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網訊 從中國日報微博獲悉,28日,安徽省長李錦斌表示,安徽正在聯合中科院申報建設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位於合肥的中科大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協同創新中心已取得了一系列世界領先成果,千公裡光纖量子通信「京滬幹線」即將建成,世界首顆量子科學試驗衛星即將發射。
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的一種新型通訊方式,屬於量子論和資訊理論相結合的新型交叉學科,主要涉及量子密碼通信、量子遠程傳態和量子密集編碼等。由於其相關特性,量子通信的安全性以及高效性都有很大提高。
無線、寬帶等傳統通信方式在信息傳輸中存在一定的安全問題。而量子通信,據潘建偉介紹,其具備不可分割、不可克隆的特性,可以抵禦竊聽密鑰的分發,確保通過其加密的內容不可破譯。由於在該領域的傑出貢獻,2016年1月,潘建偉團隊的「多光子糾纏及幹涉度量」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研發起步早,技術積澱較深,目前已走在世界前列。據潘建偉介紹,量子通信「京滬幹線」將於今年年底建成,「京滬幹線」是連接北京、上海的高可信、可擴展、軍民融合的廣域光纖量子通信網絡,中間還有合肥、濟南等重要節點。除了「京滬幹線」,浙江、上海、安徽等省內以及若干省際的量子通信網絡也有望於今年陸續啟動建設。量子通信衛星將在國際上首次實現高速星地量子通信,並連接地面的城域量子通信網絡,初步構建中國的廣域量子通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