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用5年投入上千億,分期建設最大量子實驗室,取得了一定成就

2020-12-05 Science鋒芒

國用5年投入上千億,分期建設最大量子實驗室,取得了一定成就

雖然中國在很多方面發展都要比美國這樣的國家晚,但是我們有後來居上的實力,比如說在量子通信上。

據了解我國的合肥有一個全球最為尖端的量子實驗室,雖然這個實驗室兩年前才動工,現在也還在建設中,但是它在我國的建設下呼之欲來,這一個全球頂尖級的量子實驗室的總投資約70億,這還只是實驗室的一期工程,而且這一期工程在今年年底會完工。

這一個在中國甚至是全球最大的國家量子實驗室,我國用5年的時間累計投入上千億,將其分期建設。我國之所以要投入這麼大的財力物力,是因為它能夠保證國家重要行業的信息安全,滿足大數據時代的計算要求,並在這個基礎下孕育出一些新興行業。

我國對於這個量子實驗室的建設方案,現在已經完成得差不多了,而且它的一期工程也正在建設當中,但他的所有工程都完全結束之後,他就能夠幫助我國搶佔全球量子科技的制高點,讓中國在現在的第2次量子革命時代中,能夠取得一定的成就。

我們可以籠統一點說第一次量子革命在量子理論的基礎上給我們帶來了電晶體等半導體器件,還有我們現在所使用的電腦,智慧型手機等通信設備,那麼肯定有人就會提出問題,第2次量子革命又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就中國在第2次量子革命中所取得的成就來看,中國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成功升天,為今後構建量子通信網絡先行試驗,京滬幹線採用了量子密鑰和量子網絡等技術是全球第一條採用量子通信的鐵路,當然除了這些,我國還有很多成就。

其實從我國取得的這些成就來看,我們就可以大致的猜到,第2次量子革命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或許是更快速的網絡,更便捷的通信,更高端的科技。

但是不管未來的發展會是怎樣的,我國的國家級量子實驗室的建設,都是對中國甚至全球都是有利的,可以說通天徹地,因為這個實驗室能夠更快的推動更大規模量子產業的到來,讓我們更早地處在一個新世界。

好了,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我們下一期再見!

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正式竣工,高達530米,躋身世界第八高

做出貢獻!中國決定開展一項水利樞紐工程,將有力改善當地面貌

上海耗資459億在建18號地鐵線,共設26站點,力爭年底開通

相關焦點

  • 中國分5年投入上千億,全球頂級量子實驗室呼之欲來
    出品|國器 國家重點前瞻性科技工程將引領第二次量子革命 作為中國乃至全球最大的國家量子實驗室,量子信息科學實驗室總規劃用5年的時間累計投入上千億分期建設完成。
  • 合肥推進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建設
    當前,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正在合肥高新區積極推進建設中。今年7月,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正式揭牌,目標是搶佔世界量子信息領域發展制高點,打造代表國家水平、承載國家使命的創新基礎平臺。
  • 「中國量子加密技術領先,美國若再等5年才投入就晚了」
    【文/觀察者網作者 程小康】 《紐約時報》12月3日發表題為《量子加密競賽方興未艾,中國已領先一步》的文章,對比了中美兩國在量子計算機領域的發展成就。文章稱,中國在量子加密技術方面已經處於領先地位。美國專家驚嘆之餘也不得不對美國發出警告:如果再等上5或者10年才投入進去,那就太晚了。
  • 合肥推進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建設 搶佔世界量子信息領域「話語...
    發展目標: 量子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當前,世界主要國家紛紛制定計劃、投入巨資,把量子信息技術作為未來的戰略制高點,「第二次量子革命」大幕拉開。  2月27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暨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建設正式啟動,安徽省將創建國家量子信息科學實驗室作為科技創新「一號工程」。
  • 中國將建成世界最大的量子實驗室,它有什麼用處與前景?
    我國的科研設備有很多第一:世界最大的天文射電望遠鏡「天眼」、全球第一次登陸月球背面、世界第一臺量子衛星「墨子號」、世界第一通訊「5G」開通...眼下正在建的世界最大「量子實驗室」預計今年年底建成竣工,吹響向量子世界進發的號角!
  • 廣東省實驗室建設取得新進展
    去年,4家廣東省實驗室掛牌成立,之後就緊鑼密鼓地開啟了紅紅火火的建設模式,在建設過程中取得了不少進展。在這次廣東省實驗室建設工作座談會上, 馬興瑞指出, 各有關市和部門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樹立長遠戰略思維,抓住發展機遇,緊緊圍繞建設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的要求,努力打造聚焦優勢領域、具備廣東特色、國際一流實驗室。
  • 全球最大量子信息實驗室建設預計年底完成
    全球最大量子信息實驗室建設預計年底完成 2020-02-28 23: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潘建偉:儘快實質性啟動量子國家實驗室建設,擴大技術覆蓋範圍
    今年「兩會」上,就公眾熱議的量子通信技術的最新進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院士給出了最新解答。潘建偉表示,正在推動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的建設,並努力擴大量子信息技術的覆蓋範圍,希望通過降低成本儘早讓量子技術惠及大眾。
  • ...管理者是實驗室建設的基礎——訪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科研與設備...
    實驗室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    劉老師從1993年開始進入現在的工作崗位,多年來的實踐與摸索,使她在這個工作崗位上小有建樹,這其中不僅包括了實驗室管理的相關規定及有效措施等常規性管理手段的精熟,還得益於其深湛的專業素養與圓融通達的心理協調能力。
  • 我國國寶級科學家:90歲高齡身價上千億!讓國產航母提前三十年
    而中國能夠在航母的發展上取得這麼大的成就,與一位國寶級科學家的貢獻分不開,他90歲高齡身價上千億!讓國產航母提前三十年服役。 這位科學家就是潘際鑾院士,潘際鑾院士是中國的焊接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本科畢業於中國的清華大學,研究生就讀於哈爾濱工業大學,潘際鑾院士用他的一生為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最新】安徽正申報建設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
    中國證券網訊 從中國日報微博獲悉,28日,安徽省長李錦斌表示,安徽正在聯合中科院申報建設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位於合肥的中科大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協同創新中心已取得了一系列世界領先成果,千公裡光纖量子通信「京滬幹線」即將建成,世界首顆量子科學試驗衛星即將發射。
  • 我國「天地一體化量子實驗室」戰疫情「建設加速」
    新華社合肥4月16日電 題:我國「天地一體化量子實驗室」戰疫情「建設加速」新華社記者徐海濤「E=hv」,這是愛因斯坦提出的光量子假說公式。在安徽省合肥市西郊,形如「E=hv」、總投資約70億元的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工地,施工團隊已全面復工並「加速度建設」。他們正想方設法消除新冠肺炎疫情對工期的延誤,目標於今年底如期建成交付使用。量子理論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之一,為人類帶來了雷射、半導體、核磁共振等重大科技應用。
  • 陳延峰:以一流實驗室建設支撐一流學科建設
    ​  各位領導、老師們:  多年來,在學校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在科學研究和實驗室建設上取得了一些成績。根據學校安排,我代表實驗室做這次經驗交流。實驗室建立以來,在主管部門和依託單位的大力支持下,本實驗室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對外開放與運行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為我國的凝聚態物理和材料科學基礎研究,為相關材料工程、信息技術與科學、新能源等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做出了重要的貢獻。1997年Nature雜誌曾經將本實驗室列為「遠東地區(除了日本外),接近世界級水平的兩個實驗室之一(另一個為新加坡分子與細胞生物學實驗室)」。
  • 中國的「貝爾實驗室」揭開神秘面紗 市民感受量子魅力
    ,參觀量子晶片綜合測試實驗室。本報記者 和冠欣攝   本報訊(記者 張航)昨天,市科委組織「科技創新」專題政務開放日活動,30餘位市民代表探訪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及其超導量子計算實驗室,感受「量子魅力」。   在超導量子計算實驗室,只見一座實驗臺架上安裝著一個高約1米、直徑約0.5米的金屬圓筒實驗裝置。現場講解的實驗團隊負責人金貽榮告訴大家,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圓筒」就是超導量子計算的核心。
  • 量子通信產業化初試 中國籌建千億級國家實驗室
    中國正在籌建的國家實驗室涉及合肥、上海和北京等地,僅合肥量子信息實驗室佔地就將達554畝,如此規模在全球都比較罕見。   一個涉及多地的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下稱「國家實驗室」)正在籌建,長期投資將達千億元。
  • 吉林大學物理學院量子光學實驗室平臺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吉林大學物理學院量子光學實驗室在實驗平臺建設上取得重要進展,初步搭建起了一套磁光俘獲(MOT)冷原子系統,並於5月9日成功觀測到了溫度約為幾百uK的冷原子團。冷原子物理是近年來最熱門的物理學前沿問題之一,且與量子光學研究密不可分。目前,國內僅有10餘個學術團隊能夠開展與冷原子相關的實驗研究。
  • 我國「天地一體化」量子實驗室建設加速 年底交付
    在安徽省合肥市西郊,形如「E=hv」、總投資約70億元的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工地,施工團隊已全面復工並「加速度建設」。他們正想方設法消除新冠肺炎疫情對工期的延誤,目標於今年底如期建成交付使用。量子理論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之一,為人類帶來了雷射、半導體、核磁共振等重大科技應用。
  • 潘建偉:要儘快實質性地啟動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建設
    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院士潘建偉。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院士潘建偉介紹,我國目前在量子信息領域是有一定的國際競爭力和較強實力的,但國際競爭非常激烈。我們也不能太樂觀。他建議,要儘快實質性地啟動量子信息領域國家實驗室建設以及相關領域的科技創新2030項目。
  • 潘建偉再立新功,中國量子科學取得重要突破,又實現一個國際首次
    在我們眼中量子科學是遙不可及的學科,即使是上了大學,我們也很難去接觸到這個學科,或者可以說我們很難去理解這個學科,這個學科可以用現在的「高大上」所形容了。在1999年的時候,他作為第二作者的文章被美國《科學》雜誌評選為全球十大科技發展的文章,可見潘建偉在量子領域有著不小的成就。
  • 獨家|量子通信產業化初試 中國籌建千億級國家實驗室
    一個涉及多地的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下稱「國家實驗室」)正在籌建,長期投資將達千億元。第一財經記者從2018年國際量子密碼會議上了解到,中國正在籌建的國家實驗室涉及合肥、上海和北京等地,僅合肥量子信息實驗室佔地就將達554畝,如此規模在全球都比較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