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爭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

2020-12-05 人民網安徽頻道

在當前經濟轉型發展期,合肥正在完成從「合肥製造」向「合肥創造」的精彩「蝶變」,在科技創新之路上追夢前行。 2018年的「合肥創新」路徑圖已繪製:合肥將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力爭全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1%,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50戶以上,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10%以上,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技術合同交易額增長15%以上,加快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

路徑一創建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

2018年,合肥將全力推進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加快構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運行管理機制。積極創建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新能源國家實驗室。

爭取核聚變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落戶合肥,開展合肥先進光源、大氣環境立體探測實驗研究設施預研。全力推進超導核聚變中心、天地一體化合肥信息網絡中心、離子醫學中心、分布式智慧能源創新平臺、大基因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啟動建設濱湖科學城、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建設安徽創新館。

路徑二引進2-3家高水平新型研究院

2018年,合肥將繼續推進中科大先研院、清華公共安全院、合工大智能院、中科院技術創新院、北大未名生物院、北航科學城等協同創新平臺建設。

圍繞創新發展需求,面向全球著名高校和研發機構,再引進2-3家高水平的新型研究院。

路徑三加快推進國家智慧財產權 示範城市建設

今年合肥將強化智慧財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加大PCT專利、小微企業專利等支持力度,力爭發明專利申請和授權量增長10%以上。成立合肥智慧財產權保護和運營中心,實現專利快速審查、確權、維權一站式服務。

合肥將建立重大項目專利申請快速通道,加快新興產業的智慧財產權戰略推進和服務。建設智慧財產權示範企業和貫標試點企業200家。完善「中國(安徽)智慧財產權維權援助中心」功能,力爭智慧財產權侵權糾紛案件當年結案率達到90%以上。

路徑四新建研發機構100家以上

2018年,合肥將加快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和科技小巨人企業。新建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工程)實驗室等各類研發機構100家以上。

圍繞國家、省市重點產業,布局實施一批科技重大專項,鼓勵企業聯合高校、院所新建5-6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並加快推進新型顯示、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集群建設,大力培育量子信息、大數據等未來先導產業。

路徑五扶持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20個

合肥將加強高層次人才培養和引進,加大高層次人才團隊政策支持力度,突出「高精尖缺」導向,深入實施領軍人才引進計劃、高層次人才創業團隊引進計劃、廬州英才培養計劃、廬州產業創新團隊培養計劃。為了解決創新企業的資金瓶頸問題,合肥將積極推行天使投資、創新貸、科技小額貸等科技金融政策,促進人才資本有效對接,力爭扶持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20個。

路徑六爭創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合肥將鼓勵科技人員創辦企業,建設更多的、具有特色的專業化孵化器,完善「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基地」孵化體系。在高科技園區建設方面,合肥將加快建設合肥國家高新區,爭創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開展規劃設計與布局,積極推進新站區、廬江農高區創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著力提升區域創新發展能力。

記者 蔣瑜香

2017年科技創新速覽

協同創新平臺形成集群,引進和建設協同創新平臺總數達13個,形成創新資源集聚效應。

高新技術企業爆發增長,全年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09戶,為歷年最高,總數達1666戶。

人才集聚效應顯著增強,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突破百個(111個),在肥服務院士突破百名(108人),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和榮事達獲批全國 「雙創」示範基地,「哈佛八劍客」追夢科學島在全國產生影響。

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3.1%;21個項目列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獲得國撥資金8.4億元。技術合同交易額突破140億元、增長15%;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突破21件。

小連結

合肥眾多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全國均居領先地位

經過多年的打基礎聚能量,合肥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有力地支撐創新轉型升級發展。當前,新型顯示、集成電路、智能語音、太陽能光伏、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不論是產業規模還是核心技術在全國均居領先地位。

以新型顯示、集成電路、智能語音產業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產值總量最大、增速最快,成為合肥首個產值超千億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新型顯示產業,形成以京東方6代線、8.5代線和10.5代線為核心,彩虹與康寧玻璃基板、樂凱光學膜、三利譜偏光片等為關鍵配套,聯寶筆記本電腦、長虹整機、惠科整機等為終端應用,包括上遊原材料、中遊面板和下遊終端整機等在內的完整產業鏈,合肥正成為國內面板產能最大、產業鏈最長、技術水平一流的集聚發展區。

目前,合肥集聚效應已經顯現,湧現出一批核心競爭力強、規模大的龍頭企業。

合肥高新區形成了以集成電路、智能語音、量子通信、光伏、生物醫藥、公共安全等為主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合肥經開區形成了以智能終端、工程機械、集成電路等為主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合肥新站高新區形成了以平板顯示、智能製造、新能源汽車等為主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合巢經開區的生物產業集群、包河區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蜀山區的電子商務產業集群等正在加快發展壯大。記者 蔣瑜香

(責編:關飛、郭宇)

相關焦點

  • 合肥計劃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
    &nbsp&nbsp&nbsp&nbsp中安在線訊 星報記者獲悉,合肥將布局聚焦創新平臺建設布局,打造原創科技成果策源地,其中,將爭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方案已報送國辦待批覆。
  • 合肥推進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建設
    當前,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正在合肥高新區積極推進建設中。今年7月,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正式揭牌,目標是搶佔世界量子信息領域發展制高點,打造代表國家水平、承載國家使命的創新基礎平臺。
  • 全國人大代表凌雲:合肥爭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去年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合肥成為繼上海之後全國第二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至今獲批一年多,建設情況如何,取得哪些成果?量子創新研究院和中國科大高新園區建設備受關注,目前進展情況怎樣?
  • 合肥推進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建設 搶佔世界量子信息領域「話語...
    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正式貫通、世界首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誕生…… 這些產自「合肥」的量子領域科研成果,贏得了世界矚目。  當前,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正在合肥高新區積極推進建設中。
  • 安徽提出爭創量子、能源與人工智慧三個國家實驗室
    新華社合肥8月7日電(記者徐海濤)安徽省政府8月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稱,為深入貫徹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安徽將結合自身優勢、瞄準國際前沿,在量子科技、能源、人工智慧三大領域積極創建國家實驗室。  安徽省是國內量子科研的重鎮,近年來先後牽頭實施了「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等國際領先的重大科技項目。在此基礎上,安徽省政府提出進一步夯實量子信息科研的物質和技術基礎,推動量子科技領域創新突破,著力打造承載國家使命、代表國家水平的重大創新平臺,積極創建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
  • 合肥加快建設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
    合肥的目標是,依託豐富的科教資源,全力打造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同時,將科教創新優勢更多地運用於本就頗具實力的工業製造,並帶動民間創業就業。  [追蹤尖端] 發明專利授權量增35%  創新是安徽最寶貴的遺傳基因,合肥無疑承擔創新領先的責任。
  • 合肥謀劃能源國家實驗室
    在合肥,大氣環境立體探測實驗研究設施項目已經通過可行性論證,將探索大氣複合汙染形成機理,主要建設「一塔、一艙、一場」。其中,「一塔」是環境氣象觀測塔,「一艙」是大氣氣溶膠與雲霧實驗艙,「一場」是全光譜綜合標定場。目前,正在謀劃與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十三五」項目「大氣環境模擬系統」一體化考慮,正式啟動建設。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將爭創人工智慧國家實驗室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2020年4月26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慧研究院等集中簽約活動在中科大先研院舉行。人工智慧研究院與合肥高新區、安徽大學、安徽醫科大學籤約,將培育一批國際領先的人工智慧科技成果並產業化,同時爭創人工智慧國家實驗室。
  • 合肥國家科學中心實施方案公布:量子信息、核聚變能國際領先
    合肥國家科學中心實施方案公布:量子信息、核聚變能國際領先 澎湃新聞 綜合報導 2017-09-13 19:29 來源:
  • 合肥謀劃能源國家實驗室 一批重大尖端科研項目有新進展
    合肥謀劃能源國家實驗室 一批重大尖端科研項目有新進展 2018-05-28 08:42:00來源:中安在線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實施方案(2017-2020年)》提出要建設國家實驗室、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交叉前沿研究平臺、產業創新平臺、「雙一流」大學和學科「2+8+N+3」多類型、多層次的創新體系。 2:就是指爭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積極爭取新能源國家實驗室。
  • 濟南量子願景:爭創國家實驗室分部
    盤點今年市兩會期間的諸多熱詞,「量子」是其中之一。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裡,「量子」被頻頻提及,更是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30日下午,濟南量子信息科學中心建設發展規劃新聞發布會召開,發布了《濟南量子信息科學中心建設發展規劃(2019-2025)》。
  • 合肥量子信息實驗室2月底前開工建設
    從世界第一臺VCD的誕生到世界最薄0.15毫米現實觸控玻璃實現量產;從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升空到全球首款營業廳客服機器人曉曼榮登銀行大堂……在合肥,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從來不缺乏科技創新的案例。  而未來,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將成為合肥這座創新高地上最閃亮的明珠。
  • 爭取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總部早日落戶合肥
    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明確提出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爭取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總部早日落戶合肥「科技創新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我省科技創新和長三角地區有一定差距,尤其創新理念上的差距是最大的差距。」省政協委員孫國正建議,我省應當謀劃科技創新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如何更好地融入?孫國正表示,應當發揮合肥創新引領作用,高點站位,積極爭取國家層面的支持,爭取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總部早日落戶合肥,在合肥建設新能源實驗室。
  • 全國人大代表王建宇: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需皖京滬聯手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院長王建宇是「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的總指揮。日前,王建宇在北京接受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採訪時表示,希望儘快啟動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的建設。而他認為,除了合肥總部以外,還可以在北京、上海建設分部。
  • 合肥,逐夢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科學中心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處在國家創新體系金字塔的塔尖,被稱作「科研皇冠上的明珠」。解碼合肥的創新之路,2017年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建設,註定有著裡程碑的意義。
  • 安徽代表團建議批覆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舉全省之力推進
    安徽代表團介紹道,安徽省委、省政府決定依託中科大創建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舉全省之力全面推進。目前,由中科大潘建偉院士擔任院長的量子創新院已經揭牌,先行探索創建國家實驗室。在資金方面,首期安排24億元專項資金進行前期配套,10億元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機重大項目引導性資金已撥付到位。
  • 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項目用地獲批
    2017年2月14日,從省國土資源廳獲悉,安徽省與中國科學院合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具體承辦的「一號工程」——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暨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籌)一期工程建設用地項目,日前獲得安徽省政府批准
  • 合肥科技創新「好戲連臺」 將打造全球最大的量子信息實驗室
    合肥高新發布今年,全市科技創新重點工程一線「好戲連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一批重大項目建設正全速推進。2020年6月,合肥高新區,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在建設崛起。作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工程和安徽科技創新「一號工程」,項目形如愛因斯坦提出的光量子假說公式「E=hv」,未來將承載中國首個「天地一體化」的量子實驗室。目前,一期項目主體工程已經全面封頂,科研樓等單體項目計劃於2020年底竣工。
  • 走進中國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
    探索微觀世界的「國家隊」——走進中國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成立13年間,成果12次入選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