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對話——「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系列直播活動成功舉辦

2020-10-08 中國科協科技傳播中心

2020年10月1日-4日,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與百度生態、財經、科技聯合推出「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線上系列對話直播活動,每日一場,邀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厄溫·內爾、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謝爾登·格拉肖、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麥可·萊維特、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埃裡克·馬斯金、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和生、中國科學院院士譚蔚泓等嘉賓參與對話,為科學家搭建溝通交流平臺,開拓公眾的科學視角,促進公眾對諾獎的理解與認識,活動吸引900餘萬網友線上觀看。

10月1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孫堅原、朱英傑與厄溫·內爾進行對話,探討當下科研成果如何促進各國在醫療領域通力合作。厄溫·內爾建議,我們應該利用好局部和本地的資源和技術去作用於全球、去服務於全球。孫堅原表示,在未來,不光是政府,還有更多的企業或者個人都需要關注並且支持科研。朱英傑說,「全球的科學家應該團結起來,共同解決傳染病的問題,我們也可以組織相關工作,設立一些共同的科研項目,邀請來自不同國家的科學家,共同合作和努力。」

10月2日,中國科學院院士、粒子物理學家陳和生與謝爾登·格拉肖分享全球化浪潮背景下基礎科學研究的重要性。謝爾登·格拉肖認為,基礎科研和應用科學並沒有非常明晰的差別和鴻溝,很多科學家發現的基礎科學理論,並沒有申請專利,開放出來為一些企業所用,促進了工業、通信等領域的發展。陳和生表示,今天的科學也許會成為明日的技術。20世紀時,物理學家對世界也好,對普通民眾也好,真正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在未來,這樣的影響力還會重新書寫,甚至會更加重要。

10月3日,中國科學院院士譚蔚泓、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董佳家與麥可·萊維特交流計算機技術對疫情研究的意義。麥可·萊維特分享,很多科學家不願意去探討新冠,他們一直說讓專家去做吧,但這是一個全世界的問題,我們不能光依靠專家,我們需要更多地依靠科學家,還有一些非專家和一些別的產業、別的行業的科學家,因為他們能提供更多的視角。譚蔚泓表示,很多我們未知的科學都在人體本身,所以應鼓勵化學工作者,更好地利用工具,了解分子在人體內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分子抗擊疾病。董佳家認為,我們應該設立一些更加專業的小分子實驗室,並且設計更加可靠的監測流程,及時應對相關情況。

10月4日,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全球化智庫(CCG)創始人王輝耀、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共同與埃裡克·馬斯金探討後疫情時代怎樣的機制更適合當今全球經濟趨勢。對於經濟下行,埃裡克·馬斯金表示,「我非常贊成利用財政和貨幣政策來進行刺激,當然我們也不需要過分刺激,但是過分刺激也比不刺激好,我也相信政府會在這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李稻葵建議,第一,要維持全球化的整個進展,政府間應該合作,維持全球供應鏈的完整;第二,確保地方政府更加積極主動地提高當地基礎設施投資環境,同時提高在當地的科研支出,為經濟的長遠發展提供子彈和能量。王輝耀認為,中國的經濟內循環對國際有直接和間接影響,它是刺激國內市場,反哺國際市場,並讓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做出貢獻的一個方法。徐洪才認為,下一步我國應鼓勵國內城鄉之間元素的流動,更多地放開自貿區的貨幣自由流動,更加關注高科技和一些產業鏈的高附加值。

相關焦點

  • 「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系列——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對話直播活動舉辦
    中國發展網訊 2020年10月1日-4日,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與百度生態、財經、科技聯合推出「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線上系列對話直播活動,每日一場,邀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厄溫·內爾、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謝爾登·
  • 「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系列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對話直播活動成功舉辦
    2020年10月1日—4日,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與百度生態、財經、科技聯合推出「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線上系列對話直播活動,每日一場,邀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厄溫·內爾、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謝爾登·格拉肖、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麥可·萊維特、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埃裡克·馬斯金、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和生、中國科學院院士譚蔚泓等嘉賓參與對話,為科學家搭建溝通交流平臺
  • 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對話直播活動成功舉辦
    央廣網北京10月7日消息(記者覃勇)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與百度生態、財經、科技近日聯合推出「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線上系列對話直播活動,邀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厄溫·內爾、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謝爾登·
  • 「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系列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
    日前,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與百度生態、財經、科技聯合推出「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線上系列對話直播活動,每日一場,邀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厄溫·內爾、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謝爾登·格拉肖、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麥可·萊維特、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埃裡克·馬斯金、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和生、中國科學院院士譚蔚泓等嘉賓參與對話
  • 對話諾獎得主:科學領域國際合作不能停止
    諾貝爾獎帶來了哪些啟示,諾貝爾獎獲得者又有哪些最新認識,這幾乎是每年十月諾獎揭曉時,人們都會關注的一個問題。10月5日至12日,2020年諾貝爾獎陸續揭曉,引發廣泛關注和討論。在今年諾貝爾獎揭曉前夕,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連續多天推出主題為「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的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貝爾獎得主線上系列對話直播活動,邀請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中國科學家參與對話,吸引900餘萬網友線上觀看。在活動中,中外科學家就世界科技前沿方向、如何開展國際合作等話題展開深入探討和交流,其中不少觀點引人深思。
  • 對話「諾獎」得主:國際合作改變世界
    10月5至12日,2020年諾貝爾獎陸續頒布,引發廣泛關注和討論。就在在本屆「諾獎」頒布之前,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與百度聯合推出「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連續幾天的時間,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線上系列對話直播活動,邀請多位諾貝爾獲得者及中國知名科學家參與對話,吸引900餘萬網友線上觀看。
  • 熱點 | 對話「諾獎」得主:國際合作改變世界
    10月5至12日,2020年諾貝爾獎陸續頒布,引發廣泛關注和討論。就在在本屆「諾獎」頒布之前,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與百度聯合推出「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連續幾天的時間,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線上系列對話直播活動,邀請多位諾貝爾獲得者及中國知名科學家參與對話,吸引900餘萬網友線上觀看。中外科學家就世界科技前沿方向、如何開展國際合作等諸多公眾關注的話題展開深入探討,其中許多觀點引人深思。
  • CCG主任王輝耀對話諾獎得主 我們需要中國學者和國際學者一起努力去解釋中國的現象
    年10月1日-4日,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與百度生態、財經、科技聯合舉辦「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線上系列對話直播活動。10月4日,全球化智庫(CCG)主任王輝耀與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裡克·馬斯金、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共同探討後疫情時代怎樣的機制更適合當今全球經濟趨勢
  • 對話諾獎得主:科學離不開國際合作
    作者 | 高雅麗諾貝爾獎帶來了哪些啟示,諾貝爾獎獲得者又有哪些最新認識,這幾乎是每年諾獎揭曉時,公眾都會關注的問題。最近,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連續推出主題為「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的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貝爾獎得主線上系列對話直播活動,邀請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中國科學家參與對話。
  • |諾獎專欄|2020年生理或醫學誰獲獎? 為什麼獲獎?
    實況直播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揭曉儀式參加方式:騰訊會議視頻主題: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儀式關注我們,獲取最新資訊一年一度諾貝爾獎項獲獎者公布儀式將從今天開始。我們一如既往通過|諾獎專欄|為各位報導誰獲獎?為什麼獲獎?
  • 今日頭條上線科普視頻《科學家請回答2020》 連線對話諾獎得主
    今日頭條上線科普視頻《科學家請回答2020》 連線對話諾獎得主 站長之家(ChinaZ.com) 11月9日 消息:近日,今日頭條上線了科普視頻系列
  • 諾獎理財啟示錄
    這其中還有一個小插曲,由於諾獎組委會始終聯繫不上得獎者之一的米爾格羅姆,他的鄰居,同為諾獎得主的威爾遜不得不半夜跑到他家門前按響門鈴,這也讓兩人喜提了「諾貝爾獎得主被鄰居告知自己的獲獎」的微博熱搜詞條。
  • 理察·塞勒:從差點輟學到諾獎得主
    新京報:師從塞勒這麼多年,你對他的學術風格如何評價?餘方:總結來說,他的學術研究有點「非主流」,總跟別人做的研究不太一樣。新京報:為什麼?餘方:2000年以前,主流的金融研究是市場有效理論,尤金·法瑪曾於1970年提出有效市場假說,該理論認為,只要市場充分競爭,金融資產價格就是有效的。
  • 諾獎得主40多篇論文作假?諾獎背後的風起雲湧
    他的名字出現的非常突兀,就像是為了藉助其諾獎得主的名聲一樣,而也正因為這樣的名聲,這些文章看起來並不能被成功退回。 經過這個事件,我們不經開始思考這些論文平臺對於這些諾獎得主的作假論文的態度,真的能做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嗎? 又或者,諾獎得主真的可以犯這樣的錯誤嗎?
  • 【直播預告】對話諾獎得主安東尼·萊格特——日常世界真的服從量子力學嗎?
    本期《科學連線》主題是對話諾獎:日常世界真的服從量子力學嗎?量子力學從原子層面描述自然界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大多數物理學家認為原則上從日常層面也可以描述關於世界的「全部真相」。本期對話諾獎我們將討論這一難題,以及一些流行的「解決」方案。 本期主講人為20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安東尼·萊格特教授。我們還特別邀請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潘建偉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執行院長陳宇翱教授,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施鬱教授共同參與對話。
  • 推動基礎科學研究「中國諾獎」再引關注
    中新社北京9月6日電 (記者 張素)未來科學大獎自2016年創辦以來,因評審體系、獎金額度等參考諾貝爾獎,被冠以「中國諾獎」的稱謂。9月6日,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揭曉2020年獲獎名單,再度引關注。今年獲獎的4名科學家極具看點。
  • 今年諾獎風向標拉斯克獎取消了, 諾獎呢?
    今年諾獎風向標拉斯克獎取消了, 諾獎呢? 2020-08-31 09: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獨家|諾獎大猜想:夏普萊斯二拿化學獎?
    科睿唯安從這些論文的作者中甄選發布「引文桂冠獎」,迄今已成功預測54位諾獎得主。因此,引文桂冠獎被視為諾貝爾獎的風向標。29位「引文桂冠」得主在兩年內獲得諾貝爾獎,從引文桂冠獎到諾貝爾獎的平均等待時間則是7年。
  • 往屆諾獎得主看AI:人工智慧挑戰人類科研 幫材料學家篩選新材料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往屆回聲|挑戰人類智能?AI未來走向何方?諾獎得主怎麼看編者按: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將於10月30日-11月1日在上海舉行。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近140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等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出席。
  • 聚焦諾獎!諾貝爾經濟學獎與中國,十年4獲獎者關注樓市
    在過去十年間,樓市是中國最受關注的熱點之一,關於中國房地產是否存在泡沫的爭議長久沒有定論。中國的樓市同樣吸引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們的關注。至少有四位諾獎得主對此作出評論。2007年諾獎得主羅傑·梅爾森和2013年諾獎得主羅伯特·席勒都提出過中國房地產存在泡沫,席勒多次談及,中國房地產下跌風險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