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王建宇: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需皖京滬聯手

2020-12-05 安徽網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院長王建宇是「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的總指揮。日前,王建宇在北京接受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採訪時表示,希望儘快啟動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的建設。而他認為,除了合肥總部以外,還可以在北京、上海建設分部。

王建宇說,目前國內已建設了三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分部位於上海張江、合肥市與北京懷柔。在他看來,國家實驗室是國家科學中心的科學高地和創新成果的策源地,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重要支撐,所以應該加快國家實驗室的建設。

王建宇表示,目前國際上科技前沿和高地的競爭十分激烈,稍不留意就會失去最佳發展時期,失去領先的地位。王建宇認為,安徽、北京、上海基於我國在量子領域的國際領先優勢,應該組建網絡化布局的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

在王建宇看來,已經開始在高新區建設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的合肥,將是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的總部,需要承擔很重要責任。同時,國家實驗室也需要大家聯手,可以在北京、上海建設分部。

當前,量子信息科學主要包括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延伸出來的量子精密測量三個領域。對三個領域的研究,王建宇都對未來的國家實驗室抱有期待。他說,無論是「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還是京滬幹線,都驗證了量子通信使用的可能性,而國家實驗室將繼續在量子通信領域的研究上,搶佔國際高地。

另外,王建宇認為,量子計算的前景更大,如果發展成功,會推翻人類很多原有的概念。在這個領域,他希望國家實驗室能帶來更多研究成果。對於目前市場需求量相對較大的量子精密測量,王建宇也表示,該技術的突破將給很多產業的發展和國民經濟帶來巨大促進作用。

「在這三個領域上,合肥、北京、上海會有一些分工,也會一起合作。」王建宇說,面對世界科技發展態勢,國際上許多國家實驗室也正加速從單一學科、專業領域向跨學科、綜合性研究轉變,「我們將構建專業性和綜合性互補的國家實驗室體系。」

崔雪美 但孝妍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項磊 劉暘 鍾虹 魏鑫鑫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全國人大代表凌雲:合肥爭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去年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合肥成為繼上海之後全國第二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至今獲批一年多,建設情況如何,取得哪些成果?量子創新研究院和中國科大高新園區建設備受關注,目前進展情況怎樣?
  • 合肥推進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建設
    當前,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正在合肥高新區積極推進建設中。今年7月,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正式揭牌,目標是搶佔世界量子信息領域發展制高點,打造代表國家水平、承載國家使命的創新基礎平臺。
  • 合肥推進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建設 搶佔世界量子信息領域「話語...
    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正式貫通、世界首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誕生…… 這些產自「合肥」的量子領域科研成果,贏得了世界矚目。  當前,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正在合肥高新區積極推進建設中。
  • 今天,量子衛星總指揮跟你聊聊國家實驗室丨思客時間
    >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他的團隊研製出嫦娥系列衛星的雷射高度計讓嫦娥睜開一雙明亮的「眼睛」嫦娥四號探測器巡視器、著陸器、中繼星「鵲橋」示意圖他就是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建宇今天他不遺餘力地推動國家實驗室建設要為中國科技發展帶來一場深刻的變革他說「建設國家實驗室不是為了多發論文或者有多少專利
  • 專訪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長王建宇: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科技創新需要...
    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建宇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中科院上海分院今年除了繼續推進上海科創中心建設之外,更多地會聚焦兩大任務,一個是長三角一體化中的科技創新協作,另一個就是與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的合作。「我們(中科院上海分院)也會把在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G60科創走廊等比較分散的力量組織起來,形成一個比較大的團隊。」
  • 中國實驗室|王建宇:中國的量子通信研究走在世界前沿
    王建宇8月16日,我國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量子通信是中國處於全球研究第一陣營的項目之一。去年冬天,澎湃新聞記者就有關量子通信的問題採訪了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副院長王建宇。量子通信利用了物質的量子特性澎湃新聞:什麼是量子通信?王建宇:到目前為止,是利用物質的量子特性,來對通信過程保密,進行加密。並不是說我把信息用量子當作載體,而是產生秘鑰。
  • 安徽代表團建議批覆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舉全省之力推進
    新安晚報 圖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安徽代表團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提交了關於支持安徽創建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的建議。特別是中科大潘建偉院士及其團隊牽頭承擔的「京滬幹線」在國際上率先實現廣電、金融、政務等量子保密通信;牽頭研發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在世界上首次實現星地之間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圓滿實現既定科學目標。
  • 世界首條量子通信幹線京滬幹線開通 實現「無條件安全」通信
    而促使量子通信走出實驗室、打開量子通信技術實用化的大門,一直是近年來科學家們追求的目標,也在金融、政務、國防等領域被寄予極高的期待。地面上「京滬幹線」的正式開通,與太空中的「墨子號」量子衛星形成了天地鏈路。我們國家不僅構建出了天地一體化的量子通信網絡出行,而且還成功實現了跨越洲際的量子保密通信。這一領先世界的成就是如何達成的?量子通信何時能走進普通人的生活?
  • 武漢等多地申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3地已獲批
    有代表表示,國家實驗室對重大基礎研究、原創性科技突破起帶頭、示範和推動作用。需要加快國家實驗室建設進程,儘快推動國家實驗室掛牌。「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有些領域我們現在可能是領先的,如果在等待掛牌的過程中把時間浪費了,可能就會被別人超越。希望我們能夠一鼓作氣,儘快建成第一批國家實驗室。」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院長王建宇說。
  • 【最新】安徽正申報建設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
    中國證券網訊 從中國日報微博獲悉,28日,安徽省長李錦斌表示,安徽正在聯合中科院申報建設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位於合肥的中科大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協同創新中心已取得了一系列世界領先成果,千公裡光纖量子通信「京滬幹線」即將建成,世界首顆量子科學試驗衛星即將發射。
  • 「京滬幹線」構建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雛形
    跨越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示意圖。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供圖)  32年前,人類歷史上首次量子通信在實驗室誕生,傳輸了32釐米。  這項成果不僅實現了跨度4600公裡的星地一體的大範圍、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QKD),也證明了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條件已經完全成熟,標誌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雛形,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奠定了堅實的科學與技術基礎。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於2011年12月立項,是中科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首批科學實驗衛星之一。
  • 【科技日報】量子通信:讓信息傳輸無條件安全
    中科院供圖  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3月3日在人民大會堂北大廳舉行。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中國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在「委員通道」表示,量子通信原理上可以提供一種不能破解、不能竊聽的安全信息傳輸方式,它在國防、政務、金融、個人信息保護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通過未來5—10年的努力,我們希望能夠構建一個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來保護千家萬戶的信息安全。
  • ...受國際競爭強烈衝擊,需儘快實質性啟動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
    3月10日上午,全國政協委員潘建偉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三場記者會上回答記者提問。(中國日報記者 朱興鑫 攝)中國日報3月10日電(記者 朱立新)今天,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三場記者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院士潘建偉說,我國目前在量子信息領域的一些優勢受到了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的強烈衝擊,需要儘快地、實質性地啟動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的建設。
  • 合肥爭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
    路徑一創建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 2018年,合肥將全力推進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加快構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運行管理機制。積極創建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新能源國家實驗室。 爭取核聚變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落戶合肥,開展合肥先進光源、大氣環境立體探測實驗研究設施預研。
  • 合肥加快建設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
    合肥的目標是,依託豐富的科教資源,全力打造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同時,將科教創新優勢更多地運用於本就頗具實力的工業製造,並帶動民間創業就業。  [追蹤尖端] 發明專利授權量增35%  創新是安徽最寶貴的遺傳基因,合肥無疑承擔創新領先的責任。
  • 全國人大代表包信和: 生命科學與醫學部今年或添臨床醫學專業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2017 年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揭牌成立,安徽省立醫院以直屬附屬的形式併入中國科技大學,命名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一年多時間,生命科學與醫學部人才培養啟動、多個頂級團隊入駐,「科大新醫學」創新實踐加快發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正朝著國內一流的醫院邁進。
  • 合肥計劃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
    &nbsp&nbsp&nbsp&nbsp中安在線訊 星報記者獲悉,合肥將布局聚焦創新平臺建設布局,打造原創科技成果策源地,其中,將爭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方案已報送國辦待批覆。
  • 可抵禦目前所有已知量子黑客攻擊!量子通信「京滬幹線」今登《自然》
    這項成果不僅實現了跨度4600公裡的星地一體的大範圍、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也證明了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條件已經完全成熟,標誌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雛形,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奠定了堅實的科學與技術基礎。
  • 量子通信「京滬幹線」將開通 中科大首次實現10光子糾纏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表示,建設科技強國需要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打破束縛科技人員施展才華的條條框框。同時,潘建偉透露,量子通信「京滬幹線」已全線貫通,近期將正式開通。  「京滬幹線」已全部貫通  去年年底,國際首條千公裡量級的量子通信骨幹網「京滬幹線」已全部貫通,將於近期正式開通,結合量子衛星和京滬幹線將初步構建我國天地一體化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雛形。在量子計算方面,今年年初,中科大首次實現10光子糾纏,再次刷新光子糾纏態製備的世界紀錄。
  • 打造世界級量子信息科學中心!濟南這項重要規劃獲批
    量子通信技術新進展正在全國「兩會」上熱議,近日,濟南市政府正式批覆了濟南市量子信息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2年)。據悉,該規劃也是我國城市出臺的首個量子信息產業發展規劃。根據規劃,濟南將建設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濟南基地,打造世界級量子信息科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