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家省級實驗室落戶!珠三角離「國家實驗室」還有多遠?

2020-12-05 澎湃新聞

中國國家實驗室版圖中,一直存在「南弱北強」格局。

國家實驗室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對於單座城市而言,無異於「創新航母」。中國國家實驗室(含籌建),主要落戶於北京、上海、合肥、瀋陽、蘭州、武漢、青島、南京、成都、大連等城市,珠三角無一城市上榜。

經過近三年建設,再生醫學省實驗室、鵬城實驗室、季華實驗室、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首批4家省級實驗室,成為競逐「國家實驗室」預備部隊,廣東發力源頭創新,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先行軍」。

這是廣東產業升級未雨綢繆之舉,也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一次戰略性衝鋒。

2019年3月29日,深圳鵬城實驗室(深圳網絡空間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宣布與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開展合作,已經初步建成「雲腦」「靶場」「雲網」三大科學裝置。南方日報記者 魯力 攝

科創高地再插旗

再生醫學省實驗室、鵬城實驗室、

季華實驗室、松山湖材料實驗室,

分別落戶於廣州黃埔區、深圳南山區、

佛山三龍灣、東莞松山湖,

猶如鑲嵌在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上的四顆明珠。

廣州開發區,集中廣東密度最高的生物醫藥企業。去年以來,GE生物、賽默飛、默克等行業巨頭,冷泉港實驗室等頂級研發機構相繼聚集,演繹了生物醫藥領域強勁的「廣州現象」。

再生醫學省實驗室設立,致力於解決制約生物醫藥企業原始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

截至2019年10月,再生醫學省實驗室團隊成員在Cell、Nature等國際知名雜誌及子刊發表115篇文章,聚集了裴鋼、徐濤、陳曄光、鍾南山等近二十位院士形成40多個高水平科研團隊。未來,將朝著構建亞太地區再生醫學治療中心奮進。

作為全國經濟大區,深圳南山區2018年實現本地生產總值5018億元,連續六年穩居全省區(縣)第一。擁有世界500強企業2家,上市企業154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過3500家。

落戶於南山的鵬城實驗室重點布局網絡通信、人工智慧和網絡空間安全等研究方向,努力引領未來學術方向,與華為、騰訊等科技巨頭深度合作,打造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創新型實驗室。

選址於佛山市三龍灣的季華實驗室,部署機器人及其關鍵技術、微納製造、面向生命科學的高端儀器裝備、遙感信息、新材料、半導體技術與裝備等七個研究方向。

圍繞國家和廣東省重大需求,季華實驗室朝著先進位造科學與技術領域國內一流、國際高端的戰略科技創新平臺努力,力爭成為本領域的國家實驗室。

「誰掌握了材料,誰就掌握了未來。」坐落於東莞市的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毗鄰中國散裂中子源,布局前沿科學研究、創新樣板工廠、公共技術平臺和大科學裝置、粵港澳交叉科學中心,形成「前沿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產業技術研究—產業轉化」的全鏈條研究模式,成為具有國際品牌效應的粵港澳科研中心。

「創新樣板工廠」引入的「鋰離子電池新材料研究和中試線建設」團隊負責人——中科院物理研究所黃學傑研究員介紹,該團隊正致力於使廣東及其周邊地區的鋰電池企業能及時接觸到最新、最前沿的技術,促進相關成果轉移轉化,支撐我國新一代3C和動力電池產業的發展。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南方日報記者 孫俊傑 攝

打造國家實驗室

一流的灣區,需要一流的實驗室。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主體之一,2017年12月22日,廣東省正式啟動建設首批包括再生醫學省實驗室(廣州)、鵬城實驗室(深圳)、季華實驗室(佛山)、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東莞)4個省級實驗室,致力於打造國家實驗室「預備役」。

三年來,廣東啟建3批共10家省級實驗室。位於廣深佛莞的首批4家省級實驗室,更因「先行示範」角色備受關注。

廣州提出,集中優勢資源力量,推動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建成重大基礎科技基礎設施、技術創新中心和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平臺;

深圳提出,鵬城實驗室要緊扣大灣區發展方向,不斷增強原始創新能力,力爭實現引領原創成果重大突破,早日甩掉「卡脖子」的手,把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佛山提出,季華實驗室要做「頂天立地的事情」,解決佛山在先進位造領域的基礎研究、源頭創新領域短板。要求佛山各級各部門對季華實驗室「高看一眼、厚愛三分」;

東莞提出,東莞將以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和中子科學城建設為契機,吸引更多優質的創新資源和創新人才集聚,努力為東莞乃至廣東未來創新發展提供戰略支撐。

如今,首批4家省級實驗室都有院士級專家加盟,併網羅了一批優質創新合作夥伴。

再生醫學省實驗室、鵬城實驗室、季華實驗室、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分別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裴鋼、中科院院士高文、科技部原副部長曹健林、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恩哥擔任實際負責人。四家省級實驗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均與所在城市優勢產業、龍頭企業形成強勁呼應。

再生醫學省實驗室,與香雪製藥、金域科技、廣藥集團等合作,開展有償技術攻關;

聚焦網絡通信、人工智慧和網絡空間安全等領域,鵬城實驗室與華為、騰訊等深圳高科技企業形成深度合作;

利用季華實驗室技術成果轉化成立的佛儀科技有限公司,朝著半導體裝備批量化生產,扭轉關鍵核心部件完全依賴進口攻堅;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則聚焦在「卡脖子」技術,尤其是材料領域技術的成果轉移轉化。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成立兩年來,一大批海內外一流人才來了,一大批創新創業團隊來了,他們手中的先進研究成果也來了。依託這一科創平臺,東莞這座傳統製造業城市,順勢拿到一張科技領域尖端競爭的入場券。

從廣州開發區到深圳南山區,從佛山三龍灣到東莞松山湖,四座廣東省級實驗室將成為建設創新廣東的「尖刀連」,成為廣東「院士經濟」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實驗室體系一條「鯰魚」

「只有好的體制機制,創新才有活力、才能發展。一個高水平的實驗室,必是優勢資源的聚合。」鵬城實驗室常務副主任鄒鵬表示。

近期將出臺《廣東省實驗室建設管理辦法(試行)》《廣東省實驗室建設省級財政投入資金管理辦法》,充分賦予實驗室自立項目視同省科技計劃項目、正高職稱評審權、進口科研設備備案制採購、社會化用人模式和市場化薪酬等多項自主權限,自主制訂規章制度達245項。

鵬城實驗室為獨立法人實體,設立理事會,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為推進組織模式和治理結構創新,實驗室設立學術委員會和戰略諮詢委員會。

依託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協同北京大學、南方科技大學、華為、騰訊等十多家高校、科研院所、企業,鵬城實驗室力圖打造突破型、引領型、平臺型一體的網絡空間實驗室。

如今,鵬城實驗室自主制定包括人員雙聘、合作共建在內的36項制度規範,建立健全內控機制,保證實驗室高效運作。

此外,實驗室實行分類管理等靈活用人制度。

通過建立新型研發機構治理體系,季華實驗室不納入機構編制核定範圍、不定編制、不定級別,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給予充分的自主權。

此外,通過採取靈活的人才聘任制度,合同管理,核心研發人員可實行「雙跨」,與相關科研機構建立創新的利益共享機制。未來,實驗室將在運行中逐步探索適合創新發展的新型體制機制。

再生醫學省實驗室,同樣實行的是理事會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設基礎研究與國際合作部、臨床創新研究部、產業創新部和黃埔學院。通過設置學術委員會,已審議中山大學、南方醫科大學、暨南大學等單位參加的再生醫學省實驗室基礎研究與國際合作部第一批科研項目申請答辯。

紮根「世界工廠」的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與東莞產業發生化學反應。

2019年初,塘廈鎮提出,希望與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共同打造科技成果產業化中試孵化園區。9月17日,「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塘廈鎮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正式揭牌。不到一年時間,雙方跑出東莞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新速度。

在創新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上,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先行一步。

「塘廈以市場化的方式,以地上建築物作價或現金的方式,在最後一輪融資時入股擬上市企業等,希望探索形成一批可複製推廣經驗,為後續更多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有力的支撐。

「除了引進高水平的團隊,我們已經與塘廈、大嶺山等鎮籤署共建產業園合作意向。相信不久的將來,一批成果將會走出實驗室,在產業界發揮作用。」中國科學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理事長王恩哥表示。

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建設現代廣東省實驗室一個重要目的或使命,就是進行體制創新探索,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首批四大省級實驗室如同「鯰魚」一般,正為廣東創新帶來一股活力。

截至目前,珠三角又落戶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生命信息與生物醫藥廣東省實驗室、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5家省實驗室。

其中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由區域兩大一線城市廣州、深圳共建,不斷強化廣深「雙核聯動」。

「廣東省擁有全國第一位的經濟基礎,靠近香港創新資源,發展優勢突出,希望將來在廣東探索的一些新的模式可以對其他地區產生倒逼,形成可借鑑的經驗。」中科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主任汪衛華表示。

來源:南方+

高層次人才認定:(直接申報請在公眾號首頁菜單欄點擊創政策-高層次人才認定)

原標題:《9家省級實驗室落戶!珠三角離「國家實驗室」還有多遠?》

相關焦點

  • 珠三角加快「源頭創新」腳步
    同日,華為與鵬城實驗室在深圳共同發布鵬城雲腦Ⅱ一期,明年將邁入千P級算力規模,成為領先的AI研究平臺。   落戶於廣深佛莞的再生醫學省實驗室、鵬城實驗室、季華實驗室、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首批4家省實驗室,經過近三年建設,成為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先頭部隊」,將為廣東實現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戰略支撐。
  • 汙染控制與資源化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蘇州基地落戶園區
    1月21日上午,汙染控制與資源化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蘇州基地落戶蘇州工業園區企業——江蘇神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這意味著又一家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布局園區。未來該基地將重點開展針對於固體廢物無害化處置的技術研究及成果轉化,深化產學研創新合作模式,加速環境保護技術從實驗室走向應用。
  • 國家工程實驗室落戶我校側記
    不為人知的是,它同時帶有的標籤是煤炭充填開採方面「國內唯一」的國家工程實驗室,日前,這個實驗室已經通過國家發改委的驗收,標誌著山東科技大學在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這是一個專注於「綠色開採」、高度契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國字號實驗室,它的作用如何?緣何落戶山東科技大學?背後有怎樣的故事?記者近日對其進行深度探訪。
  • 建議首批國家實驗室落戶合肥
    晨報訊  「建議首批國家實驗室落戶合肥,為把合肥建設成為有影響力的科學中心和產業中心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3月3日,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科技廳副廳長羅平在接受江淮晨報、江淮網記者採訪時介紹,安徽省是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試點省份之一,定位是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學中心和產業中心,在打造科學中心上,建議依託合肥科學島建設國家實驗室。  合肥可建設國家實驗室  羅平說,在發達國家,國家實驗室已經成為他們搶佔科技制高點的重要載體,比如說德國的亥姆霍茲研究中心等。
  • 湖南省重點實驗室達到228家 其中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8家
    湖南省重點實驗室達到228家 其中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8家 華聲在線11月27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胡宇芬 通訊員 彭敬東 張然林)昨天,記者從湖南省科技廳獲悉,該廳日前正式發布了湖南省重點實驗室2017年度報告。
  • 這個廣東省實驗室核心實驗室(總部)落戶華農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指示批示和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廣東省對標國家實驗室
  • 河南省將建設30家省級國際聯合實驗室
    2020年度河南省國際聯合實驗室建設名單(科研類)序號實驗室名稱依託單位組織推薦部門1河南省陶瓷基新能源材料國際聯合實驗室河南省高效特種綠色焊接國際聯合實驗室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河南省教育廳9河南省太陽能轉換及鋰鈉基儲能電池材料國際聯合實驗室洛陽理工學院河南省教育廳10河南省血栓與止血國際聯合實驗室河南科技大學河南省教育廳11河南省MXene材料微結構國際聯合實驗室
  • 爭取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總部早日落戶合肥
    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明確提出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爭取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總部早日落戶合肥「科技創新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我省科技創新和長三角地區有一定差距,尤其創新理念上的差距是最大的差距。」省政協委員孫國正建議,我省應當謀劃科技創新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如何更好地融入?孫國正表示,應當發揮合肥創新引領作用,高點站位,積極爭取國家層面的支持,爭取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總部早日落戶合肥,在合肥建設新能源實驗室。
  • 衝擊國家實驗室,9省份大比拼!誰將勝出?
    國家實驗室往往代表了一國相關領域的最高科技水平,堪稱「國之重器」。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建立4個國家實驗室後,2000年我國進行首家國家實驗室試點。2003年,科技部又批准了5家試點國家實驗室。2007年初,科技部正式批准在我國10個重要領域建設國家實驗室。目前,我國共有20個已建、試點和在籌國家實驗室。
  • 【領航新徵程】首個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落戶安徽
    記者12月19日從省科技廳獲悉,近日,科技部印發通知批准依託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建設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至此,在皖國家重點實驗室已達10家,其中依託企業建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有6家。
  • 河南10個醫學科學省級重點實驗室獲評優秀
    11月23日,記者從河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獲悉,在河南省科技廳組織的2020年省級重點實驗室評估中,河南醫學科學領域有10家實驗室獲評優秀,22家實驗室獲評良好,2家實驗室被要求整改。
  • 鵬城實驗室與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建單位籤署合作協議
    央廣網深圳10月15日消息(記者鄭柱子)作為廣東省首批啟動建設的實驗室之一,鵬城實驗室自今年3月正式落戶深圳以來,首批五個科研項目已具備開展試驗條件。日前,鵬城實驗室與6家高校共建單位以及8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開發創新平臺籤署了合作共建協議。
  • 32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參與 藥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聯盟成立
    藥學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聯盟成立儀式(圖片來源於網絡)  日前,藥學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聯盟成立大會在江蘇省南京召開,32家聯盟成員單位的100多代表出席會議。  藥學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聯盟是在科技部基礎研究司的倡議和指導下,由新藥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等 9 個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發出倡議,得到 2 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9 個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港澳夥伴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積極響應
  • 中科院院士聯合3高校申建廣東首個國家實驗室
    還有兩個月就迎來80歲生日,劉頌豪院士雄心不減。他透露,自己目前正集中精力,整合廣東3所高校的光學研究資源,聯合向國家最高規格的國家實驗室資格發起衝擊。劉頌豪是華師本校培養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曾參與建成中國第一條光學玻璃生產線,也是中國雷射研究的開創者之一。1986年,他回到母校華南師範大學工作,將該校光學學科建成全國一流的研究重鎮。
  • 湖南省重點實驗室達到272家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湖南日報5月16日消息,記者15日從湖南省科技廳獲悉,該廳日前正式發布了湖南省重點實驗室2018年度報告。截至2018年底,正在運行的湖南省重點實驗室共272家,比2017年底增加了44家。其中,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8家、省級重點實驗室248家、省級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6家。
  • 季華實驗室一期今年8月投入使用,已爭取到國家和省7項重大項目
    南都記者從會上獲悉,落戶在佛山的季華實驗室一期已在2019年底完成主體施工,今年8月份將正式投入使用;二期17萬平方米的建築已經完成規劃和招投標,預計上半年開工。 目前已爭取到上述領域國家和省各類重大項目7項,其中國家重大科技專項02專項1項,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項目4項,高層次人才認定項目2項,總經費達4.06億元;為全職落戶佛山的高層次人才團隊設立科研啟動資金,資助46個項目,自主啟動的新型顯示核心裝備、中醫藥重大裝備、先進位造業核心材料應用研究等項目及衍生項目有望在科技部立項。
  • 類腦智能國家實驗室落戶合肥
    昨天,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在合肥揭牌成立,這也是我國類腦智能領域唯一一家國家級工程實驗室。  [類腦智能時代]  1.4億投資撬動千億產業  「去年9月,國家發改委公布了國家工程實驗室綜合指南,中科大聯合復旦大學、瀋陽自動化所、中科院微電子所、百度公司申請了國家類腦實驗室;今年1月,在國家發改委批覆的兩個人工智慧國家工程實驗室中,就有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並由中科大牽頭
  • 中國首個橋梁結構健康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落戶武漢
    圖為,中國橋梁結構健康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揭牌儀式現場 成莉玲 攝­  中新網武漢6月3日電 (付麗 張靜 徐金波)3日,中國橋梁結構健康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此間中鐵大橋科學研究院揭牌。至此,中國首個橋梁結構健康與安全類國家重點實驗室正式落戶武漢。
  • 南科大3家重點實驗室在列!2021年深圳市重點實驗室籌建啟動擬資助...
    原標題:南科大3家重點實驗室在列!2021年深圳市重點實驗室籌建啟動擬資助(第一批)項目公示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9月18日訊(深圳商報記者 王海榮)9月18日,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對外公布了2021年市重點實驗室籌建啟動擬資助(第一批)項目的公示名單,來自南方科技大學的3家重點實驗室擬獲得1500萬元的籌建啟動資助。
  • 【湖南省科技廳】湖南省重點實驗室達到272家
    5月15日從省科技廳獲悉,該廳日前正式發布了湖南省重點實驗室2018年度報告。截至2018年底,正在運行的湖南省重點實驗室共272家,比2017年底增加了44家。其中,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8家、省級重點實驗室248家、省級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6家。  重點實驗室是創新體系的組成部分,也是基礎研究的重要陣地。