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諾獎直播即將上演:疫情年的科學力量 | 直播預告

2020-10-01 知識分子


每年諾貝爾三大自然科學獎

都是科學界的盛事

今年自不例外

不過

面對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

諾貝爾獎委員會

決定將今年的獎項頒布

換成線上的形式

取消年底的線下頒獎及晚宴

但科學的力量

卻不會因為疫情

消減分毫

就在過去兩年

知識分子 & 賽先生

聯合騰訊新聞

對當年的諾貝爾三大自然科學獎

進行全程直播

並邀請到了數位重量嘉賓

對當年開獎結果進行現場解讀

今年也自不例外

Rao老師都說很可以


For real Rao Y:這屆的諾獎直播嘉賓非常可以!


小小介紹一下
今年直播的9位嘉賓


生理學或醫學代表隊




(左)祁 海: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

(中)劉 穎: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研究員

(右)李毓龍: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物理學代表隊




(左)彭良友: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

(中)儲祥薔: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員

(右)徐飛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


化學代表隊




(左)呂 華: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研究員

(中)李 彥: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

(右)鄧 耿: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怎麼樣?

陣容豪華嗎?

2020年10月5日-7日

每晚17:00-18:30

我們將會對
2020諾貝爾獎三大自然科學獎

進行全程解讀

雙節期間為您奉上一輪科學盛宴

具體直播細節

詳見開獎前一天推送文章

2020
諾貝爾自然科學獎

頒獎直播


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明晚五點,2020諾獎直播即將上演!| 直播預告
    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捲全球。截至2020年10月3日,全球超過2500萬人感染新冠病毒,100萬人死於此次疫情……身臨肆虐的病毒,人們不斷呼喚科學這一有效武器來武裝自己、攻克敵人!特效藥物、中和抗體、新冠疫苗……科學給了我們戰勝COVID-19的希望與可能。
  • 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對話直播活動成功舉辦
    央廣網北京10月7日消息(記者覃勇)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與百度生態、財經、科技近日聯合推出「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線上系列對話直播活動,邀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厄溫·內爾、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謝爾登·
  • 「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系列——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對話直播活動舉辦
    中國發展網訊 2020年10月1日-4日,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與百度生態、財經、科技聯合推出「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線上系列對話直播活動,每日一場,邀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厄溫·內爾、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謝爾登·
  • 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對話——「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系列直播活動成功舉辦
    2020年10月1日-4日,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與百度生態、財經、科技聯合推出「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線上系列對話直播活動,每日一場,邀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厄溫·內爾、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謝爾登·
  • 「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系列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對話直播活動成功舉辦
    2020年10月1日—4日,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與百度生態、財經、科技聯合推出「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線上系列對話直播活動,每日一場,邀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厄溫·內爾、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謝爾登·格拉肖、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麥可·萊維特、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埃裡克·馬斯金、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和生、中國科學院院士譚蔚泓等嘉賓參與對話,為科學家搭建溝通交流平臺
  • 疫情年的科學力量:今年諾貝爾獎有何看點?
    【歐洲時報網】10月5日,2020年諾貝爾獎「開獎周」正式拉開帷幕。因新冠疫情,本屆諾貝爾獎打破傳統,取消頒獎晚宴,通過電視臺和網站進行直播。另外,獎金額度、獎項是否會涉新冠也備受關注。線上直播、獎金提高根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nobelprize.org)消息,2020年諾貝爾獎6大獎項「開獎」日程如下:10月5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布;10月6日,諾貝爾物理學獎頒布;10月7日,諾貝爾化學獎頒布;10月8日,諾貝爾文學獎頒布
  • 崩壞34.4版本直播預告介紹 直播預告是什麼時候
    官方也表示會在之後進行新的直播預告,那麼官方預告會在什麼時候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崩壞3直播預告的匯總信息。崩壞34.4版本直播預告是什麼時候艦長,晚上好!全新的4.4版本「黃金榮典」即將到來!在這個版本中,究竟又會有什麼樣的內容呢?
  • 戴昱:關於星系的二三事 | 科學公益直播預告
    2020年9月5日20:00,本期科學公益直播我們邀請到添加小助手小吉微信(gmicer),備註「科學直播」,加入科學公益直播交流群。2. 每期「科學公益直播」將篩選出5位VIP用戶,獲得進入直播間,與嘉賓同屏互動的提問機會。對本期內容感興趣的同學,可通過小助手」小吉"報名申請,或閱讀原文獲得報名連結(報名後須通過審核)。
  • 【直播預告】對話諾獎得主安東尼·萊格特——日常世界真的服從量子力學嗎?
    12月27日晚19:00,最新一期《科學連線》要和大家見面了!本期《科學連線》主題是對話諾獎:日常世界真的服從量子力學嗎?本期對話諾獎我們將討論這一難題,以及一些流行的「解決」方案。 本期主講人為20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安東尼·萊格特教授。我們還特別邀請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潘建偉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執行院長陳宇翱教授,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施鬱教授共同參與對話。
  • 直播預告|1月16日,諾獎得主傑哈·莫羅新年中國開講《燃情「雷射」》
    雷射科學的一個重要研究前沿就是使得雷射脈衝寬度變更短(快),脈衝能量變更大(強),也就是超快超強。在啁啾脈衝放大技術(簡稱CPA技術)發明之前,「放大」似乎進入了瓶頸。在差不多20多年的時間裡,雷射聚焦功率密度一直在緩慢增長。最強雷射脈衝的發展歷程。
  • 2020年諾獎精彩解讀:人類終將跑贏病毒,相信我們能戰勝新冠
    清華大學醫學院祁海教授、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劉穎研究員、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毓龍教授針對諾貝爾獎文化以及今年的諾獎等問題進行解讀。主持人:歡迎大家收看由看看新聞、騰訊新聞以及知識分子聯合推出的疫情年的科學力量
  • |諾獎專欄|2020年生理或醫學誰獲獎? 為什麼獲獎?
    實況直播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揭曉儀式參加方式:騰訊會議視頻主題: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儀式我們一如既往通過|諾獎專欄|為各位報導誰獲獎?為什麼獲獎? 及獲獎者有趣的故事。我們關注獲獎者在接到獲獎電話那一時刻的交談是如何?他們最想說什麼?感謝誰呢?要說完全出乎獲獎者意料之外,似乎有些過謙。但今年輪到自己了,肯定喜出望外或誠惶誠恐。實際上,2020級諾獎"新班同學"在各自業界早已拿獎拿到手酸了。
  • 諾獎黃金周來了
    早在5月,拉斯克獎宣布取消今年的獎項,本年度的被提名者,會自動轉入2021年的提名名單中。拉斯克獎始於1946年,每年授予在生物醫學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因其很多獲獎者此後會獲得諾貝爾獎,因此被譽為 「諾獎風向標」。
  • 諾獎黃金周,知識分子來了
    早在5月,拉斯克獎宣布取消今年的獎項,本年度的被提名者,會自動轉入2021年的提名名單中。拉斯克獎始於1946年,每年授予在生物醫學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因其很多獲獎者此後會獲得諾貝爾獎,因此被譽為 「諾獎風向標」。
  • 2020,諾獎將至
    190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治療白喉傳染病的血清療法;1951年,南非醫學家蒂勒因率先研製出蚊媒病毒傳染病黃熱病疫苗而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9月23日揭曉的有「諾獎風向標」之稱的2020年「引文桂冠獎」中,有一項也與免疫學相關的研究成果。
  • 【直播預告】後疫情時期高能預警,小蟲子會咬出大毛病!
    2020-07-24 16:03 |天台縣人民醫院
  • 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直播精彩解讀:人類終將跑贏病毒戰勝新冠
    10月5日晚,《知識分子》聯合騰訊新聞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進行直播和解讀。清華大學醫學院祁海教授、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劉穎研究員、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毓龍教授針對諾貝爾獎文化,以及今年的諾獎等問題進行解讀。以下為直播實錄。
  • 2020天琴座流星雨央視頻直播時間直播入口
    溫馨提示:微信搜索公眾號 北京本地寶  (ID:bdbbeijing),關注後在對話框回復【流星雨】即可獲取2020年4月22日天琴座流星雨直播/回放入口,具體的觀測時間地點極大值以及>2020年天象時間表一覽。
  • 直播預告:為什麼要融合科學與藝術?
    +直播間聊聊科學和藝術那些事主講嘉賓直播時間:9月7日19:00-20:00 直播平臺:「浙江科普」微博、&34;今日頭條關於「科學+」「科學+」為省科協「科學+」主品牌系列主品牌活動,主要為原「科學會客廳」「中外科普連線
  • 化學無處不在,理綜獎實至名歸:化學家解讀2020年諾獎
    以下為直播的部分實錄內容。,不得不提到中國的鄰國日本,他們曾在2000年說要在50年內拿30個諾獎,到目前為止已經拿了19個了。那麼,單純看在諾獎裡取得的成就,日本有沒有什麼值得借鑑的地方?他們獲得諾貝爾獎的工作絕大多數是上個世紀70、80、90年代完成的,正好是日本的經濟騰飛的時候,有大量的經費、資源投入到科學研究當中。經過那時候的培育,現在到了收穫的季節。從這一點上來說,其實我看好中國未來的20年,差不多我們現在也是經濟騰飛的時候,現在產生的這些成果非常有可能在20年以後獲得諾貝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