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晚19:00,最新一期《科學連線》要和大家見面了!
本期《科學連線》主題是
對話諾獎:日常世界真的服從量子力學嗎?
量子力學從原子層面描述自然界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大多數物理學家認為原則上從日常層面也可以描述關於世界的「全部真相」。這一觀點乍看將導致一個嚴重問題:在特定情形下,理論的最自然解釋意味著,一個實驗在「觀察」行為之前將沒有確定結果。數十年來,這一難題一直被認為是「純哲學的」,因為沒有可以在實驗中用於檢驗的後果。但是,最近十多年來這一情況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本期對話諾獎我們將討論這一難題,以及一些流行的「解決」方案。
本期主講人為20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安東尼·萊格特教授。我們還特別邀請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潘建偉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執行院長陳宇翱教授,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施鬱教授共同參與對話。中外科學家將圍繞量子力學相關的科學、技術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影響展開討論,共同探索我國在量子物理領域的實驗發展以及未來前景。
「科學連線」是中國數字科技館舉辦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網絡科普講座活動,邀請世界知名科學家通過視頻連線或者現場面對面的形式進行科學演講,帶領公眾生動、深入地了解前沿科學。自2018年舉辦以來,不斷探索發展,利用網際網路技術串聯起國際知名科學家、特邀對談嘉賓、實驗室嘉賓、科技館和學校等多種元素進行跨時空的科學連線。
主講嘉賓:安東尼·萊格特 Anthony Leggett
安東尼·萊格特(Anthony Leggett)教授是世界公認的低溫物理學領域的領袖,由於他在超流體理論研究中做出的開創性工作,與俄羅斯的阿布裡科索夫、金茲堡分享了20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萊格特教授熱心科學的國際交流與傳播,他面向普通公眾撰寫的科普著作《物理大爆炸》(The Problems of Physics),在中西方讀者中均獲廣泛好評。
特邀嘉賓: 潘建偉
潘建偉,1970年3月生,浙江東陽人。1999年獲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實驗物理博士學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奧地利科學院外籍院士,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
潘建偉教授主要從事量子光學、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學基礎問題檢驗等方面的研究。作為國際上量子信息實驗研究領域的開拓者之一,他是該領域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科學家。利用量子光學手段,他在量子調控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意義的研究成果,尤其是他關於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多光子糾纏操縱的系統性創新工作使得量子信息實驗研究成為近年來物理學發展最迅速的方向之一。其研究成果曾多次入選英國《自然》雜誌評選的年度重大科學事件、美國《科學》雜誌評選的「年度十大科技進展」、英國物理學會評選的「年度物理學重大進展」、美國物理學會評選的「年度物理學重大事件」以及兩院院士評選的「中國年度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科學顧問、嘉賓主持:施鬱
施鬱,1989年和1994年在南京大學分別獲學士和博士學位,2005年至今任復旦大學理論物理教授。曾在劍橋大學、伊利諾伊大學和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工作或長期訪問。
實驗室對話嘉賓:陳宇翱
陳宇翱,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物理學院執行院長、博士生導師,美國光學學會會士(OSA Fellow),物理學會會士(APS Fellow)。長期從事量子物理基礎實驗研究,致力發展光與冷原子量子調控技術並系統地應用於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精密測量等多個量子信息研究方向。已在Nature等七個國際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70餘篇,共被他引7000餘次。他主持和參與的研究成果兩次入選歐洲物理學會「年度物理學亮點」,兩次入選美國物理學會「年度物理學重大事件」,六次入選兩院院士評選的「年度中國科技十大進展新聞」。獲歐洲物理學會菲涅爾獎,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第三完成人),陳嘉庚青年科學家獎,國際純粹與應用物理聯合會原子分子物理分會青年科學家獎,科學探索獎。
本期連線實驗室: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
我國近年來在量子信息科學方面成果顯著。通信方面,在國際上首次發射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並建成了千公裡級的京滬量子保密通信幹線,在此基礎上首次實現了洲際量子通信。在量子計算方面,研製出世界首臺光量子計算原型機,並在多年研究的基礎上完成了光量子、超導、超冷原子、離子阱、矽基、金剛石色心、拓撲等所有重要量子計算體系的研究布局,使得我國成為包括歐盟、美國在內的三個具有完整布局的國家(地區)之一。在量子精密測量方面,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亞納米分辨的單分子光學拉曼成像,在室溫大氣條件下獲得了世界上首張單蛋白質分子的磁共振譜。截至2020年9月,相關成果2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2013年、2015年),16次入選兩院院士評選的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4次入選英國《自然》雜誌或美國《科學》雜誌評選的年度國際十大科技進展、15次入選美國或英國物理學會評選的國際物理學重大進展。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量子信息科技工作給予高度肯定並指出,「很有前途、非常重要」,「希望大家再接再厲、更上層樓」。
量子創新研究院的依託單位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院長為潘建偉院士。量子創新研究院的戰略任務是通過對本領域重大前沿科學問題的研究,同時,將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量子精密測量研究中發展起來的相關技術廣泛應用於物質科學、能源科學、生命科學等學科領域,使我國在量子科技應用領域全面佔領國際制高點。
本期「科學連線」將在中國數字科技館網站、微博、知乎、頭條號、央視頻、中國科學技術館百家號、我們的太空新媒體中心、騰訊視頻教育頻道、百度百科、科普中國、新浪科技等平臺同步直播,12月27日晚19:00開啟直播,歡迎準時觀看!
有什麼問題想問這些大神科學家,歡迎大家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