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國正建世界最大量子實驗室 將大幅提升潛艇隱形能力

2020-12-01 觀察者網

8月10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宣布,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圓滿完成三大科學實驗任務,搶佔量子科技創新制高點。作為量子通信領域的「領跑者」,中國的下一步備受矚目。

香港《南華早報》9月11日報導稱,中國正在建設世界上最大的量子研究設施,以開發包括量子計算機在內的多個「具有革命性」的技術產品。有參與相關項目的研究人員透露,新技術將主要用於軍事領域,如破解密碼和提升潛艇隱形能力。

香港《南華早報》報導截圖(圖為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國家實驗室核心區一期規劃圖,圖片來自中科院官網)

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將在兩年半內建成

報導稱,建設中的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佔地37公頃,坐落在安徽省合肥市的一座湖邊。當地媒體透露,開發商將在本月就建設項目投標。

據《合肥晚報》8日報導,記者從土地市場獲悉,合肥高新區KG2地塊將在9月份進行掛牌出讓,該地塊面積達554.17畝(約37公頃),堪稱科研用地中罕見的「巨無霸」,而且定位是圍繞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來開發建設。

報導稱,根據要求,地塊競買人競得土地後,須依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圍繞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和為其支撐與配套的高技術與工程學科領域進行開發建設,並要在開工建設後2年半內竣工,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

安徽省人民政府官網報導截圖

該項目的主管單位是中國科學院。據中科院官網2月報導,中科院黨組已於去年審議通過關於建設「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研究院」的工作方案,中科院將按照國家實驗室的體制機制和運行模式建設量子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為組建相關國家實驗室創造條件、奠定基礎。

報導稱,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於2017年1月10日正式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科技部聯合批覆,成為繼上海之後國家正式批准建設的第二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2月27日上午,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暨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建設動員大會在合肥召開。(圖片來自中科院官網)

專家:實驗室成果將直接用於軍事領域

《南華早報》報導援引《安徽商報》報導稱,項目的主要負責人潘建偉院士在今年五月的一次吹風會上表示,實驗室建成後,研究成果將直接用於軍事領域,如大幅改善潛艇的隱身技術。

據悉,安裝有量子導航系統的潛水艇可以在水下潛行超過三個月,不用浮出水面尋找衛星定位。

剛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的潘建偉院士此前透露稱,即便在太平洋潛行100多天,潛艇指揮官仍然可以根據搭載的量子導航系統精確地獲悉潛艇當前所在何處,誤差僅有幾百米。

潘建偉院士(圖片來自新華社

實驗室的另一項重任是搭建中國第一臺量子計算機,並希望其在幾秒內就破解出加密信息。潘院士在接受安徽當地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們的計劃是到2020年,或者最快明年就達成『量子霸權』(quantum supremacy)——計算能力比全世界所有的電腦加起來還要快100萬倍。」

《南華早報》報導稱,中科院研究員、量子信息領域專家郭國平教授日前表示,該項目由中央牽頭、集中分配資源,從全國範圍內召集到各領域的優秀科學家,他們的知識和經驗可以幫助解決項目進行過程中的技術和工程性難題。

郭教授強調說,在量子國家實驗室,研究員的表現不會以發表的論文數來衡量,而是看對具體項目的貢獻,比如參與搭建出一臺通用量子計算機等。

2016年,中國領先發射量子衛星,並進行了包括量子糾纏在內的一系列最前沿實驗。上月,世界上最長最複雜的量子密鑰分配網絡在北京和上海之間建設完成,這條超級安全的通訊線路已經成功完成測試,未來將被用於軍事、政府和金融部門等。

「京滬幹線」(圖片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網站)

郭教授稱,未來幾年,世界其他地區的科學家有可能研發出初級量子計算機來完成一些特定的任務,比如說研發新材料或新藥品等;但是這樣的計算機並不能用於解密,這是只有通用量子計算機才能完成的任務。

相關焦點

  • 中國將建成世界最大的量子實驗室,它有什麼用處與前景?
    我國的科研設備有很多第一:世界最大的天文射電望遠鏡「天眼」、全球第一次登陸月球背面、世界第一臺量子衛星「墨子號」、世界第一通訊「5G」開通...眼下正在建的世界最大「量子實驗室」預計今年年底建成竣工,吹響向量子世界進發的號角!
  • 港媒:中國新技術助潛艇隱形 能躲避聲納探測
    【環球網軍事12月6日報導】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2月5日報導,中國科學家正在開發一項技術,希望能讓潛艇在水下規避聲吶探測。如果成功,那麼中國的潛艇外殼將覆蓋一種特殊的鋁合金環。中國科學院和位於湖北省武漢市的華中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用有多圈蝕刻溝槽的金屬環進行實驗。
  • 我國量子通信技術世界領先,投資70億建全球最尖端實驗室
    量子通信,是人類物理史上的第四次革命,將給世界帶來不可想像的變化,甚至會對現在世界學的科技進行一次顛覆,現有計算機需要幾年才能完成的計算,在量子計算機那裡,可以只要幾秒種。所幸的是,在量子技術的研發上,我國沒有落後於世界,而且領先於全球。
  • 美軍認為中國039C潛艇已換裝鋰電池 水下戰力大幅提升
    視頻上面提到「中國039C型AIP潛艇可能採用了鋰電池」,水下作戰能力得到有效增強。這是外界首次透露中國039C型AIP潛艇安裝有鋰電池,它表明國產常規潛艇可能已經用國產鋰電池替代鉛酸電池,潛航速度得到有效提高,水下持續活動時間明顯增加。
  • 中國量子雷達已世界領先!美專家承認暫居劣勢,核潛艇將無所遁形
    文/白夜眾所周知,為了針對眾多先進隱形裝備的衍生,世界雷達探測技術也在不斷發展。除過目前我們熟知的裝備探測之外,雷達用於探測的領域也越來越廣泛,上至萬米高空的隱形戰機,下至千米之下的深海潛艇,雷達的一旦停止發展就會被武器裝備反超,讓防空系統失去「眼睛」。在探測潛艇方面,聲探測仍是潛艇探測跟蹤的主要手段。
  • 西方警惕中國量子技術:海洋隱形剋星,將顛覆未來戰爭模式
    這可能只是一句說著玩的話,但是細品起來,隱約有幾分美國曾經宣揚的「量子至上」的味道。而今,美國的「量子至上」理論,同樣適用於中國新開發的量子計算機,其運算能力比起谷歌的53-量子比特原型機,快了百萬億倍之多,被比作「以光的速度」演算。
  • 【光明日報】潘建偉:量子世界的「中國耕者」
    在中國建一個世界領先的量子光學實驗室   1987年,考入中國科大的潘建偉,第一次接觸量子力學,就為其中蘊含的種種神秘而著迷。本科畢業後,潘建偉繼續在校攻讀理論物理碩士,方向是量子基本理論。隨著研究的深入,潘建偉認識到,量子理論中的各種懸疑需要尖端實驗技術才能驗證,於是碩士畢業後他選擇了去代表世界研究水平的國外高校留學。  1996年,潘建偉來到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第一次見面,導師塞林格問他,「你的夢想是什麼?」「我要在中國建一個和您的實驗室一樣的世界領先的量子光學實驗室。」
  • 全球最大量子信息實驗室建設預計年底完成
    全球最大量子信息實驗室建設預計年底完成 2020-02-28 23: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光學隱身趕上美歐強國 量子隱形備受關注
    隱形技術從科幻世界走向戰爭前沿  石海明 劉峻滔 賈珍珍  近日,浙江大學一位教授在接受採訪時說,在光學隱身領域,中國已經趕上了該領域的傳統強國,比如美國和歐洲國家。他說:「我覺得我們有大約40%的機會生產出世界上第一件隱身鬥篷。」長期以來,防禦性的發展一直受到各國軍方的高度關注。
  • 世界最大量子實驗室+世界級中央公園,2020合肥開掛了
    世界第一自2016年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的成功升空,標誌著我國空間科學研究邁出重要一步。兩年後,又有量子力學國家工程的震撼信息傳來。全球最大的量子實驗室,在合肥高新區封頂。合肥量子實驗室屬於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是安徽省科技創新「一號工程」,也是全球目前最大的量子信息實驗室項目。國家工程!全省進階!
  • 未來量子雷達成主流,中國或將引領全球量子雷達技術
    正所謂,強中自用強中手,一山還比一山高。無數高科技武器研發出來之後,就總會有科學家針對其特性研究出克制的方法。比如隱形飛機,就有科學家發現量子雷達的成像特性能讓隱形飛機被探測到,雖然不少國家投入了研究,但是目前並沒有消息說量子雷達會在軍隊中使用。而中國卻已經有了這份實力。
  • 天津將建全國最大風洞實驗室
    天津將建全國最大風洞實驗室 2015年05月28日 10:04 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作者:鄔啟斌   5月25日,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風洞實驗室項目啟動儀式在汽研中心新園區內舉行,中汽中心主任趙航,中汽中心書記於凱,天津市東麗區區委書記尚斌義,天津市東麗區區長楊茂榮出席並致辭。
  • 瑞典打造隱形潛艇執行秘密任務(圖)
    參考消息網7月8日報導德國《焦點》周刊網站7月6日報導稱,63米長,6.5米寬,在水下可有效隱形——這是瑞典薩博集團為瑞典海軍建造的新式A26型潛艇的指標。創新的「真正整體隱形技術」將令敵方幾乎無法探測到這種潛艇。
  • 剛剛中國實現 「量子霸權」!東方「量子雙雄」驚豔世界!
    他不假思索:「我想要在中國,建一個世界領先的量子物理實驗室。」是他,四次刷新光子糾纏的世界紀錄;也是他,在世界上,第一次實現單光子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還是他,也由此,世界上第一臺光量子計算機原型機,誕生在中國,誕生在陸朝陽的實驗室。努力了幾十年,都無法操控8個光子的科學家們,看著年僅35歲的陸朝陽玩轉10個光子,也只得搖頭嘆息:「鬼才!他簡直就是個魔術師!」
  • 給力:這就是今年中國將亮相的10大科技重器
    長徵五號火箭:中國新一代最大型號的運載火箭,起飛重量869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軌道運載能力14噸,它使用YF-77液氧液氫發動機,因而也被親切地稱為「冰箭」。長徵五號2016年9月將首飛,首飛成功中國將繼美、俄之後躋身世界主流火箭陣營。有了這個型號的火箭,意味著中國航天技術取得了新的質的飛躍,中國將擁有更強的構建國際空間站、探測宇宙的能力。
  • 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實現「量子霸權」,未來量子技術在軍事上有哪些用途?
    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該校潘建偉等人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要用6億年。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
  • 合肥科技創新「好戲連臺」 將打造全球最大的量子信息實驗室
    王咀湖畔,一座造型似扭動量子「音符」的建築群已蔚然成型,超炫的玻璃幕牆外立面流光溢彩,未來這裡將打造全球最大的量子信息實驗室。「一號工程」搶佔全球量子信息制高點量子糾纏被愛因斯坦稱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科學家探究奧秘。
  • 【安徽日報】在量子世界「20年磨一劍」
    本報記者 陳婉婉我國建成地球上最大、最先進的量子密鑰分發網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月7日宣布,中國科研團隊成功實現了跨越4600公裡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我國構建的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雛形初現。從2001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組建起國內首個量子實驗室,到建立「量子計算優越性」裡程碑、推動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該校潘建偉院士團隊見證了我國量子信息的20年發展之路。「在中國建一個世界領先的量子實驗室」進入21世紀以來,量子信息科技蓬勃發展,它可以在提高運算速度、確保信息安全、提升測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經典的技術極限。
  • 中國潛艇又一技術領先世界:潛艇技術哪家強!要來中國問……
    AIP潛艇因具有續航時間長、隱蔽性好、靜音性優、打擊威力強等優點,被譽為世界潛艇發展史上一大技術突破。1995年,瑞典「哥特蘭」級潛艇下水,AIP首次進入人們的視野。軍事專家李傑在採訪中又透露一個驚人消息,中國經過10多年的發展,常規潛艇AIP技術不輸其他國家,不輸其他國家意味著我國常規潛艇AIP技術已經是世界領先地位了。目前中國潛艇的動力推進系統已經越來越多樣化,以馬偉明教授團隊研製的核潛無軸推進已經取得了世界第一的水平,讓中國潛艇的水下靜音程度遠超其它國家,大幅提高作戰能力和水平。
  • 世界上「最大」的量子實驗室呼之欲出,由中國建造,預計年底竣工
    在當時很多人認為物理離我們生活比較遙遠,其實不然我們生活生產以及國防建設都要依賴於物理學的發展,其中量子物理學的發展更是吸引了我們的注意。作為物理學領域的重要人物,愛因斯坦最初提出了量子糾纏的概念,如今廣泛的應用於我國航天航空以及軍事武器領域之中,為此我國將建立全球最大的量子實驗室,來深入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