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個類腦智能國家實驗室落戶合肥

2020-12-05 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據新華社報導,我國首個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13日在合肥成立,將借鑑人腦機制攻關人工智慧技術,推進類腦神經晶片、類腦智慧機器人等新興產業發展。

據央廣網報導,5月13日上午,「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成立大會暨首屆中國(合肥)類腦智能高峰論壇在合肥舉辦。據了解,這是我國類腦智能領域唯一一家國家級工程實驗室,居於全國領先地位。

類腦國家實驗室揭牌儀式

本次大會分為實驗室成立大會與類腦智能高峰論壇兩個部分 ,以「類腦智能、駕馭未來」為主題,為人工智慧領域的科研機構、業內企業和亟待轉型的傳統行業搭建起全方位的交流平臺。參會的各界嘉賓約有1000人,包括兩院院士、知名學者、政府領導、行業組織領導以及百度、微軟、科大訊飛、數據堂、江淮、榮電、惠而浦等企業負責人。

類腦國家實驗室授牌儀式

會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實驗室理事會理事長萬立駿表示,人工智慧已上升為國家戰略目標,實驗室將通過建立腦認知和腦模擬技術研究與實驗平臺,主動承擔國家和行業重大科研項目,取得一批關鍵技術並成功轉化,構建類腦智能技術與應用領域自主智慧財產權和標準體系,形成可持續的產學研系統創新機制,為推動類腦智能的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類腦是人工智慧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發展類腦智能可以揭示人腦信息處理的途徑,有利於完備智能技術體系,推動我國智能產業發展。」類腦實驗室理事會理事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萬立駿說。

大會現場

據了解,當前我國在人工智慧研究領域,存在腦認知和類腦信息處理能力較為薄弱等問題。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批覆中國科技大學牽頭承建「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共建單位包括復旦大學、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中科院微電子所和百度公司,共同建設類腦智能技術應用研究平臺,支撐開展類腦認知與神經計算、類腦晶片與系統、類腦智慧機器人等技術的研發與工程化。

該實驗室主要針對我國腦認知和類腦信息處理力較為薄弱的問題,圍繞提升我國信息處理技術的類腦程度與智能水平的迫切需求,建設類腦智能技術應用研究平臺,支撐開展類腦認知與神經計算機、類腦多模態感知與信息處理、類腦晶片與系統、智慧機器人等技術的研發與工程化。

據悉,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填補了中國類腦智能領域創新能力工程實驗室的空白,對顯著提升人工智慧技術的科研水平和核心競爭力,促進中國智能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人腦是自然界幾億年進化的高級智能產物,人工智慧下一階段的發展必須要借鑑人腦。」類腦實驗室主任、中國科技大學信息學院執行院長吳楓介紹,目前類腦智能的發展面臨三大瓶頸,即腦機理認知不清楚、類腦計算模型和算法不精確、計算架構和能力受制約,類腦實驗室將圍繞這三大瓶頸展開攻關。

據介紹,類腦實驗室的另一方面重要任務是推進產業化,研發麵向類腦智能的核心晶片和作業系統、基於神經網絡的類腦機器人等,推進類腦視頻監控、語音交互、無人駕駛等產業發展。

據中新網報導,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周明表示,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成熟並普及,生產力和傳統的業務流程將會被重塑。未來5年到10年,智能產業將走進越來越多人的生活。

據悉,作為國家唯一的智能語音與人工智慧產業基地,合肥在智能產業上已經初具規模。截至2016年,科大訊飛智能語音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終端累計9億臺,日均使用次數35億次;安徽華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智能終端年銷售額15億元人民幣,是全球第二大智能可穿戴設備;合肥智能產業總產值達到327億元。

合肥市委書記宋國權介紹,未來,合肥將依託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建設,打造國內智能產業核心基地,預計到2020年,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

相關焦點

  • 類腦智能國家實驗室落戶合肥
    其藉助的力量叫:類腦智能。昨天,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在合肥揭牌成立,這也是我國類腦智能領域唯一一家國家級工程實驗室。  [類腦智能時代]  1.4億投資撬動千億產業  「去年9月,國家發改委公布了國家工程實驗室綜合指南,中科大聯合復旦大學、瀋陽自動化所、中科院微電子所、百度公司申請了國家類腦實驗室;今年1月,在國家發改委批覆的兩個人工智慧國家工程實驗室中,就有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並由中科大牽頭
  • 首個國家實驗室花落上海合肥北京,張江國家實驗室方案初定
    首個國家實驗室花落上海合肥北京,張江國家實驗室方案初定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12月25日從上海科技、智慧財產權工作情況通報會上獲悉,我國首個國家實驗室花落合肥、上海、北京三地——在合肥啟動建設量子與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總部
  • 【領航新徵程】首個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落戶安徽
    記者12月19日從省科技廳獲悉,近日,科技部印發通知批准依託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建設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至此,在皖國家重點實驗室已達10家,其中依託企業建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有6家。
  • ...智能學院赴合肥中科大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開展調研
    7月21日,安徽理工大學人工智慧學院副院長王成軍(主持工作)一行4人利用AI核心師資培訓間隙赴合肥中科大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合肥中科類腦智能技術有限公司開展專業調研、校企產學研合作。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助理湯進教授及中科類腦人工智慧團隊熱情接待了王成軍一行。
  • 首個國家實驗室花落合肥 張江國家實驗室方案初定
    雲財經訊,中國首個國家實驗室花落合肥、上海、北京三地——在合肥啟動建設量子與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總部,在上海、北京兩地啟動建設量子與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分部。此外,張江國家實驗室的建設方案已初步形成,覆蓋光子科技、集成電路、生命科學、類腦智能4個領域,有望成為第二個獲批的國家實驗室。
  • 我國首個大氣環境監測國家工程實驗室在合肥開建
    新華社合肥12月24日電(記者 馬姝瑞 劉美子)12月24日,面向一系列高靈敏度監測、探測關鍵技術的我國首個大氣環境監測國家工程實驗室——大氣環境汙染監測先進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在安徽合肥正式啟動建設。
  • 建議首批國家實驗室落戶合肥
    晨報訊  「建議首批國家實驗室落戶合肥,為把合肥建設成為有影響力的科學中心和產業中心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3月3日,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科技廳副廳長羅平在接受江淮晨報、江淮網記者採訪時介紹,安徽省是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試點省份之一,定位是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學中心和產業中心,在打造科學中心上,建議依託合肥科學島建設國家實驗室。  合肥可建設國家實驗室  羅平說,在發達國家,國家實驗室已經成為他們搶佔科技制高點的重要載體,比如說德國的亥姆霍茲研究中心等。
  • 百度參與中科大類腦智能國家工程實驗室 繼續發力智能技術
    5月13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作為承擔單位牽頭、百度公司作為共建單位之一的「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在合肥市政務中心揭牌。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宋國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萬立駿院士,以及楊雄裡院士,封錫盛院士,徐宗本院士,劉明院士等嘉賓出席了揭牌儀式。作為共建單位代表,百度公司副總裁王海峰博士也出席了活動並做主題發言。
  • 爭取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總部早日落戶合肥
    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明確提出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爭取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總部早日落戶合肥「科技創新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我省科技創新和長三角地區有一定差距,尤其創新理念上的差距是最大的差距。」省政協委員孫國正建議,我省應當謀劃科技創新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如何更好地融入?孫國正表示,應當發揮合肥創新引領作用,高點站位,積極爭取國家層面的支持,爭取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總部早日落戶合肥,在合肥建設新能源實驗室。
  • 合肥爭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
    路徑一創建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 2018年,合肥將全力推進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加快構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運行管理機制。積極創建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新能源國家實驗室。 爭取核聚變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落戶合肥,開展合肥先進光源、大氣環境立體探測實驗研究設施預研。
  • 中國首個橋梁結構健康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落戶武漢
    圖為,中國橋梁結構健康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揭牌儀式現場 成莉玲 攝­  中新網武漢6月3日電 (付麗 張靜 徐金波)3日,中國橋梁結構健康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此間中鐵大橋科學研究院揭牌。至此,中國首個橋梁結構健康與安全類國家重點實驗室正式落戶武漢。
  • 科大訊飛承建國內首個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證網訊(記者 任明傑)日前,科技部正式設立第一個人工智慧國家重點實驗室——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這一實驗室交由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來承建。  「科大訊飛承擔建設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將藉助更高的平臺和勢能,進一步在全球範圍內整合認知智能領域的源頭核心技術、科技人才和行業數據資源,助力我國在認知智能的技術和產業走在世界前列,為我國成為世界主要的人工智慧創新中心貢獻自己的力量。」 科大訊飛副總裁、研究院院長胡國平告訴記者。
  • 合肥搶佔創新高點 加快「科技之花」轉化為「產業之果」
    積極爭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力爭首批國家實驗室在肥掛牌;全超導託卡馬克、穩態強磁場、同步輻射實驗裝置性能穩步提升,為突破科學前沿問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提供有力支撐;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正式落戶,「中國聚變夢」從合肥起航;建設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成為我國類腦智能領域首個國家級科研平臺;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獲批成為六個國家研究中心之一
  • 安徽合肥:非副省級城市,緣何躋身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憑什麼?
    1、國家實驗室(4個)合肥綜合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了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NSRL)、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磁約束核聚變國家實驗室等4個國家實驗室。合肥離子醫學中心4、國家級實驗室(2個)這裡的國家級實驗室和我們前面提到的國家實驗室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 我國新增16個大科學裝置分別落戶在哪裡?
    近年來,我國重視科研基地的建設,建設了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但是還少有能與西方發達國家匹敵的大型科研基地。中國應該有科學研究的「航空母艦」,必須把大型科研基地的建設作為科技振興的重要舉措,大科學裝置的建設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條件。
  • 安徽提出爭創量子、能源與人工智慧三個國家實驗室
    新華社合肥8月7日電(記者徐海濤)安徽省政府8月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稱,為深入貫徹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安徽將結合自身優勢、瞄準國際前沿,在量子科技、能源、人工智慧三大領域積極創建國家實驗室。在此基礎上,安徽省政府提出進一步夯實量子信息科研的物質和技術基礎,推動量子科技領域創新突破,著力打造承載國家使命、代表國家水平的重大創新平臺,積極創建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  安徽合肥是目前國家批准建設的三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之一,擁有全球首個全超導託卡馬克EAST核聚變實驗裝置,以及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等重點科研機構。
  • 合肥建設五大研究院 打造科學中心「三大核心片區」
    關鍵詞:創新平臺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運行交叉前沿研究平臺和產業創新轉化平臺布局也在加快。作為我國類腦智能領域唯一國家級科研平臺,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已投入運行;中科院臨床研究醫院落戶合肥,微尺度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先進計算中心等一批重大創新平臺加快推進,合肥離子醫學中心進展順利,大基因中心正式啟動建設。同時,合肥市還積極支持「雙一流」大學和學科建設。
  • 合肥推進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建設
    當前,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正在合肥高新區積極推進建設中。今年7月,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正式揭牌,目標是搶佔世界量子信息領域發展制高點,打造代表國家水平、承載國家使命的創新基礎平臺。
  • 能唱歌會記憶,真正像腦一樣「思考」...我國首臺類腦計算機來了!
    今天,浙江大學和之江實驗室公布,共同研製成功我國首臺類腦計算機。這臺計算機有什麼新功能?這三臺並排而立,黑色外殼,每臺高1.6米的標準機櫃就是我國首臺類腦計算機,包含792顆達爾文2代類腦晶片,可以支持1.2億脈衝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這也是目前全球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可實現多種智能任務。
  • 9家省級實驗室落戶!珠三角離「國家實驗室」還有多遠?
    中國國家實驗室版圖中,一直存在「南弱北強」格局。國家實驗室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對於單座城市而言,無異於「創新航母」。中國國家實驗室(含籌建),主要落戶於北京、上海、合肥、瀋陽、蘭州、武漢、青島、南京、成都、大連等城市,珠三角無一城市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