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國家實驗室花落上海合肥北京,張江國家實驗室方案初定

2020-12-05 中華網

首個國家實驗室花落上海合肥北京,張江國家實驗室方案初定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12月25日從上海科技、智慧財產權工作情況通報會上獲悉,我國首個國家實驗室花落合肥、上海、北京三地——在合肥啟動建設量子與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總部,在上海、北京兩地啟動建設量子與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分部。此外,張江國家實驗室的建設方案已初步形成,覆蓋光子科技、集成電路、生命科學、類腦智能4個領域,有望成為第二個獲批的國家實驗室。

上海團隊研發量子通信、量子計算

上海市科委主任壽子琪向本市各民主黨派市委、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相關群團組織、部門通報:經中央批准,上海已論證並啟動量子與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分部建設。近年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帶領團隊,在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國際領先和國際先進的成果。中科大上海研究院設在上海浦東。中科大教授陸朝陽等青年科學家正在那裡研發光量子計算機,已實現10個超導量子比特的糾纏,並在超導量子處理器上實現了快速求解線性方程組的量子算法。量子與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分部建設,將為這個科研團隊提供更好的體制機制、財力物力保障。

許多人未必了解的是,位於上海的中科院技術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在量子通信方面,也作出了突出貢獻。前者研製了我國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的關鍵載荷,後者則是「墨子號」的總裝單位。可以說,上海科研團隊將潘建偉團隊的科學構想變成了工程現實。

張江國家實驗室初步方案:1+2+1

另一個好消息是,張江國家實驗室的建設方案已初步形成。壽子琪介紹,此前,市科委等部門醞釀形成了「1+6」方案,即依託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多個大科學設施,瞄準6個科技領域。「這個方案,主要對標的是美國綜合性國家實驗室。報給中央後,我們得到的反饋是:要進一步聚焦。」

經過多次探討,張江國家實驗室的建設方案已聚焦為「1+2+1」。第一個「1」指的是大科學設施。目前,超強超短雷射、軟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活細胞結構和成像、上海光源二期等大科學設施正在加快建設。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已獲批,明年開工建設,計劃總投資高達85億元,是我國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大科學設施。「這個項目是超常規速度獲批的,可見國家和上海的全力推動。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建成後,張江的光子科學設施集聚度將達到世界之最。」壽子琪說。據了解,歐洲、美國的一些科學家聽到這個消息後很羨慕,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但歐洲、美國當下的財政科研經費都比較有限,無法建設這種大科學設施。

「2」指的是集成電路和生命科學。張江的集成電路技術和產業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而且集成電路是國家戰略性產業,故這一領域被納入張江國家實驗室範疇。生命科學也是上海的強項,張江的光子科學設施為生命科學研究提供了利器。

第二個「1」指的是類腦智能,這是一個信息技術與腦科學交叉的科研領域,與集成電路也密切相關。據悉,上海已將腦科學和類腦智能列為市科技重大專項,人工智慧晶片是研發的重中之重。

(原題:首個國家實驗室花落合肥、上海、北京,張江國家實驗室方案初定)

相關焦點

  • 首個國家實驗室花落合肥 張江國家實驗室方案初定
    雲財經訊,中國首個國家實驗室花落合肥、上海、北京三地——在合肥啟動建設量子與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總部,在上海、北京兩地啟動建設量子與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分部。此外,張江國家實驗室的建設方案已初步形成,覆蓋光子科技、集成電路、生命科學、類腦智能4個領域,有望成為第二個獲批的國家實驗室。
  • 張江實驗室成立:2030年躋身世界一流國家實驗室行列
    原標題:把大科學設施群作為「基石」,張江實驗室有個「小目標」——2030年,躋身世界一流國家實驗室行列 上海光源二期線站、軟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試驗裝置和用戶裝置正在建設胡蔚成 攝 張江實驗室昨天在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成立。 中科院院士、張江實驗室主任、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院長王曦說,張江實驗室由上海市和中科院共同建設,是將中科院的學科基礎優勢和人才團隊優勢,與上海突出的改革優勢、創新優勢和國際化優勢相結合,使上海成為國家實驗室成長的「沃土」和「家園」的重大舉措。
  • 張江實驗室正式揭牌 建跨學科、綜合性、多功能國家實驗室
    新華網北京9月27日電(王瑩)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張江實驗室揭牌儀式9月26日在上海舉行,上海市委書記韓正、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共同為實驗室揭牌。  在揭牌儀式上,白春禮指出,建設張江實驗室,是中科院和上海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關於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重大決策的切實舉措,是院市雙方站在國家科技創新總體布局高度,面向全球科技創新發展態勢作出的一項重大部署。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指出,建設張江實驗室,目標就是要努力躋身世界一流國家實驗室行列。
  • 探索國家實驗室建設新機制 張江實驗室擼起袖子這麼幹
    上海光源、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超強超短雷射裝置、軟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活細胞成像平臺,以及啟建的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隨著張江實驗室的建設,這些大科學裝置個個都將成為科創的「國之重器」。
  • 張江實驗室將繼續全力參與張江國家科學中心建設
    上證報訊(記者 宋薇萍)張江實驗室管理委員會2月14日召開第二次會議,總結過去一年工作,謀劃部署今年工作。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張江實驗室管委會主任白春禮,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江實驗室管委會主任應勇出席並講話。白春禮指出,過去一年,張江實驗室的集中度和顯示度不斷提升,體現了「上海速度」,進展令人振奮。
  • 合肥何以擊敗武漢南京和北京上海並列為國家大科學中心
    我國目前先後批建了三大國家科學中心分別是:上海張江綜合國家科學中心,合肥市綜合國家科學中心,北京懷柔綜合國家科學中心。上海,北京是一個區,唯獨合肥是全市域建設國家科學中心,可見國家定位之高。以黑馬的身份成為三大國家科學中心之一呢,在我看來是偶然也是必然。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讓我們來捋一捋合肥的科研實力,就知道為什麼是必然了。其一、合肥有國家最早和最高等級的國家實驗室。1984年中國正式建立合肥同步輻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首批兩個國家實驗室,1991年又增加蘭州重離子加速器、2000年增加瀋陽金屬材料兩個國家實驗室。目前建成國家實驗室就這四個,可謂稀缺。
  • 人大代表:重視企業研發中心 完善張江國家實驗室籌建方案
    自貿區建設和科創中心建設,既是此次政府工作報告的重點,也是代表們評議的熱點,「下半年,上海應進一步發揮自貿區和科創中心的示範、引領作用,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營造更加開放的環境」,這成為與會代表的共識。  「張江科學城總的定位是科學特徵明顯、科技要素集聚、環境人文生態的市級城市副中心,要成為世界一流的科學城」,政府工作報告中設定的這一「小目標」,令不少代表直呼,科學的又一個春天來了。
  • 韓正:張江國家實驗室要在2020年基本建成
    (原標題:韓正:張江國家實驗室要在2020年基本建成)
  • 「上海光源」開放試運行9年,有力支撐國家實驗室建設-上海,光源...
    胡蔚成攝  今年 4月,英文名為「Shine」,寓意「閃耀」的上海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在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正式開工建設,標誌著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再次按下加速按鈕。「閃耀」的鄰居,正是中國大陸第一臺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裝置「上海光源」。
  • 【中國科學報】上海張江實驗室正式成立
    上海市政府將進一步依託院市合作平臺,與中科院一道,努力把張江實驗室打造成為協同攻堅、引領發展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張江實驗室實行管理委員會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以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作為承建法人主體,上海光源、國家蛋白質設施(上海)等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全部劃轉至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統一管理。
  • 深圳正式獲批建設全國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我國目前已經建成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有3個,分別是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和合肥,自從2017年北京懷柔綜合性科學中心批覆以後,關於我國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討論一時興起,武漢,南京,西安,成都,廣州等高教強城被認為是下一個潛在的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的候選名單,然而時隔幾年,卻再沒有消息,而就在去年,武漢申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沒有被批覆
  • 中國科學院和上海共建張江實驗室
    新華社上海9月27日電(記者王琳琳)由中國科學院和上海市共同打造的張江實驗室26日揭牌,將為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增添新的重要支撐。張江實驗室位於張江科學城核心區域,將聚焦具有緊迫戰略需求的重大創新領域和有望引領未來發展的戰略制高點,以重大科技任務攻關和大型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線,實現重大基礎科學突破和關鍵核心技術發展,建成跨學科、綜合性、多功能的國家實驗室,力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型綜合性研究基地。
  • 衝擊國家實驗室,9省份大比拼!誰將勝出?
    僅今年,蘇州投資200億建姑蘇實驗室;浙江打造首批4個實驗室,每家投資100億,其中的之江實驗室由時任浙江省省長袁家軍擔任理事長……自2017年起,上海、北京、廣東、浙江、江蘇、安徽、四川等多個省市紛紛投入重金、聘請學術「大腕」,甚至領導親自「掛帥」,為布局國家實驗室躍躍欲試。各省市有多拼?「種子隊」哪家更強?《中國科學報》進行了梳理。
  • 我國首個類腦智能國家實驗室落戶合肥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據新華社報導,我國首個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13日在合肥成立,將借鑑人腦機制攻關人工智慧技術,推進類腦神經晶片、類腦智慧機器人等新興產業發展。 據央廣網報導,5月13日上午,「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成立大會暨首屆中國(合肥)類腦智能高峰論壇在合肥舉辦。
  • 李言榮校長帶隊赴上海張江實驗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考察調研
    為進一步落實學校支撐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建設相關工作部署,加快謀劃大裝置大平臺,7月1日—2日,校長李言榮帶隊赴上海張江實驗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重點圍繞國家實驗室和大科學裝置建設經驗和運行機制等進行專題調研。
  • 建國家實驗室、拿出「上海方案」,2020年上海加快建設「五個中心...
    應勇指出,2020年上海要大力推進「五個中心」建設。2035年為止,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五個中心」,是黨中央、國務院對上海發展的要求。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在全球貿易投資網絡中具有樞紐作用的國際貿易中心。
  • 我國首個大氣環境監測國家工程實驗室在合肥開建
    新華社合肥12月24日電(記者 馬姝瑞 劉美子)12月24日,面向一系列高靈敏度監測、探測關鍵技術的我國首個大氣環境監測國家工程實驗室——大氣環境汙染監測先進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在安徽合肥正式啟動建設。
  • 合肥國家科學中心實施方案公布:量子信息、核聚變能國際領先
    (2017-2020年)》(以下簡稱《方案》)進行解讀,這也意味著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從「設計圖」變為明確的「施工圖」。在此目標之下,《方案》明確了以國家實驗室、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交叉前沿研究平臺和產業創新轉化平臺、建設「雙一流」大學和學科四大方面的重點建設內容,這是科學中心建設任務的框架體系,可以簡稱為「2+8+N+3」。其中,「2」是指爭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積極爭取新能源國家實驗室。
  • 上海張江實驗室持續發力 看齊國際先進水平
    上海方面的消息顯示,2018年,張江實驗室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硬X射線、超強超短雷射、上海光源等光子科學設施建設進展順利,全球規模最大、種類最全、功能最強的光子大科學設施集聚地初步成型;布局類腦、微電子、生命科學等重大研究方向,並順利組建一批研究機構;一批優秀科技和管理人才加盟張江實驗室;實驗室各項運行管理制度不斷完善。
  • 全國人大代表王建宇: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需皖京滬聯手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院長王建宇是「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的總指揮。日前,王建宇在北京接受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採訪時表示,希望儘快啟動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的建設。而他認為,除了合肥總部以外,還可以在北京、上海建設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