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量子通信網現身中國,可抵禦所有黑客攻擊,量子化變革已開啟

2021-01-17 虎妞洋洋說

據媒體報導,1月7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機構聯合發布了名為《跨越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的論文。該論文表示,廣域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條件已經初步成熟。這也意味著全球首個量子通信網在中國誕生了,可以抵禦所有黑客的攻擊。

此前,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就已經跟「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對接了。據了解,「墨子號」衛星在2016年就已經發射升空,在這幾年裡,「墨子號」衛星的相關任務都完成得相當不錯。中國的研究團隊則在這一基礎上構建了全球首個廣域量子通信網絡,這個廣域量子通信網絡通過700多條地面的光纖量子密鑰分發鏈路以及兩個星地自由空間高速鏈路。這樣一來,就可以實現地面跨度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的量子密鑰分發。此外,研究隊伍還在不同的領域上進行了兩年多的穩定性以及安全性的測試。

據了解,通過構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保密通信網絡的雛形,中國科學家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奠定了科技基礎。量子的保密通信京滬幹線長達兩千多公裡,沿線經過我國的4個省份,該幹線是目前全球最遠的量子安全密鑰分發乾線,這條幹線在2017年就已經開通。

量子密鑰分發一般由兩種方式實現,一是通過光纖,二是通過自由空間。一般來說,光纖技術的通信信道穩定性比較好,不會輕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基本上可以實現簡單的恆定安全碼率,在有效的範圍內,可以連接到千家萬戶。自由空間信道,則可以在超遠的距離外或者移動的物體等限制的場景中通過衛星的中轉進行連接。地面光纖與自由空間相結合,就可以構建一個覆蓋全球的量子通信網。

研究團隊不斷在高速量子密鑰分發中探索、測試。在量子通信網絡的建成後,還開展了兩年多的技術與實際應用的實驗,並進行了穩定性試驗、安全試驗和相關標準化研究。其安全性也達到了極高的標準,據了解,現在的量子通信網,可以抵禦所有量子黑客的攻擊。此外,京滬幹線網絡的密鑰分發還可以供一萬多用戶同時使用,這也表明量子化變革已經開啟。

相關焦點

  • 潘建偉團隊:「京滬幹線」可抵禦所有已知的量子黑客攻擊方案
    2021年1月7日,距離世界首顆量子通信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過去了4年4個月,距離世界首條量子通信骨幹網絡「京滬幹線」開通過去了3年3個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與合作者在《自然》(Nature)上發文,正式宣布天地一體化的大規模量子通信網絡在技術上可行。
  • 可抵禦所有已知黑客攻擊 中國組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1月7日,來自中國科技大學的消息,潘建偉院士等人組成的團隊成功組建了世界上首個天地一體化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宇翱、彭承志等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組、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及中國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合作,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雜誌上發表了題為「跨越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An integrated space-to-ground quantum communication network over 4,600 kilometres
  • 中國量子科技再突破!構建全球首個通信網,抵禦所有已知黑客攻擊
    而量子通信,經過論證。在理論上,只要通信雙方設置了密鑰,就一定不會被破譯。2021年1月7日凌晨,一篇論文震驚了世界。這篇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論文宣布,廣域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已經具備基本的實際應用條件。
  • 中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量子密話」走進大眾視野
    央廣網北京1月12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超連結》報導,最近,我國在量子技術方面又傳來了好消息。中國科研團隊宣布成功實現了跨越4600公裡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標誌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雛形,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奠定了科學與技術基礎。
  • 我國構建全球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 闖出科創「無人區」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與「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對接的基礎上,成功組建了世界上首個天地一體化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該網絡覆蓋範圍從北京到上海,並通過衛星連接到了烏魯木齊。
  • 可抵禦目前所有已知量子黑客攻擊!量子通信「京滬幹線」今登《自然》
    今天(7日)凌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以「跨越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為題,報導了這項中國量子科技的又一重要成果。 這項成果不僅實現了跨度4600公裡的星地一體的大範圍、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也證明了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條件已經完全成熟,標誌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雛形,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奠定了堅實的科學與技術基礎。
  • 【解放日報】「京滬幹線」如何抵禦所有黑客攻擊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宇翱、彭承志等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組、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以及中國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合作,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雜誌發表了題為「跨越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的論文,證明了廣域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條件已初步成熟,我國構建起廣域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雛形。
  • 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為何能抵禦所有已知的黑客攻擊?專訪工程總師...
    北京時間1月7日凌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宇翱、彭承志等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組、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以及中國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合作,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雜誌發表了題為「跨越
  • 中國實現全球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院士:不怕量子黑客攻擊
    中國又一科技成果領先世界據媒體消息,1月7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官網傳來一則重大利好,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宇翱、彭承志等與國內同行合作,成功構建了全球首個「跨越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相關成果已發布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雜誌上!祝賀潘教授和國內相關的專家們!
  • ...科大潘建偉團隊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成果再登《Nature》
    4600公裡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成功構建全球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中科大凌晨宣布:中國科研人員成功構建全球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150多家行業用戶接入,廣域量子通信網為未來研究提供「天地實驗室」 星地量子通信網的最新成果證明了廣域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條件已初步成熟。經過20多年的努力,中國在量子通信方面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重大轉變。
  • 量子黑客攻擊的前世今生
    針對QKD(Quantum Key Distribution,量子密鑰分發)系統的黑客研究由來已久,一直伴隨著QKD的發展歷程,最早可追溯到1989年的第一次QKD實驗。當量子密碼的兩位創始人Gilles Brassard和Charles Bennett帶領團隊完成第一個QKD實驗,展示了QKD的可行性時,研究者就注意到,由於技術條件的限制,實驗中調製量子態時電源會產生不同的噪音。
  • 量子化變革已到來,「千克」被重新定義
    國際計量委員會副主席、國際單位制諮詢委員會主席、德國聯邦物理技術研究院烏爾裡奇博士8月31日在北京舉行的「從實物到量子——原子時誕生50周年」學術報告會上透露,將於2018年召開的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將最終審議新的SI(國際單位制)修訂案。電流、質量等7個基本單位將全部與宇宙中恆定不變的量或基本物理常數聯繫起來。
  • 量子霸權有多可怕?中國彎道超車的希望!可抵禦黑客攻擊破解密碼
    小天平常對量子科技相關信息也很感興趣,現在特意分享給大家。中國組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1月7日,中國科技大學的潘建偉院士等人組成的團隊成功組建了世界上首個天地一體化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研究團隊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與「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對接的基礎上,構建了世界上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實現了地面跨度4600公裡的星地一體的大範圍、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經過長達兩年多測試和應用,研究團隊驗證了量子通信網絡穩定性和安全性,並進行了標準化研究、政務、金融、電力等不同領域的應用示範。
  • 中國科大凌晨宣布!成功驗證!全球首個!
    中國科大凌晨宣布!成功驗證!全球首個!1月7日宣布,中國科研團隊成功實現了跨越4600公裡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標誌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雛形,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奠定了科學與技術基礎。
  • 中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新華社合肥1月7日電(記者徐海濤、劉方強)32年前,人類歷史上首次量子通信在實驗室誕生,傳輸了32釐米。而今,中國人將這個距離擴展了1400多萬倍,實現了從地面到太空的多用戶通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7日宣布,中國科研團隊成功實現了跨越4600公裡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標誌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雛形。該成果已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刊發。
  • 中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網站消息,北京時間1月7日凌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宇翱、彭承志等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組、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及中國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合作,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雜誌上發表了題為「跨越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An integrated space-to-ground quantum communication network
  • 中國構建世界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科技日報合肥1月7日電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團隊與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等單位合作,構建了世界上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並進行了長達兩年多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測試、標準化研究以及政務金融電力等不同領域的應用示範。
  • 中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32年前,人類歷史上首次量子通信在實驗室誕生,傳輸了32釐米。而今,中國人將這個距離擴展了1400多萬倍,實現了從地面到太空的多用戶通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7日宣布,中國科研團隊成功實現了跨越4600公裡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標誌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雛形。該成果已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刊發。
  • 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 助推計量邁入量子化新時代
    總局計量司司長謝軍在發布會上透露,明年5月20日中國將開始使用新修訂後的國際單位制,為抓住此次變革帶來的歷史性機遇,我國將強化計量量子化戰略研究,並制定量子化時代的中國計量發展新規劃(2020年-2035年)。
  • 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參與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該成果已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刊發。位於濟南高新區的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合作參與了該項目。我國成功構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雛形量子通信是量子科技三大方向之一,經過20多年努力,中國在該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重大轉變。2016年,中國成功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2017年,建成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