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為何能抵禦所有已知的黑客攻擊?專訪工程總師...

2021-01-09 騰訊網

北京時間1月7日凌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宇翱、彭承志等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組、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以及中國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合作,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雜誌發表了題為「跨越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的論文,證明了廣域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條件已初步成熟,我國構建起廣域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雛形。

是不是有些「不明覺厲」?量子通信為何是一種「原理上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它在哪些領域得到了應用?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專訪了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工程總師、中國科技大學教授陳宇翱。

【量子密鑰是一個隨機產生的結果】

早在約公元前7世紀時,古希臘斯巴達人就使用加密術來進行信息傳遞了。不過,依賴於計算複雜度的經典加密算法,原理上都會被破解。

量子密鑰最大的特點就在於隨機性,它的生成是基於物理機制而非數學算法。在網上傳輸信息時,都要先把信息轉換成比特0或1。交易的甲方首先生成一串由0和1組成的隨機數,通過光的偏振發給交易的乙方,乙方收到後,也採取隨機檢測,這樣就會得到另一串由0和1組成的隨機數。只有發送工具和檢測工具相同,才會得到相同的數字,於是雙方再交流一下分別採取了哪些工具,乙方把用不同工具得到的結果刪除,剩下的數字就成了一串密鑰。「有意思的是,這串密鑰從一開始就沒有被交易雙方傳送過,它是一個隨機產生再比對的結果,因此從原理上說是無法破譯的。」

如果「隔牆有耳」怎麼辦?「哪怕被竊聽,也不會產生影響。」 由光量子產生的隨機數本身並沒有任何意義,假設被竊聽了一部分,任意一個光量子不是表示比特0就是表示比特1,每一次破譯就像是猜啞謎,猜對一個光量子的機率只有一半,而要想蒙對一長串光量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量子保密通信是否可以應對黑客的攻擊呢?「我們做了光子數分離攻擊、致盲攻擊、時移攻擊、波長依賴攻擊和一些潛在的特洛伊木馬攻擊等安全性測試,結果表明京滬幹線可以抵禦目前所有已知的量子黑客攻擊。同時,我們也在發展一些新型協議,可以抵禦針對所有測量器件的攻擊,這類協議後續也會集成到京滬幹線信息系統中。」

【地面接收系統未來有望「可單人搬運」】

科學家普遍認為,實現遠距離量子通信安全性的最佳解決方案是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

按通信信道的不同,量子密鑰分發主要有光纖自由空間兩種實現方式。光纖的信道穩定性較好,不易受到溫度、溼度等環境因素影響,可以實現基本恆定的安全碼率,在城域城際範圍內可以方便地連接到千家萬戶;而在超遠距離、移動目標、島嶼和駐外機構等光纖資源受限的場景,可以通過衛星中轉的自由空間信道連接。將地面光纖和自由空間結合,則可以實現大規模、全覆蓋的全球化量子通信網絡。

在現有技術水平下,使用可信中繼可以有效拓展量子通信的距離,比如2017年開通的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正是通過32個中繼節點,貫通了全長2000公裡的城際光纖量子網絡,是目前世界上最遠距離基於可信中繼方案的量子安全密鑰分發乾線,其密鑰分發量可以支持1.2萬以上用戶同時使用;利用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作為中繼,在自由空間信道則進一步拓展到了7600公裡的洲際距離。

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

陳宇翱介紹,研究團隊實現了地面跨度4600公裡的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並進行了長達兩年多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測試,證明了廣域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條件已初步成熟。

相比2017年,京滬幹線」星地之間密鑰生成速率提高了40倍,達到47.8千比特/秒。如此一來,可以提供更多的量子密鑰分發服務。「高效的星地鏈路收集技術,可以將量子衛星載荷的重量由現有的近600千克降低到50千克以下。我們現在做實驗的地面接收系統已經從過去的2噸大幅降低到了100千克以下,未來有望進一步做到可單人搬運。」

地面接收系統未來有望做到可單人搬運

【已接入金融、電力、政務等150多家行業用戶】

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目前在哪些領域得到了應用?「已接入金融、電力、政務等150多家行業用戶,比如北京電力城域網、合肥電子政務外網、濟南黨政機關專網和武漢電子政務網等。這些都是在現有業務系統中增加量子安全加密路由器,同時將用戶節點接入到量子通信網絡。」

當下,量子通信網絡在全球大規模推廣還面臨哪些挑戰

「需要發展新的光纖量子通信技術,如量子中繼等,從而實現更遠距離的量子通信。可以進一步發展小型化、集成化的量子通信產品,與現有光網絡進行有效的融合。還需全球各相關研究所、大學、公司、標準化組織等機構攜手推進量子通信協議及設備的國際標準化。」據介紹,我國已經與奧地利、義大利、俄羅斯、加拿大等國際知名團隊,在星地量子鏈路建立、衛星與地面站的量子通信等多方面展開了合作實驗。

接下來的目標是什麼呢?「主要是實現天地一體化大範圍、多用戶的量子通信網絡。一方面結合量子密鑰分發技術和微納衛星技術,開發小型化量子密鑰空間終端與地面站終端,推進實用化進程。另一方面,將量子密鑰分發技術推向中高軌衛星,發展全天時、萬公裡級關鍵技術,從而實現長時間和大範圍覆蓋。」陳宇翱說。

相關連結:

歐美等國陸續加快推進量子通信基礎設施建設。2020年,美國發布《量子網絡戰略願景》和《量子網際網路國家戰略藍圖》,其中《量子網絡戰略願景》提出,「未來5年,美國將展示實現量子網絡的基礎科學和關鍵技術,從量子互連、量子中繼器、量子存儲器到高通量量子信道,以及洲際天基糾纏分發」;歐盟發布量子旗艦計劃《戰略研究議程》,提出「3年願景是利用量子密鑰分發協議和具有可信中繼節點的網絡實現全球範圍的安全密鑰分發,6-10年願景是使用量子中繼器在光纖上實現800公裡以上的量子通信」。

相關焦點

  • 【解放日報】「京滬幹線」如何抵禦所有黑客攻擊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宇翱、彭承志等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組、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以及中國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合作,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雜誌發表了題為「跨越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的論文,證明了廣域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條件已初步成熟,我國構建起廣域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雛形。
  • 可抵禦目前所有已知量子黑客攻擊!量子通信「京滬幹線」今登《自然》
    經過兩年多不間斷運行,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的穩定性、安全性均得到了驗證。建設期間,「京滬幹線」項目組突破了高速量子密鑰分發、高速高效率單光子探測、可信中繼傳輸和大規模量子網絡管控監控等系列工程化實現的關鍵技術,並成功實現首次洲際量子通信。
  • 潘建偉團隊:「京滬幹線」可抵禦所有已知的量子黑客攻擊方案
    2021年1月7日,距離世界首顆量子通信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過去了4年4個月,距離世界首條量子通信骨幹網絡「京滬幹線」開通過去了3年3個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與合作者在《自然》(Nature)上發文,正式宣布天地一體化的大規模量子通信網絡在技術上可行。
  • 可抵禦所有已知黑客攻擊 中國組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1月7日,來自中國科技大學的消息,潘建偉院士等人組成的團隊成功組建了世界上首個天地一體化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宇翱、彭承志等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組、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及中國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合作,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雜誌上發表了題為「跨越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An integrated space-to-ground quantum communication network over 4,600 kilometres
  • 「京滬幹線」構建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雛形
    而今,經過兩年多不間斷運行,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的穩定性、安全性均得到了驗證。今天凌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以「跨越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為題,報導了這項中國量子科技的又一重要成果。
  • 首個量子通信網現身中國,可抵禦所有黑客攻擊,量子化變革已開啟
    據媒體報導,1月7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機構聯合發布了名為《跨越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的論文。該論文表示,廣域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條件已經初步成熟。這也意味著全球首個量子通信網在中國誕生了,可以抵禦所有黑客的攻擊。
  • 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開通 「京滬幹線」的意義
    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昨日正式開通,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和山東省濟南市市長王忠林首先通話。之後,白春禮先後與合肥、上海、新疆南山天文臺等分會場通話。  這不僅是一條國內線路——結合「京滬幹線」與「墨子號」的天地鏈路,我國成功實現了洲際量子保密通信——通過這條不可破解的保密線,白春禮與奧地利科學院院長安東·塞林格進行了世界首次洲際量子保密通信視頻通話。  白春禮說,這標誌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絡雛形,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 剛剛,省長李國英與北京視頻通話,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
    15時29分,一個量子加密視頻電話從北京主會場打到合肥分會場,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在電話的那一端,安徽省省長李國英在電話的這一端。兩人的遠程高清量子保密視頻通話,信號穩定、畫面清晰、傳輸流暢,充分展示了「京滬幹線」量子保密通信良好的應用效果和量子通信星地一體化的最新發展成果。  9月29日15時,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開通儀式在北京舉行。
  • 中國量子科技再突破!構建全球首個通信網,抵禦所有已知黑客攻擊
    而量子通信,經過論證。在理論上,只要通信雙方設置了密鑰,就一定不會被破譯。2021年1月7日凌晨,一篇論文震驚了世界。這篇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論文宣布,廣域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已經具備基本的實際應用條件。
  • 【科技日報】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具備開通條件---中國科學院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國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技術驗證及應用示範項目近日在該校順利通過技術驗收,專家組認為項目已完成了預期的技術驗證和應用示範任務,具備開通條件。  該項目於2016年底順利完成全線貫通,搭建了連接北京、濟南、合肥、上海的全長2000餘公裡的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線路,進行了大尺度量子保密通信技術試驗驗證,開展了遠程高清量子保密視頻會議系統和其他多媒體跨域互聯應用研究,完成了金融、政務領域的遠程或同城數據災備系統、金融機構數據採集系統等應用示範。
  • 【解放日報】量子通信「京滬幹線」今年建成
    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總長2000餘公裡,從北京出發,經過濟南、合肥,到達上海。吳名遂 製圖  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研究院,今年將註定成為全球矚目的科學地標——今年7月,我國將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而科學實驗中心(上海)即設在該院:今年底,全球第一條遠距離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將建成並驗收,京滬兩地及沿線的金融、政務機構可利用這條線路,進行遠程數據災備和量子安全數據傳輸,從物理原理上確保不可能被第三方竊聽到有用信息。
  • 「量子通信被破解」 ,帶病上崗的京滬幹線怎麼辦?
    「量子通信被破解」 ,帶病上崗的京滬幹線怎麼辦? 「量子通信」被破解是好事還是壞事?這得看對誰而言。此事對於「量子通信」的科學研究工作可能是好事,破解-反破解本是量子通信科研的重要組成部分,失敗和教訓是科學成長的維它命。但是「量子通信」被破解對於工程項目絕對是悲劇了。 「帶病上崗」的京滬量子通信幹線究竟該怎麼辦?
  • 世界首條量子通信幹線京滬幹線開通 實現「無條件安全」通信
    央廣網北京9月30日消息(記者潘毅)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昨天(29日),世界上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正式開通。當我們用手機買買買的時候,不知道您有沒有憂慮過安全問題。雖然傳統的手機通訊都有算法加密做保障,但這份保障只能說是暫時安全。
  • 【科技日報】我國成功構建世界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科研人員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與「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對接的基礎上,構建了世界上首個集成700多條地面光纖量子密鑰分發(QKD)鏈路和兩個衛星對地自由空間高速QKD鏈路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實現了星地一體的大範圍、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
  • 全球首條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京滬幹線」項目通過總技術驗收
    新華社合肥9月4日電(記者徐海濤)記者4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國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技術驗證及應用示範項目技術驗收評審會日前在該校舉行,評審專家組聽取項目建設情況和分系統驗收情況,經質詢和討論認為項目已完成了預期的技術驗證和應用示範任務,同意通過總技術驗收。這意味著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已經具備開通條件。
  • 我國科學家成功組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來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中國科學家利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和「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組建了世界上首個集成700多條地面光纖量子密鑰分發鏈路和兩條衛星對地自由空間高速量子密鑰分發鏈路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實現地面跨度4600公裡、天地一體的大範圍、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
  • 中國成功組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央廣網北京1月8日消息(記者劉軍 安徽臺記者方田 蔡薇)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團隊與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與「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對接的基礎上,成功組建了世界上首個天地一體化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
  • 中國構建世界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科技日報合肥1月7日電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團隊與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等單位合作,構建了世界上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並進行了長達兩年多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測試、標準化研究以及政務金融電力等不同領域的應用示範。
  • 量子通信"京滬幹線"今年建成 7月將發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吳名遂製圖  東方網3月10日消息: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研究院,今年將註定成為全球矚目的科學地標——今年7月,我國將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而科學實驗中心(上海)即設在該院:今年底,全球第一條遠距離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將建成並驗收,京滬兩地及沿線的金融、政務機構可利用這條線路,進行遠程數據災備和量子安全數據傳輸,從物理原理上確保不可能被第三方竊聽到有用信息
  • 中國科大成功驗證構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的可行性
    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An integrated space-to-ground quantum communication network over 4,600 kilometres)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