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建成世界最大的量子實驗室,它有什麼用處與前景?

2020-08-28 弄潮科學

我國的科研設備有很多第一:世界最大的天文射電望遠鏡「天眼」、全球第一次登陸月球背面、世界第一臺量子衛星「墨子號」、世界第一通訊「5G」開通...眼下正在建的世界最大「量子實驗室」預計今年年底建成竣工,吹響向量子世界進發的號角!

國外的量子實驗室

自從德國物理學家M·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黑體輻射能量子」學說,量子學的大門就打開了,後來經過愛因斯坦、玻爾、薛丁格等人的不斷完善,逐漸建立起來較完整的理論體系,讓量子在航空航天、通訊、醫學、天文地理等各行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加快了人類文明的步伐。

因此全球各國都有成立不同規模的量子實驗室,美國就有個大名鼎鼎的「費米實驗室量子研究所」,他們把所有實驗室的量子科研集合到一起,利用創新法和粒子物理學促進量子科研。還有歐洲有名的「量子研究中心」,他們今年測量到了反物質中的量子效應,屬全球首次。

中國年底將建成世界最大的量子實驗室

為了緊跟國際量子物理研究的步伐,我國在量子物理領域的成就也令世界矚目。2016年,中國製造的量子衛星「墨子號」的成功升空,讓世界都記住了中國的量子通訊,成功的實現了國際上量子通訊的彎道超車。

2018年,繼「墨子號」獲得成功升空後,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在安徽合肥動工開建一個世界上最大的量子實驗室。這個量子實驗室將服務國家量子信息安全,成為國家量子科研發展的重要實驗室。現在花開「疫」散,1號科技大樓建設正酣,初現外形,遠遠望去,東西長700米的建築就像一個大型的英文字母「H」鑲嵌在合肥高新區的大地上,雄偉壯觀!


而這個外型的設計靈感就來自於量子糾纏,1號科技樓看起來像極低兩個互相糾纏的量子。

量子實驗室的用途與前景

量子實驗室就是研究量子信息、計算、原子、分子...量子世界的科研技術的機構。有點實力的國家都擁有自己的量子科研機構,就連一些有科研實力大小企業、院校都會成立量子實驗室,就像阿里、騰訊、北大、清華等。

建立量子實驗室最低也是幾十億美元,為什麼他們都花費那麼大的代價去建立量子實驗室?當然是有利可圖才會大量投入了。

就是因為量子物理帶來的好處已有目共睹,在100年來的量子發展中,直接促進了信息、核能、半導體晶管、雷射、核磁共振、高溫超導材料等的不斷產生。

首先是量子通訊信息會有較大前景。量子通信在20世紀80~90年代由美國科學家Bennett等人提出,包括量子密鑰分發和量子態隱形傳輸等。是利用量子糾纏的超巨效應實現傳遞信息的全新通訊。量子糾纏的超距效應被愛因斯坦嘲諷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就是它們的速度快到超過了空間甚至時間距離,不管多遠距離,都能即刻到達。這就是中國在2016年發射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後,全世界為什麼都給驚訝到了,因為它第一次做到了千公裡級的量子糾纏,讓通信更安全。現在中國在原來的基礎上打造世界最大的量子實驗室,將會在量子物理上帶來新的飛躍。


其次是量子計算。各大院校、企業多數有量子計算的研究,現在大多網絡信息企業也都使用量子計算科技,因為它計算方式是疊加態的,速度遠超傳統計算機。量子的疊加態能讓每種可能的狀態以不同方式並行演化。量子計算機如有2個量子位比特,就會將傳統計算機裡的4個二進位數進行4種疊加計算。也就是說如果一個量子計算機有400個比特量子位,每一步就有2^400方同時操作,這樣的計算量是非常龐大的,比已知的所有分子數還多。

量子能量。量子能量主要在醫用保健用途較廣,催生了一批批量子能量產品,具有美容、排毒、保健等多種生物作用。另外有清潔無汙染的量子熱能,代替了煤、石油等汙染大的傳統能源。

什麼是量子

量子就是不可再進行分割的基本個體。

就像一個人不可以分身為兩個人一樣,否則那就是72變的孫悟空了。而這些基本個體大量存在,就像一束光是由無數的光量子光粒子構成,這一束光看似一個整體,其實是由不能再進行細分的光粒子構成。

量子是由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在19世紀進行黑體輻射研究時發現並提出,他得出的結論是:能量的傳遞不是連續的,而是以能量子的方式以不同頻率逐個傳播運動,量子力學也由此誕生了。

而科學家在實驗室中發現了很多量子效應:比如愛因斯坦在1905年發現了光的「波粒二象性」,並提出「光量子」的名稱;1935年,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及羅森塔爾等人提出了「量子糾纏」說。量子糾纏是幾個量子相互作用後就整體化,每個量子不可再單獨描述,如其中一個發生變化,其它量子即刻變化。這樣的超距速度應用到量子通訊,讓很多不能完成的事都能實現:如量子密鑰分發讓通信有了安全保障;隱形傳態能進行遠遙距離的發送信息;密集編碼讓信息傳遞量減低一倍,加快了傳遞效率...

可以說量子的前景遠大廣闊,我國的量子通訊已遙遙領先世界,在建的最大量子實驗室將長期引領世界量子通訊科技。

在未來的100年裡,研究更安全的量子通訊、超快的量子計算,正引領著第二次量子革命的到來!

——合肥高新區某工作人員。


相關焦點

  • 港媒:中國正建世界最大量子實驗室 將大幅提升潛艇隱形能力
    8月10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宣布,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圓滿完成三大科學實驗任務,搶佔量子科技創新制高點。作為量子通信領域的「領跑者」,中國的下一步備受矚目。 香港《南華早報》9月11日報導稱,中國正在建設世界上最大的量子研究設施,以開發包括量子計算機在內的多個「具有革命性」的技術產品。
  • 我國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網絡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7日宣布,潘建偉團隊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組、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中國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合作,成功實現了跨越4600公裡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證明了廣域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條件已初步成熟。
  • 世界上「最大」的量子實驗室呼之欲出,由中國建造,預計年底竣工
    在當時很多人認為物理離我們生活比較遙遠,其實不然我們生活生產以及國防建設都要依賴於物理學的發展,其中量子物理學的發展更是吸引了我們的注意。作為物理學領域的重要人物,愛因斯坦最初提出了量子糾纏的概念,如今廣泛的應用於我國航天航空以及軍事武器領域之中,為此我國將建立全球最大的量子實驗室,來深入進行研究。
  • 合肥科技創新「好戲連臺」 將打造全球最大的量子信息實驗室
    2020年6月,合肥高新區,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在建設崛起。王咀湖畔,一座造型似扭動量子「音符」的建築群已蔚然成型,超炫的玻璃幕牆外立面流光溢彩,未來這裡將打造全球最大的量子信息實驗室。作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工程和安徽科技創新「一號工程」,項目形如愛因斯坦提出的光量子假說公式「E=hv」,未來將承載中國首個「天地一體化」的量子實驗室。目前,一期項目主體工程已經全面封頂,科研樓等單體項目計劃於2020年底竣工。
  • 預計今年底如期建成交付使用,目前世界在建最大量子實驗室加速建設
    集微網消息,據中安在線報導,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工地,施工團隊已全面復工並「加速度建設」,目標於今年底如期建成交付使用。圖片來源:合肥高新發布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總投資70億元,佔地面積554.17畝,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工程之一,也是安徽省科技創新的「一號工程」。項目從2018年6月開始一期工程主體結構施工,計劃2020年年底交付使用。
  • 這個全球最大的量子實驗室呼之欲出→ | 工地上的春天...
    2016年,浩瀚的星空中多了一顆中國製造的「量子星」——「墨子號」。它的升空,不僅將中國人的名字寫進了量子物理學歷史,同時讓我國在量子通信等領域成功實現「彎道超車」。「墨子號」升空兩年後,作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工程的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在合肥高新區破土動工。眼下,春回大地,工地上熱火朝天,項目的1號科研樓正在進行幕牆和外立面施工,將於2020年底竣工。
  • 中國建成世界首臺光量子計算機
    打破世界紀錄 實現10個超導量子比特糾纏(以下資料來自央廣網)  在超導體系,該研究團隊自主研發了10比特超導量子線路樣品,通過高精度脈衝控制和全局糾纏操作,成功實現了目前世界上最大數目的超導量子比特的多體純糾纏,並通過層析測量方法完整地刻畫了10比特量子態。
  • 量子通信產業化初試 中國籌建千億級國家實驗室
    中國正在籌建的國家實驗室涉及合肥、上海和北京等地,僅合肥量子信息實驗室佔地就將達554畝,如此規模在全球都比較罕見。   一個涉及多地的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下稱「國家實驗室」)正在籌建,長期投資將達千億元。
  • 中國用5年投入上千億,分期建設最大量子實驗室,取得了一定成就
    中國用5年投入上千億,分期建設最大量子實驗室,取得了一定成就雖然中國在很多方面發展都要比美國這樣的國家晚,但是我們有後來居上的實力,比如說在量子通信上。據了解我國的合肥有一個全球最為尖端的量子實驗室,雖然這個實驗室兩年前才動工,現在也還在建設中,但是它在我國的建設下呼之欲來,這一個全球頂尖級的量子實驗室的總投資約70億,這還只是實驗室的一期工程,而且這一期工程在今年年底會完工。這一個在中國甚至是全球最大的國家量子實驗室,我國用5年的時間累計投入上千億,將其分期建設。
  • 什麼是量子科技?有何應用前景?它為何成為全球競爭的重點?
    量子信息技術則是量子力學的最新發展,代表了正興起的「第二次量子革命」。那麼什麼是量子科技?在現實生活中有何應用前景?各國及科技企業在相關領域的發展態勢如何?
  • 獨家|量子通信產業化初試 中國籌建千億級國家實驗室
    一個涉及多地的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下稱「國家實驗室」)正在籌建,長期投資將達千億元。第一財經記者從2018年國際量子密碼會議上了解到,中國正在籌建的國家實驗室涉及合肥、上海和北京等地,僅合肥量子信息實驗室佔地就將達554畝,如此規模在全球都比較罕見。
  • 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將建成世界暗物質研究高地
    10月31日是國際暗物質日,記者從當天舉行的2019年國際暗物質日北京地區活動上獲悉,為中國暗物質直接探測提供國際一流實驗環境的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其二期已列入「十三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十個優先啟動項目之一,將在目前國際最深基礎上再建成空間最大的地下實驗室
  • 「量子京滬幹線」今年建成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院士
  • 全球首創,中國實現星地量子密鑰分發
    北京時間1月7日,中國科技大學宣布,中國科研團隊成功實現跨越4,600公裡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標誌中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雛形。有關成果同日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Nature)雜誌上發表。
  • 世界最大量子實驗室+世界級中央公園,2020合肥開掛了
    很多人覺得,高大上的量子力學離自己很遙遠,但事實上,它就在我們身邊。全球最大!世界第一自2016年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的成功升空,標誌著我國空間科學研究邁出重要一步。兩年後,又有量子力學國家工程的震撼信息傳來。全球最大的量子實驗室,在合肥高新區封頂。
  • 中國量子通信技術到底處於世界什麼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在完成首個量子通信幹線「京滬幹線」後,又迎來一項重大突破,中國聯通建成全國首個商用量子通信專網,各項結果均達到設計目標。光有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單位,它的能量非常小。一個40瓦的燈泡,一秒鐘可以放出萬億億個光子,即1020個光子。物質的基本單元,如原子、分子的典型尺度為10 -10 米,比納米還要小十倍,幾乎是頭髮絲的百萬分之一。在量子世界,有一個不同於經典世界的一個非常奇怪的特徵,量子世界允許一個物體同時存在於多種狀態。因此,量子計算主要就是依賴於這個特性。
  • 什麼是量子網際網路?它有何作用?它能替代現有的網際網路嗎?
    早在2020年2月,美國能源部阿貢國家實驗室和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透露,在位於芝加哥郊區的83.7公裡量子環路網絡中,他們已經實現了量子糾纏,在量子糾纏中,兩個微小粒子的行為相互關聯,因此它們的狀態相同。如果您不是一位熟悉量子力學的科學家,您可能會想了解到底是什麼令大家對量子力學感興趣。
  • 最深地下實驗室將建成 用於「捕捉」暗物質(圖)
    上海交大和清華等單位將在四川錦屏山隧道裡建造暗物質探測地下實驗室  全球最深地下實驗室明年將在四川建成,中國科學家試解21世紀最大謎團——  在地下2500米「捕捉」暗物質  本報記者 錢瀅瓅 呂劍波
  • 【光明日報】潘建偉:量子世界的「中國耕者」
    在中國建一個世界領先的量子光學實驗室   1987年,考入中國科大的潘建偉,第一次接觸量子力學,就為其中蘊含的種種神秘而著迷。本科畢業後,潘建偉繼續在校攻讀理論物理碩士,方向是量子基本理論。隨著研究的深入,潘建偉認識到,量子理論中的各種懸疑需要尖端實驗技術才能驗證,於是碩士畢業後他選擇了去代表世界研究水平的國外高校留學。  1996年,潘建偉來到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第一次見面,導師塞林格問他,「你的夢想是什麼?」「我要在中國建一個和您的實驗室一樣的世界領先的量子光學實驗室。」
  • 中國量子科技走出實驗室: 通信有優勢 計算需追趕
    原標題:中國量子科技走出實驗室: 通信有優勢,計算需追趕 摘要 【中國量子科技走出實驗室: 通信有優勢 計算需追趕】幾乎每隔十年都會有新技術誕生,催生新的技術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