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院長王建宇是「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的總指揮。日前,王建宇在北京接受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採訪時表示,希望儘快啟動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的建設。而他認為,除了合肥總部以外,還可以在北京、上海建設分部。
王建宇說,目前國內已建設了三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分部位於上海張江、合肥市與北京懷柔。在他看來,國家實驗室是國家科學中心的科學高地和創新成果的策源地,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重要支撐,所以應該加快國家實驗室的建設。
王建宇表示,目前國際上科技前沿和高地的競爭十分激烈,稍不留意就會失去最佳發展時期,失去領先的地位。王建宇認為,安徽、北京、上海基於我國在量子領域的國際領先優勢,應該組建網絡化布局的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
在王建宇看來,已經開始在高新區建設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的合肥,將是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的總部,需要承擔很重要責任。同時,國家實驗室也需要大家聯手,可以在北京、上海建設分部。
當前,量子信息科學主要包括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延伸出來的量子精密測量三個領域。對三個領域的研究,王建宇都對未來的國家實驗室抱有期待。他說,無論是「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還是京滬幹線,都驗證了量子通信使用的可能性,而國家實驗室將繼續在量子通信領域的研究上,搶佔國際高地。
另外,王建宇認為,量子計算的前景更大,如果發展成功,會推翻人類很多原有的概念。在這個領域,他希望國家實驗室能帶來更多研究成果。對於目前市場需求量相對較大的量子精密測量,王建宇也表示,該技術的突破將給很多產業的發展和國民經濟帶來巨大促進作用。
「在這三個領域上,合肥、北京、上海會有一些分工,也會一起合作。」王建宇說,面對世界科技發展態勢,國際上許多國家實驗室也正加速從單一學科、專業領域向跨學科、綜合性研究轉變,「我們將構建專業性和綜合性互補的國家實驗室體系。」
崔雪美 但孝妍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項磊 劉暘 鍾虹 魏鑫鑫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