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件。
藍盾股份8月31日晚間發布公告,藍盾信息安全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與華南師範大學信息光電子科技學院近日籤署了《共建量子密碼技術聯合實驗室框架協議》,雙方擬共同籌建量子密碼技術聯合實驗室。聯合實驗室的總體目標是通過校企產學研合作,推動量子密碼技術的產業化應用,分步驟推出量子密碼網絡的通信終端產品和網絡節點產品,構建量子密碼應用網絡,最終為信息安全領域提供量子密碼產品的銷售和具體應用案例的解決方案。
2.我們的分析與判斷。
(一)、量子密碼技術理論上具有絕對安全性。
量子密碼是指基於量子的不可複製性研製出的密碼通信系統。這個密碼系統是建立在一個通信系統的基礎上,信息是通過單個光子進行傳遞的,它們也不會遺留下可追蹤的痕跡,無法被竊聽者截獲。建造一個量子密碼網絡需要一種新的光纖和一種精緻的光子探測器,才能讓額外的單個用戶連接到網絡,造價相當昂貴。在普朗克提出的量子理論中,量子的不可複製性是一項基本定律。任意量子的狀態,在受到複製或測量時,都會發生變化。利用量子的這一特性製作的密碼,從理論上講是一種最為安全的密碼。如果一個偷聽者想在某一個地方偷聽信息,或者將該信息內容複製下來,這就是一種測量行為,這種測量對量子體系來說意味著對整個體系的破壞,其結果是被測量的信息將全部消失。正是基於以上原理,科學家們提出了量子密碼的概念,並把它應用與量子通信系統中。
(二)、我國量子密碼技術發展迅速,達到國際前沿水平。
近年來,研究者們設計出了大量的各具特色的量子密碼方案,並對其安全性進行了深入系統的分析,同時在提高方案性能和實驗實現方面取得了眾多成果。1984年,BennettBrassard提出量子密鑰分發的BB84協議以來,由於其無條件安全性,量子密碼得到了迅速的發展。2002年,瑞士日內瓦大學的研究組在67千米的光纖中實現了單光子密碼通信;但是對光子數目分束攻擊就會不安全。2004年,實際可行的誘騙態量子密鑰分發方案被提出。2006年,中國科技大學教授潘建偉小組、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歐洲慕尼黑大學-維也納大學聯合研究小組各自獨立實現了誘騙態方案,同時實現了超過100公裡的誘騙態量子密鑰分發實驗,由此打開了量子通信走向應用的大門。2013年9月,東芝公司劍橋研究實驗室的AndrewShields和同事們稱,他們現在已經研發出發送無法被破解的保密信息的方式,也就是所謂的「量子密分配」(QKD)。與藍盾信息合作的華南師範大學信息光電子科技學院,於2002年3月5日在中科院院士劉頌豪教授倡議下成立,學院現擁有一個光學國家重點學科,一個廣東省微納光子功能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兩個廣東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劉頌豪教授是我國著名光學和雷射專家,60年代初70年代研究雷射與物質相互作用,發現受激克爾散射效應,對雷射武器研究提出了重要發展方向,研究了雷射對靶材和光電元件的相互作用效應,為國防科學研究提供了重要參數和寶貴資料,獲國防科委重大科研成果獎。80年代初創建我國第一個雷射光譜開放實驗室,率先建立超聲分子束雷射光譜學實驗方法並與交叉分子束、半導體雷射探測光譜技術結合,用於化學反應動力學和基礎物理研究。率先在國內開展雷射生命科學研究,首次探測到蛋白質分子產生的雙光子誘發螢光,取得多項具有國際水平的科研成果,獲國家、中國科學院和軍隊科技進步獎。近十多年來在廣東建成雷射與光電子學產學研三結合的高新技術基地,建立我國第一個雷射生命科學實驗室及光孤子實驗室,科研成果卓著,在光纖通信新技術、雷射加工、納米材料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1996年獲廣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和高教廳科技進步一等獎。1998年獲廣東省科技突出成果獎一等獎。先後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及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400多篇、專著3部。公司及華師光電根據量子密碼技術的現狀與未來應用需求,結合自身優勢,擬共同籌建聯合實驗室。聯合實驗室設置兩個分實驗室。量子密碼技術研究實驗室(校方分實驗室)主要負責量子密碼技術各部分終端設備和節點設備的可行性研究實驗和產品模塊的測試等工作;量子密碼技術產品開發實驗室(企業分實驗室)主要負責產品定型、外型封裝以及產品總體測試等工作。
(三)、我國量子通信產業化布局處於積極推進階段,藍盾股份有望受益。
量子通信在軍事、國防、金融等信息安全領域有著巨大的應用價值和前景,未來國內量子通信市場規模有望達到千億元級別。實際應用中,量子通信與現有通信的融合是一個相互取長補短的過程,量子通信不會完全替代現有的通信技術,而是在現有的技術上,在物理層、網絡層、應用層將兩者進行融合。近年來,量子密碼產品陸續推出,在國外一些重要部門也得到了應用。在美國,華盛頓的白宮和五角大樓之間有專用線路進行實際的應用,同時還連接了附近主要的軍事地點、防禦系統和研究實驗室。在我國,合肥量子通信網的建成使用,標誌著我國繼量子信息基礎研究躋身全球一流水平後,又在量子信息技術先期產業化競爭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潘建偉及其率領的團隊在2013年開建的世界第一條量子通信保密幹線--「京滬幹線」,將於2016年前後建成,這使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從十年前不起眼的國家發展成為現在的世界勁旅;中科院「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工程目前進展順利,計劃在2016年左右發射,爭取到2030年建成全球化的量子通信衛星網絡。通過建設聯合實驗室,藍盾公司將在量子密碼技術領域進行初步探索和布局,力爭在量子密碼關鍵技術上有所突破和完善,並推動其產業化應用。如聯合實驗室未來在該領域能有重要的研發成果轉化,將使公司在與各大科研院校的產學研合作方面形成示範效應,大大提升公司的戰略性、前瞻性、關鍵性技術的開發和應用能力,並有望開闢和引領量子密碼技術的市場需求和應用潮流。
3.投資建議。
合作建設量子密碼技術聯合實驗室,大安全布局再下一城。收購中經電商和匯通寶切入電商和支付市場,公司業務模式獨特,壁壘高,空間大,業績超預期是大概率事件。收購華煒切入電磁安全領域,協同效應明顯;大安全戰略不斷推進,併購或將成為常態。暫不考慮量子密碼布局對業績的影響,預計公司15-17年備考淨利潤分別為2.5、3.3和4.5億,對應攤薄後的EPS分別為0.42、0.55和0.75元,維持「推薦」評級,6個月合理估值35~50元。
4.風險提示。
產業化進程低於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