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16個時區 3位諾獎得主「雲對話」江蘇企業家

2020-12-04 瀟湘晨報

北京時間11月22日晚,一場別開生面、跨越16個時區的高端「雲對話」在南京舉行。圍繞著「全球經濟展望與中國企業家新思維」這一主題,三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分別於義大利、美國芝加哥、美國加州在線發表精彩演講,並與江蘇近200名企業家大咖的代表展開視頻對話。本次活動由南京市委創新委辦公室指導,南京市江寧區政府和南京大學商學院主辦,思謀會和江寧區工信局、江寧區科技局承辦,大全集團等協辦,揚子晚報等媒體支持。

活動伊始,南京市江寧區區長嚴應駿,南京大學常務副書記楊忠教授和思謀會常務副主席、環太集團董事長王祿寶分别致歡迎辭。在南京大學商學院助理研究員、思謀會秘書長趙宜萱博士的主持下,三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分別進行主題演講。

疫情加速了數位化技術的「滲透」 中國是全球數位化領導者和創新者

2001年諾獎得主、美國紐約大學教授麥可·斯賓塞(Michael A.Spence),如今常住義大利。南京是他印象很深的城市。在《後疫情時代世界經濟發展》的主題演講之初,他就熱情地跟大家打招呼,「南京在中國是經濟非常強的城市,產業發展在疫情過後恢復得非常好,科技創新動力強。」

麥可·斯賓塞認為,疫情加速了數位化技術的滲透。疫情過後,經濟的復甦將很大程度上基於數字平臺的發展,很多行業也將面臨「實體商業+數位化技術」的混合模式。

他特別提到,「中國是全球數位化的領導者和創新者,尤其在電子商務、行動支付、金融科技等領域。希望這些技術能夠儘快在全球得以推廣和採納,讓更多的國家受益。」

疫情下有「贏家」也有「輸家」 疫苗等緊缺資源要有效配置

2012年諾獎得主、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埃爾文·羅斯(Alvin E.Roth)在加州上線。他圍繞著《疫情時期的經濟——短期調整與長期變化》的演講主題,以美國經濟為例,分析了疫情下的「贏家」和「輸家」。最大的「贏家」,是擁有多個數位化產品的公司,例如擁有線上購物平臺與物流運輸及雲計算業務的亞馬遜、提供線上會議辦公平臺並擁有強大雲計算能力的微軟等等。但另一方面,航空業、旅遊業在疫情中受創明顯,並且影響可能還將持續。

埃爾文·羅斯教授提到,在疫情下,供應鏈的穩健和緊急情況下的資源配置面臨較大挑戰。舉例來說,待疫苗研發成功後,一開始還是緊缺資源時,該如何有效配置?他認為,這都是值得研究的問題。

現代經濟需要多種技能 要「跳出僅憑分數論成敗的思路」

未來五年最具投資價值產業:數位化技術、醫療健康和教育

主題演講後的對話環節,讓企業家們直言「收穫滿滿」。對話環節由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商學院名譽院長、行知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趙曙明教授主持,五位企業家、學者代表與麥可·斯賓塞教授、詹姆斯·赫克曼教授共同參與。

問:中國未來五年內最具投資價值和上升空間的新興產業是什麼?

答:數位化技術產業、醫療健康產業和教育產業。在發展數位化技術產業時,要注意資本市場投資風險;而醫療健康產業方面,主要包括數位化和生物醫療技術;在教育產業方面,要注重人才數位化技能培訓,關注邊遠地區農村弱勢群體的教育,企業注重在職技能培訓,引進新的教育理念。

問:在產業升級的背景下,能否針對製造業中級技能人才培養與認證提出建議?

答:在職中等技能培訓對經濟發展不可或缺,建議可學習德國、瑞士和奧地利的企業和大學合作的「產學合作」做法——企業向學校傳遞需求,學校培養企業所需的技能人才;也可學習美國南卡羅來納州興辦社區大學的做法,公司與學校合作來培養製造業中級技能人才。

問:對南京市在人工智慧投資、未來網絡、生命健康、新金融等方面的發展有何建議?

答:未來中美可能會在醫療和氣候變化方面達成合作,並通過國際協定在數位化技術、網絡安全、人工智慧方面開展合作。面對這種情況,南京市可以此為方向,積極發展相關產業。(馬燕)

【來源:揚子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恆潔集團CEO丁威先生受邀對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11月22日晚,由南京市委創新委指導,南京市江寧區人民政府、南京大學商學院主辦,思謀會承辦,以「全球經濟展望與中國企業家新思維」為主題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與中國企業家對話活動在南京大學隆重舉行。    恆潔集團CEO丁威先生作為產業界領軍人物、創新發展的推動者、思謀會核心成員,再次受邀參與對話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 對話諾獎得主:科學領域國際合作不能停止
    諾貝爾獎帶來了哪些啟示,諾貝爾獎獲得者又有哪些最新認識,這幾乎是每年十月諾獎揭曉時,人們都會關注的一個問題。10月5日至12日,2020年諾貝爾獎陸續揭曉,引發廣泛關注和討論。在今年諾貝爾獎揭曉前夕,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連續多天推出主題為「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的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貝爾獎得主線上系列對話直播活動,邀請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中國科學家參與對話,吸引900餘萬網友線上觀看。在活動中,中外科學家就世界科技前沿方向、如何開展國際合作等話題展開深入探討和交流,其中不少觀點引人深思。
  • 南京高中學霸自學大學化學 與諾獎得主英語對話
    原標題:化學學霸劉天嘯 高中學習大學知識 劉天嘯對話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莫爾納爾教授 今年3月30日,南京一中迎來了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莫爾納爾教授,學校的幾位化學學霸獲得與諾獎得主對話的機會,高二(2)班的劉天嘯就是其中一位。
  • 16歲女生研究獲得諾獎得主青睞,3歲就羨煞旁人,網友質惹爭議
    16歲女生的研究諾獎得主青睞,3歲能做的事羨煞旁人,網友質疑惹爭議16歲的時候你在幹什麼?吃飯睡覺打豆豆嗎?16歲的時候我還在上初中,上學上的晚,普通的孩子16歲上高一吧。今天就要介紹的這位主人公,這位16歲的女生,16歲就能夠和眾多的諾獎得主共同探討科學話題,而且她的研究獲得諾獎得主的青睞。
  • 這所大學一個論壇,2位諾獎得主出席,2位諾獎得主發來視頻!
    咋一聽不過是一個論壇,沒有什麼稀奇的,但這個論壇卻與別的論壇有所不同,來了2位諾貝爾獎得主,還有2位諾獎得主發來視頻,1位美國院士、1位荷蘭院士和6位國內院士共同出席,堪稱國際頂級科學論壇。名家薈萃,專家鹹集,所為何事?原來是交流和探討分子科學與化學領域的前沿研究和成果。你看一看,前沿研究和成果。這個前沿絕對是世界級的。
  • 19年19位諾獎得主!日本人是如何成為「諾獎收割機」的?
    來源:格隆匯作者 | 諾勒圖吉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上周,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被頒發給三位得主:德國的John·B·Goodenough、英國的M·Stanley·Whittingham、以及日本的吉野彰(Akira Joshino)。
  • 揭秘WLF:上海市領導為論壇定名;28封郵件請來一位諾獎得主
    舉一個很小的例子,今年參會的科學家來自全球11個時區,而且論壇前後又正好碰上歐美國家從夏令時調回正常時令,光是協調參會科學家都能接受的上線時間,我們就經歷了繁瑣的計算和反覆的溝通,我們的辦公室幾乎是24小時不關燈的。
  • 對話「諾獎」得主:國際合作改變世界
    就在在本屆「諾獎」頒布之前,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與百度聯合推出「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連續幾天的時間,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線上系列對話直播活動,邀請多位諾貝爾獲得者及中國知名科學家參與對話,吸引900餘萬網友線上觀看。中外科學家就世界科技前沿方向、如何開展國際合作等諸多公眾關注的話題展開深入探討,其中許多觀點引人深思。
  • 今日頭條上線科普視頻《科學家請回答2020》 連線對話諾獎得主
    今日頭條上線科普視頻《科學家請回答2020》 連線對話諾獎得主 站長之家(ChinaZ.com) 11月9日 消息:近日,今日頭條上線了科普視頻系列
  • 巔峰對話:瞰見2021——專訪諾獎得主 | 每經網
    巔峰對話:瞰見2021——專訪諾獎得主 每日經濟新聞 2021-01-06 22:41:15
  • 理察·塞勒:從差點輟學到諾獎得主
    芝加哥大學「貢獻」三成經濟學諾獎得主芝加哥大學官網信息顯示,塞勒是芝加哥大學決策研究中心主任,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行為金融項目的共同負責人,另一負責人為美國經濟學家,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席勒。據統計,從1969年第一屆諾貝爾獎開始算起,歷史上諾貝爾經濟學獎的79位得主中,有29人來自芝加哥大學,所佔比例達到37%,超過其他任何一個機構。
  • 30多位諾獎獲得者和院士將齊聚煙臺
    後疫情背景下健康產業發展趨勢如何……來自全球10多個國家的30多位諾獎獲得者、兩院院士,30多位醫科大學校長、醫院院長和健康領域的企業家通過線上線下形式參加12月3—4日在煙臺舉辦的第二屆國際健康產業大會。
  • 熱點 | 對話「諾獎」得主:國際合作改變世界
    就在在本屆「諾獎」頒布之前,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與百度聯合推出「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連續幾天的時間,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線上系列對話直播活動,邀請多位諾貝爾獲得者及中國知名科學家參與對話,吸引900餘萬網友線上觀看。中外科學家就世界科技前沿方向、如何開展國際合作等諸多公眾關注的話題展開深入探討,其中許多觀點引人深思。
  • 文小剛獲狄拉克獎 文小剛是第三位華裔狄拉克獎得主
    原標題:理論物理大獎狄拉克獎揭曉,MIT教授文小剛等三人獲獎本年度的狄拉克獎揭曉。義大利當地時間8月8日,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揭曉了本年度的狄拉克獎得主:哈佛大學教授Subir Sachdev、芝加哥大學教授Dam Thanh Son和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文小剛。該獎項於1985年為紀念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設立,每年頒發給理論物理和數學領域的傑出科學家,獎金5000美元。8月8日是狄拉克的生日。文小剛是第三位華裔狄拉克獎得主。
  • 推動基礎科學研究「中國諾獎」再引關注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柯摘得「物質科學獎」。梳理盧柯的履歷發現,16歲上大學,38歲被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現在還擔任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盧柯在與現場連線時表示對獲獎感到突然,他感謝評委會認可其工作。他說,材料科學是一個古老的學科,此番獲獎也將激勵他在這個學科中繼續工作,讓已被人類利用上千年的金屬材料煥發出新的活力。
  • 7位圖靈獎得主確認參會!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朋友圈」再擴容
    新華網上海6月22日電(馮麗)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重磅嘉賓數量較去年繼續增加,已有7位圖靈獎得主確認參會。6月22日上午,在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吳金城介紹了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的籌辦情況。
  • 諾獎得主40多篇論文作假?諾獎背後的風起雲湧
    經過這個事件,我們不經開始思考這些論文平臺對於這些諾獎得主的作假論文的態度,真的能做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嗎? 又或者,諾獎得主真的可以犯這樣的錯誤嗎? 由人締造的科學奇蹟——諾獎評選流程 諾獎的評選流程被分為2個主要的階段:提名和評選 提名階段:在諾獎頒發的前一年9月,由諾貝爾委員會向各個領域的傑出代表性人物送出
  • 新科諾獎得主將飛上海!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腦洞大開
    有意思的是,三位獲獎得主中,有兩位本月就要飛來上海,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其實,威廉·凱林( William G. Kaelin, Jr.)和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此前已受邀參加今年在上海臨港召開的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有人驚呼論壇發邀請函的莫非神預測?當時他們還非諾獎得主,雖然邀請對象多為諾獎得主,結果這一邀請,他們就得獎了!
  • 愛因斯坦、薛丁格、克裡克……18位諾獎得主的經典文章,都在這本書...
    為了銘記那些科學史上最閃耀的瞬間、向那些真正改變了世界的人致敬, 《環球科學》推出的 《科學美國人》諾獎得主經典文集 正式發貨
  • 湯道生對話諾獎得主安格斯·迪頓:疫情將如何影響我們的長期生活?
    4月28日,騰訊研究院、騰訊產業智匯廳和騰訊新聞共同推出的「騰訊對話·Tencent Dialogue:對話諾獎系列活動」在線舉行。活動第一期以「疫情下的數字經濟與社會福祉」為主題,邀請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安格斯·迪頓(Angus Deaton)與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通過騰訊會議開展「雲對話」,並由騰訊研究院副院長李剛擔任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