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國家科學中心實施方案公布:量子信息、核聚變能國際領先

2020-11-26 澎湃新聞

合肥國家科學中心實施方案公布:量子信息、核聚變能國際領先

澎湃新聞 綜合報導

2017-09-13 19:29 來源:澎湃新聞

9月13日下午,安徽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全面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著力構建世界一流綜合性創新平臺」新聞發布會,對9月7日發布的《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實施方案(2017-2020年)》(以下簡稱《方案》)進行解讀,這也意味著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從「設計圖」變為明確的「施工圖」。

位於合肥高新區的「中國聲谷」已成為引領我國人工智慧技術研發、科研成果轉化、高科技企業孵化培育的重要平臺。視覺中國 圖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王英儉在會上介紹,科學中心的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框架體系,建成國際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和研發機構群,集聚國際一流的人才隊伍,產生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成果和產業創新成果,在量子信息、核聚變能等方向保持國際領先地位,戰略性新興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不斷增強,在若干領域實現從並跑到領跑的跨越,成為國家重要的原始創新策源地。

在此目標之下,《方案》明確了以國家實驗室、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交叉前沿研究平臺和產業創新轉化平臺、建設「雙一流」大學和學科四大方面的重點建設內容,這是科學中心建設任務的框架體系,可以簡稱為「2+8+N+3」。

其中,「2」是指爭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積極爭取新能源國家實驗室。「8」是指新建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合肥先進光源(HALS)及先進光源集群規劃建設等5個大科學裝置,提升拓展現有的全超導託卡馬克等3個大科學裝置性能。

而「N」是依託大科學裝置集群,建設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慧、離子醫學中心等一批交叉前沿研究平臺和產業創新轉化平臺,推動大科學裝置集群和前沿研究的深度融合。「3」是指建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3個「雙一流」大學和學科。

「比如,合肥工業大學將著眼『工程管理與智能製造』及『電氣工程』等優勢方向,布局建設一流學科;安徽大學將重點建設『物質科學與信息技術』學科群。這個框架體系是《實施方案》的核心內容,也進一步明確了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點任務。」安徽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吳勁松說。

此外,《方案》還提出了建設濱湖科學城。據了解,國內外著名的科學中心、國家實驗室多數都有重要的載體,例如,美國布魯克哈文國家實驗室、日本筑波科學城、北京懷柔科學城、上海張江科學城。

吳勁松表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規劃建設濱湖科學城,包括三個組成部分:在高新區布局建設國家實驗室核心區和成果轉化區,圍繞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科學島」設大科學裝置集中區,依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建設教育科研區。今後大科學裝置、交叉前沿研究平臺等創新資源將集中在此區域布局。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合肥科學中心在量子、核聚變領域全球領跑
    回望「十三五」,合肥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全省科技發展過程當中的一件大事,2017年以來,我省在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上取得了哪些重大進展?在此次發布會上,省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張天培對此也進行了解讀。
  • 合肥爭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
    2018年的「合肥創新」路徑圖已繪製:合肥將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力爭全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1%,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50戶以上,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10%以上,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技術合同交易額增長15%以上,加快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
  • 合肥計劃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
    &nbsp&nbsp&nbsp&nbsp中安在線訊 星報記者獲悉,合肥將布局聚焦創新平臺建設布局,打造原創科技成果策源地,其中,將爭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方案已報送國辦待批覆。
  • 安徽合肥國家科學中心:培育
    今年以來,該校的重要科研成果不斷,有7篇尖端論文登上《科學》《自然》《細胞》三大國際頂級學術期刊正刊。2017年1月,國家發改委和科技部批覆了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規劃該中心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環境四大科研領域,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合,帶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 合肥,逐夢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科學中心
    聚焦四大領域,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提出,依託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相對集聚的區域,到2020年在全國初步建成若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2017年1月10日,國家發改委和科技部聯合批覆了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合肥成為繼上海之後,國家正式批准建設的第二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 合肥國家科學中心籌建國際最先進低能區同步輻射光源
    新華社合肥11月10日電(記者 徐海濤)記者從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悉,在成功建設運行我國第一臺專用同步輻射光源的基礎上,該中心正籌建國際上最先進的低能區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日前,該光源預研方案已通過專家論證並正式啟動。
  • 合肥推進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建設
    當前,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正在合肥高新區積極推進建設中。今年7月,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正式揭牌,目標是搶佔世界量子信息領域發展制高點,打造代表國家水平、承載國家使命的創新基礎平臺。
  • 合肥推進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建設 搶佔世界量子信息領域「話語...
    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正式貫通、世界首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誕生…… 這些產自「合肥」的量子領域科研成果,贏得了世界矚目。  當前,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正在合肥高新區積極推進建設中。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實施方案(2017-2020年)》提出要建設國家實驗室、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交叉前沿研究平臺、產業創新平臺、「雙一流」大學和學科「2+8+N+3」多類型、多層次的創新體系。 2:就是指爭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積極爭取新能源國家實驗室。
  • 合肥加快建設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
    合肥的目標是,依託豐富的科教資源,全力打造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同時,將科教創新優勢更多地運用於本就頗具實力的工業製造,並帶動民間創業就業。  [追蹤尖端] 發明專利授權量增35%  創新是安徽最寶貴的遺傳基因,合肥無疑承擔創新領先的責任。
  • 安徽提出爭創量子、能源與人工智慧三個國家實驗室
    新華社合肥8月7日電(記者徐海濤)安徽省政府8月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稱,為深入貫徹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安徽將結合自身優勢、瞄準國際前沿,在量子科技、能源、人工智慧三大領域積極創建國家實驗室。  安徽省是國內量子科研的重鎮,近年來先後牽頭實施了「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等國際領先的重大科技項目。在此基礎上,安徽省政府提出進一步夯實量子信息科研的物質和技術基礎,推動量子科技領域創新突破,著力打造承載國家使命、代表國家水平的重大創新平臺,積極創建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
  • 科學網—「合肥先進光源」設計方案獲國際專家組肯定
    新華社電 同步輻射光源被稱作「前沿科研的眼睛」,「合肥先進光源」是我國籌劃建設的國際最先進低能區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
  • 合肥量子信息實驗室2月底前開工建設
    繼上海之後,國家正式批准建設的第二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花落合肥。  昨天,合肥市發改委、經信委、科技局、財政局等多部門聯合揭開了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神秘面紗,一幅氣勢磅礴的「科技」圖景展現在了合肥人的眼前。  籌建路徑:四個層級,構建三大核心區  根據建設方案,合肥綜合性科學中心將分四個層級來建設。
  • 全國人大代表凌雲:合肥爭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去年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合肥成為繼上海之後全國第二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至今獲批一年多,建設情況如何,取得哪些成果?量子創新研究院和中國科大高新園區建設備受關注,目前進展情況怎樣?
  • 安徽代表團建議批覆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舉全省之力推進
    安徽省財政成立了首期規模100億元的量子科學發展基金。在基礎設施方面,將現有中科大先研院33.5萬平方米的建築提供給量子創新院使用,同時啟動二期建設工程,累計完成施工產值約4.5億元,累計完成投資約13.5億元。建議提到,中科大擁有國際一流水準的量子信息科學研究團隊,在量子信息科學多個研究方向上處於國際領先地位,產生了一批世界前沿和原創性的重大科技成果。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實施方案接受專家論證
    12月8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實施方案接受專家論證,16位兩院院士聽取了方案報告並逐項進行了論證。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鄧向陽出席會議並致辭。省發展改革委主任張天培、總工程師笪藝武參加會議。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 將聚焦四大科研領域
    新華社合肥1月11日電(記者徐海濤)記者從安徽省發改委獲悉,國家發改委和科技部1月10日聯合批覆了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該中心將建設成為國家創新體系的基礎平臺,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環境四大科研領域,開展多學科交叉和變革性技術研究。
  • 首個國家實驗室花落上海合肥北京,張江國家實驗室方案初定
    首個國家實驗室花落上海合肥北京,張江國家實驗室方案初定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12月25日從上海科技、智慧財產權工作情況通報會上獲悉,我國首個國家實驗室花落合肥、上海、北京三地——在合肥啟動建設量子與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總部
  • 全國人大代表王建宇: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需皖京滬聯手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院長王建宇是「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的總指揮。日前,王建宇在北京接受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採訪時表示,希望儘快啟動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的建設。而他認為,除了合肥總部以外,還可以在北京、上海建設分部。
  • 合肥科學中心大科學裝置集群初顯 謀劃四大新裝置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相裡斌在會上表示,「作為國家正式批覆建設的第二個綜合性科學中心,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取得了多項世界級、國家級的科學進展,同時,正在規劃建設的多個新大科學裝置陸續啟動前期工作,集群態勢初顯。」據悉,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以下簡稱合肥科學中心)以大科學裝置為核心層建設內容,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環境四大科研領域,開展多學科交叉和變革性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