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代表團建議批覆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舉全省之力推進

2020-12-05 澎湃新聞

新安晚報 圖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安徽代表團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提交了關於支持安徽創建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的建議。

安徽代表團介紹道,安徽省委、省政府決定依託中科大創建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舉全省之力全面推進。目前,由中科大潘建偉院士擔任院長的量子創新院已經揭牌,先行探索創建國家實驗室。

在資金方面,首期安排24億元專項資金進行前期配套,10億元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機重大項目引導性資金已撥付到位。安徽省財政成立了首期規模100億元的量子科學發展基金。在基礎設施方面,將現有中科大先研院33.5萬平方米的建築提供給量子創新院使用,同時啟動二期建設工程,累計完成施工產值約4.5億元,累計完成投資約13.5億元。

建議提到,中科大擁有國際一流水準的量子信息科學研究團隊,在量子信息科學多個研究方向上處於國際領先地位,產生了一批世界前沿和原創性的重大科技成果。

特別是中科大潘建偉院士及其團隊牽頭承擔的「京滬幹線」在國際上率先實現廣電、金融、政務等量子保密通信;牽頭研發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在世界上首次實現星地之間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圓滿實現既定科學目標。

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聽取潘建偉院士關於量子信息研究等工作匯報時,總書記指出:「很有前途、非常重要」、「你們的研究很有希望,大有作為,國家一定會支持」。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安徽省委、省政府決定依託中科大創建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作為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要基石和省科技創新「一號工程」實施,舉全省之力全面推進。

2016年8月,安徽省政府與中科院建立了建設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聯席會議制度,籤署省院全面創新合作協議,同年11月15日,安徽省政府與科技部在合肥舉行工作會商,商定共同推進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建設。

安徽省委、省政府出臺支持創建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系列政策。在資金投入方面,省、市兩級財政按1:2的比例,首期安排24億元專項資金進行前期配套,10億元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機重大項目引導性資金已撥付到位。省財政成立了首期規模100億元的量子科學發展基金。合肥市全面負責量子創新院和中科大高新園區工程項目建設。

按照科技部要求,由中科大潘建偉院士牽頭按照與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機」一體化實施的思路,編制國家實驗室組建方案。按照「一總部、兩分中心加網絡」的格局建設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方案已上報黨中央和國務院待批覆立項。

2017年7月11日,量子創新院在合肥正式揭牌。量子創新院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由中科大潘建偉院士擔任院長,採取「核心+網絡」的組織模式,在合肥設立總部,在北京、上海設立分部,並通過與國內其他優秀團隊組建聯合實驗室等方式,整合中科院優勢研究力量,統籌全國高校院所和相關企業創新要素,為將來形成完整的國家實驗室構架創造條件、奠定基礎。

目前,在量子創新院各研究部下統籌設置了60餘個研究室和技術支撐平臺,形成一批科研骨幹隊伍,包括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23名,其他各類國家級科學技術榮譽和優秀人才計劃入選者共計189餘人。在先行探索創建國家實驗室同時,依託量子創新院牽頭組織開展量子信息科學前沿攻關,確定量子通信、量子計算與模擬、量子精密測量等重點研究領域,由潘建偉院士、杜江峰院士等牽頭開展17個重大項目預研,並爭取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專項13項、國撥經費近5億元;安徽省設立「量子通信」科技重大專項項目,量子創新院與科大國盾、問天量子等企業聯合組織實施成果轉化;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等一批重大新興產業專項項目列入安徽省「三重一創」建設。

在基礎工程建設方面,安徽省、合肥市積極推進國家實驗室前期基礎設施建設,將現有中科大先研院33.5萬平方米的建築提供給量子創新院使用,作為國家實驗室一期基礎工程。同時,啟動二期建設工程,按照「國際一流、百年工程」建設要求,首批建築面積37萬平方米,作為交鑰匙工程,由合肥市具體承建,自2017年9月開工建設,2018年2月完成1#科研樓樁基施工,6月份主體結構開工建設,目前主樓一層結構已完成。累計完成施工產值約4.5億元,累計完成投資約13.5億元。

安徽代表團建議國家儘快批覆依託中科大的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組建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

相關焦點

  • 新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中科大有望第一個吃螃蟹
    安徽向國家提交了支持安徽創建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的建議,表示要舉全省之力推進國家實驗室創建。目前,由中科大潘建偉院士擔任院長的量子創新院已經揭牌,先行探索創建國家實驗室,並依託中科大創建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舉全省之力全面推進。
  • 安徽合肥國家科學中心:培育
    今年以來,該校的重要科研成果不斷,有7篇尖端論文登上《科學》《自然》《細胞》三大國際頂級學術期刊正刊。2017年1月,國家發改委和科技部批覆了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規劃該中心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環境四大科研領域,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合,帶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 合肥推進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建設
    當前,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正在合肥高新區積極推進建設中。今年7月,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正式揭牌,目標是搶佔世界量子信息領域發展制高點,打造代表國家水平、承載國家使命的創新基礎平臺。
  • 合肥加快建設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
    中安在線訊 據安徽商報消息,2016年,我們做了哪些工作?報告中列為第一的是「聚焦前沿,科技創新躍升新高度」。2017年,我們應該怎麼做?報告中列為第一的是「推進創新發展,增強轉型升級動能」。創新,越來越重要。
  • 合肥爭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
    2018年的「合肥創新」路徑圖已繪製:合肥將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力爭全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1%,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50戶以上,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10%以上,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技術合同交易額增長15%以上,加快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
  • 合肥推進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建設 搶佔世界量子信息領域「話語...
    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正式貫通、世界首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誕生…… 這些產自「合肥」的量子領域科研成果,贏得了世界矚目。  當前,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正在合肥高新區積極推進建設中。
  • 合肥計劃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
    &nbsp&nbsp&nbsp&nbsp中安在線訊 星報記者獲悉,合肥將布局聚焦創新平臺建設布局,打造原創科技成果策源地,其中,將爭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方案已報送國辦待批覆。
  • 【最新】安徽正申報建設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
    中國證券網訊 從中國日報微博獲悉,28日,安徽省長李錦斌表示,安徽正在聯合中科院申報建設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位於合肥的中科大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協同創新中心已取得了一系列世界領先成果,千公裡光纖量子通信「京滬幹線」即將建成,世界首顆量子科學試驗衛星即將發射。
  • 爭取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總部早日落戶合肥
    爭取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總部早日落戶合肥「科技創新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我省科技創新和長三角地區有一定差距,尤其創新理念上的差距是最大的差距。」省政協委員孫國正建議,我省應當謀劃科技創新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如何更好地融入?孫國正表示,應當發揮合肥創新引領作用,高點站位,積極爭取國家層面的支持,爭取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總部早日落戶合肥,在合肥建設新能源實驗室。
  • 全國人大代表凌雲:合肥爭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
    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去年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合肥成為繼上海之後全國第二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 全國人大代表王建宇: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需皖京滬聯手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院長王建宇是「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的總指揮。日前,王建宇在北京接受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採訪時表示,希望儘快啟動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的建設。而他認為,除了合肥總部以外,還可以在北京、上海建設分部。
  • 合肥,逐夢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科學中心
    聚焦四大領域,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提出,依託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相對集聚的區域,到2020年在全國初步建成若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2017年1月10日,國家發改委和科技部聯合批覆了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合肥成為繼上海之後,國家正式批准建設的第二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 安徽爭取更多國家實驗室等平臺落戶
    4月12日,記者獲悉,日前安徽出臺政策要求進一步加強全省重大項目謀劃儲備工作,聚焦產業轉型、科技創新、基礎設施、民生保障、生態環保等領域,謀劃推進一批重點項目。記者從省發改委獲悉,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安徽省將加大穩定有效投資力度,提升供給質量和中長期供給能力。
  • 武漢等多地申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3地已獲批
    從高標準建設國家實驗室,到產學研融通創新,從落實和完善創新激勵政策,到打造雙創「升級版」,跑出中國創新「加速度」的路線圖已經明晰。兩會代表建議,落實科研人員薪酬制度和獎勵措施,提高公共科技資源的開放共享程度,進一步完善創新創業平臺。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把握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勢,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 潘建偉:儘快實質性啟動量子國家實驗室建設,擴大技術覆蓋範圍
    今年「兩會」上,就公眾熱議的量子通信技術的最新進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院士給出了最新解答。潘建偉表示,正在推動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的建設,並努力擴大量子信息技術的覆蓋範圍,希望通過降低成本儘早讓量子技術惠及大眾。
  • 安徽提出爭創量子、能源與人工智慧三個國家實驗室
    新華社合肥8月7日電(記者徐海濤)安徽省政府8月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稱,為深入貫徹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安徽將結合自身優勢、瞄準國際前沿,在量子科技、能源、人工智慧三大領域積極創建國家實驗室。  安徽省是國內量子科研的重鎮,近年來先後牽頭實施了「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等國際領先的重大科技項目。在此基礎上,安徽省政府提出進一步夯實量子信息科研的物質和技術基礎,推動量子科技領域創新突破,著力打造承載國家使命、代表國家水平的重大創新平臺,積極創建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
  • 潘建偉委員:建議在量子信息等領域部署構建國家實驗室戰略
    中青在線北京3月10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 中國青年網記者王林 沈傑群)今天,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院士潘建偉表示,量子信息科學發展到今天,特別需要多學科的交叉融合與各項關鍵技術的攻關,這需要在國家層面進行頂層設計和系統布局,也需要相關研究機構、國家相關部委和企業的支持與協作
  • 合肥量子信息實驗室2月底前開工建設
    同時,成為國家創新體系的基礎平臺、大型開放式研究基地、新成果不斷湧現的創新高地、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競爭與合作的科技策源地。  到2030年,建成國際一流水平、面向國內外開放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建設載體:·七大平臺浮出水面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將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環境等領域。」合肥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昨天表示。
  • 安徽合肥:非副省級城市,緣何躋身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憑什麼?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合肥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歷程,看看這座快速崛起的城市,是如何抓住科學中心建設的機遇的?2016年3月18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論證會在合肥召開。2017年1月,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准。1月10日,FGW和科技部聯合批覆了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
  • 守護基因寶庫 海南舉全省之力守護生物多樣性
    守護基因寶庫 海南舉全省之力守護生物多樣性 2020-05-22 15:30:00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