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導,1月7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機構聯合發布了名為《跨越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的論文。該論文表示,廣域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條件已經初步成熟。這也意味著全球首個量子通信網在中國誕生了,可以抵禦所有黑客的攻擊。
此前,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就已經跟「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對接了。據了解,「墨子號」衛星在2016年就已經發射升空,在這幾年裡,「墨子號」衛星的相關任務都完成得相當不錯。中國的研究團隊則在這一基礎上構建了全球首個廣域量子通信網絡,這個廣域量子通信網絡通過700多條地面的光纖量子密鑰分發鏈路以及兩個星地自由空間高速鏈路。這樣一來,就可以實現地面跨度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的量子密鑰分發。此外,研究隊伍還在不同的領域上進行了兩年多的穩定性以及安全性的測試。
據了解,通過構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保密通信網絡的雛形,中國科學家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奠定了科技基礎。量子的保密通信京滬幹線長達兩千多公裡,沿線經過我國的4個省份,該幹線是目前全球最遠的量子安全密鑰分發乾線,這條幹線在2017年就已經開通。
量子密鑰分發一般由兩種方式實現,一是通過光纖,二是通過自由空間。一般來說,光纖技術的通信信道穩定性比較好,不會輕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基本上可以實現簡單的恆定安全碼率,在有效的範圍內,可以連接到千家萬戶。自由空間信道,則可以在超遠的距離外或者移動的物體等限制的場景中通過衛星的中轉進行連接。地面光纖與自由空間相結合,就可以構建一個覆蓋全球的量子通信網。
研究團隊不斷在高速量子密鑰分發中探索、測試。在量子通信網絡的建成後,還開展了兩年多的技術與實際應用的實驗,並進行了穩定性試驗、安全試驗和相關標準化研究。其安全性也達到了極高的標準,據了解,現在的量子通信網,可以抵禦所有量子黑客的攻擊。此外,京滬幹線網絡的密鑰分發還可以供一萬多用戶同時使用,這也表明量子化變革已經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