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科學家
更是一名傑出的科研管理者
在他的主持下
量子衛星成功發射
中國站在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的第一梯隊
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
他的團隊研製出
嫦娥系列衛星的雷射高度計
讓嫦娥睜開一雙明亮的「眼睛」
嫦娥四號探測器巡視器、著陸器、中繼星「鵲橋」示意圖
他就是
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王建宇
今天
他不遺餘力地推動國家實驗室建設
要為中國科技發展帶來一場深刻的變革
他說「建設國家實驗室
不是為了多發論文或者有多少專利
是為了國家科技發展的未來」
「國家實驗室應該成為一個平臺
吸引全國,甚至全世界
最好的人才一起努力
攀登一座又一座科學的高峰
2017年5月,世界首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在中國誕生。新華社發
無論是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還是載人航天、探月工程
王建宇都強調「新一代的科技發展
要非常注重大兵團作戰」
2018年12月,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開啟了月球探測的新旅程。
回首往事,王建宇走過了怎樣的科研之路?
今天中國的科研體系如何實現創新和改革?
國家實驗室對中國科技的未來起到什麼作用?
本期《思客時間》聯手新華網科技頻道
邀請了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建宇
為我們解讀中國科技發展
探索科研管理的未來方向
製片人:劉娟
監製:唐心怡
採訪:解軼鵬
編導:郭建偉
拍攝製作:陳振
《思客時間》是由新華網思客傾力打造的一檔深度訪談節目。我們聚焦一個人物、一個行業,通過深度對話,直擊受訪者真實經歷,記錄時代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