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 綜合報導
2017-09-13 19:29 來源:澎湃新聞
9月13日下午,安徽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全面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著力構建世界一流綜合性創新平臺」新聞發布會,對9月7日發布的《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實施方案(2017-2020年)》(以下簡稱《方案》)進行解讀,這也意味著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從「設計圖」變為明確的「施工圖」。
位於合肥高新區的「中國聲谷」已成為引領我國人工智慧技術研發、科研成果轉化、高科技企業孵化培育的重要平臺。視覺中國 圖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王英儉在會上介紹,科學中心的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框架體系,建成國際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和研發機構群,集聚國際一流的人才隊伍,產生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成果和產業創新成果,在量子信息、核聚變能等方向保持國際領先地位,戰略性新興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不斷增強,在若干領域實現從並跑到領跑的跨越,成為國家重要的原始創新策源地。
在此目標之下,《方案》明確了以國家實驗室、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交叉前沿研究平臺和產業創新轉化平臺、建設「雙一流」大學和學科四大方面的重點建設內容,這是科學中心建設任務的框架體系,可以簡稱為「2+8+N+3」。
其中,「2」是指爭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積極爭取新能源國家實驗室。「8」是指新建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合肥先進光源(HALS)及先進光源集群規劃建設等5個大科學裝置,提升拓展現有的全超導託卡馬克等3個大科學裝置性能。
而「N」是依託大科學裝置集群,建設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慧、離子醫學中心等一批交叉前沿研究平臺和產業創新轉化平臺,推動大科學裝置集群和前沿研究的深度融合。「3」是指建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3個「雙一流」大學和學科。
「比如,合肥工業大學將著眼『工程管理與智能製造』及『電氣工程』等優勢方向,布局建設一流學科;安徽大學將重點建設『物質科學與信息技術』學科群。這個框架體系是《實施方案》的核心內容,也進一步明確了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點任務。」安徽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吳勁松說。
此外,《方案》還提出了建設濱湖科學城。據了解,國內外著名的科學中心、國家實驗室多數都有重要的載體,例如,美國布魯克哈文國家實驗室、日本筑波科學城、北京懷柔科學城、上海張江科學城。
吳勁松表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規劃建設濱湖科學城,包括三個組成部分:在高新區布局建設國家實驗室核心區和成果轉化區,圍繞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科學島」設大科學裝置集中區,依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建設教育科研區。今後大科學裝置、交叉前沿研究平臺等創新資源將集中在此區域布局。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