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包信和: 生命科學與醫學部今年或添臨床醫學專業

2020-11-29 安徽網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2017 年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揭牌成立,安徽省立醫院以直屬附屬的形式併入中國科技大學,命名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一年多時間,生命科學與醫學部人才培養啟動、多個頂級團隊入駐,「科大新醫學」創新實踐加快發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正朝著國內一流的醫院邁進。在北京,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包信和接受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的專訪,暢談校院融合、人才培養、上會關注領域。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包信和接受本報記者採訪。

頂尖團隊入駐中國科大附一院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由中國科學院、安徽省政府、國家衛計委三方共建,自成立開始就備受關注。據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通過在Nature雜誌發布全球招聘啟事、顧問委員會工作小組遴選,知名旅美學者、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血液科副主任程臨釗教授於2019年春節後正式「掛帥」生命科學與醫學部,出任部長一職。

不僅如此,一年多時間,多位院士如王紅陽、葛均波、卞修武、蔣華良、趙宇亮和他們的研究團隊以及中國科技大學的田志剛院士、申勇教授等已經入駐生命科學與醫學部,並分別建立「腫瘤學」「人工智慧與醫學創新」「智慧病理」「藥物化學生物學」「腫瘤診療智能納米系統」「免疫治療」和「神經性衰變機理」院士工作室和研究中心,陣容強大。

包信和告訴記者,目前生命科學與醫學部建立了8~10個研究中心或研究所,全部設在醫院,基本都是以院士或著名專家領銜,每個團隊在各自領域水平都非常高。基礎研究將和臨床緊密結合,不僅有助於提高醫學研究的水平,也能造福安徽百姓。

探索「5+3」醫學人才培養模式

生命科學與醫學部去年首次面向全國招收研究生,加快推進「理工醫交叉融合,醫教研協同創新,生命科學與醫學一體化發展」的「科大新醫學」創新實踐。

「去年我們招了近60名研究生,基本上還是在生命科學、醫學基礎研究這些方面。」包信和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教育部認定的20個可以自主設置專業的高校,今年計劃探索在生命科學與醫學部新增臨床醫學專業。

「今年我們希望能夠把臨床醫學的研究生專業設置出來,最近一直在推動這件事,教育部非常重視。我們也已經申報了本科的臨床醫學專業方向。」包信和說。

如果今年增設臨床醫學專業,那招生規模是否會擴大?包信和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一直堅持精品辦學路線,無論是本科還是研究生,總體招生規模都不會很大。

包信和透露,目前正在加快拔尖創新醫學人才培養。在「中國科大與北京協和醫學院生物醫學交叉學科人才培養計劃(PhD Program)」基礎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北京協和醫學院籤署創新醫學人才培養合作協議,借鑑國際醫學人才培養經驗,遵循醫學教育規律和醫學人才培養規律,體現醫學教育對多學科教育背景人才的要求。

據了解,去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面向全校大一、大二在校本科生設立醫學英才班。經過面試和遴選,來自生命科學學院、少年班學院、化學與材料學院等21名同學入選。

「我們正在做一些改革,探索5+3的人才培養模式。」包信和說,這個「5」裡,實際上要求學生在本科有3年的基礎學科學習,然後2年學醫科知識,接著再在研究生階段學習3年醫科知識,「這樣就形成一個『3+2+3』的模式。」  

去年9月1日,科大高新園區舉行奠基儀式(資料圖片)

高新園區一期預計9月結構封頂

去年9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高新園區舉行奠基儀式。據悉,該校高新園區北鄰中國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西接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和正在建設的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籌)是一個完整的創新主體。兩者同步規劃,建成後將與已經投入使用的中國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構成一個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成果轉移轉化的創新閉環,成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

「科大在合肥市區現有校區面積大約1800畝,作為科大新校區,高新園區規劃總用地1500多畝。」包信和說,今年到北京參加全國兩會前夕,他專門到高新園區施工現場了解建設情況,發現基建速度很快,建設水平很高,「非常不錯,計劃今年9月份一期幾個樓的結構要封頂,我們總體規劃希望明年年底就能交付使用。」

「(高新園區)建成了以後,我們會對學校園區的功能作一些調整。」包信和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東校區以理科人才培養為主,西校區主要是工科和醫科的基礎學科教育等。高新園區未來更多專注新工科和高新技術發展,這也與合肥高新區的發展定位相匹配。

建設面向全國的科技創新體系

創新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基因。包信和說,從去年12月底到今年2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已經在《Nature》《Science》和Cell等頂級期刊發表了5篇文章,「我們不能唯論文論,但是我們鼓勵這種有創新的高水平工作的發表,最近的這些工作涵蓋量子科學、化學、地空、醫科等方面,這也反映了學校在原創性的基礎研究的眾多領域有很強的活力。」

「在去年的人代會上,我提出要在安徽建設科技成果轉化體系,一年時間,我們在省內科技需求比較旺盛的幾個市,比如蕪湖、蚌埠、阜陽和銅陵已經開始逐步建立這樣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包信和告訴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會在這些城市建一些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派駐科研人員,希望不僅是將中國科大,而且要將中科院和中國科大校友好的科研成果直接送到用戶手裡。 我們的目標是依託中國科技大學先進研究院,建設立足合肥、覆蓋安徽、面向全國的科技創新體系,「實際上就是把我們的科研成果直接送到當地科技有需求的地方,同時各城市也會參與到我們的中心建設中來,共同建設這樣一個成果轉移轉化的機構。」

建議建立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

作為一名教育科研工作者,一直以來,包信和非常關注我國科技倫理建設。「其實《關於建立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的建議》我已經提了兩年了,今年會上再提,就是第三年了。」包信和說,過去可能人們對科技倫理關注不多,但是去年出現了一些科技倫理方面的事情,他明顯感覺到人們對科技倫理的意識在增強,對建議的處理意見和反饋也很具體了。

「現在高科技的發展有很多不確定性,這樣也就會給未來社會的發展帶來很多不確定性,用什麼樣的態度對待這些具有不確定性的科學研究就涉及到科技倫理的問題。」包信和說,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科研人員都應該認真思考這個問題,「包括科技方案的設計、科技目標的確定等,都應該同時進行科學倫理方面的考量」。

「科學的目的本來是要造福人類,如果可能會對人類造成災難,那麼這不是我們希望做和看到的。」包信和呼籲,希望能在國家層面建立有權威性的科技倫理委員會,並統籌加強科技倫理研究和建設,讓更多的科學家能夠認識到,科技倫理並不是限制科學發展,實際上是為了科學更健康、更好地持續發展。

蘇蕾豔 崔雪美 但孝妍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項磊 劉暘 鍾虹 魏鑫鑫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大臨床醫學專業獲批 程臨釗任生命科學與醫學部部長
    人民網合肥4月13日電(汪瑞華)前不久,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教高函〔2019〕7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臨床醫學本科專業獲批。
  • 包信和:打造理工醫交叉融合的「新醫學」人才「雙通道」
    新華網北京5月28日電 醫學關乎民生福祉,關乎社會安全,關乎經濟發展。「醫學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門類有其自身規律和特點,醫學人才培養必將經歷相當漫長和艱苦的奮鬥過程。」2020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包信和就醫學人才培養、本科教育等問題接受新華網採訪。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成立
    我們全力支持中國科大建設融合性強、協同性強、轉化性強的生命科學與醫學部,盡力為高端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創造條件,希望全國政協一如既往給予安徽發展更多的關心和支持。  韓啟德充分肯定安徽發展取得的成就,表示立足自身優勢,為安徽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成立大會上,韓啟德與信長星共同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揭牌。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立生命科學與醫學部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簡稱中國科大)生命科學與醫學部23日在合肥成立。同時,安徽省立醫院掛牌成為中科大附屬第一醫院。經安徽省人民政府、國家衛生計生委、中國科學院三方協商,決定共同建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
  • 中國科大:生命科學與醫學部將很快招生
    「我們這些年在學科調整、人才引進方面開展了很多工作,正在謀劃能源、人工智慧、大數據、能源環境、生命科學與醫學等新的學科,推進建設能源學院、網絡安全學院、大數據學院和大數據研究院,以及智能與信息學部。」包信和表示,中國科大將在傳統優勢學科的基礎上,加強建設關係國家安全和重大利益的學科,鼓勵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布局一批國家急需、支撐產業轉型和區域發展的學科。
  • 「雙一流」高校發力醫學:西北大學成立生命科學與醫學部
    5月22日,西北大學舉行生命科學與醫學部成立大會。 本文圖均為 西部網 圖近一年來,「雙一流」高校通過成立醫學院等教研機構方式發力醫學的態勢引人關注。西北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正式成立據西北大學官網消息,5月22日下午,該校生命科學與醫學部成立大會在長安校區舉行。成立大會上,西安市衛計委和西北大學籤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在直屬附屬醫院建設、醫學教育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人才隊伍建設和臨床診療等方面深化合作,促進醫教研融合發展。
  • 西北大學成立生命科學與醫學部
    (攝影:馬騫)  西部網訊(記者彭芬)西北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今日正式宣告成立。這標誌著西北大學醫學學科建設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同時也是西北大學學部制改革的首例試點。  學部下設兩大學院 聚焦「精準醫學」研究  據悉,西北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將下設生命科學學院和醫學院,在生命科學學院框架下,積極推進生態學院、藥學院、華大學院建設。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新增「臨床醫學」專業,2019屆考生有福了!
    這所位列全國前20的高校,至今被人們認為是實力僅此於清華、北大的高校。因此,學校的任何動態都時刻被人們所關注著。近日,教育部公布了高等學校專業審批結果,中科大申請的「臨床醫學」專業順利通過審批!首先,我們來簡單介紹一下這所實力雄厚的大學。中科大全稱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由中國科學院直屬,學校位列A類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211工程、985工程,首批20所學位自主審核高校之一。
  • 西安交大學的基礎醫學專業,廣西醫科大學臨床醫學,該選哪一個?
    一位廣西的高三學生問:西安交通大學的基礎醫學專業,廣西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到底該選哪一個才合適?西安交大是雙一流高校,醫學部前身主體是西安醫科大學,全國排在20名左右,生理學、法醫學、泌尿外科、皮膚性病學是醫學部的重點學科。和西安交大的其他專業相比,醫學部的地位不高,和華科的同濟,中南的湘雅醫學院有一些差距。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醫學部今日揭牌—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大同時組建生命科學與醫學部,承擔學校醫學學科建設和發展任務。中科大附屬第一醫院和醫學部,定於12月23日同日掛牌。 12月21日下午,中國科大一位校領導向澎湃新聞證實了上述兩家單位的掛牌消息。 他還認為,根據現在大學的大形勢,「做大」和「做精」並不矛盾,而醫學又是所有學科中最特別的一個:任何一個好的大學,隨便拉個醫院,都能讓學校排名上升,順便醫院排名上升更猛。 或許也是看到了這一點,讓中科大領導層下定決心辦醫學部。 來自中國科大新創基金會官網的消息稱,12月17日,中國科大校長包信和與北京校友會新一屆理監事會成員座談。
  • 疫情過後臨床醫學專業受熱捧,成為「生命的工程師」需要經受哪些...
    因新冠病毒爆發,醫學類、藥學類人才極度緊缺,相信在今後幾年,會有更多考生和家長選擇醫學、藥學及相關專業。  疫情防控、治病救人、研發藥物會涉及到哪些專業?特色高校及專業又有哪些呢?從今天(5月4日)起,我們推出與疫情有關的專業系列報導。今天為您介紹的是臨床醫學專業。
  • 北京大學強基計劃之基礎醫學:解密生命,醫學基石!
    吳虹1978級北京大學基礎醫學專業學生,高中畢業於北京十一學校。現任北京大學講席教授,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北大清華聯合中心高級研究員。基礎醫學的工作正是臨床醫學的根基,也是臨床醫學的未來。懷著這樣的初心,2014年姜長濤回到北京大學醫學部,再次出發。「基礎研究是生命的基礎,是未來的基礎。我在北京大學醫學部等你來!」
  • 全國有哪些大學,開設臨床醫學本博連讀(八年制)?
    小編給大家總結了全國18所院校開設的臨床醫學(八年制),包括哪些呢?  ①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A+,前2%)  招生單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開設臨床醫學本博連讀和本博連讀法語班。全國僅有兩家臨床醫學博士後培養項目試點單位,浙江大學醫學院是第一所。除此之外,浙大醫學院還獲批醫學類唯一一個「國家試點學院」。該八年制本博連讀分兩個階段完成,前4年在竺可楨學院完成非醫本科專業學習,達到要求後進入後4年醫學階段,完成學業可獲臨床醫學博士專業學位(M.D)。本博連讀畢業後可以無縫銜接本校的「臨床醫學博士後項目」。
  • 第三屆中國科大「墨子論壇」生命科學與醫學分論壇舉辦
    在學校第三屆「墨子論壇」統籌安排下,生命科學與醫學部廣泛宣傳,精心準備,來自世界各地的53位生命科學與醫學領域的青年學者受邀參加本屆「墨子論壇」,大家共話生命科學與醫學學術和科技創新前沿,共商生命科學與醫學一流學科建設。
  • 整合臨床與基礎醫學的資源,北大成立急診醫學學系
    ,為了充分整合優質資源,培養高端急診醫學人才,開展多中心臨床和基礎科學研究,2019年6月,經由北京大學醫學部批准,北京大學醫學部急診醫學學系正式成立。2019年12月7日,國家創傷醫學中心啟動暨北京大學醫學部急診醫學學系成立儀式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舉行。
  • 醫學專業投檔線雙雙提高
    武漢晚報訊(記者黃琪 通訊員姜宗顯)近日,記者從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獲悉,兩校今年醫學專業在全國多數省份的投檔位次值均有大幅提升。    今年,武漢大學醫學專業在全國29個省份招生計劃671人,全部招滿,且在全國22個省份的投檔位次值相比去年均有大幅提升。
  • 包信和:對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理念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包信和(人民網記者 蔣建華攝) 人民網北京3月15日電 (王楠)「要面向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2019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包信和接受了人民網的獨家專訪,他就創新創業、「新工科、新醫學、新文科」的學科建設以及針對科技倫理方面的思考進行了逐一介紹。 習近平總書記3月10日參加福建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營造有利於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發展環境。
  • 浙大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成立,填補「腦科學」本科專業空白
    浙大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成立,填補「腦科學」本科專業空白 澎湃新聞記者 張唯 2019-12-30 16:01 來源:澎湃新聞
  • 北航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宣布成立!醫學成各高校爭搶的硬核學科!
    據悉,後期該學院將探索醫工交叉融合發展醫學學科的新模式,以北航的工科優勢來拓展醫學前沿領域,建立北航特色的一流醫學。誠如,出任此次北航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樊瑜波所言,醫學的源起和發展從來離不開工程科學和技術,當今每一個醫學前沿的背後都能發現工程科技前沿的關鍵性支撐。此消息一出,即刻引起眾人關注。
  • 陝西省支持西北大學復辦臨床醫學專業,原西大醫學院被併入西交大
    近日,陝西省正式發出支持西北大學復辦臨床醫學專業的公函,西北大學作為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是陝西省省屬高校最強者。大家都知道陝西的好大學不少,但是西交大、西工大、西電、陝師大以及西農大等校都是部屬院校,另外一所實力不俗的醫學院校空軍軍醫大學是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