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通信產業化初試 中國籌建千億級國家實驗室

2020-12-05 CIO時代網

  中國正在籌建的國家實驗室涉及合肥、上海和北京等地,僅合肥量子信息實驗室佔地就將達554畝,如此規模在全球都比較罕見。

 

  一個涉及多地的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下稱「國家實驗室」)正在籌建,長期投資將達千億元。

 

  第一財經記者從2018年國際量子密碼會議上了解到,中國正在籌建的國家實驗室涉及合肥、上海和北京等地,僅合肥量子信息實驗室佔地就將達554畝,如此規模在全球都比較罕見。

 

  這也是繼墨子號量子衛星、量子通信「京滬幹線」之後,中國在量子科學領域的又一次大手筆投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下稱「中科大」)內部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目前該項目已經獲得安徽省和上海市政府各10億元左右的配套啟動資金,而國家長期投入將達到千億元人民幣。
 

 

  千億級規模的國家項目

 

  上周,來自中、美、德、奧、英、法、日等國的500多位專家齊聚上海,參加上述量子密碼會議,共同研討量子通信領域最新進展和未來趨勢,其中包括量子信息理論創始人——美國科學家查爾斯o本內特(Charles Bennett)和加拿大科學家吉爾斯o巴薩德(Gilles Brassard)。這也是中國首次舉辦量子密碼領域最知名、影響力最廣泛的國際學術盛會,更將推進量子通信發展的產業化路徑。

 

  國家實驗室是國家計劃實施的「科技創新2030——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機重大項目」的承擔實體,建成後將以國家信息安全和計算能力提高等重大需求為導向,著力突破以量子信息為主導的第二次量子革命的前沿科學問題和核心關鍵技術,培育形成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量子精密測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搶佔量子科技國際競爭和未來發展的制高點。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量子信息科學得到迅猛發展,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量子精密測量等量子信息技術可以在確保信息安全、提高運算速度、提升測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經典信息技術的瓶頸,為保障國家安全和支撐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核心戰略力量。

 

  在學術界與產業界的協同努力下,我國正奮力搶佔量子信息革命的全球制高點。「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國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等項目取得重大創新成果,實用化光纖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在金融、政務、電力、雲計算、大數據等更多行業領域破冰應用,以及實現量子安全服務邁向移動應用的量子安全服務移動引擎(QSS-ME)平臺產品的推出,證明了我國量子信息技術尤其是量子通信技術產業化的蓬勃發展已現端倪,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涉足其中。

 

  從信息安全市場的角度來看,量子通信的市場前景更加可期。技術研究公司Gartner最新報告預測,2018年全球信息安全產品及服務支出將超過1140億美元,較去年增加12.4%;預計2019年信息安全市場將持續增長8.7%,達1240億美元。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量子通信行業市場規模達到了180億元,到2018年將達到320億元左右,同比增長77.78%,預計到2024年,我國量子通信行業建設及運營服務市場規模達912億元,同比增長13.57%。根據預測,國內量子通信短期市場規模在100億~130億元左右,長期市場規模將超過千億元。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大常務副校長潘建偉在大會上表示:「世界各國都在做量子通信的發展規劃,中國在國際量子通信領域之所以能處於領導者的地位,是因為十年前,我們就選擇了從基礎研究起步的艱難道路,掌握了核心技術,現在到了產業化階段就不太會遇上『卡脖子』的問題了。」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網際網路巨頭阿里、騰訊和百度也都加入了這場量子科技盛會。阿里巴巴首席通信科學家謝崇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來自各國的科學家一起討論各種新型的量子加密協議和量子通信的產業化應用前景,可以讓我們了解到行業的最新進展。」

 

  在談到量子通信的實際應用場景時,謝崇進表示:「其一是公司內部系統的需要,其二是客戶的需求。我們知道客戶在哪裡,這是阿里巴巴參與到量子通信產業化的優勢,但現在應用層面最大的問題是還沒有建立標準。」據了解,阿里巴巴在上海投資了「中科院-阿里巴巴量子計算聯合實驗室」,在矽谷也設有量子實驗室。除此之外,華為也在德國設有一個量子中心。

 

  國際學界也給予中國量子通信產業化發展高度的關注。本內特和巴薩德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的發射是了不起的壯舉,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的突破「喚醒」了世界。

 

  「墨子號」的發射以及一系列中國量子通信領域的突破在全球範圍內引起了巨大的關注,這一裡程碑式的壯舉將量子密鑰分發的距離拓展到了千公裡量級,把量子通信推向了實際應用的風口。如今,全世界都在向中國量子產業化發展的進程看齊。

 

  成立於2001年的全球首家從事量子密鑰分發(QKD)的商業公司、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的IDQ創始人Nicolas Gisin(尼古拉斯·吉森)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近十年來,中國量子通信技術的發展速度和規模是驚人的。」儘管走在量子通信商業化的最前沿,IDQ也一直在關注中國市場產業化的發展,並尋求與一切可能的中國夥伴的合作。IDQ目前估值已經超過10億歐元。

 

  IDQ創始人Nicolas Gisin

 

  在這次國際量子密碼會議上,各國科學家介紹了最新進展:俄羅斯將在全境建設跨歐亞大陸的密鑰分發網絡,這也是所有的項目中最為宏偉的一項,我國已實現的數千公裡量子密鑰分發將大有用武之地;歐洲、韓國表示正在制定量子通信的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美國、歐洲、日本等都在推進量子通信衛星的發射計劃。

 

  中國科學院也已確定計劃,將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的基礎上,繼續研製3至5顆低軌量子通信衛星,以實現量子密鑰分發的實用化,同時還將著手開展中高軌量子通信衛星的研製。

 

  作為「墨子號」衛星的首席科學家,潘建偉表示中國將保持開放心態,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他介紹道,去年以來,中科大與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所等組成的科研團隊,與奧地利科學院安東-塞林格研究組合作,利用「墨子號」在中國和奧地利之間實現了長達7600公裡的洲際量子密鑰分發,並利用共享密鑰實現加密數據傳輸和視頻通信。塞林格也是潘建偉在維也納大學的博士導師。

 

  今年下半年,我國科研團隊還將與義大利帕多瓦大學合作,物理學家伽利略曾在該校執教。此外,與日本、加拿大的合作也提上議程。

 

  角逐國際量子通信標準競爭

 

  中國的目標是,力爭到2030年左右率先建成全球化的廣域量子保密通信網絡,並在此基礎上,構建信息充分安全的「量子網際網路」。

 

  為此,我國已經建成了連接北京、上海,貫穿濟南、合肥等地長達2000多公裡的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線路——「京滬幹線」,實現多地城域網絡的接入,並且得到了成功應用;而未來多顆量子通信衛星的發射將能夠解決更長距離的廣域傳輸的瓶頸。

 

  隨著量子通信技術的不斷成熟,以量子密鑰分發為核心的量子保密通信,正逐漸成為量子科學實用化速度最快的領域。潘建偉表示,會議上多位專家都提到,量子保密通信的基礎設施建設正在全球提速。這好比是在實驗室和實用化之間架起了一個「連接」,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與進來。

 

  2016年,國科控股聯合中科大共同發起成立國科量子,聚焦量子保密通信網絡設施的規劃、建設、推廣、運營和維護。後續規劃建設的廣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絡覆蓋範圍將逐漸從京津冀、長江經濟帶擴展至全國,覆蓋各省會、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等大中型城市,並延展至海外區域。

 

  大會結束後,潘建偉又同本內特和巴薩德等科學家前往國際網際網路大會的舉辦地烏鎮,繼續就量子通信標準的制定進行深入的研討。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隨著未來更多量子通信衛星計劃發射,如何制定針對衛星的量子通信標準也被提上議程。

 

  「墨子號」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

 

  在量子通信的標準化研究方面,目前歐洲處於領先地位。2008年,奧地利維也納的SECOQC量子通信網絡演示項目完成後,歐洲電信標準化協會(ETSI)成立了包括16家成員單位在內的ISG-QKD小組,展開前瞻性的標準化工作,涉及應用案例、物理接口、應用接口、安全驗證、模塊安規等內容。2015年6月,歐洲發布量子安全白皮書。

 

  我國量子通信領域標準化研究相對歐洲起步晚一些,但也正在通過總結技術研究最新進展以及試點應用經驗形成標準化成果。科大國盾量子總裁趙勇博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國已經在建立系統性能測評標準,完善量子通信標準化工作。科大國盾量子是參與推動中國量子通信標準化制定的重要力量之一。

 

  趙勇稱,標準化是構建產業鏈的關鍵,是產業成熟的必經之路。標準的制定需要各個國家的共同努力,各國專家已經著手商討國際標準,試圖確定技術的安全性、通用性規則,並爭取早日確立,這將為量子通信產業化進一步掃除障礙。

 

  他還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中國信息安全測評中心已經聯合科大國盾量子於2017年在ISO提出了量子密鑰分發相關的國際標準化項目,並獲得了立項,為我國角逐國際量子通信標準競爭搶得先機。

 

  目前量子通信的商業需求主要集中在安防、能源、電力等國家戰略領域,銀行等金融領域的客戶也正在試用。據賽迪顧問預測,到2020年,量子通信將主要應用於國防、金融和政務領域,三者之和將佔據市場規模的96%。

 

  趙勇說,規模化效應將帶動量子通信應用成本下降,產業鏈的企業通力合作將能挖掘更多應用場景。

 

  由於量子信息技術的巨大潛在價值,歐美各國都在積極整合各方面研究力量和資源,開展國家級的協同攻關。例如,歐盟在2016年宣布投資10億歐元啟動量子技術旗艦項目;最近,美國國會也正式通過了「國家量子行動計劃」;此前,大型高科技公司如谷歌、微軟、IBM等也紛紛強勢介入量子計算研究。

第三十屆CIO班招生 法國布雷斯特商學院碩士班招生 北達軟EXIN網絡空間與IT安全基礎認證培訓 北達軟EXIN DevOps Professional認證培訓

責編:pingxiaoli

相關焦點

  • 獨家|量子通信產業化初試 中國籌建千億級國家實驗室
    一個涉及多地的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下稱「國家實驗室」)正在籌建,長期投資將達千億元。第一財經記者從2018年國際量子密碼會議上了解到,中國正在籌建的國家實驗室涉及合肥、上海和北京等地,僅合肥量子信息實驗室佔地就將達554畝,如此規模在全球都比較罕見。
  • 濟南量子科技產業化駛入「快車道」
    組織建設的濟南量子通信試驗網,是已知的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承載實際應用的城域量子通信網絡;與山東量子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組建的周期極化鈮酸鋰波導實驗室,是世界上第三個完全掌握逆向質子交換鈮酸鋰波導研發技術的平臺,實驗室研發的量子核心關鍵器件被廣泛應用於京滬幹線、濟南市黨政機關量子通信專網等重大工程,與中科大、清華大學共同完成的超400公裡抗黑客攻擊量子密鑰分發,創造了點對點量子密鑰分發的世界紀錄。
  • 浙江九州量子、國盾量子、問天量子三足鼎立,發力行業建設
    「前期吵吵鬧鬧,現在總算是有了結果,國盾的突然上市有先發優勢,得到了資本市場的認可,量子通信產業化也正式開始加速了,這對於整個行業的意義是正面的。」九州量子一位高管對於國盾量子上市表示,九州量子上科創板是遲早的事,問題不大。  在量子通信的千億規模市場上,不只有一家參與者。除了國盾量子,九州量子、問天量子等都在發力。
  • 量子衛星升空 將催生通信產業鏈千億市場
    中國率先在這一領域的突破,將催生量子通信千億市場,引發世界新一輪的通信技術研發競爭。量子通信產業鏈主要包含元器件、通訊設備、量子通信網絡運營及專網應用服務四個環節。這其中,無論哪一個環節都充滿商機。  中國發力後程趕超  量子通信產業化正在國際上擔當領跑者角色  2013年,中科院設立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戰略先導專項計劃,由中科大、中科院各院所和航天八院共同攻關。
  • 鄭韶輝:中國量子通信產業跑出「加速度」
    近日, 首屆量子信息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杭州舉行,來自政商學界的量子通信行業相關人士齊聚一堂,從科技、產業、資本等多個角度全方位熱烈討論量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前景,並見證了全球首條量子通信商用幹線 「滬杭幹線 」(浙江段)宣告開通。
  • 九州量子趙義博:量子通信不能替代傳統通信,產業化亟需市場化機制
    我國作為在量子通信行業處於領先水平的國家之一,近年來在量子通信領域的研究和應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量子通信已經成為國家又一張響亮的世界名片。 「硬科技可以改變世界,量子通信領域,是中國為數不多的黑科技領先領域,是新時代的國家名片」,這是主流媒體對我國量子通信發展成就的定調。 但同時,量子通信也是一個備受爭議的領域。
  • 神州信息成立量子通信合資公司 引發千億市場聚變
    新公司由神州信息控股,依託國盾量子的核心量子技術打造符合市場多元需求的量子通信產品,藉助神州信息與國翔辰瑞的行業市場和專業信息化產品能力,面向量子通信骨幹網、城域網、行業專網等領域提供量子通信設備,並為政府、金融等行業客戶提供量子通信解決方案及服務,旨在加速我國量子通信技術的產品化、產業化進程,推動量子通信行業應用快速發展。
  • 我國量子通信技術世界領先,投資70億建全球最尖端實驗室
    2000年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和中科院研究生院合作完成了國內第一個850納米波長全光纖1.1KM量子保密通信實驗。2003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量子通信重點實驗室成功地在校園內鋪設了總長為3.2KM的量子通信系統。
  • 量子通信產業化帶來的啟示
    量子通信是中國科技的一張名片,應該說目前打通了科學研究和應用技術產業化的領域,橫跨「產學研」,在基礎科學、應用技術領域和產業化方面都獲得了讓人矚目的成果——在量子通信學術領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研究團隊取得了領先世界的地位;在量子通信產業領域先後誕生了科大國盾量子、國科量子網絡、北京中創為量子等明星企業。
  • 中國實驗室|王建宇:中國的量子通信研究走在世界前沿
    王建宇8月16日,我國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量子通信是中國處於全球研究第一陣營的項目之一。去年冬天,澎湃新聞記者就有關量子通信的問題採訪了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副院長王建宇。損耗到一定程度時,量子通信就做不成了。所以用光纖做,距離是有限的,做不成全球的量子通信,我衛星就能做到全球的。中國的量子通信研究走在世界前沿澎湃新聞:我們國家量子通信研究進展怎樣?
  • 中國電信推「量子密話」,量子通信邁出民用關鍵一步,這些廠商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表示,將擴大量子通信網絡的有效覆蓋範圍,包括實現量子通信網絡和經典通信網絡的無縫銜接、實現可支持千公裡量級的量子中繼、發展下一代可全天時工作的量子衛星網絡等。量子通信是一種加密通信,其核心原理是利用量子狀態的不確定性產生隨機密鑰,一旦通信被竊聽則會改變量子的狀態,竊聽就會被察覺,進而使得密鑰無法被破解,實現了通信的保密性。
  • 中國量子通信產業發展現狀與規模預測
    量子衛星的成功發射和在軌運行,將有助於中國在量子通信技術實用化整體水平上保持和擴大國際領先地位,實現國家信息安全和信息技術水平跨越式提升,有望推動中國科學家在量子科學前沿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對於推動中國空間科學衛星系列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NdzEETC-電子工程專輯本文就量子通信的有關概念、國內外量子通信發展現狀及涉及生產企業同大家共享。
  • 濟南量子願景:爭創國家實驗室分部
    按照這一規劃,未來5年內,濟南將重點打造8到10個國際頂尖的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研究室,建設20個由正高級職稱研究員領銜的研發小組,形成100人以上規模的高水平量子科研隊伍。濟南量子發展規劃六大研究平臺1量子通信研究與測試平臺包括建設量子通信網絡技術研究室、現實條件量子通信攻防演練研究室、量子通信基礎網絡共享服務平臺和小型化衛星量子通信地面站。
  • 中國量子科技走出實驗室: 通信有優勢 計算需追趕
    原標題:中國量子科技走出實驗室: 通信有優勢,計算需追趕 摘要 【中國量子科技走出實驗室: 通信有優勢 計算需追趕】幾乎每隔十年都會有新技術誕生,催生新的技術革命
  • 「竊聽風雲」成歷史,量子科技產業化「棋局」如何走?
    「有人說百億元,有人說千億元,我覺得都不是特別準確。」作為量子通信龍頭,國盾量子一位高管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量子通信市場發展到多大程度都有可能。 在8月28日發布的上市後首份半年報中,國盾量子稱,在信息技術發展和國家政策的驅動下,伴隨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技術的快速發展,國內信息安全市場發展迅速,市場規模穩步增長。
  • 量子通信「京滬幹線」將開通 中科大首次實現10光子糾纏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表示,建設科技強國需要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打破束縛科技人員施展才華的條條框框。同時,潘建偉透露,量子通信「京滬幹線」已全線貫通,近期將正式開通。  作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項目,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是我省科技創新「一號工程」。去年10月,為落實中科院與安徽省籤署的院省全面創新合作協議,中科院將量子卓越中心更名為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為組建國家實驗室創造條件、奠定基礎。該研究院將服務於國家信息安全保障、計算能力提高等重大需求,搶佔量子科技國際競爭和未來發展的制高點。
  • 什麼是量子科技? 量子通信三大龍頭股是誰
    從長期來看,量子通信產業應用場景十分廣泛,包括網絡信息安全、量子通信幹線、量子城域網、金融、國防等方面,整體市場規模有望超過千億。什麼是量子科技?粵開證券策略分析師陳夢潔表示,一般來說,在重磅會議上集體學習並發表講話的都是國家近年將重點扶持的戰略產業方向。例如,2018年的人工智慧和2019年的區塊鏈。
  • 量子通信板塊高開低走,距離產業化還有多久?
    早在2016年8月,中國成功發射人類歷史上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2017年9月,「京滬幹線」正式開通。2018年,國家廣域廣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絡建設一期工程開始實施,在「京滬幹線」基礎上,增加武漢和廣州兩個骨幹節點,中國使用光纖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長度達到7000公裡左右。 要說到量子科技在我國的發展,就不得不提到中科大潘建偉院士研究團隊。
  • 亨通光電量子通信產業化結碩果 多條量子幹線穩健運行助力保密通信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證網訊(記者 張玉潔)2月25日,中國證券報記者從亨通光電(600487)獲悉,公司多條量子通信幹線目前運行穩健,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落地,正給金融、通信等行業帶來實質的保密技術創新。
  • 藍盾股份:切入量子密碼產業 大安全布局不斷推進
    藍盾股份8月31日晚間發布公告,藍盾信息安全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與華南師範大學信息光電子科技學院近日籤署了《共建量子密碼技術聯合實驗室框架協議》,雙方擬共同籌建量子密碼技術聯合實驗室。2004年,實際可行的誘騙態量子密鑰分發方案被提出。2006年,中國科技大學教授潘建偉小組、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歐洲慕尼黑大學-維也納大學聯合研究小組各自獨立實現了誘騙態方案,同時實現了超過100公裡的誘騙態量子密鑰分發實驗,由此打開了量子通信走向應用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