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謀劃能源國家實驗室 一批重大尖端科研項目有新進展

2020-12-05 央廣網

合肥謀劃能源國家實驗室 一批重大尖端科研項目有新進展

2018-05-28 08:42:00來源:中安在線

     在合肥,大氣環境立體探測實驗研究設施項目已經通過可行性論證,將探索大氣複合汙染形成機理,主要建設「一塔、一艙、一場」。其中,「一塔」是環境氣象觀測塔,「一艙」是大氣氣溶膠與雲霧實驗艙,「一場」是全光譜綜合標定場。目前,正在謀劃與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十三五」項目「大氣環境模擬系統」一體化考慮,正式啟動建設。

  和健康息息相關的離子醫學中心將充分利用全超導託卡馬克實驗裝置建設中的粒子加速和低溫技術,開展先進超導質子治療裝置的驗證和國產化研製,這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典型的產業創新轉化平臺。「2020年實現設備國產化後,能降低質子治療設備建設運營成本40%以上。」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透露。

  在布局國家實驗室方面,合肥市正積極爭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目前,正在建設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作為實驗室的承載主體。

  該實驗室主要在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量子精密測量方面開展研究,實現量子通信網絡和經典通信網絡無縫銜接,為最終實現通用量子計算機探索切實可行途徑。

  同時,還積極謀劃爭創能源國家實驗室。全省將依託全超導託卡馬克、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等,聚焦先進核能、煤炭、可再生能源等三大領域,開展基礎前沿研究和重大科技攻關,為解決人類能源中長期發展問題提供戰略支撐。

  合肥晚報ZAKER合肥記者吳奇

  合肥正積極爭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該實驗室方案已上報至國務院,同時還積極謀劃爭創能源國家實驗室。近日,記者從省發改委獲悉,合肥一批重大尖端科研項目取得了新進展,將助推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加快建設。

編輯: 鮑玉嬋

相關焦點

  • 合肥謀劃能源國家實驗室
    在合肥,大氣環境立體探測實驗研究設施項目已經通過可行性論證,將探索大氣複合汙染形成機理,主要建設「一塔、一艙、一場」。其中,「一塔」是環境氣象觀測塔,「一艙」是大氣氣溶膠與雲霧實驗艙,「一場」是全光譜綜合標定場。目前,正在謀劃與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十三五」項目「大氣環境模擬系統」一體化考慮,正式啟動建設。
  • 合肥計劃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
    &nbsp&nbsp&nbsp&nbsp中安在線訊 星報記者獲悉,合肥將布局聚焦創新平臺建設布局,打造原創科技成果策源地,其中,將爭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方案已報送國辦待批覆。
  • 安徽爭取更多國家實驗室等平臺落戶
    4月12日,記者獲悉,日前安徽出臺政策要求進一步加強全省重大項目謀劃儲備工作,聚焦產業轉型、科技創新、基礎設施、民生保障、生態環保等領域,謀劃推進一批重點項目。記者從省發改委獲悉,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安徽省將加大穩定有效投資力度,提升供給質量和中長期供給能力。
  • 合肥科學中心大科學裝置集群初顯 謀劃四大新裝置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相裡斌在會上表示,「作為國家正式批覆建設的第二個綜合性科學中心,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取得了多項世界級、國家級的科學進展,同時,正在規劃建設的多個新大科學裝置陸續啟動前期工作,集群態勢初顯。」據悉,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以下簡稱合肥科學中心)以大科學裝置為核心層建設內容,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環境四大科研領域,開展多學科交叉和變革性技術研究。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院啟動運行活動
    要集聚資源,建設運行好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院。  白春禮對安徽省長期以來給予中科院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謝。在回顧院省一年的合作時,他指出,院省雙方合作層次不斷提升、領域不斷擴展、成果不斷湧現,國際化前沿科學研究和技術研發機構群加速構建,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加快建設,一批初具全球影響力的科技成果持續產出,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
  • 安徽提出爭創量子、能源與人工智慧三個國家實驗室
    新華社合肥8月7日電(記者徐海濤)安徽省政府8月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稱,為深入貫徹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安徽將結合自身優勢、瞄準國際前沿,在量子科技、能源、人工智慧三大領域積極創建國家實驗室。  安徽省是國內量子科研的重鎮,近年來先後牽頭實施了「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等國際領先的重大科技項目。在此基礎上,安徽省政府提出進一步夯實量子信息科研的物質和技術基礎,推動量子科技領域創新突破,著力打造承載國家使命、代表國家水平的重大創新平臺,積極創建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
  • 合肥加快建設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
    報告中列為第一的是「聚焦前沿,科技創新躍升新高度」。2017年,我們應該怎麼做?報告中列為第一的是「推進創新發展,增強轉型升級動能」。創新,越來越重要。合肥的目標是,依託豐富的科教資源,全力打造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同時,將科教創新優勢更多地運用於本就頗具實力的工業製造,並帶動民間創業就業。
  • 合肥建設五大研究院 打造科學中心「三大核心片區」
    作為我國類腦智能領域唯一國家級科研平臺,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已投入運行;中科院臨床研究醫院落戶合肥,微尺度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先進計算中心等一批重大創新平臺加快推進,合肥離子醫學中心進展順利,大基因中心正式啟動建設。同時,合肥市還積極支持「雙一流」大學和學科建設。
  • 合肥2020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將突破3000家
    合肥將建成量子創新研究院一期工程,積極爭創國家實驗室,推進能源、大健康、人工智慧三大研究院建設,謀劃組建環境研究平臺。合肥還將提升拓展全超導託卡馬克、同步輻射光源、穩態強磁場三大裝置,加快建設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設施、未來網絡、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雷電防護設施。
  • 安徽謀劃一批機場、鐵路和高速公路項目建設
    接下來,省發展改革委還將著手開展示範區建設規劃綱要修編,謀劃推進一批「十四五」期間重點生態和文化項目。今年6月底,商合杭高鐵合肥以南段開通,讓合肥與蕪湖這兩個合肥都市圈城市更近了,也讓長三角兩大副中心城市合肥與杭州之間實現了最快2小時互通。
  • 合肥推進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建設
    當前,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正在合肥高新區積極推進建設中。今年7月,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正式揭牌,目標是搶佔世界量子信息領域發展制高點,打造代表國家水平、承載國家使命的創新基礎平臺。
  • 合肥爭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
    路徑一創建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 2018年,合肥將全力推進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加快構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運行管理機制。積極創建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新能源國家實驗室。 爭取核聚變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落戶合肥,開展合肥先進光源、大氣環境立體探測實驗研究設施預研。
  • 自然資源部:「十四五」期間將謀劃實施一批重大測繪地理信息項目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自然資源部將進一步開放地理信息資源,推動全國衛星導航定位基準服務系統的社會化應用,並在「十四五」期間積極謀劃實施一批重大測繪地理信息項目。地理信息是基礎性、戰略性信息資源。近年來,地理信息技術與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深度融合,不斷催生出新服務、新產品、新業態。作為行業主管部門,自然資源部近年來大力推進實景三維中國建設,發布1:25萬公眾版更新測繪成果,並組織完成了自動駕駛地圖保密插件適用安全性測試及論證工作,成果已能夠滿足有條件自動駕駛技術(L3級)需求。
  • 國家能源局公布第一批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項目清單
    日前,國家能源局發布關於第一批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項目的公示,擬將二代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生產裝備、1240MW高效超超臨界汽輪發電機組等26個技術裝備列入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項目清單,有關煤電項目等依託工程均已核准、在建或投產。
  • 走進中國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
    」;在「十二五」期間我國科技創新3項重大突破中佔據2項;國務院授予的8項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中佔據2項;1次入選「世界十大科技進展」;1次入選國際物理學領域年度重大突破之榜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下簡稱「微尺度實驗室」)經過多年來的拼搏創新,取得了一系列代表國家最高水平的原創成就,成為微觀物質領域當之無愧的科研國家隊。
  • 新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中科大有望第一個吃螃蟹
    為了推進創新強國建設,突破科技卡脖子難題,圍繞原始創新和關鍵技術領域,國家將新組建全新標準的一批若干個國家實驗室近日發出了明確信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對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重組,形成我國實驗室體系!
  • 國家能源局公示第一批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項目清單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國家能源局12月1日消息,國家能源局綜合司今日發布關於第一批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項目的公示。擬將「二代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生產裝備」等26個技術裝備列入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項目清單(具體名單見附件),有關煤電項目等依託工程均已核准、在建或投產。
  • 安徽謀劃一批機場、鐵路和高速公路項目建設
    接下來,省發展改革委還將著手開展示範區建設規劃綱要修編,謀劃推進一批「十四五」期間重點生態和文化項目。今年6月底,商合杭高鐵合肥以南段開通,讓合肥與蕪湖這兩個合肥都市圈城市更近了,也讓長三角兩大副中心城市合肥與杭州之間實現了最快2小時互通。
  • 湖北謀劃33個重大科技項目 預計投資近600億元
    5月14日從湖北省科技廳獲悉,湖北省正在謀劃生物安全大科學研究中心等33個重大科技項目,預計投資近600億元。33個重大科技項目包括生物安全大科學研究中心、武漢光源、神農設施等9個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國家超算武漢中心、技術交易大市場、工業機器人產業化研發製造基地等12個新基建項目;湖北省光柵陣列分布式振動傳感網絡產業化等3個高端裝備製造項目;1個氫能交通產業化汽車產業項目;生物醫學成像設施、中生武漢生物實驗室、動物疫病防控生物製劑產業化等8個生物產業項目。
  • 國家大熊貓繁育基地落地青龍湖!北京城南這些項目有新進展
    此外,機場噪聲安置房項目部分已完成主體結構封頂。本市也實質性啟動臨空經濟區建設,總體規劃落地實施,制定臨空經濟區建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自貿區、綜保區正式掛牌,臨空區發展服務中心、北京自貿區創新中心等一批重大項目啟動實施,智慧物流區、航空科技創新區、國際健康中心等項目加緊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