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建設五大研究院 打造科學中心「三大核心片區」

2020-12-05 安徽網

據合肥晚報報導,2017年1月,合肥繼上海張江之後獲批成為第二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三年來,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環境四大領域,堅持「尖端引領、集中布局」原則,發揮「基礎研究領先、應用研發見長」優勢,聚焦重點、精準發力,科學中心創新體系不斷完善,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成果競相湧現,尖端科技與新興產業深度融合態勢逐步增強。當前,正加速成為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重要力量。

成績

關鍵詞:大科學裝置 未來網絡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推進

合肥市發改委相關人士表示,2019年以來,合肥市不斷推進項目建設,創新動能持續增強。去年,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1號科研樓成功封頂,能源和人工智慧研究院正式啟動建設,謀劃推動大健康研究院和環境研發平臺組建。

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建設方面,去年以來,全超導託卡馬克、穩態強磁場、同步輻射實驗裝置性能穩步提升,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全面開工,未來網絡、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前期工作加快推進,雷電防護設施獲國家批覆立項。

關鍵詞:創新平臺

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運行

交叉前沿研究平臺和產業創新轉化平臺布局也在加快。作為我國類腦智能領域唯一國家級科研平臺,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已投入運行;中科院臨床研究醫院落戶合肥,微尺度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先進計算中心等一批重大創新平臺加快推進,合肥離子醫學中心進展順利,大基因中心正式啟動建設。

同時,合肥市還積極支持「雙一流」大學和學科建設。支持中國科大高新園區、中國科大先研院等項目建設,支持合工大智能院等項目建設,支持安大綠色產業創新研究院、網際網路學院、三創學院等項目建設。與此同時,不斷持續深化大院大所合作。當前,合肥已與全國21家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了26個創新平臺。

關鍵詞:原創成果

信息、能源、健康、環境四大領域齊發力

過去一年,合肥市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不斷加快技術攻關,原創成果競相湧現。在信息領域,量子信息持續發力,在國際上首次實現18個光量子比特糾纏;與國內外合作首次觀測到三維量子霍爾效應;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率先開展引力誘導量子糾纏退相干實驗檢驗。

在能源領域,中科院合肥院圓滿完成ITER(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PF6線圈生產製造任務,打破了發達國家在這一領域的技術壁壘,生產設備實現了全國產化,同時還發展和完善了超導磁體製造的標準和相關規範,先後孕育出十餘項專項標準。

在健康領域,首次實現哺乳動物裸眼紅外光感知和紅外圖像視覺,突破了自然界賦予動物的視覺感和物理極限;揭示了人類皰疹病毒基因組包裝關鍵機制。在環境領域,大氣環境監測三臺載荷搭載「高分五號」衛星成功實現在軌運行,首次獲取全球二氧化氮、臭氧柱濃度分布圖,提升了我國參與全球氣候治理話語權;新型「探霾」雷射雷達項目通過科技部驗收,打破發達國家對雷射雷達核心技術的壟斷。

關鍵詞:成果轉化

初步形成量子通信、計算、精密測量等產業鏈

原創成果層出不窮,而成果轉化也在加快推進,產研融合不斷提質增速。在信息領域,近年來,合肥通過組建量子產業基金、培育量子領域重點企業等一系列措施,大力發展量子產業,打造「量子中心」,初步形成了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精密測量、半導體量子材料和自由空間量子通信及核心器件等的產業鏈。同時,以類腦智能、智能語音、智慧機器人為主要方向,加速壯大人工智慧產業,打造「中國聲谷」。

在能源領域,大力發展高溫超導儲能、超導電機、超高渦流制動器等超導產業以及超高場磁共振成像產業。在健康領域,加快國產質子治療設備研發集成,並推進產業化;我國首個自主研發的急性白血病靶向藥物啟動臨床試驗。

而在環境領域,逐步構建「環保技術研發—核心基礎零部件生產—環保裝備製造—環境治理、環保工程及環保服務」完整產業鏈,全力打造「中國環境谷」。

關鍵詞:強化保障

資金、人才、管理服務全方位配套到位

要想馬兒跑得好,好的「飼料」少不了。科學中心是個龐大的工程,沒有資金保障肯定不行。合肥市發改委介紹,截至目前,合肥市在科學中心及大院大所合作項目建設方面已累計投入約120億元,為豐富科學中心建設資金來源,組建了量子信息科學產業發展基金,加快量子科學及相關前沿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

為打造人才高地,2019年合肥市級財政安排4.09億元用於人才政策獎補。2019年合肥新增院士5人,在肥服務的兩院院士總數達127人。合肥市連續兩年在國家科技部(國家外國專家局)舉辦的「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評選中進入前三甲。

此外,合肥市還做好跟蹤服務。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信息化管理平臺,提升科學中心項目信息化管理水平。通過組織項目調度會、擬定建設任務分解表、倒排項目工期等方式,高效完成了聚變堆項目開工調度、先進光源選址地塊地址勘察及環境評價等任務。

關鍵詞:開放共享

參與國際科技競爭合作的話語權不斷提升

近年來,合肥綜合性科學中心堅持開放共享,注重多方聯動,合肥在國內外的科研集中度不斷提升,參與國際科技競爭與合作的話語權不斷提升。

在國際上,參與成立了國家科學中心國際合作聯盟,推動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的共建共享,並在人才培養、信息互換等方面開展創新合作。積極參與建設ITER(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等國際大科學工程,全力打造國際聚變能聯合中心,集聚世界主要核聚變研究力量,共同開展科技攻關。在肥成立中俄大氣光學聯合研究中心,協同推進解決大氣科學關鍵問題。

在國內,緊緊抓住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重大機遇,積極參與G60科創走廊建設,推動與上海張江、北京懷柔、粵港澳大灣區對接合作,探索建立科學中心聯動發展機制。深化與上海張江合作,籤署了《上海張江安徽合肥關於推進科技創新開放合作的框架協議》。

謀劃

建設五大研究院打造科學中心「五大支柱」

接下來,合肥市將圍繞量子信息、能源、人工智慧、大健康、環境等領域,建設「五大研究院」,打造國家科學中心「五大支柱」。全力推進量子創新院建設,力爭掛牌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

同時,加快推進去年底啟動運行的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院組建工作。依託生命健康領域優勢單位,組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健康研究院。聚焦大氣環境監測與汙染防控等領域,組建環境研發平臺。

打造科學中心「三大核心片區」

除了要加快建設科學中心「五大支柱」,接下來,合肥市還將高規格建設國家實驗室核心區。依託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慧研究院、中國科大高新園區等,布局建設一批新的前沿交叉研究平臺,全力爭創國家實驗室,集中打造產學研高效聯動、互促並進的創新格局。

同時,高水平布局大科學裝置集中區。依託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研究院、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雷電防護與試驗研究重大試驗設施等,在合肥市廬陽區三十崗鄉、長豐縣崗集鎮部分區域,加快布局一批新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具有世界一流水平、高度集聚的大科學裝置集群。

另外,高質量打造創新成果轉化區。以重大創新平臺及龍頭企業為引領,以集聚發展為路徑,持續推動「補鏈」「延鏈」「強鏈」,培育一批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力的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國家科學中心特色產業集群,在高新區、蜀山區、廬陽區等地集中塑造「量子一條街」「中國聲谷」「中國環境谷」「聚變小鎮」等特色品牌。

爭取合肥先進光源列入國家「十四五」相關規劃

相關人士介紹,為豐富科學中心創新體系,今後,合肥還將加快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建設,爭取合肥先進光源等列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十四五」規劃;推進未來網絡試驗設施(合肥分中心)、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合肥一級核心站)、雷電防護與試驗研究重大試驗設施建設。

同時,逐步提升科學中心對外影響力。建設合肥濱湖國際科學交流中心,聚焦科學技術共享交流、未來網絡信息交互、先進位造成果展示、綜合配套服務保障功能,創設一批國際知名科學品牌活動和權威性論壇,打造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科學交流平臺,與安徽創新館等大型場館高效聯動,打造科學中心集中形象展示窗口。

另外,謀劃舉辦高水平學術交流活動,打造我市學術交流品牌活動。強化與上海張江、北京懷柔、粵港澳大灣區的溝通聯繫,在科學中心規劃、建設和管理運行等方面開展經驗交流,在人才培養交流、科研裝置共建共享等方面積極合作。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方佳偉/文 王蔚/圖

相關焦點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啟動建設大健康研究院
    記者從4月30日下午召開的2020年安徽省「抓創新、抗疫情、促六穩」科技成果發布暨線上交易會上獲悉,中科院與安徽省將合作共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健康研究院,開展多學科交叉的協同攻關,致力於提升我國生物安全領域的科技攻關和產業化能力,並加強國際合作建設全球大健康創新網絡的重要節點。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啟動建設能源研究院
    新華社合肥9月7日電(記者徐海濤)記者從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悉,著眼於前沿技術發展和國家重大需求,日前該中心啟動建設能源研究院,將聚焦發力清潔煤炭利用、磁約束聚變、可再生能源、智能電力電網四大研究方向。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實施方案接受專家論證
    12月8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實施方案接受專家論證,16位兩院院士聽取了方案報告並逐項進行了論證。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鄧向陽出席會議並致辭。省發展改革委主任張天培、總工程師笪藝武參加會議。
  • 合肥,逐夢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科學中心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處在國家創新體系金字塔的塔尖,被稱作「科研皇冠上的明珠」。解碼合肥的創新之路,2017年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建設,註定有著裡程碑的意義。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院啟動運行活動
    [video:20191231省院合作建設領導小組會議暨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院啟動運行儀式在合肥舉行]  2019年12月31日,中國科學院與安徽省在合肥市舉行院省合作建設領導小組會議暨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院啟動運行活動。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出席並講話。安徽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國英主持會議。
  • 合肥入選全球科研城市五十強 高定位建設國家科學中心
    在新的一年,合肥將加快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不斷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合肥篇章,為建設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從即日起,合肥晚報推出「合肥高質量發展在行動」專欄,展現合肥推動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改革攻堅、城市建設、民生福祉等方面的高質量發展。
  • 全力打造全球數字自由貿易中心!自貿區杭州片區濱江區塊建設動力...
    「自貿試驗區建設是關係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的大事,高新區(濱江)將厚植高新優勢,開創自貿時代,全力打造全球數字自由貿易中心,力爭對外開放現代化先行示範。」高新區(濱江)黨委書記王敏在當天的建設推進大會上表示。
  • 合肥量子信息實驗室2月底前開工建設
    繼上海之後,國家正式批准建設的第二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花落合肥。  昨天,合肥市發改委、經信委、科技局、財政局等多部門聯合揭開了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神秘面紗,一幅氣勢磅礴的「科技」圖景展現在了合肥人的眼前。  籌建路徑:四個層級,構建三大核心區  根據建設方案,合肥綜合性科學中心將分四個層級來建設。
  • 安徽合肥國家科學中心:培育
    今年以來,該校的重要科研成果不斷,有7篇尖端論文登上《科學》《自然》《細胞》三大國際頂級學術期刊正刊。2017年1月,國家發改委和科技部批覆了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規劃該中心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環境四大科研領域,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合,帶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 合肥推進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建設
    當前,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正在合肥高新區積極推進建設中。今年7月,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正式揭牌,目標是搶佔世界量子信息領域發展制高點,打造代表國家水平、承載國家使命的創新基礎平臺。
  • 合肥科學中心大科學裝置集群初顯 謀劃四大新裝置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相裡斌在會上表示,「作為國家正式批覆建設的第二個綜合性科學中心,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取得了多項世界級、國家級的科學進展,同時,正在規劃建設的多個新大科學裝置陸續啟動前期工作,集群態勢初顯。」據悉,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以下簡稱合肥科學中心)以大科學裝置為核心層建設內容,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環境四大科研領域,開展多學科交叉和變革性技術研究。
  • 打造科學中心,深圳要做什麼
    原標題:打造科學中心,深圳要做什麼深圳商報2019年01月17日訊 不久前市委全會提出,深圳今年將實施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共建行動,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增強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核心引擎功能。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添「重磅」創新平臺
    11月4日,記者從建設部門獲悉,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協同創新交叉研究平臺——物質科學交叉前沿研究中心施工總承包啟動招標,意味著這個處於國際領先水平的前沿科學創新平臺即將開工,計劃交由合肥市重點工程建設管理局負責建設。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將爭創人工智慧國家實驗室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2020年4月26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慧研究院等集中簽約活動在中科大先研院舉行。人工智慧研究院與合肥高新區、安徽大學、安徽醫科大學籤約,將培育一批國際領先的人工智慧科技成果並產業化,同時爭創人工智慧國家實驗室。
  • 合肥2020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將突破3000家
    合肥離子醫學中心今年建成2020年,合肥市將以更寬視野,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高地。合肥將加快提升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功能,構築「五大支柱」,建設「十大裝置」。合肥將建成量子創新研究院一期工程,積極爭創國家實驗室,推進能源、大健康、人工智慧三大研究院建設,謀劃組建環境研究平臺。合肥還將提升拓展全超導託卡馬克、同步輻射光源、穩態強磁場三大裝置,加快建設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設施、未來網絡、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雷電防護設施。
  • 實探深圳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科創氣息越來越濃
    深圳在全國科技創新版圖中的地位和作用獲得了來自國家頂層設計的進一步提升和鞏固,深圳應如何夯實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根基」?證券時報記者近日在深圳福田保稅區和皇崗片區調查發現,包括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在內的幾個重點建設已經按下「加速鍵」,科創氣息也越來越濃。
  • 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
    研究院定位於創新型科研及產業轉化機構,致力於將清華大學的技術和人才優勢與安徽省、合肥市產業發展引導和扶持政策相結合,通過學科建設、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成果轉化和企業孵化,集聚公共安全領域科技、人才和資本要素,努力打造國際一流的公共安全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基地。研究院位於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南豔湖高科技研發基地,佔地面積114畝,規劃建築面積7.6萬平米。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大平臺——巨災科學中心揭牌!
    共建了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安徽研究院、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在城市安全、交通安全、生產安全、防災減災等公共安全領域突破了一系列重大關鍵技術,安徽省公共安全產業的規模已經佔全國13%左右,形成了優勢明顯的產業和區域特色。籤約儀式。
  • 合肥推進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建設 搶佔世界量子信息領域「話語...
    今年7月,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正式揭牌,目標是搶佔世界量子信息領域發展制高點,打造代表國家水平、承載國家使命的創新基礎平臺。  2月27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暨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建設正式啟動,安徽省將創建國家量子信息科學實驗室作為科技創新「一號工程」。如今,我國在量子研究領域已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今年8月,「墨子號」提前順利完成量子糾纏分發、量子密鑰分發、量子隱形傳態三大科學任務;9月,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正式貫通,並首次成功實現洲際量子保密通信。
  • 深度思考:誰動了合肥科學島科學家們的奶酪?
    近期,合肥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多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其中博士畢業佔重比,擁有事業編制。據悉集體辭職事件導火線,是上級院方單位(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制為該所更換保安,認為自身權益被侵犯,之前的保安由該所自行聘請。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則回應稱屬於「正常的人員流動」,「這種人員流動一直存在,辭職人員也都有自己的安排和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