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通信"京滬幹線"今年建成 7月將發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2020-12-04 東方網

  

  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總長2000餘公裡,從北京出發,經過濟南、合肥,到達上海。吳名遂製圖

  東方網3月10日消息: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研究院,今年將註定成為全球矚目的科學地標——今年7月,我國將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而科學實驗中心(上海)即設在該院:今年底,全球第一條遠距離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將建成並驗收,京滬兩地及沿線的金融、政務機構可利用這條線路,進行遠程數據災備和量子安全數據傳輸,從物理原理上確保不可能被第三方竊聽到有用信息。

  量子通信為何能從根本上解決通信安全問題?應用前景如何?記者日前走進中國科大上海研究院採訪了潘建偉院士、陸朝陽教授和上海國盾量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

  基本原理:量子不可克隆

  潘建偉說,講述量子通信的科學原理,還得從量子力學講起。這是一個與經典力學差異很大的物理學分支,是迄今為止描述微觀世界最準確的理論。

  一個物理量如果不能連續變化,只能取一些分立的值,這個量就是量子化的。好比上臺階,只能上一級臺階,而不能上半級。宏觀世界裡的物理量似乎都能連續變化,但在微觀世界,許多物理量是量子化的,即存在一個最小的單位,不能再往下細分。

  量子力學描述世界的語言與經典力學有根本區別。經典力學描述一個物體的狀態,會給出它的明確位置;量子力學描述一個微觀粒子的狀態,給出的則是疊加態——這個粒子在某些情況下既可能在這裡,也可能在那裡,沒有確定位置。好比孫悟空的分身術,一個孫悟空同時出現在多個地方,孫悟空的各個分身就像是他的疊加態。在通信領域,經典通信的信號只有0和1,量子通信不但有信號0和1,還有0+1、0-1等量子疊加態。

  量子疊加原理導致了量子不可克隆原理:在量子力學中,不可能實現對一個未知量子態的精確複製,這是量子通信達到「無條件安全」的基本科學原理之一。

  任何竊聽都會擾動量子態

  任何經典通信都存在被竊聽的可能性。如打電話時,他人可通過竊聽器,從通信線路中的信號中分出一些,使其進入另一根線路。竊聽時,0和1這兩種信號不會被擾動,所以通話者無法察覺。

  《紐約時報》去年報導,美國國家安全局被曝監聽谷歌、雅虎用戶的通信,不需要侵入兩家公司的數據中心,只需截取光纜、電纜中傳輸的信息即可。這些跨國企業的數據中心分布在世界各地,用光纜和電纜相互連接,很多情況下傳輸信息並不加密,埋下了竊聽隱患。即便採用經典加密手段,也不能確保信息安全。

  與經典通信不同,量子通信可以將信息編碼,加載到單個光子的量子疊加態的偏振方向上。單光子是光能量的最小組成單元,不能被再分割,量子狀態無法被精確複製,任何竊聽行為都會對其造成擾動,從而被通信雙方察覺並規避。通過量子態傳輸,通信雙方協商生成量子密鑰,再加上對信息進行「一次一密」的加密保護,真正實現信息在傳輸中的完全隨機、不可破譯,從根本上解決通信安全問題。

  陸朝陽預測,未來數年內,量子通信將實現大規模應用。經典通信的硬體設施不會被取代,只需在原有設施上「錦上添花」——在通信發送端和接收端安裝單光子探測器、量子網關等量子加密設備,即可在電話、傳真、光纖網絡等原有通信網絡中實現量子通信,安全性大幅提升。

  抓住先機,上海加大布局

  如今,量子通信技術已基本成熟,潘建偉團隊在這一領域佔據了國際引領地位,一個新興通信產業正在孕育、興起。

  今年7月,我國將發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這顆由中國科大、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中科院成都光電技術研究所等單位聯合研製的衛星,將在全球率先實現高速星地量子通信。作為「天地一體化」的地面設施,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計劃今年底建成並驗收。「京滬幹線」總長2000餘公裡,從北京出發,經過濟南、合肥,到達上海。利用這一廣域光纖量子通信網絡,京滬兩地的金融、政務等機構能進行保密通信。

  面對這一新興高技術產業,上海市政府抓住了先機。去年1月,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專項發展資金重大項目啟動,建設量子保密通信上海總控及大數據服務中心、陸家嘴金融量子保密通信應用示範網。上海國盾量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總控中心是「京滬幹線」「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陸家嘴金融網」等重大項目量子通信網絡的管理、監控、控制和展示中心,負責全網監察和運維指揮。大數據服務中心將布局量子通信金融數據戰略災備設施和「量子金融雲」應用的試點,同時將試點建設「量子政務雲」,用量子技術保護每一個比特。陸家嘴金融量子保密通信應用示範網建成後,將與「京滬幹線」和「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互聯互通,為金融機構提供高安全等級的數據服務。

  今年,第二期項目有望啟動。上海國盾量子公司將與電信運營商謀劃戰略合作,聯合開展在金融、政務、電力、大數據、網際網路+等戰略行業和重大領域的用戶拓展和布局,推動量子通信產業化發展。

相關焦點

  • 【解放日報】量子通信「京滬幹線」今年建成
    吳名遂 製圖  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研究院,今年將註定成為全球矚目的科學地標——今年7月,我國將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而科學實驗中心(上海)即設在該院:今年底,全球第一條遠距離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將建成並驗收,京滬兩地及沿線的金融、政務機構可利用這條線路,進行遠程數據災備和量子安全數據傳輸,從物理原理上確保不可能被第三方竊聽到有用信息。
  • 「量子京滬幹線」今年建成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院士3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京滬幹線大尺度光纖量子通信骨幹網將於
  • 「京滬幹線」構建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雛形
    而今,經過兩年多不間斷運行,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的穩定性、安全性均得到了驗證。今天凌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以「跨越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為題,報導了這項中國量子科技的又一重要成果。
  • 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開通 「京滬幹線」的意義
    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昨日正式開通,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和山東省濟南市市長王忠林首先通話。之後,白春禮先後與合肥、上海、新疆南山天文臺等分會場通話。  這不僅是一條國內線路——結合「京滬幹線」與「墨子號」的天地鏈路,我國成功實現了洲際量子保密通信——通過這條不可破解的保密線,白春禮與奧地利科學院院長安東·塞林格進行了世界首次洲際量子保密通信視頻通話。  白春禮說,這標誌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絡雛形,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 可抵禦目前所有已知量子黑客攻擊!量子通信「京滬幹線」今登《自然》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於2011年12月立項,是中科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首批科學實驗衛星之一。2016年8月16日發射升空後,在國際上率先成功實現了千公裡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高速星地量子密鑰分發、地星量子隱形傳態等實驗。 「京滬幹線」項目於2013年7月立項,2017年9月29日開通,整個項目建設周期42個月。
  • 剛剛,省長李國英與北京視頻通話,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
    「沒有一個量子網絡比中國在去年底建成的(『京滬幹線』)更具雄心。」                      ——英國《經濟學人》2017年3月報導「實現從實驗室到應用的飛躍:中國啟動建設遠距離量子通信幹線。」
  • 我國全球首顆量子衛星或7月發射!
  • 世界首條量子通信幹線京滬幹線開通 實現「無條件安全」通信
    央廣網北京9月30日消息(記者潘毅)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昨天(29日),世界上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正式開通。當我們用手機買買買的時候,不知道您有沒有憂慮過安全問題。雖然傳統的手機通訊都有算法加密做保障,但這份保障只能說是暫時安全。
  • 京滬幹線通過技術驗收 量子通信產業鏈受益
    8月30日下午,國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技術驗證及應用示範項目技術驗收評審會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舉行,評審專家組聽取了項目組關於項目建設基本情況和分系統驗收情況的匯報,經現場質詢和討論,專家組認為項目已完成了預期的技術驗證和應用示範任務,具備開通條件,同意通過技術驗收。
  • 中科大上海研究院量子工程中心:京廣量子通信幹線正在建設
    8月29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位於上海浦東的中科大上海研究院量子工程中心了解到,我國的量子通信網絡建設的步伐正在加快,目前正在研發多顆中高軌和低軌量子通信衛星,同時連接北京和廣州的量子通信幹線也在建設當中。
  • 潘建偉團隊:「京滬幹線」可抵禦所有已知的量子黑客攻擊方案
    2021年1月7日,距離世界首顆量子通信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過去了4年4個月,距離世界首條量子通信骨幹網絡「京滬幹線」開通過去了3年3個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與合作者在《自然》(Nature)上發文,正式宣布天地一體化的大規模量子通信網絡在技術上可行。
  • 世界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即將發射!傳統通信格局將被顛覆?
    我國首顆量子通信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在即,如果該衛星成功運行,中國將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並結合地面已有的光纖量子通信網絡,初步構建一個廣域量子通信體系。目前,量子通信這一前沿科技產業正受資本市場熱捧,2020年將突破百億市場規模。未來,「量子網際網路」或將量子通信帶進尋常百姓家。  ▍全球首家!
  • 量子通信「京滬幹線」將開通 中科大首次實現10光子糾纏
    同時,潘建偉透露,量子通信「京滬幹線」已全線貫通,近期將正式開通。  「京滬幹線」已全部貫通  去年年底,國際首條千公裡量級的量子通信骨幹網「京滬幹線」已全部貫通,將於近期正式開通,結合量子衛星和京滬幹線將初步構建我國天地一體化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雛形。
  • 我國將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概念股精選
    今日股市行情預測  =====全文閱讀=====  至誠網(www.zhicheng.com)07月8日訊    今日獲悉,下個月,我國將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科學實驗中心即設在中國科技大學上海研究院。
  • 「京滬幹線」與「墨子號」成功對接 中國領先世界量子通信應用
    在量子信息技術方面,「墨子號」和「京滬幹線」的實驗,構建了首個天地一體化的量子通信網絡雛形。2016年8月,中國成功發射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率先在國際上實現高速星地量子通信,為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打下了基礎。2020年6月,中國科學院宣布,「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
  • 我國將發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量子通信到底是啥?
    文章來源:科學大院微信公眾號   中國同時也是世界首顆量子通信衛星近日將擇機發射,如果成功發射,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量子通信的國家,加上今年下半年建成的地面光纖量子通信網絡,國內將初步建成廣域量子通信體系。
  • 量子衛星升空 將催生通信產業鏈千億市場
    文·本報記者 高 博  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酒泉升空,引起全球關注。按照項目首席科學家潘建偉的計劃,中國量子通信技術發展分三步:一是通過光纖實現城域網絡;二是通過量子中繼器實現城際網絡;三是通過衛星中轉實現可覆蓋全球的廣域網絡。此次衛星發射開啟了第三步。
  • 【科技日報】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具備開通條件---中國科學院
    「京滬幹線」項目是2013年7月由國家發改委批覆立項,由安徽省、山東省共同配套投資建設並得到了上海市、北京市的大力支持,由中科院領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作為項目建設主體承擔。同時,「京滬幹線」北京接入點實現與「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興隆地面站的連接,全線密鑰率大於5kbps,已形成星地一體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雛形,大大擴展了「京滬幹線」應用能力。  「京滬幹線」順利通過技術總驗收,意味著世界第一條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線路已經具備開通條件,我國在量子技術的實用化和產業化方面繼續走在世界前列。
  • 量子通信衛星概念市場預期高 機構力薦6隻龍頭股
    據有關媒體報導,我國首顆「量子實驗通信衛星」有望於7月擇機發射,若成功發射,屆時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量子通信的國家。量子通信概念股市場預期高,根據多家券商機構的力薦,不排除下文6隻龍頭股下半年將受益。
  • 海南將建成天地一體量子通信環島網絡及量子通信國際業務總部
    據介紹,項目由文昌國際航天城管理局與國科量子通信網絡有限公司開展合作,包括「天地一體」量子通信衛星接收站、環島量子通信總控中心、量子通信空間實驗中心、量子衛星試驗場等。文昌國際航天城位於海南省文昌市,是中國首個濱海發射基地,起步區分八門灣西片區和航天超算產業片區,明確了「將航天城起步區建設成國際一流、對外開放、融合創新的航天城先行發展示範區」的綜合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