大學三大學院院長全部到位。此前,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已空缺22個月。公開資料顯示,於洪濤,Serena S.
  • 2018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張勇研究員課題組博士後招聘公告
    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北京大學McGovern腦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08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獲博士學位,隨後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先後做博士後和助理研究員(導師:Richard Huganir),2016年任職北京大學。曾獲霍普金斯大學傑出青年科學家獎、國家自費留學生獎學金。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參與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美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
  • Nature雜誌報導北大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法文哲研究員
    在Apollo 11號成功登月50周年之際,Nature雜誌以特寫新聞的形式,報導了世界上5位年輕的月球科學家,認為他們將在未來50年改變對於月球的研究與認識,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法文哲研究員是這五位科學家之一。法文哲在復旦大學讀博期間,就參與了我國「嫦娥」1號探月工程,成為我國自主培養的月球科學家。
  • 學科特寫 | 生命科學學院:探索生命的奧秘
    生命科學學院金光生命科學大樓歷史沿革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起源於1925年成立的北京大學生物學系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北京大學、燕京大學和清華大學三校生物學系合併,三股生命之泉匯流燕園,在此基礎上於1993年成立了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景鉞、陳楨、李汝祺、李繼侗、吳韞珍、胡經甫等,這些早期留學歐美、赫赫有名的學者,是北京大學生物學系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