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通信「京滬幹線」將開通 中科大首次實現10光子糾纏

2020-11-26 中安在線網站

  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蓄勢待發,在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顛覆性創新技術呼之欲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表示,建設科技強國需要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打破束縛科技人員施展才華的條條框框。同時,潘建偉透露,量子通信「京滬幹線」已全線貫通,近期將正式開通。

  「京滬幹線」已全部貫通

  去年年底,國際首條千公裡量級的量子通信骨幹網「京滬幹線」已全部貫通,將於近期正式開通,結合量子衛星和京滬幹線將初步構建我國天地一體化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雛形。在量子計算方面,今年年初,中科大首次實現10光子糾纏,再次刷新光子糾纏態製備的世界紀錄。

  作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項目,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是我省科技創新「一號工程」。去年10月,為落實中科院與安徽省籤署的院省全面創新合作協議,中科院將量子卓越中心更名為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為組建國家實驗室創造條件、奠定基礎。該研究院將服務於國家信息安全保障、計算能力提高等重大需求,搶佔量子科技國際競爭和未來發展的制高點。

  潘建偉表示,正在籌建的中科大高新園區是量子創新研究院的支撐單元,與量子創新研究院、中科大先研院一起,共同構成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後,我們將繼續瞄準量子科技前沿,以更多、更好的創新成果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科技強國作出更大貢獻。」潘建偉說。

  中國量子通信實用化水平國際領先

  據介紹,傳統的通信加密需要使用一連串數字組成的密鑰,但傳輸過程若被竊聽,可能被破譯。量子密鑰具有不可克隆的特質,基於量子力學的測不準原理,如果密鑰在傳輸過程中遭遇竊聽,收發雙方就會知道,從而放棄使用不安全的密鑰。

  近年來中國在量子領域成果湧現。世界首條千公裡級量子保密通信網絡「京滬幹線」已全線貫通。2017年1月,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正式交付用戶單位使用。2017年2月,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暨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啟動建設。

  潘建偉表示,目前城域光纖量子通信技術已成熟,中國量子通信的實用化也處於國際領先水平,有若干量子通信領域的產業化實體,將技術成果轉化為實用。

  「科技工作者要有捨我其誰的責任感,一定要主動擔當,不僅搞好基礎研究,還要儘可能地為科技創新驅動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潘建偉說。

  科技創新最終落在人才創新

  「多年來我們在量子信息領域能夠取得一些成績,得益於凝聚了一支協同互補的優秀團隊。我們團隊中的許多年輕人才在加入我們團隊之前,分布在美國、英國、德國、奧地利、瑞士等多個國際一流實驗室,之所以願意放棄國外良好的生活條件和先進的科研條件,內因是中國知識分子與生俱來的家國情懷,外因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所形成的巨大吸引力和凝聚力。」潘建偉表示,科技創新最終還是要落實在人才的創新實踐之中。

  潘建偉說,建設科技強國需要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打破束縛科技人員施展才華的條條框框,把鼓勵創新的各項政策落到實處。

  「與此同時,我們科技工作者也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以老一輩愛國科學家的無私奉獻精神為榜樣,全身心地投入到科技創新當中。」潘建偉說。 □合肥晚報合肥都市網記者黎靜谷薇薇

相關焦點

  • 世界首條量子通信幹線京滬幹線開通 實現「無條件安全」通信
    央廣網北京9月30日消息(記者潘毅)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昨天(29日),世界上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正式開通。當我們用手機買買買的時候,不知道您有沒有憂慮過安全問題。雖然傳統的手機通訊都有算法加密做保障,但這份保障只能說是暫時安全。
  • 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開通 「京滬幹線」的意義
    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昨日正式開通,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和山東省濟南市市長王忠林首先通話。之後,白春禮先後與合肥、上海、新疆南山天文臺等分會場通話。  這不僅是一條國內線路——結合「京滬幹線」與「墨子號」的天地鏈路,我國成功實現了洲際量子保密通信——通過這條不可破解的保密線,白春禮與奧地利科學院院長安東·塞林格進行了世界首次洲際量子保密通信視頻通話。  白春禮說,這標誌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絡雛形,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 量子通信「京滬幹線」通過技術驗收 具備開通條件(受益股)
    原標題:量子通信「京滬幹線」通過技術驗收 具備開通條件(受益股) 摘要 【量子通信「京滬幹線」通過技術驗收 具備開通條件(受益股)】招商證券分析師張夏、董理偉認為
  • 「京滬幹線」構建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雛形
    這項成果不僅實現了跨度4600公裡的星地一體的大範圍、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QKD),也證明了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條件已經完全成熟,標誌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雛形,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奠定了堅實的科學與技術基礎。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於2011年12月立項,是中科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首批科學實驗衛星之一。
  • 京滬幹線通過技術驗收 量子通信產業鏈受益
    8月30日下午,國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技術驗證及應用示範項目技術驗收評審會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舉行,評審專家組聽取了項目組關於項目建設基本情況和分系統驗收情況的匯報,經現場質詢和討論,專家組認為項目已完成了預期的技術驗證和應用示範任務,具備開通條件,同意通過技術驗收。
  • 【科技日報】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具備開通條件---中國科學院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國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技術驗證及應用示範項目近日在該校順利通過技術驗收,專家組認為項目已完成了預期的技術驗證和應用示範任務,具備開通條件。同時,「京滬幹線」北京接入點實現與「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興隆地面站的連接,全線密鑰率大於5kbps,已形成星地一體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雛形,大大擴展了「京滬幹線」應用能力。  「京滬幹線」順利通過技術總驗收,意味著世界第一條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線路已經具備開通條件,我國在量子技術的實用化和產業化方面繼續走在世界前列。
  • 可抵禦目前所有已知量子黑客攻擊!量子通信「京滬幹線」今登《自然》
    這項成果不僅實現了跨度4600公裡的星地一體的大範圍、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也證明了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條件已經完全成熟,標誌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雛形,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奠定了堅實的科學與技術基礎。
  • 「京滬幹線」與「墨子號」成功對接 中國領先世界量子通信應用
    目前,中國已經具備了在量子科技領域的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量子科技的具體應用包括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量子精密測量3個領域。量子通信基於量子糾纏原理,即兩個處於糾纏狀態的量子就像有「心靈感應」,無論相隔多遠,一個量子狀態變化,另一個也會隨之改變。量子通信之所以受重視,很重要的原因是它能夠實現「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 【解放日報】量子通信「京滬幹線」今年建成
    吳名遂 製圖  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研究院,今年將註定成為全球矚目的科學地標——今年7月,我國將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而科學實驗中心(上海)即設在該院:今年底,全球第一條遠距離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將建成並驗收,京滬兩地及沿線的金融、政務機構可利用這條線路,進行遠程數據災備和量子安全數據傳輸,從物理原理上確保不可能被第三方竊聽到有用信息。
  • 全球首條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京滬幹線」項目通過總技術驗收
    新華社合肥9月4日電(記者徐海濤)記者4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國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技術驗證及應用示範項目技術驗收評審會日前在該校舉行,評審專家組聽取項目建設情況和分系統驗收情況,經質詢和討論認為項目已完成了預期的技術驗證和應用示範任務,同意通過總技術驗收。這意味著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已經具備開通條件。
  • 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為何能抵禦所有已知的黑客攻擊?專訪工程總師...
    量子保密通信是否可以應對黑客的攻擊呢?「我們做了光子數分離攻擊、致盲攻擊、時移攻擊、波長依賴攻擊和一些潛在的特洛伊木馬攻擊等安全性測試,結果表明京滬幹線可以抵禦目前所有已知的量子黑客攻擊。同時,我們也在發展一些新型協議,可以抵禦針對所有測量器件的攻擊,這類協議後續也會集成到京滬幹線信息系統中。」
  • 潘建偉團隊:「京滬幹線」可抵禦所有已知的量子黑客攻擊方案
    2021年1月7日,距離世界首顆量子通信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過去了4年4個月,距離世界首條量子通信骨幹網絡「京滬幹線」開通過去了3年3個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與合作者在《自然》(Nature)上發文,正式宣布天地一體化的大規模量子通信網絡在技術上可行。
  • Nature:潘建偉團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無中繼糾纏量子密鑰分發
    這是全球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無中繼量子密鑰分發,不僅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密鑰分發的空間距離提高一個數量級,並且通過物理原理確保即使衛星被他方控制,依然能夠實現安全的量子密鑰分發。潘建偉教授表示:我的確認為不依賴可信中繼的長距離糾纏量子密鑰分發協議的實驗實現,是一個裡程碑。這一研究成果,登上了最新一期的Nature。
  • 量子通信"京滬幹線"今年建成 7月將發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吳名遂製圖  東方網3月10日消息: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研究院,今年將註定成為全球矚目的科學地標——今年7月,我國將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而科學實驗中心(上海)即設在該院:今年底,全球第一條遠距離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將建成並驗收,京滬兩地及沿線的金融、政務機構可利用這條線路,進行遠程數據災備和量子安全數據傳輸,從物理原理上確保不可能被第三方竊聽到有用信息
  • 剛剛,省長李國英與北京視頻通話,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
    ——英國《自然》雜誌2014年4月報導  9月29日,中科大先研院量子通信京滬幹線總控中心,京滬幹線開通儀式合肥分會場。  15時29分,一個量子加密視頻電話從北京主會場打到合肥分會場,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在電話的那一端,安徽省省長李國英在電話的這一端。兩人的遠程高清量子保密視頻通話,信號穩定、畫面清晰、傳輸流暢,充分展示了「京滬幹線」量子保密通信良好的應用效果和量子通信星地一體化的最新發展成果。  9月29日15時,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開通儀式在北京舉行。
  • 量子通信現實應用取得重要突破 實現世界首次千公裡級量子糾纏密鑰...
    實驗中,研究團隊利用「墨子號」作為量子糾纏源,通過對地面望遠鏡進行升級,實現了單邊雙倍、雙邊四倍接收效率的提升。「墨子號」衛星過境時,同時與新疆南山站和青海德令哈站兩個地面站建立光鏈路,以每秒2對的速度在地面超過1120公裡的兩個站之間建立量子糾纏,產生量子密鑰,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基於糾纏的千公裡級量子保密通信。
  • 世界首次!「墨子號」量子衛星實現千公裡級量子糾纏密鑰分發
    「墨子號」衛星過境時,同時與新疆南山站和青海德令哈站兩個地面站建立光鏈路,以每秒2對的速度在地面超過1120公裡的兩個站之間建立量子糾纏,產生量子密鑰,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基於糾纏的千公裡級量子保密通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介紹,基於糾纏的量子保密通信,利用空間信道的衰減比較少,把點對點現場密鑰分發的距離由百公裡量級提升到了一千公裡。
  • 中科大上海研究院量子工程中心:京廣量子通信幹線正在建設
    「未來我們的目標是建設成天地一體化的量子通信網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張強表示。2016年8月16日,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一年之後,長達2000公裡的「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通過驗收,成為我國第一條量子通信的「高速鐵路」。中科大上海研究院量子工程中心正是「墨子號」和我國首條光纖量子保密通信線路「京滬幹線」的總控中心。
  • 量子糾纏記:量子通信,解決了人類保密通信巨大難題
    但量子保密通信技術,讓人類看到了「永不洩密」的曙光,可以做到不可竊聽、不可破譯。神奇的是,量子通信具備有「反竊聽」功能。利用光子的量子態作為密鑰本身的載體,收發雙方通過量子測量的方法,能夠檢測出這些光子在傳輸過程中是否遭到了竊聽者的竊聽。除了量子保密通信外,量子通信中還有另一種應用方式,即量子隱形傳態。
  • 「量子通信被破解」 ,帶病上崗的京滬幹線怎麼辦?
    「量子通信被破解」 ,帶病上崗的京滬幹線怎麼辦? 「量子通信」被破解是好事還是壞事?這得看對誰而言。此事對於「量子通信」的科學研究工作可能是好事,破解-反破解本是量子通信科研的重要組成部分,失敗和教訓是科學成長的維它命。但是「量子通信」被破解對於工程項目絕對是悲劇了。 「帶病上崗」的京滬量子通信幹線究竟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