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圖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安徽代表團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提交了關於支持安徽創建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的建議。
安徽代表團介紹道,安徽省委、省政府決定依託中科大創建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舉全省之力全面推進。目前,由中科大潘建偉院士擔任院長的量子創新院已經揭牌,先行探索創建國家實驗室。
在資金方面,首期安排24億元專項資金進行前期配套,10億元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機重大項目引導性資金已撥付到位。安徽省財政成立了首期規模100億元的量子科學發展基金。在基礎設施方面,將現有中科大先研院33.5萬平方米的建築提供給量子創新院使用,同時啟動二期建設工程,累計完成施工產值約4.5億元,累計完成投資約13.5億元。
建議提到,中科大擁有國際一流水準的量子信息科學研究團隊,在量子信息科學多個研究方向上處於國際領先地位,產生了一批世界前沿和原創性的重大科技成果。
特別是中科大潘建偉院士及其團隊牽頭承擔的「京滬幹線」在國際上率先實現廣電、金融、政務等量子保密通信;牽頭研發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在世界上首次實現星地之間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圓滿實現既定科學目標。
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聽取潘建偉院士關於量子信息研究等工作匯報時,總書記指出:「很有前途、非常重要」、「你們的研究很有希望,大有作為,國家一定會支持」。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安徽省委、省政府決定依託中科大創建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作為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要基石和省科技創新「一號工程」實施,舉全省之力全面推進。
2016年8月,安徽省政府與中科院建立了建設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聯席會議制度,籤署省院全面創新合作協議,同年11月15日,安徽省政府與科技部在合肥舉行工作會商,商定共同推進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建設。
安徽省委、省政府出臺支持創建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系列政策。在資金投入方面,省、市兩級財政按1:2的比例,首期安排24億元專項資金進行前期配套,10億元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機重大項目引導性資金已撥付到位。省財政成立了首期規模100億元的量子科學發展基金。合肥市全面負責量子創新院和中科大高新園區工程項目建設。
按照科技部要求,由中科大潘建偉院士牽頭按照與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機」一體化實施的思路,編制國家實驗室組建方案。按照「一總部、兩分中心加網絡」的格局建設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方案已上報黨中央和國務院待批覆立項。
2017年7月11日,量子創新院在合肥正式揭牌。量子創新院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由中科大潘建偉院士擔任院長,採取「核心+網絡」的組織模式,在合肥設立總部,在北京、上海設立分部,並通過與國內其他優秀團隊組建聯合實驗室等方式,整合中科院優勢研究力量,統籌全國高校院所和相關企業創新要素,為將來形成完整的國家實驗室構架創造條件、奠定基礎。
目前,在量子創新院各研究部下統籌設置了60餘個研究室和技術支撐平臺,形成一批科研骨幹隊伍,包括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23名,其他各類國家級科學技術榮譽和優秀人才計劃入選者共計189餘人。在先行探索創建國家實驗室同時,依託量子創新院牽頭組織開展量子信息科學前沿攻關,確定量子通信、量子計算與模擬、量子精密測量等重點研究領域,由潘建偉院士、杜江峰院士等牽頭開展17個重大項目預研,並爭取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專項13項、國撥經費近5億元;安徽省設立「量子通信」科技重大專項項目,量子創新院與科大國盾、問天量子等企業聯合組織實施成果轉化;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等一批重大新興產業專項項目列入安徽省「三重一創」建設。
在基礎工程建設方面,安徽省、合肥市積極推進國家實驗室前期基礎設施建設,將現有中科大先研院33.5萬平方米的建築提供給量子創新院使用,作為國家實驗室一期基礎工程。同時,啟動二期建設工程,按照「國際一流、百年工程」建設要求,首批建築面積37萬平方米,作為交鑰匙工程,由合肥市具體承建,自2017年9月開工建設,2018年2月完成1#科研樓樁基施工,6月份主體結構開工建設,目前主樓一層結構已完成。累計完成施工產值約4.5億元,累計完成投資約13.5億元。
安徽代表團建議國家儘快批覆依託中科大的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組建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