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預告|1月16日,諾獎得主傑哈·莫羅新年中國開講《燃情「雷射」》

2021-01-21 中科院物理所

馬上就到農曆新年了,這時候除了搶票還能做點什麼?想過得充實又與眾不同嗎?不如本周四來聽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傑哈·莫羅(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的報告吧,2018年沒搞懂的啁啾脈衝放大技術(簡稱CPA技術),這天晚上一定給你整明白!

雷射,英文是「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Laser)",意思是受激輻射光放大。雷射科學的一個重要研究前沿就是使得雷射脈衝寬度變更短(快),脈衝能量變更大(強),也就是超快超強。

在啁啾脈衝放大技術(簡稱CPA技術)發明之前,「放大」似乎進入了瓶頸。在差不多20多年的時間裡,雷射聚焦功率密度一直在緩慢增長。

最強雷射脈衝的發展歷程。圖片來自http://nobelprize.org/

隨著CPA技術的出現,雷射聚焦功率密度提高了近十個數量級(百億倍)。現在研究的高功率雷射器峰值功率可以達到PW(拍瓦)(10^15),這是個什麼概念呢?平常說的32GB優盤的G是10^9,逐漸流行起來的TB的硬碟也才10^12,但是1PW是1TW(太瓦)的1000倍(此處忽略計算機常用的1024進位制,採用估計的1000倍計算)。所以你對拍瓦雷射的數量級是不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以人類平均身高為基準的大小比較,上下 15 個數量級

為了進一步提高峰值功率,雷射科學家們不僅要放大能量,同時還要縮短脈衝寬度。目前全世界運行的PW雷射裝置,其雷射脈衝寬度都在飛秒量級(1飛秒=10^-15秒)。一般每個人每四秒眨眼一次,每次眨眼大約持續十分之一秒;人眼可以覺得流暢的電影一般是每秒24幀,每幀大約持續1/24秒;最快的相機快門也才只有10^-6秒,與飛秒還差了九個數量級,可見飛秒是多麼小的一個時間單位。

各個過程所需時間 圖片來自http://nobelprize.org/

隨著時間的推移,雷射與大家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小到課堂上的雷射筆,手術臺上的雷射刀、大到幾公裡長的大科學雷射裝置等等都離不開雷射的身影。恰巧201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在雷射領域有著卓越貢獻的三位科學家。

圖片來自http://nobelprize.org/

CPA的發明使得雷射的峰值功率更高,這大大推動了強場物理學的發展;飛秒雷射在精準醫療領域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常見的飛秒雷射眼科手術已經讓超過500萬人恢復了視力,摘掉了眼鏡。

這兩項工作(不僅僅限於這兩項工作),都離不開傑哈·莫羅和其團隊的開創性學術貢獻。

與諾獎大師零距離

本周四晚上7:00-9:00,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傑哈·莫羅將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會議中心為大家帶來一場2020中國新年科普演講。

傑哈·莫羅,法國物理學家,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現任巴黎綜合理工學院教授,是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奧地利科學院院士,義大利科學院院士。莫羅教授是國際公認的極具創新思維的超短超強雷射物理學家。

本次報告採取線下與線上同時進行,線上多個媒體平臺同步直播。此處請注意:請到現場聽報告的朋友攜帶身份證件。

新年科學演講由我國強雷射物理學家張杰院士主持。屆時,你將有機會與諾獎得主零距離交流。讓我們聆聽莫羅對雷射的獨到見解,領略雷射技術的重要作用。站在科技的最前沿,把握科技前進的步伐。起碼,一定要讓你弄懂什麼是啁啾,什麼是啁啾脈衝放大技術。

所以,本周四晚上7點

如果來不了現場

那就電腦屏幕前,不見不散哦!

(直播信息在文末)

主辦方

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

聯盟合作

直播信息

您也可以在以下平臺收看本次活動的同步轉播

感謝以上合作媒體的大力支持!

來源:中國物理學會期刊網

編輯:井上菌

相關焦點

  • 王忠林會見諾貝爾獎獲得者傑哈·莫羅
    1月21日晚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忠林在舜耕山莊會見了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傑哈·莫羅一行。傑哈·莫羅是法國國立高等先進科技學院名譽教授、美國密西根大學榮譽教授,主要從事電氣工程與雷射領域研究,相關成果應用於物理基礎研究與醫學領域。
  • 10月2日 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最終揭曉 雷射物理拔得頭籌
    2018年10月2日17點55分,諾貝爾獎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來自美國的亞瑟·阿斯金、法國的傑哈·莫羅和加拿大的唐娜·斯特裡克蘭共同獲獎,以表彰他們「在雷射物理領域的突破性發明」傑哈·莫羅和的唐娜·斯特裡克蘭的貢獻為「產生高密度超短光學脈衝的方法」,亞瑟·阿斯金的貢獻為「光學鑷子及其在生物系統的應用」。
  • 中國工程院院士程京、諾貝爾獎得主傑哈·莫羅來了
    程京,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醫學院講席教授,生物晶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博奧生物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2005年,莫羅教授率先開發了飛秒雷射領域,並於2018年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此次論壇開幕大會他將帶來「強光、超強雷射及其應用」主題演講。9月17日,中關村論壇開幕大會,聆聽中國工程院院士程京、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傑哈·莫羅(Gerard Mourou)帶來的精彩分享!
  • 從諾獎看「中國被卡脖子的科技」
    諾獎中隱藏的密碼2020年10月5日~12日,諾獎陸續揭曉。>2020年的諾獎,中國再次落空。代表人物:傑哈·莫羅4.諾獎是科學最高獎項,直接反映一個國家的科研競爭力,是中國必須競逐的目標。這方面要向日本學習,日本19年有19位諾獎得主!從2001年開始,日本人成為「諾獎收割機」。那麼日本如何成為諾獎「大贏家」?
  • 沒有諾獎代表著什麼?從諾獎看「中國被卡脖子的科技」
    諾獎中隱藏的密碼2020年10月5日~12日,諾獎陸續揭曉。·莫羅和唐娜·斯特裡克蘭在在雷射物理領域的突破性發明獲得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代表人物:傑哈·莫羅高端電阻電容作為電子工業的黃金配角,電容和電阻在市場上一年都是百億美元量級,而我國作為最大的基礎電子元件市場
  • 解讀2018年諾貝爾物理獎:關注雷射物理學領域創新發展
    新華網上海11月29日電(李浩)昨日,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新華網「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華東師範大學、上海科協大講壇管理辦公室共同承辦的「解讀2018年諾貝爾物理獎」活動在上海啟動。
  •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將出席LMN 2021世界雷射製造大會
    在新的一年即將到來之際,LMN世界雷射製造大會收到了來自法國的喜訊: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世界著名雷射專家傑哈·莫羅教授將重磅亮相LMN 2021世界雷射製造大會。在其近期為大會發布的賀詞中,他強調了雷射技術發展的重要意義,並對大會作出了充分肯定。
  • 諾貝爾物理學獎近5年得主
    諾貝爾物理學獎近5年得主 澎湃新聞 2020-10-06 17:01 來源:澎湃新聞
  • 三位雷射物理領域科學家獲諾貝爾物理獎
    中青在線北京10月2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孫慶玲)北京時間10月2日17時55分許,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美國科學家亞瑟·阿斯金(Arthur Ashkin)、法國科學家傑哈·莫羅(Gérard Mourou)、加拿大科學家唐娜·斯特裡克蘭(Donna Strickland
  • 百年諾貝爾物理獎:女性獲獎率僅1.4%,最年輕獲獎者25歲!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花落誰家?
    北京時間今天下午5點45分,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即將揭曉。小編整理歷屆物理學獎的相關數據,帶你「數說諾獎」。113一共頒發了113次,其中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沒有頒獎。1人單獨獲獎的有47次;2人同時獲獎的有32次;3人共同獲獎的有34次。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學界專家普遍認為,黑洞研究獲得諾獎一直是眾望所歸,羅傑·彭羅斯與霍金在黑洞理論上的工作,早就被認為是可以拿諾貝爾獎的成果。 逝者已矣,在此,讓我們致敬霍金。
  • C肝病毒發現者拉開「諾獎周」序幕,明晚物理學獎得主揭曉
    3位C肝病毒發現者10月5日斬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拉開了2020年「諾獎周」的序幕。即將在北京時間10月6日傍晚亮相的則會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疫情下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抗擊病毒性疾病的功臣,不失為應景。按照慣例,諾貝爾獎得主名單會在每年10月上旬公布,隨後在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紀念日時舉辦頒獎晚宴。
  • 安德烈婭·蓋茲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系該獎第4位女性獲得者
    北京時間今天下午5點45分,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即將揭曉。小編整理歷屆物理學獎的相關數據,帶你「數說諾獎」。113一共頒發了113次,其中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沒有頒獎。1人單獨獲獎的有47次;2人同時獲獎的有32次;3人共同獲獎的有34次。
  • 諾貝爾物理學獎出爐!英美德科學家因發現黑洞獲獎
    (圖源:諾獎官網)當地時間10月5日11點30分,202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德國科學家萊因哈特·根澤爾和美國科學家安德裡亞·蓋茲,以表彰這三位科學家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之一——「黑洞」。獲獎者概況諾貝爾獎官方表示,彭羅斯的研究證明,相對論的一般理論解釋了黑洞的形成原因。
  • 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官方解讀:他們改變了雷射物理學 | 物理諾獎專題
    本文為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官方解讀,由中科院物理所科學傳播協會諾獎小分隊翻譯,標題為譯者所加。文中部分內容參考了科學網和果殼網的相關文章,在此表示感謝。為保證文章內容更符合中文語言邏輯,便於讀者理解,譯者對文中部分段落的行文順序進行了調整。由於時間倉促,錯誤在所難免,懇請讀者批評指正。今年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兩項工作,可以說徹底改變了雷射物理學。
  • 諾貝爾物理學獎何以相中啁啾脈衝放大技術?
    雷射領域摘得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隨著相關技術的不斷發展,雷射早已不再局限於切割、焊接、表面熱處理這類材料加工領域,以雷射內雕、雷射清洗、超快雷射為代表的眾多新型技術和應用不斷湧現,雷射開始向越來越多領域滲透。目前,圍繞著雷射技術已經形成一個超過百億美元規模的全球化產業,全球各國均將雷射技術作為提高生產率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技術手段。
  • 我國再添20位中科院外籍院士 3位系諾獎得主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22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邱晨輝)今天,2019年新當選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單公布,隨之公布的還有經全體院士投票選舉產生的2019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名單,來自12個國家的20位科學家榜上有名。
  • 2018年諾獎得主詹姆斯·艾利森:高中差點「肄業」
    原標題:高中差點「肄業」 努力奪得「諾獎」   2018年諾貝爾獎得主的主題演講於12月7日~8日在瑞典舉行,並面向公眾開放。每場正式演講開始前,諾爾貝基金會的相關委員會都會向公眾分享獲獎者的一些小故事。這堪比學術演講主餐前一道美味前菜。
  • 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對話直播活動成功舉辦
    央廣網北京10月7日消息(記者覃勇)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與百度生態、財經、科技近日聯合推出「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線上系列對話直播活動,邀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厄溫·內爾、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謝爾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