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幹線通過技術驗收 量子通信產業鏈受益

2020-11-26 第一財經

8月30日下午,國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技術驗證及應用示範項目技術驗收評審會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舉行,評審專家組聽取了項目組關於項目建設基本情況和分系統驗收情況的匯報,經現場質詢和討論,專家組認為項目已完成了預期的技術驗證和應用示範任務,具備開通條件,同意通過技術驗收。

量子通信「京滬幹線」的建設目標是建成連接北京、上海、貫穿濟南、合肥四地的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線路。幹線建設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開展小規模系統的室內聯調;對幹線完成系統的功能、性能的先進性進行模擬、測試和驗證;第二階段是在此基礎上做全線項目的集成建設。京滬幹線建成後將會做金融行業、電子政務、多媒體網際網路等領域長途加密通信的應用驗證。

今年以來,我國量子通信技術研究及產業化進展迅速。應用產業上全球首條量子通信商用滬杭幹線全線接通、第一條商用量子通信專網濟南市黨政機關量子通信專網順利通過測試;前沿技術上中國「墨子號」量子衛星在世界上首次實現千公裡量級的量子糾纏,並實現了白天遠距離自由空間量子密鑰分發試驗,量子通信技術需求愈發迫切。

鑑於量子通信在信息安全上無可比擬的巨大優勢,其戰略地位已經得到了全球認同,量子通信也已正式被寫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我國將繼續加大技術研發和網絡建設投入,從而鞏固在信息技術方面難得的領先優勢。量子通信技術的發展以及應用的普及將會持續促進量子通信產業的飛速發展,產業鏈上的相關企業將迎來發展機遇。

目前,量子通信產業鏈生態已經逐步形成,據測算,市場規模有望於2020年突破200億元,相關標的將長期受益。A股市場相關上市公司中凱樂科技(600260.SH)、亨通光電(600487.SH)、華工科技(000988.SZ)以及福晶科技(002222.SZ)等值得關注。

相關焦點

  • 量子通信「京滬幹線」通過技術驗收 具備開通條件(受益股)
    原標題:量子通信「京滬幹線」通過技術驗收 具備開通條件(受益股) 摘要 【量子通信「京滬幹線」通過技術驗收 具備開通條件(受益股)】招商證券分析師張夏、董理偉認為
  • 全球首條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京滬幹線」項目通過總技術驗收
    新華社合肥9月4日電(記者徐海濤)記者4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國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技術驗證及應用示範項目技術驗收評審會日前在該校舉行,評審專家組聽取項目建設情況和分系統驗收情況,經質詢和討論認為項目已完成了預期的技術驗證和應用示範任務,同意通過總技術驗收。這意味著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已經具備開通條件。
  • 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開通 「京滬幹線」的意義
    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昨日正式開通,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和山東省濟南市市長王忠林首先通話。之後,白春禮先後與合肥、上海、新疆南山天文臺等分會場通話。  這不僅是一條國內線路——結合「京滬幹線」與「墨子號」的天地鏈路,我國成功實現了洲際量子保密通信——通過這條不可破解的保密線,白春禮與奧地利科學院院長安東·塞林格進行了世界首次洲際量子保密通信視頻通話。  白春禮說,這標誌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絡雛形,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 【解放日報】量子通信「京滬幹線」今年建成
    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總長2000餘公裡,從北京出發,經過濟南、合肥,到達上海。吳名遂 製圖  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研究院,今年將註定成為全球矚目的科學地標——今年7月,我國將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而科學實驗中心(上海)即設在該院:今年底,全球第一條遠距離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將建成並驗收,京滬兩地及沿線的金融、政務機構可利用這條線路,進行遠程數據災備和量子安全數據傳輸,從物理原理上確保不可能被第三方竊聽到有用信息。
  • 世界首條量子通信幹線京滬幹線開通 實現「無條件安全」通信
    地面上「京滬幹線」的正式開通,與太空中的「墨子號」量子衛星形成了天地鏈路。我們國家不僅構建出了天地一體化的量子通信網絡出行,而且還成功實現了跨越洲際的量子保密通信。這一領先世界的成就是如何達成的?量子通信何時能走進普通人的生活?昨天下午,在位於北京中關村軟體園的國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北京控制中心暨星地一體管控樞紐,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宣布「京滬幹線」正式開通。
  • 【科技日報】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具備開通條件---中國科學院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國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技術驗證及應用示範項目近日在該校順利通過技術驗收,專家組認為項目已完成了預期的技術驗證和應用示範任務,具備開通條件。在半年多時間裡,一直進行著各分系統的應用測試和720小時長時間穩定性測試,測試結果表明系統的各項技術性能指標均達到了設計要求,全線路密鑰率大於20kbps,可滿足萬名用戶的密鑰分發業務需求。同時,「京滬幹線」北京接入點實現與「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興隆地面站的連接,全線密鑰率大於5kbps,已形成星地一體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雛形,大大擴展了「京滬幹線」應用能力。
  • 量子通信"京滬幹線"今年建成 7月將發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吳名遂製圖  東方網3月10日消息: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研究院,今年將註定成為全球矚目的科學地標——今年7月,我國將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而科學實驗中心(上海)即設在該院:今年底,全球第一條遠距離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將建成並驗收,京滬兩地及沿線的金融、政務機構可利用這條線路,進行遠程數據災備和量子安全數據傳輸,從物理原理上確保不可能被第三方竊聽到有用信息
  • 開個會,用上量子通信「京滬幹線」
    通過量子通信「京滬幹線」,濟南與北京、合肥、上海的視頻會議絕對安全。  本報記者 修從濤 攝      本報4月3日訊(記者 修從濤) 3月23日,一場「京滬幹線」量子安全通信多方視頻會議,在北京、濟南、合肥、上海四地同時舉行。此次會議主要探討標準研究項目「量子密鑰分發安全性」的文本內容,同時也是對量子通信「京滬幹線」的一次應用展示。據悉,濟南正在牽頭制定量子通信保密性標準化草案,將為量子通信做國標。
  • 「京滬幹線」構建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雛形
    而今,經過兩年多不間斷運行,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的穩定性、安全性均得到了驗證。今天凌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以「跨越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為題,報導了這項中國量子科技的又一重要成果。
  • 剛剛,省長李國英與北京視頻通話,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與嘉賓一起按下啟動球,宣布「京滬幹線」正式開通。這標誌著我國在量子通信技術的實用化和產業化方面已經走在了世界最前沿,為搶佔下一代世界信息技術制高點奠定基礎。  量子通信「京滬幹線」資料圖。
  • 「量子通信被破解」 ,帶病上崗的京滬幹線怎麼辦?
    「量子通信被破解」 ,帶病上崗的京滬幹線怎麼辦? 「量子通信」被破解是好事還是壞事?這得看對誰而言。此事對於「量子通信」的科學研究工作可能是好事,破解-反破解本是量子通信科研的重要組成部分,失敗和教訓是科學成長的維它命。但是「量子通信」被破解對於工程項目絕對是悲劇了。 「帶病上崗」的京滬量子通信幹線究竟該怎麼辦?
  • 「量子京滬幹線」今年建成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院士3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京滬幹線大尺度光纖量子通信骨幹網將於
  • 中科大上海研究院量子工程中心:京廣量子通信幹線正在建設
    「未來我們的目標是建設成天地一體化的量子通信網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張強表示。2016年8月16日,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一年之後,長達2000公裡的「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通過驗收,成為我國第一條量子通信的「高速鐵路」。中科大上海研究院量子工程中心正是「墨子號」和我國首條光纖量子保密通信線路「京滬幹線」的總控中心。
  • 可抵禦目前所有已知量子黑客攻擊!量子通信「京滬幹線」今登《自然》
    建設期間,「京滬幹線」項目組突破了高速量子密鑰分發、高速高效率單光子探測、可信中繼傳輸和大規模量子網絡管控監控等系列工程化實現的關鍵技術,並成功實現首次洲際量子通信。 在2017年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與「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對接的基礎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陳宇翱、彭承志等,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組、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以及中國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合作,成功組建了世界上首個集成了700多條地面光纖量子密鑰分發(QKD)鏈路和兩個衛星對地自由空間高速QKD鏈路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
  • 徐令予:量子通信京滬幹線——歐美沒有的,讓我先來做
    跨入2017年,中國科技向前邁進的步伐有著進一步加快的跡象,兩千公裡長的京滬量子通信幹線建成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 目前的量子通信實質上就是量子密鑰分配技術(又稱QKD),它是利用「單量子不可克隆定理」來實現密鑰配送的絕對安全。
  • 量子通信「京滬幹線」將開通 中科大首次實現10光子糾纏
    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蓄勢待發,在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顛覆性創新技術呼之欲出。同時,潘建偉透露,量子通信「京滬幹線」已全線貫通,近期將正式開通。  「京滬幹線」已全部貫通  去年年底,國際首條千公裡量級的量子通信骨幹網「京滬幹線」已全部貫通,將於近期正式開通,結合量子衛星和京滬幹線將初步構建我國天地一體化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雛形。
  • 「京滬幹線」與「墨子號」成功對接 中國領先世界量子通信應用
    在量子信息技術方面,「墨子號」和「京滬幹線」的實驗,構建了首個天地一體化的量子通信網絡雛形。2016年8月,中國成功發射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率先在國際上實現高速星地量子通信,為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打下了基礎。2020年6月,中國科學院宣布,「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
  • 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為何能抵禦所有已知的黑客攻擊?專訪工程總師...
    量子通信為何是一種「原理上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它在哪些領域得到了應用?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專訪了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工程總師、中國科技大學教授陳宇翱。 【量子密鑰是一個隨機產生的結果】 早在約公元前7世紀時,古希臘斯巴達人就使用加密術來進行信息傳遞了。
  • 潘建偉團隊:「京滬幹線」可抵禦所有已知的量子黑客攻擊方案
    2021年1月7日,距離世界首顆量子通信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過去了4年4個月,距離世界首條量子通信骨幹網絡「京滬幹線」開通過去了3年3個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與合作者在《自然》(Nature)上發文,正式宣布天地一體化的大規模量子通信網絡在技術上可行。
  • 量子衛星升空 將催生通信產業鏈千億市場
    中國率先在這一領域的突破,將催生量子通信千億市場,引發世界新一輪的通信技術研發競爭。量子通信產業鏈主要包含元器件、通訊設備、量子通信網絡運營及專網應用服務四個環節。這其中,無論哪一個環節都充滿商機。  美國同樣積極,美國國防部支持的「高級研發活動」計劃將量子通信應用拓展到衛星通信、城域以及長距離光纖網絡;NASA也計劃在其總部和噴氣推進實驗室之間建立一個直線600公裡、包含10個骨幹節點的遠距離光纖量子通信幹線,並計劃拓展到星地通信。在美國國防部2013年到2017年的科技發展計劃中,量子信息與控制技術被列入六大顛覆性研究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