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諾獎」得主:國際合作改變世界

2020-10-13 中國科協科技傳播中心

10月5至12日,2020年諾貝爾獎陸續頒布,引發廣泛關注和討論。就在在本屆「諾獎」頒布之前,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與百度聯合推出「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連續幾天的時間,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線上系列對話直播活動,邀請多位諾貝爾獲得者及中國知名科學家參與對話,吸引900餘萬網友線上觀看。中外科學家就世界科技前沿方向、如何開展國際合作等諸多公眾關注的話題展開深入探討,其中許多觀點引人深思。

「科學離不開國際合作」

「國際合作從未停止,尤其是在物理學領域,哪怕是在國際情況低迷的時候,也從來都沒有停止。當下科學領域的國際合作更加需要,更不能夠停止。」「諾獎」得者謝爾登·格拉肖說,即便在冷戰時期,美國的科學家當時還是會去拜訪前蘇聯的科學家,前蘇聯也會派遣科學家去參與很多國際會議,雙方配合開展科研的項目。上世紀法國、丹麥、德國、波蘭,即便處於戰爭狀態,也會聯合開展合作。

謝爾登·格拉肖在1962年到1966年擔任了加州伯克利大學的教授,並於1979年獲得諾獎,他提出了新的粒子物理及中性粒子流的概念。在他看來,中國科學家始終會和其他國家保持聯繫,任何國家都會開放大門。

在基礎科研領域,國際合作的重要性更加不可或缺。就像粒子物理實驗需要有比較大型的加速器和一些大型的地下設備、設施,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單獨完成極大型設備的維護、安裝和操作,要支撐科學家長期深入研究,就必須實現國際合作。

高能物理對撞機實驗室的首席科學家陳和生表示,國際合作不僅對科學研究本身很重要,對整個人類、對我們和平、對世界的發展和對了解我們不同的民族也非常關鍵。他說,不僅科學離不開國際合作,世界和平也需要國際合作作為支撐。我們需要真正建立一個充分合作的世界、和平的世界。儘管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讓科學家的合作變得艱難,但陳和生認為艱難時刻終將過去,科研活動將很快恢復。

對抗疫情亟待各國在醫療領域攜手

在10月1日的對話活動中,諾貝爾獎獲獎者厄溫·內爾重點談到了他所在的生物領域,並始終關注新冠肺炎相關研究的進展。他強調,希望各個國家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可以在信息分享方面更加慷慨,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科研合作,才能真正了解新冠病毒本身的機理。

厄溫·內爾是1991年諾貝爾生理獎的獲得者,他發現並且確定了細胞膜上單個離子通道的電流,並向同行完全開放自身研究成果,對後來的研究者起到了極大的幫助。

他在對話中表示,科學家應該真正利用好局部和本地的資源和技術作用於全球、服務於全球,不管是企業之間還是研究者之間,既有競爭也一定要有合作。他認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科學家必須通過合作了解更多的一些潛在的方向,了解不同團隊的科研成果和成就,同時可以更好地去合作,並由此探索更好的科研內容。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的孫堅原博士也呼籲各國科學家攜手應對危機。他說,就像奧林匹克——有競爭,但所有的參賽隊員們其實都享受競爭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類能夠變得更高、更快、更強——這也是科研的精神。通過科學的合作,我們能夠了解彼此,能夠分享彼此科研的成果,也能夠使人類社會和科研界都更加強大。

在長期的科學研究歷程中,科學家們堅信,合作是推動科技進步的關鍵一環。孫堅原認為,現在人類社會有很多危機和問題,而合作正是解決這些問題和危機的最好的辦法

跨學科、跨領域融合,推動科學為民眾服務

當人們關注「諾獎」,更多人或許關注的是基礎研究,但「諾獎」得者麥可·萊維特在此次的對話活動中強調,在關注基礎研究的同時,科學家也應該思考自己能為民眾去做一些什麼。為此,應該打破學科、領域、國家之間的限定。

麥可·萊維特因其為複雜的化學系統發展了多尺度模型而獲得2013年度諾貝爾化學獎,而他本身其實是一位生物物理學家,並擁有四個國家的護照。他以自身經歷呼籲更多學者跨學科、跨領域、跨國家合作,推動科學為民眾服務。

目前,麥可·萊維特正全力投入新冠肺炎的數據分析和研究中。他說,我們現在是面臨一場人類戰爭,一場全球戰爭,個人沒有那麼重要,解決問題很重要。

「現在最大的挑戰是很多科學家不願意去探討新冠,總是說讓專家去做吧,但是這是一個全世界的問題,我們不能夠光就依靠專家,而需要更多去依靠科學家,非專家和一些別的產業、行業的科學家能提供更多的視角。」 麥可·萊維特說。他建議,建立更多像科學家網絡或者是協會之類的組織,加強科學家之間的溝通,提高效率、互相學習,加快全球合作的步伐。

分析化學和化學生物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譚蔚泓也參與了此次對話,他表示許多未知的科學都在人體本身,從化學的角度來看,有更多人體的未知之解,他建議鼓勵化學工作者更好地利用工具,了解分子在人體內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分子抗擊疾病。

相關焦點

  • 熱點 | 對話「諾獎」得主:國際合作改變世界
    就在在本屆「諾獎」頒布之前,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與百度聯合推出「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連續幾天的時間,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線上系列對話直播活動,邀請多位諾貝爾獲得者及中國知名科學家參與對話,吸引900餘萬網友線上觀看。中外科學家就世界科技前沿方向、如何開展國際合作等諸多公眾關注的話題展開深入探討,其中許多觀點引人深思。
  • 對話諾獎得主:科學領域國際合作不能停止
    在今年諾貝爾獎揭曉前夕,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連續多天推出主題為「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的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貝爾獎得主線上系列對話直播活動,邀請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中國科學家參與對話,吸引900餘萬網友線上觀看。在活動中,中外科學家就世界科技前沿方向、如何開展國際合作等話題展開深入探討和交流,其中不少觀點引人深思。
  • 對話諾獎得主:科學離不開國際合作
    作者 | 高雅麗諾貝爾獎帶來了哪些啟示,諾貝爾獎獲得者又有哪些最新認識,這幾乎是每年諾獎揭曉時,公眾都會關注的問題。最近,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連續推出主題為「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的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貝爾獎得主線上系列對話直播活動,邀請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中國科學家參與對話。
  • 跨越16個時區 3位諾獎得主「雲對話」江蘇企業家
    北京時間11月22日晚,一場別開生面、跨越16個時區的高端「雲對話」在南京舉行。圍繞著「全球經濟展望與中國企業家新思維」這一主題,三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分別於義大利、美國芝加哥、美國加州在線發表精彩演講,並與江蘇近200名企業家大咖的代表展開視頻對話。
  • CCG主任王輝耀對話諾獎得主 我們需要中國學者和國際學者一起努力去解釋中國的現象
    」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線上系列對話直播活動。王輝耀博士指出,我們需要邀請更多的國際專家,以及諾獎得主,更多地來中國來看一看中國實際做了什麼工作,看看中國的大轉型,因為我們現在還沒有一套完整的國際理論去解釋中國的經濟轉型
  • 恆潔集團CEO丁威先生受邀對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11月22日晚,由南京市委創新委指導,南京市江寧區人民政府、南京大學商學院主辦,思謀會承辦,以「全球經濟展望與中國企業家新思維」為主題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與中國企業家對話活動在南京大學隆重舉行。    恆潔集團CEO丁威先生作為產業界領軍人物、創新發展的推動者、思謀會核心成員,再次受邀參與對話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 今日頭條上線科普視頻《科學家請回答2020》 連線對話諾獎得主
    今日頭條上線科普視頻《科學家請回答2020》 連線對話諾獎得主 站長之家(ChinaZ.com) 11月9日 消息:近日,今日頭條上線了科普視頻系列
  • 諾獎得主40多篇論文作假?諾獎背後的風起雲湧
    Gregg的作假行為,貫穿了從他主要負責文章到他的合作編寫文章。 經過這個事件,我們不經開始思考這些論文平臺對於這些諾獎得主的作假論文的態度,真的能做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嗎? 又或者,諾獎得主真的可以犯這樣的錯誤嗎?
  • 南京高中學霸自學大學化學 與諾獎得主英語對話
    原標題:化學學霸劉天嘯 高中學習大學知識 劉天嘯對話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莫爾納爾教授 今年3月30日,南京一中迎來了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莫爾納爾教授,學校的幾位化學學霸獲得與諾獎得主對話的機會,高二(2)班的劉天嘯就是其中一位。
  • 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對話直播活動成功舉辦
    央廣網北京10月7日消息(記者覃勇)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與百度生態、財經、科技近日聯合推出「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線上系列對話直播活動,邀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厄溫·內爾、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謝爾登·
  • 理察·塞勒:從差點輟學到諾獎得主
    ■ 對話塞勒的學生:塞勒一度被認為是「庸碌者」昨晚,新京報記者採訪了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學副教授餘方,他於2000年開始在芝加哥大學師從塞勒攻讀金融學博士。餘方表示,塞勒是經濟學研究的挑戰者,他最希望自己的學術成就能夠應用在普通人的日常決策方面,比如個人投資和退休金管理。
  • 「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系列——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對話直播活動舉辦
    中國發展網訊 2020年10月1日-4日,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與百度生態、財經、科技聯合推出「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線上系列對話直播活動,每日一場,邀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厄溫·內爾、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謝爾登·
  • 諾獎得主們年輕時都有哪些特徵?擅長合作、論文高產是關鍵
    儘管諾獎得主和其他科學家都依賴合作開始自己的科研生涯,研究發現,未來的諾獎得主在生涯初期會在更大的團隊中工作,發表的合作論文平均數量是其他科學家的兩倍。而在他們這一時期發表的論文中,最終擠進高被引前 1% 的論文數量更是達到其他人的 6 倍之多。
  • 新科諾獎得主將飛上海!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腦洞大開
    「頂科協」成立時,科學家會員有51位,其中諾獎得主39位,沃爾夫獎、拉斯克獎、圖靈獎、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12位。現在,會員已經擴大到72位頂尖科學家:諾獎49位、沃爾夫獎6位、拉斯克獎8位、圖靈獎4位、麥克阿瑟天才獎2位,菲爾茨獎1位、傑出科學家2位——「頂科協」成為亞洲地區規格最高的科學機構。協會計劃在 2年內將會員擴展至100位。
  • 巔峰對話:瞰見2021——專訪諾獎得主 | 每經網
    巔峰對話:瞰見2021——專訪諾獎得主 每日經濟新聞 2021-01-06 22:41:15
  • 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對話——「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系列直播活動成功舉辦
    2020年10月1日-4日,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與百度生態、財經、科技聯合推出「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線上系列對話直播活動,每日一場,邀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厄溫·內爾、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謝爾登·
  • 「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系列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對話直播活動成功舉辦
    2020年10月1日—4日,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與百度生態、財經、科技聯合推出「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線上系列對話直播活動,每日一場,邀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厄溫·內爾、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謝爾登·格拉肖、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麥可·萊維特、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埃裡克·馬斯金、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和生、中國科學院院士譚蔚泓等嘉賓參與對話,為科學家搭建溝通交流平臺
  • 峰一國際CEO姜敖:邀請諾獎得主來渝,更要讓他們的項目落地
    姜敖女士接受記者採訪 上遊新聞記者 畢克勤 胡杰 攝昨天,英國劍橋大學中國企業家俱樂部主席、峰一國際CEO姜敖接受了記者採訪。姜敖表示,作為重慶引才的「媒人」,她不但會邀請諾獎得主來渝獻計獻策,更會積極促進他們到重慶落地項目。
  • 加拿大盛產諾貝爾獎得主?原來這些名校校友都是諾獎得主
    ,已經有20多位諾獎得主來自加拿大,而且6個領域獎項(物理、化學、文學、生物或醫學、和平、經濟學)全部覆蓋。他是加拿大第一位諾獎得主!班廷1916年畢業於多倫多大學醫學院, 1920年到1921年他在韋仕敦大學(西安大略大學)兼職教授整形外科,1921年到1922年在多倫多大學擔任藥理學講師。
  • 諾獎得主:科學不是政治 分享合作最重要
    2020-10-31 23:23:57 來源:央視新聞諾獎得主談全球抗疫:科學不是政治 分享與合作最重要新冠肺炎疫情已成為人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面臨的最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病毒不分國界,是人類共同的敵人。疫情暴發以來,多國科學家呼籲全球加強合作,攜手應對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